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

入座後,就有兵丁提着牌燈巡行,防止考生有移席、換卷、丟紙、說話、顧盼之情況。

林延潮將試卷一翻,但見六張素紙作爲稿紙,三張呈文紙作譽寫的正卷。林延潮看見甬道對面的考房,不少人着急着研墨提筆寫上自己的姓名。

林延潮搖了搖頭,這才太着急了,寫名字又不差那麼點時間,等會筆硯上墨水被凍幹,那纔不好寫了,真是半點考試經驗也是奉欠啊。

天色明亮起來,雲板敲擊三聲後,考生都已是入座,這時不說其他,若是有人再站起身來,就要以作弊論處了。縣試作弊只有一個下場,就是被枷號領走,剝奪考試資格不說,還要將你上黑名單。

接着周知縣簡短說了一番勸免的話,無非是考場紀律,爾等小心之類的話,然後考試就開始了,書吏們舉着考題貼板,在甬道上來回走動。

一名書吏舉着第一道題,四書題,晉人有馮婦者,馮婦攘臂下車。

“第一道就是截搭題!”

不少考生倒吸起涼氣來,林延潮沒多想什麼,看着考題貼板,先提筆在草稿上將題目都抄寫下來。

第二個書吏舉着考題貼板,寫得是五經題。

五經題一共五道,易經,春秋,禮記,詩經,尚書各一道,士子各取本經來答。

第三個書吏,則是五言八韻詩一首。

林延潮將題目都抄錄在卷子上後,最後再在譽寫的正卷和草稿上,都寫上自己的姓名,然後看起題目來。

第一道四書題,晉人有馮婦者,馮婦攘臂下車。

這一句出自孟子一書盡心下篇。

原文大意,是齊國饑荒,齊國百姓都希望孟子能再勸齊王一次,開倉賑災。孟子回說,這恐怕要作了馮婦了。

馮婦是什麼人?馮婦原來是打虎的。後來行善不打虎了,有一次老虎傷人,百姓見了馮婦求他幫忙,於是馮婦就捋起袖子下車打虎。百姓們對馮婦十分感激。但士子卻譏笑他,爲了打虎,將自己行善的原則和追求放棄了。

魯迅有句話是再作馮婦,說的是迫於某種原因,重操舊業。

晉人有馮婦者。馮婦攘臂下車,中間割裂了一大段經文,善搏虎,卒爲善,士則之等等一大段話,所以是名副其實的截搭題。但這兩句又同在一章之中,所以算有情截搭。而且題目出得很妙,兩句湊在一起,不會有斷節拼湊之感。

換了別人,或許會想這樣的題目四書文府裡肯定沒有的。自己只能老老實實答了。

但林延潮看了題目,卻絲毫沒有意外之感,截搭題又如何?這道題目並不新鮮,當初在嘉靖八年的會試時,就考過一遍了。自己在《歷年會試集》里正好背過這題,林延潮清楚記得會試第一名,八股大家唐順之,是如何答的此題。

這本《歷年順天府鄉試集》在省城有賣,雖說有賣,不等於很多人都買。很多人買不等於很多看,很多人看不等於很多人把這題背下了。

林延潮左右看去但見考生都是提筆磨墨,開始凝思,他也不假思索剛要磨墨下筆。突然筆尖一抖,他想起了在酒樓上那趙姓士子的那一番說辭。

好個餘子遊,你真是算計滿滿啊,知我要參加縣試,故意在這一次參加侯官縣試的士子,散佈對我不利的謠言。這是要壞我名聲來了。

這樣做當然有好處了。一讓自己憤怒,情緒焦躁,讓他考試時無法正常發揮。

二讓自己於考場上,再作抄題之舉時,有所忌憚,畏首畏尾。甚至逼迫自己迫於輿論壓力,不是靠押題,而是自己寫文考試。

三利用士子輿情,弄出自己文章不實的樣子,影響知縣的判斷。這計謀一步跟着一步,可謂是一步三招啊。

林延潮擱下筆來,縣試的時間,足足是有一天的,一般人都可以完成三道題,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着急下筆,但若是換成鄉試一日七道,恐怕就沒那麼多功夫,給你想了。

林延潮閉目凝思,首先默寫程文,押題成功之事,以往考試都有之。畢竟四書五經就那麼幾萬字,考試範圍就那麼寬,而鄉試,會試,殿試等正考都從中出題,哪一句沒有用過?

考試裡,正好背過那篇的弟子寫出來,你取不取?不取,你敢質疑先人取中的程墨,那主考官還是寫文章的人,說不準就是現在哪位翰林,哪位閣老呢。

其次,而此題在會試時可是難倒了很多舉人,一般而言,正考是不考截搭題的,所以那些苦練制藝之道多年的舉人們,被考倒了不少。截搭題考得就是發散思維,從四書經義裡另闢蹊徑,自己沒有足夠的把握。

但這兩條仍不足以讓林延潮下筆。

很多人以爲考試能否錄取,只是在於自己能不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但是他們沒想到下一步,這好文章又由誰來斷定。好與惡,取與不取只在於主考官可與不可之間。

所以考試考不是人與文章,到底還是人與人。

周知縣認爲可與不可,纔是林延潮下筆如何寫方向所在。

林延潮想起上一次與周知縣,沈師爺打交道的一點一滴都揣摩了一遍,周知縣的性格在他心底早有了大概。此人爲人自負,剛愎自用,且爲人狠辣冷酷,刻薄寡恩,這不是林延潮一個人的說辭,而是大伯轉述衙門裡官吏對這位侯官縣父母官的風評。

另外爲了研究周知縣的喜好,林延潮將周知縣以往童拭,鄉試,會試,殿試的程墨都讀了一遍,甚至周知縣落榜沒有錄取的文章,也想方設法拿來讀了一遍。

讀完這些,又將周知縣上一次縣試取中五十篇程文包含批註也看了一遍。

看周知縣的硃批就覺得他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他的原則只有三個字‘看心情’。有的文章,寫得很好的地方,被他批得一無是處,反而是一些不出彩的地方被他以爲可。當然作爲科班出身,他取得文章大多數還是中正平和,劍走偏鋒很少。

最後林延潮認爲可以寫,周知縣選擇截搭題爲縣試試題,就是不希望士子剿襲文章,換句話說,剿襲成功了,他也沒有辦法。

林延潮當下重新提起筆,想到那些士子的譏諷,不由冷笑,文抄公又如何,有的人就是見不得人好,爾等以爲諷刺我,就可以讓我屈從於你們輿論,畏首畏腳。我林延潮又豈是怕人說三道四的,待等放榜之時,木已成舟,我直接拿名次來打爾等的臉,這縣試我取定了。

當下林延潮下筆寫了起來,破題一句,晉人始則改行以從善,終則徇人而失己也。

這就是唐順之當年會試的破題,述而不作,中規中矩,又道盡題中之意。

林延潮一篇寫完,正待寫下一篇,這時候外面突寒風四作。縣試還是二月時節,寒風料峭,不少衣裳單薄的貧寒考生,身上瑟瑟發抖,還要努力用胳膊壓住案几上的試卷,不讓之吹飛。

有考房遮蔽,這風小了些,林延潮先將卷子用鎮紙壓住後,連忙披上林淺淺準備的裘衣,加上考房板壁的遮擋,身上頓時十分暖和,側耳聽去一旁考房的考生,已是冒出擤鼻涕的聲音。

不知多少考生在這一刻凍成狗。看來考試也是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啊!

第四百三十七章 這就是帝王師啊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九百六十九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百四十章 鄭伯克段於鄢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兩百一十七章 好風光一千零六章 國本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第三十九章 買書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驛站發個單章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第二十章 蜆子湯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書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七百八十章 進言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一千兩百零二章 提名五百二十八章 獻殷情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六百零七章 怒起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九百六十章 官吏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六百七十九章 張居正的託付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