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

林延潮這一番話後,董其昌自然是無顏留下,於是找一個藉口告退了。

而徐光啓留下了,見董其昌那悻悻的樣子,他對這位二十八歲即升任部堂林延潮即有了一個瞭解。

林延潮對董其昌的這番不留情面,可以說絲毫不將對方放在眼底,但對於自己卻是再度相邀,甚至可以稱得上禮賢下士。

徐光啓滿是忐忑,他不知自己有什麼才能,值得林延潮如此看重。

他只是一名秀才,而對方是侍郎級別的官員,二人可以說相距懸殊,所以這一刻他的心是懸着。

“學生不知何德何能,可以被先生聘爲西席……”

當然是你歷史上的表現。

但見林延潮卻笑了笑道:“我也不知爲何與徐朋友未見即是投緣,但不要懷疑林某招賢的盛情。”

“不過我有言在先,既爲我林府西席,府裡的規矩你也是一樣要守的,我還可以舉你入國子監,再參加三年後的順天鄉試。”

徐光啓聞言心底一動。

“對了當年孫稚繩,也就是今科榜眼,在我府上爲西席時月俸不過一月一兩銀子。既你入我府上,就二兩銀子一個月,年末雙俸,我知你是孝子,每年再給汝兩個月假回鄉探親。若是他們肯來京,另行安排住處,你看如何?”

徐光啓大喜當下躬身道:“多謝宗伯大人……不,多謝東翁。”

林延潮笑了笑,如此就算將徐光啓招入帳下了。

當下林延潮將陳濟川叫了進來道:“用兒,還有火勃,可立,汝霖他們呢?”

陳濟川垂頭回稟道:“他們今日帶着少爺去廟會了。”

林延潮眉頭一皺,然後道:“讓他們幾人回府了就來見我,還有帶上用兒。”

下面林延潮與徐光啓說話:“我夫人還在坐月子,他日再讓你見過,至於犬子性子頑劣,被夫人給寵壞了,你以後當好生管教,還有我幾個學生……”

就在這時,就聽的外頭一陣說話的聲音,其中屬於林用聲音最大,口裡叫着:“我要糖人,糖人!”

林延潮眉頭一皺。

徐火勃,袁可立,張汝霖三人即進了屋子行禮拜見,至於林用則猶自愛惜地舉着糖人。

林延潮道:“鄉試在即,你們都有把握了?”

三人對視一眼不敢言語。

林延潮道:“今日回去溫書,十日內不許出門。”

徐火勃三人都是暗中叫苦,面上只能答允。

林延潮又對三人道:“這位是府上新聘的西席徐先生,以後就由他教導用兒讀書,你們相互認識一下。”

三人都是一併見禮,徐光啓也是還禮。

徐火勃自古道:“太好了,來了一個本家,這會有伴了。”

徐火勃剛說完看林延潮的臉色,立即低下頭去。

徐光啓見這一幕不由莞爾。

“用兒,還不來拜見先生。”林延潮開口。

“我要玩糖人!我不想讀書!”

林用自顧把玩,突見林延潮臉沉了下來,立即不敢再說。

徐火勃,袁可立,張汝霖相互使了眼色,一副想笑不敢笑的樣子。

林延潮還不知三人的心思,冷笑道:“這糖人是你們誰買給用兒的!”

當下徐火勃面色如土,硬着頭皮出來道:“老師,是我。”

見這一幕,張汝霖,袁可立都是偷笑。

林延潮將二人神情看在眼底,對徐火勃道:“我知你平日最寵用兒,但也不是如此寵着他,還有火勃要買時,其他人爲何不勸?”

張汝霖,袁可立立即垂下頭。

這時候林用上前一步道:“爹,不光他們的事,是我要買的。要罰一起罰!”

林延潮冷笑道:“好啊,你倒是很講義氣嘛。”

林延潮看向他三位門生然後道:“平日要你們讓用兒向學讀書,你們呢?帶他四處去玩不說,還有這江湖義氣是誰教的?”

張汝霖立即道:“是徐師兄,他前幾日與世兄講水滸傳!”

徐火勃爲之氣結,袁可立也是點頭道:“先生,此事我可以作證!”

林用上前一步道:“沒錯,我就要學梁山好漢,長大了殺狗官!讀書有個屁用?”

聽了這一句,徐火勃魂不附體,而林延潮簡直要炸了。

徐光啓見這一幕,連忙上前走到林用面前道:“你不是喜歡糖人嗎?我問你這作糖人的道理,你可知道?”

林用搖了搖頭。

徐光啓故意道:“你不知道,還不讀書嗎?這作糖人的道理都在書中,只要你肯學就遊有用,來,我講給你聽……”

徐光啓講了幾句,林用即聽了進去。但見他聚精會神聽着徐光啓講解。

而衆人看着徐光啓,不由詫異居然還有這等操作。

講到一半,林用突然問道:“先生這是什麼學問?”

徐光啓點點頭道:“這就是格物之學啊!”

林用目光一亮道:“太好了,這可比四書五經有意思多了,我要學!”

林延潮見此一幕,微微訝異,隨即又是欣然。

萬曆十六年,新年伊始。

整個大明朝雖有小的災害,但仍是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

正月一過,衙門開印。

衙門之事其實多是瑣碎,剛上任時,一言一事看似關乎於天下每一個百姓,但其實背後都有一套規律。

即便是林延潮身爲禮部侍郎,有時候也會知道這些那些不妥,但慣性力量無比強大,官員們常道前人行之多年的規矩,總有一分道理在其中,讓後人不要妄加修改。

所以林延潮有時也無法違反這背後的規矩,只是照搬前人的做法。

雖說繁瑣,但林延潮上任不過兩個月,禮部的事已經上手,但衙門裡的公事幾乎耗費了林延潮大多數精力,這邊對於張璁降諡的爭論,正引起朝野間保守與變法之間一場爭議。

林延潮榮升禮部侍郎,先以鞏固權位爲主,對於這件事不好過分插手,這邊的輿論爭論,他已是準備讓新民報替自己挑頭與皇明時報對罵了。

不過一件突如其來的事,卻打亂了林延潮新官上任的節奏。

這件事令林延潮明白,這歷史車輪轉動的雖看似緩緩,但仍是堅定不移地碾壓而來,是這片土地上的每一人都是無法避開。

這件事要從主客司郎中董嗣成上門一次拜訪說起。

這日午後陽光正好,董嗣成到衙門來找林延潮閒聊,二人交情很好,所以董嗣成也常借公事的名義來林延潮這裡小坐。

正在這時候外頭來稟說,提督會同館主事來稟。

提督會同館主事隸屬禮部主客司,是會同館最高長官。

由一名正六品主事負責,各國前來大明使者的外交接待,也足可見整個大明對於外交工作是多麼看重了。

原來這名主事是先要到主客司先拜見董嗣成,後聽說董嗣成在西衙門,於是就趕了過來。

“啓稟部堂,郎中,朝鮮的光海君來京師了,現在正在北館下榻。”

聞言林延潮,董嗣成微微訝然,董嗣成道:“光海君怎麼突然來京?朝鮮國之前並沒有國書照會!”

會同館主事回稟道:“回稟郎中,下官勘籍確認過,確實是光海君,這數年前光海君前來本朝朝貢過一次,故而下官認得,並非是人冒名頂替。”

林延潮點點頭,確實自己當年在殿上還見過光海君本人,當時光海君還親自贊自己的文章在朝鮮八道廣爲流傳。

董嗣成問道:“可知光海君所來何事?”

會同館主事回稟道:“朝鮮使團沒有明言,只是說有重大之事,懇請直接面見天子,而且越快越好。”

林延潮聞言心底一凜,欲說什麼又停住,轉而讓董嗣成來處理此事,畢竟越過他來對他的下屬發號施令,很損傷他的威嚴。

董嗣成琢磨道:“這光海君來的實在蹊蹺,事先不以國書照會,來了又說有重要之事要面見皇上,何事要如此保密?。”

會同館主事點點頭道:“下官猜測可能與朝鮮國儲位有關,下官去年聽聞來賀聖上萬壽的朝廷官員有言,當今朝鮮國君長子臨海君劣跡斑斑,其餘各子也不成氣候,唯獨是光海君有賢名。朝鮮國內大臣屢次向國君請求立世子,但國君一直不允,於是事情就拖了下來。這一次光海君來京很可能是……避禍!”

說到這裡,董嗣成笑了笑道:“避禍,莫非效仿重耳避禍。”

說到這裡,大家都是笑了笑,心底都是同一個念頭,原來朝鮮國君與大明天子真是志同道合,大家都不願意早立太子。真正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但大明朝鮮居然唸到一起去了。

主事啓稟道:“本朝對於朝鮮世子冊立一貫慎重,不論今日朝鮮國君如何想,願意不願意冊立光海君,但此事對於禮部而言都是一個燙手山芋,當然這一些都是下官的無關猜測。”

董嗣成當下道:“誒,我看此事你猜得對,不過此事乍看不難,難就難在天子已經是許久不上朝,連朝堂大臣都不見,怎麼會無故接見外邦屬臣呢?不說光海君還不是世子,就算是朝鮮國君來了,天子也未必會見。眼下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朝鮮使臣到底是因何事要面見天子,我察知此事後,呈疏上報,其他事由當朝諸公們決斷。”

林延潮暗暗點頭,確實是這個處理流程。

主事道:“下官也有詢問,可是朝鮮使團口風很嚴,甚至光海君的面都不肯見,想來是下官官職卑微的緣故,此事怕是還要郎中大人出馬才行。”

董嗣成十分不快地道:“這點事都辦不妥,還要你這提督會同館主事作什麼。”

“下官無能。”會同館主事口中說無能,但心底鬆了一口氣。

無能就無能,反正官場上的事就是層層上稟,總之不要自己背鍋就好。

董嗣成想了想道:“此事先不着急,拖上他幾日,看看這些朝鮮使者是不是自己先忍不住了。總之你守住口風,先不要讓外人知道光海君來京之事,懂了嗎?”

主事於是告退。

堂上林延潮與董嗣成道:“伯念爲何不親自去過問?”

董嗣成想了想道:“啓稟部堂大人,朝廷最忌諱就是官員與外邦使者有所往來。下官雖身爲主客司郎中,但有時候也是必須撇清嫌疑。正堂大人也三令五申,不許我等官員將本國之事交通泄露給外邦。”

林延潮點點頭,他當然明白,主客司負責大明的外交之事。

但朝廷呢?既要用主客司,但對主客司也防着一手,所以很多主客司官員忌於如此,都是擔心自己處於嫌疑之地,很少與貢使有什麼直接往來,對於邦國具體情況基本是抓瞎,什麼都不懂,也導致明朝對外國狀況基本判斷不明。

說到底還是吃了閉關鎖國的虧。

林延潮道:“本部堂也知你的爲難,但此事本部堂覺得非同一般。”

董嗣成問道:“會有什麼事?朝鮮對本朝一貫恭敬有加,在會同館裡,其他番邦使者只允許五日一出,其餘時間都要拘在館內不需外出,唯獨朝鮮,琉球兩國不受此例,早晚歸館即可。”

林延潮點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但邦國之事豈有千篇一律的道理,朝鮮是長久恭順我大明,但萬一有人居心叵測呢?而且朝鮮與倭國相鄰,倭國對本朝向來有窺覬之心。”

董嗣成聞言臉色一變道:“若真有這麼大的事,應該由錦衣衛探查清楚再議,我們禮部只是負責接待外邦使者的。”

見對方一臉推委的樣子,林延潮也不能怪他,畢竟這也是官員的通性,若是有人一頭腦熱上前,恐怕這官也當不久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正是如此,但是我們禮部主客司也有將邦國之情如實上達之職責。”

董嗣成問道:“那此事怎麼辦?還請部堂大人示下。”

頓了頓董嗣成又道:“以下官之見還是詢問正堂的意思?”

這又是官場上凡事向上請示的一套,很多事情都是在一級一級上向請示裡被否決掉的。

請示沈鯉,當然林延潮與董嗣成都可以甩鍋,但萬一沈鯉覺得此事毫無必要呢?或者沈鯉說自己還要請示申時行或者是天子呢?

但是不請示,總不能讓林延潮自己親自去會同館見朝鮮使臣吧。

林延潮想了想道:“此事還是需你去辦,你到會同館親自向光海君,就是奉我的意思詢問此事……至於其他,你不用擔心,一切由本部堂當着!”

董嗣成一愕,他沒料到林延潮如此有擔當,在官場上官員遇事就推諉的情況下,有林延潮卻是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做固然不推崇,但值得欽佩。

董嗣成滿心敬意,發自內心地向林延潮長揖道:“是,下官這就去會同館。”

林延潮點了點頭,又回到公案後理事。

下午之時,林延潮還在衙門後罩房裡午休。

這處後罩房的用處與翰林院一樣,都是林延潮午後休憩所用,只是禮部地方狹窄,又兼公房年久失修,所以這處後罩房還不如翰林院。

沈鯉任禮部尚書後,到處縮減開支,連官衙也不修,如此當然是替朝廷省錢,但令衙門裡官吏都有些不滿。

林延潮用過午飯後,纔剛躺下午休,即聽到門外董嗣成的急呼聲。

林延潮有嚴令,吩咐門外的官吏,在衙門裡沒有緊急公事不許打擾他。

但是董嗣成的聲音傳來,林延潮知道自己午休之事泡湯了。

林延潮從牀上坐起身子,就聽董嗣成在門外道,部堂大人,大事不好。

林延潮心有所感,果真事情來了。

經董嗣成稟告,原來光海君秘密來京,正是嚮明朝示警,倭國要向朝鮮借道攻打明朝之事。

光海君嚮明朝稟告了倭寇的詳情。

據光海君所稱,倭寇本來是有國王,但國王沒什麼權力,其下以關白最尊。

原來的關白是一個來自山城州的渠帥信長擔任。

有一次信長出去打獵遇到了一個平秀吉的人,此人乃薩摩州之奴,雄言擅辯。

信長很器重他,將他改名叫木下人,此人爲信長謀劃奪取日本六十六州里的二十餘州。

後來信長爲部下所弒,木下人回兵打敗這叛亂的部下,然後又廢了信長的三個兒子,僭稱爲關白,盡有其衆。

在去年木下人掃平六十六州諸國,然後派對馬島島主宗義調侵犯竹島,朝鮮大敗。

打敗了朝鮮後,去年宗義調派使者前往朝鮮王京,言日本要攻打大明,拿下順天府,然後讓明朝臣服。

當時朝鮮國上下並未答覆,而是派人去探查倭國底細。

但是不久關白又派使者柚谷康光前往朝鮮,遞交國書要與朝鮮國王結成兒女親家,然後借道伐明。

兩度接到日本國書,朝鮮上下繼續沉默。其實按照光海君說法,朝鮮已知道關白乃樵夫出身,有所鄙夷,所以絕對不會屈從於倭國。因此國王知道此事關係甚大,所以派自己冒死來稟告大明。

聽着董嗣成說完,現在這個重任就落在眼下分管朝廷外交的林延潮身上。

想想歷史上的那場大戰,林延潮從未感覺過自己如此逼近這一刻。

但是聽完董嗣成說完,林延潮也深感不說明朝,甚至連近在遲尺的朝鮮對於倭國的瞭解也實在太不足了。

他們對豐臣秀吉與織田信長的瞭解,甚至連他這個從後世穿越來的現代人都有所不如。

Ps: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遲到的中秋祝福,遲到的更新,請兄弟姐妹們收下。

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八百六十章 鹽政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六百一十九章 先要好處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第二十章 蜆子湯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窮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一千二十一章 暗訪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一千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開海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五百八十章 脣槍舌劍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一千一百零五章 傾訴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五十七章 講卷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八百四十二章 公道正義(第二更)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第四百二十一章 御前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明日談判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三百四十五章 牛逼的翰林官六百一十章 拿人第二場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