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

從申時行書房出門後,天氣一陣驟冷,北京城的夜晚可謂是格外寒冷。

申時行派了一名下人送林延潮一段路後,這時候申九追了上來道:“林部堂留步。”

但見申九捧着一件厚衣,林延潮笑着道:“宋兄還是如以往那般稱我表字好了。”

申九本姓宋,作了申時行管家後改姓申,不過林延潮知道他更喜歡別人稱他的本姓。

申九笑着道:“豈敢,林部堂今時不同往日,若小人再如此稱呼,必然被老爺責罵了。”

身份的變化,連帶着地位的變化。

宰相家的人,與皇帝家的太監一樣,最懂得與主人的眼光保持一致。他對你的態度,就可看出他背後之人對你的態度。

但見申九將厚衣捧上道:“老爺方纔吩咐說你還在病中,這件鶴氅裡子是狐狸皮甚是暖身,林部堂趕緊披上。”

林延潮點點頭,當即穿上然後道:“很是合身,替我謝過恩師。”

“讓我送送林部堂吧!”申九主動替道。

當下林延潮穿上這件鶴氅後,果真暖和許多,也不覺得笨重,他在外廳見到了一臉忐忑的徐顯卿。

徐顯卿一見林延潮即走過來道:“宗海……”

徐顯卿見林延潮身旁是申九當下收口不言,而是笑道:“原來宋兄也在這裡。”

徐顯卿態度甚是親切。

申九微點點頭,神色有些冷淡:“老爺讓小人帶話給徐部堂,你的事老爺已經知道了,不過現在還是不宜見你,過一段時日再來拜見好了。”

徐顯卿聞言聽了又是高興又是惶恐,待要再問,但見申九笑笑道:“林部堂我就送到這裡,兩位告辭!”

說完申九乾脆利索地離去了。

徐顯卿有幾分忐忑,林延潮安慰道:“徐部堂,不妨寬心就是。”

徐顯卿嘆道:“吾新官上任,卻並無履新之喜,爲官位患得患失,非我輩所爲,這一次令宗海笑話了!”

林延潮道:“徐部堂爲了這侍郎之位熬了好幾年,如此心情也是人之常情,你放心,你是元輔同鄉,又共事多年,他會爲你做主的。”

徐顯卿看向林延潮心情也是很複雜,雖說他平日在申府走動得不如林延潮頻繁,但他認識申時行十幾年,彼此又是同鄉,但論關係卻不如林延潮這後輩。

特別是對方升任禮部侍郎後,可以明顯感覺申時行對他更倚重了,官場上有傳聞申時行有意提攜林延潮入閣,這消息看來很沒有道理,因爲林延潮的年紀資歷都太淺了,怎麼輪也輪不到他。

可使空穴不來風,無風不起浪,誰不知道這傳言對還是不對,萬一呢?

於是徐顯卿也就放下了前輩的矜持道:“多謝宗海了,這一切就拜託你了,以後稱呼徐某表字就好。”

“那我也不客氣了,大家以臺甫相稱就是,”林延潮笑了笑,然後將之前徐顯卿給他銀票奉還:“之前收下是怕公望面子上不好看,但眼下事已辦妥,小弟總算可以奉還了,以你我現在的交情,實在不必如此見外。”

徐顯卿一愕然後默然收下。

內閣那邊奉還天子奏章拒不批改,於是天子不得不親自加班加點,與張誠,田義,陳矩三個臭皮匠一起批改奏章。

而這時候會試如期而至。

萬曆十七年的二月,天下英才聚於京師共赴春闈。

春闈就是會試,會試又稱禮部試,顧名思義就是禮部主管的。

林延潮現在是禮部左侍郎,負責儀制,祠祭二司,這事正好歸於他管。

禮部尚書朱賡親自下場,到貢院裡監試,林延潮的事也是不少,這幾日他身子欠佳,但不得已必須帶病上崗。

此刻京師大薰坊的來裕茶樓,也是三年一度又聚集了不少舉子。

與去年相較,少了顧允成,安希範兩名首腦,而今爲這些舉子中的領袖是薛敷教,高攀龍,此外還多兩張新面孔劉元珍,葉茂才。

這薛敷教的祖父乃常州理學大儒薛應旗,顧憲成,顧允成二人當年也拜在薛應旗門下,三人結下很深的友誼。

而高攀龍是顧憲成的學生。

至於劉元珍,葉茂才二人與顧憲成,高攀龍一樣都是無錫人。

這些歷史上東林黨的骨幹,大多都是南直隸人士,他們不信奉權威,同時也有以天下爲己任的胸懷和抱負,這個時候他們雖未爲官,但言談之間多是抨擊時事,指點江山,令不少與他們同科的考生心生崇拜。

“當今朝堂正最大奸賊,莫過於張鯨!”薛敷教直言。

幾個膽小的舉子聽了這話,已是腳底抹油開溜了,高攀龍提醒道:“以身,這裡是茶館還是慎言的好,免得把東廠番子招來。”

“招來又如何?”薛敷教道,“小顧先生彈劾房寰而被罷官,大顧先生(顧憲成)彈劾張鯨亦被罷官,我這番話被張鯨聽了如何,大不了也革去我的功名就是。”

薛敷教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茶樓裡不少舉子都是拍手叫好。

高攀龍見茶樓裡氣氛如此,也是搖了搖頭不好再說。

薛敷教道:“似張鯨這樣的奸賊,就是禍國殃民的鉅奸,今日不除,他日害甚過於劉謹,王振。薛某不才願上血書,彈劾張鯨,不是在座諸位有哪位義士願意追隨?”

當即場中有十幾個人叫好。

有人遲疑道:“這不太好吧!”

薛敷教道:“有什麼不好?東漢太學生就曾公車上疏,古人之風今日沒有了?”

劉元珍也是站出來道:“沒錯,當年林學功於河南殺太監馬玉,河南百姓上萬民書鳴冤,若不是如此,也不足以上抵天庭。”

葉茂才更是慷慨激昂地道:“我願第一個附於薛兄之後!”

在茶樓一角,幾名穿着青衫男子朝這邊看了過來。他們不是別人,正是陶望齡,孫承宗,袁可立,徐火勃,張汝霖,這一次他們四人下考場,身爲同門師兄弟的孫承宗也是請他們喝茶,順便傳授一下科場經驗。

聽着薛敷教怒斥張鯨,袁可立,徐火勃都是聽得眉飛色舞,幾乎拍手叫好。

而孫承宗,張汝霖卻一直不說話,陶望齡在這邊看了兩邊的反應,於是向孫承宗問道:“孫師兄,難道這薛孝廉說得不好嗎?”

孫承宗一時難以回答,張汝霖搖頭道:“陶師兄,近來朝廷對於下面上疏頗有意見,大學士許國上奏說,邇來建言成風,可要名,可躐秩,又可掩過,故人競趨之爲捷徑,此風既成,莫可救止。”

“官員尚且如此,又何況生員呢?”

袁可立道:“雨若兄,這話就不對了,當年老師爲張居正鳴冤,上二事疏,天下高之,爲何今日就不行?張鯨這樣禍國殃民之輩,不打倒如何平民憤。”

張汝霖道:“今時不同往日。”

“怎麼就不同往日了?”

張汝霖道:“你素愛擡槓,我不與你說。”

孫承宗失笑接過話頭道:“我來說一說吧,當年恩師上疏是爲了救人,而今日上疏是爲了殺人。”

“恩師當年上疏,今日看來目光長遠,保下了張居正的身後名聲,也就保下了朝廷上有志於事功變法的最後一點元氣。但除張鯨之事,就在天子的一念之間,張鯨該殺不假,但執意如此,就太大動干戈了,下面的官員讀書人動則聯名上疏,天子會怎麼看如此上疏之舉呢?”

聽了孫承宗之言,衆人都是佩服。

袁可立也恍然道:“所以老師一直交待我們不要牽扯上張鯨的事,是如此道理。孫師兄受教了。”

陶望齡笑着道:“是啊,孫兄在朝爲官都不關心此事,我們作學生何必操心呢?只要朝堂上還有老師在,國家輪不到我們操心,我等當務之急還是放在科舉上!”

衆人都是一陣笑,袁可立還是繼續槓道:“不是一心在科舉,而是不給老師添麻煩。”

陶望齡搖頭道:“算禮卿說得對,大家還是聽孫師兄傳授科場心法吧!”

衆人再次笑成一片。

而薛敷教朝這邊看了兩眼,衆舉子們都是有心爲國除奸,你們這一桌是什麼氣氛,談笑風聲,朝堂上出了張鯨這樣的奸賊問都不問,也不表示一下憤慨。

當下他朝劉元珍使了個眼色,劉元珍會意走到了幾人面前當即施禮問道:“幾位兄臺請了!”

五人一併起身,孫承宗年紀稍長,又是官員身份,本不必起身對一名舉人還禮。但是他素來沒有什麼架子,現在也是穿着便服,所以就起身行禮了。

劉元珍目光掃過五人,見他們相貌氣度都不是平常人物,心想或許是自己猜錯了。

劉元珍道:“在下無錫舉子劉元珍,赴京趕考,有幸在此結識諸位,不知諸位對於張鯨怎麼看呢?”

孫承宗聞言笑了笑,沒有說話,陶望齡知道對方來者不善,當即道:“我們幾人剛到京師初來乍到,對於眼下政事不太瞭然,劉兄問錯了人。”

劉元珍長笑道:“不是真有如此孤若寡聞之人吧,眼下從南至北不知多少官員彈劾張鯨,但你們卻說聽也沒有聽過,就算沒有聽過,至少方纔我們談論時候,也聽了一二吧。”

陶望齡笑着道:“抱歉,我們談論科舉之事,沒有聽到其他。”

徐火勃打趣道:“沒錯,我們一心只讀聖賢書,雙耳不聞窗外事。”

嘭!

但見薛敷教一拍桌子道:“劉兄不要囉嗦,這幾人必是張鯨的黨羽無疑!”

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六章 離家求學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七百九十章 對策不是後記的後記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第一百八十九章 名列一等(一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問詢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第九十一章 民心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八百四十二章 公道正義(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六百九十六章 行賄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八百二十七章 視察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八百二十七章 視察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第兩百二十六章 龔夫人的想法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