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

劉贏,字明季,現任大理寺副。

他是于玉立的同鄉,這一次是通過於玉立引薦加入林延潮一黨的。

一開始劉贏也是懷着熱情,爲國爲民的情懷加入此事。

林延潮當年上諫天子爲張居正求情,並裁掉潞王大婚之用六百兩,此事轟動天下。

故而劉贏也是想如林延潮般做一番大事,既是爲了一踐抱負,也是爲了博名。

但是隨着時間的過去,林延潮遲遲不上疏,已是讓劉贏漸漸失去了耐性,以及產生了厭倦。

他心底不由生起波瀾來,這時候他正好結識了張紳。

張紳不學有術,卻在京城裡呼風喚雨,尋常官員都不放在眼底。

劉贏從一開始看不起張紳,但張紳卻有心接納,最後他知道張紳的後臺是張鯨,而且張紳透出口風,張鯨他不喜歡林延潮。

最後的導火索,當然就是南京工部尚書舒應龍上疏的事,林延潮被人搶了先機,於是這令劉贏大怒,他向于玉立抱怨道:“我們拼死拼活幾個月,到頭來卻便宜了舒司空,林三元他在幹什麼?”

于玉立卻道:“我們處事要麼求利要麼求義,二者能得一就好了。”

見於玉立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劉贏更生氣了。

劉贏經過這一件事,他也見識到了林延潮並沒有那麼呼風喚雨,甚至林延潮口中的恩師,當今首輔申時行竟也是棄他們而去。

現在名聲是別人的,劉贏覺得跟着林延潮下去也沒有什麼出路,於是在張紳的拉攏下,他轉投了張鯨。

他也知道投靠閹黨的名聲不好,但前戶部尚書張學顏還與張鯨二人兄弟相稱,堂堂二品大員都可以,他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見了張鯨,劉贏立即跪下連連叩頭道:“下官大理寺左寺寺副劉贏叩見督公千歲,給督公請安了。”

說到這裡張紳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一旁張鯨則道:“哎呦,劉大人,快請起,咱家可不敢當。”

劉贏硬着頭皮道:“公公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滿朝多少官員想要來這裡叩一個頭而不得,下官多虧有張兄弟引薦,否則哪裡有這個福分。”

張鯨笑着道:“咱家權勢哪裡有你們文官口裡說的如此了得,這麼說吧,咱們內監就是皇上家的乾兒子,雖然一口一個乾爹叫着,但畢竟不是親兒子,而你們文臣就是皇上家的媳婦,雖說打小不是一口鍋裡吃飯,但纔是真正的一家人。”

劉贏暗中點點頭,張鯨這話話糙理不糙。

張鯨又道:“咱家眼下雖掌着東廠,錦衣衛,看起來權勢赫赫,但充其不過是皇上的奴才,給皇上辦事而已,只要你們這些文官平日爲官都對得起的皇上,那麼又有誰要怕咱家來着。”

張紳笑着道:“也早指望這一日,如果當官的都安分守己,那麼幹爹也可以清閒,每日讓兒子孝順在身旁。”

劉贏唯唯諾諾應了。

張紳道:“聽聞你之前跟着林三元謀劃上疏裁撤淨軍的事,督公對此事有興趣,你說來聽聽。”

劉贏微微訝然然後道:“小打小鬧,讓公公見笑了。”

張鯨冷笑一聲道:“此事咱家早已知道了,你知道爲何林三元裁撤淨軍前一日給人搶了先嗎?那是咱家乾的。”

劉贏不由驚訝。

張紳道:“公公,神機妙算,要對付一個林三元自是不在話下。以往林三元不過是有首輔撐着,眼下得罪了公公,首輔再如何也不敢給他說話,所以這一次林三元是栽了,無論如何也沒辦法東山再起了,劉兄,你能在這個關頭改換門庭,是真聰明。”

劉贏滿頭大汗,心想原來是張鯨出手,難怪林延潮沒有反手之力。

也是若他是申時行,一個張鯨,一個林延潮,讓他選他自然選擇對自己利益更大一位。有了張鯨在內廷撐腰,那就是宮府一體,是可以一手遮天的!

既然如此,申時行棄車保帥也是理所當然了。

幸好自己果斷,立即下船。

當下劉贏毫不猶豫,猶如竹筒倒豆子般,將林延潮當初佈局謀劃的事一一向張鯨道出。

劉贏說完後一臉訕笑地道:“林三元也就這麼點本事,說起來手腕不值一提,完全被公公玩弄掌中。”

張鯨呷了口茶道:“本來以爲你是個人才,但沒料到也是個庸才。”

劉贏沒料到張鯨會這麼說。

張紳笑了笑,跪下來給張鯨捶腿。

張鯨道:“林三元這翻雲覆雨的本事,張四維走後,朝堂上就沒幾人比得上他了,至於你給他提鞋都不配。”

劉贏受此侮辱,心底大怒,他覺得自己的才具不輸給林延潮多少,這幾年困頓於朝堂上,只是因無人賞識,聽張鯨這麼說自己後,頓時讀書人的自尊心碎了一地。

劉贏想拂袖而去,但又捨不得好容易搭上的門路,當下要走不是,要留不是。

張紳給劉贏使了眼色,劉贏只能退下。

張鯨道:“這人骨頭軟,沒什麼用,何況林三元都倒了,你給他許了什麼,我不會管的。”

張紳連忙點頭道:“是乾爹,這林三元不是第一次貶官了,難道不會再東山再起了。”

張鯨冷笑道:“申時行現在站在我這一邊,他這人如此小心呢謹慎,又怎麼會爲了林延潮得罪咱家。”

卻說林延潮第二次辭官,天子再度不許。

然後林延潮又上了第三疏,再度表示辭官。

話說回來,這不是林延潮矯情,而是官員們慣例。

一上疏辭官,天子就讓你走,這與免職沒什麼兩樣。

所以這都要來來回回好幾疏,三辭三讓的,有的官員上了一百多疏,才辭官的也有。

正常的套路,官員辭官一般是在三疏以上,天子挽留你兩次,最後覺得‘挽留’不住了,最後才讓你回家。

在辭官的日子裡,林延潮則是攜妻子兒子去了真定府的莊子。

林淺淺這時有了身孕,加上京師氣候一直不好,一入春就是滿天黃沙,去年這黃沙滿天,遮天蔽日,天子甚至因此事差一點下了罪己詔。

可見這沙塵暴什麼的,真是從古到今都免不了的。

爲了林淺淺,林用以及未出世的孩子,林延潮反正已是停職,也是帶着妻子來到真定府散心,至於住的地方,就是梅侃送自己的田莊。

林延潮到了莊子,莊頭即帶着莊裡的上百號莊農,僱役一併來拜見林延潮。

林延潮順路巡視一下自己的地盤,這處莊子雖是僻靜,但交通卻便利,離真定府府城以及保定府都不遠。

這真定府是大府,足足有一百多萬人口,又出了趙雲這等人物,還有不少名剎古剎,可以遊玩的地方很多。

林淺淺與林用都是很喜歡這處地方,於是林延差就與家人在這裡住了下來。

到了次日,真定縣知縣,無極縣知縣,不知從哪裡得知消息,即趕來林延潮的山莊拜見。

過了兩三日,真定府知府尹應元也是來到山莊拜會見。

尹應元是萬曆二年進士,算是林延潮的前輩,他出面邀林延潮至真定府城小住,給本地士紳士子一個見面的機會,但林延潮想到保定巡撫駐地在真定,他去真定府城,還不得先拜會保定巡撫。

太麻煩了,林延潮到真定來就是要避開官場上的彎彎繞繞的關係,於是他就謝絕了。

尹應元又說要請教林延潮一些事,林延潮則推說自己離任,不再過問朝堂之事。

尹應元不由失望,不過離別之際送了林延潮一百兩銀子。

此人也很會做官,走後三天兩頭派人前來問詢,以及送一些本地土特產。

至於林延潮帶着家人逛逛真定外,也沒有清閒着,而是到處求田問舍。

去年時真定府受了旱,又是一片自耕農破產,田價很低。林延潮到了真定後,就着手開始買田。

沒辦法,經過這一段爲官的經驗,林延潮總結出了‘實幹誤國,買田興邦’的經驗教訓。

張居正實幹,徐階買田,二人身後如何,一目瞭然。

林延潮坐馬車到一個鄉鎮,但見鄉鎮沿路不少老百姓跪在街邊賣兒賣女。

林延潮隨便看去,在街邊頭上插着草標的五六歲小女孩,甚至只值二兩銀子。

林延潮見此長嘆一聲,展明,陳濟川在旁看的也很是沉重,見到林延潮腳步略一停留,那女孩的父親衝上來跪着磕頭道:“老爺,可憐可憐我吧,我家裡好幾日沒吃飯,這孩兒留在我身邊也是餓死,求老爺買她作一個丫鬟,她手腳利索,什麼事都會幹。”

林延潮看去但見這小女孩,手腳上的都是凍瘡,面黃肌瘦一副隨時倒斃的樣子,於心不忍。

就在這時,一旁一名百姓衝上來道:“老爺,別聽他的,他家裡還有三畝田,一個兒子,家裡有吃的都給他兒子,就是不給女兒,這小姑娘就算你買回去也活不了幾天,還是買我家的吧。”

林延潮聞言看向那百姓,那百姓叩頭道:“老爺別聽他胡說,這田是祖田啊,如何都不能賣,賣了我們明年吃什麼?老爺,這樣吧,一兩銀子就好了。一兩銀子對你來說不過一頓飯,一壺酒,但對小人來說,就是全家的命啊!”

另一旁的人大罵道:“哪裡有你這樣做生意的,這不是壞了我們的規矩?”

說話間,好幾名百姓鬧了起來,互相罵來罵去。而那小女孩本是沒什麼氣力,見此一幕頓時大哭。

一名老百姓又撲上來道:“我不要錢,只給我家閨女一口吃的喝的,你就帶他走,求求你發個善心吧!”

展明,陳濟川見了這一幕,都是不忍。

展明道:“這裡人都是狼心狗肺,老爺咱們還是走吧,不要理會他們。”

林延潮搖頭道:“天下哪裡有父母不疼愛自家的子女的,百姓飢寒交迫,賣兒賣女這一切都是我等爲官之人的責任。”

林延潮看了一眼那痛哭的小女孩,當下道:“你們不要吵了,人我要了,濟川拿一兩銀子。”

陳濟川當即丟給他一兩銀子。

那父親捧着銀子又腆着臉道:“老爺,行行好,再給一兩吧。”

林延潮道:“本要給你二兩銀子,但你女兒病得很重,我要扣這一兩銀子給她治病。”

那父親連忙道:“老爺,我女兒一貫如此的,躺上兩三天就好了,不值得老爺爲她浪費湯藥!”

林延潮沉下臉道:“若你捨得給自己女兒治病,那麼我給你二兩又如何?但我隨口一試,即知有的人涼薄是在天性裡的,就你這樣也配稱爲人父。”

展明喝道:“還不快滾!不然討打嗎?”

那父親頓時大悔。

那小女孩掙扎向林延潮道:“老爺,老爺,我爹爹平日對我很好的,只是……只是家裡實在太窮了。”

那父親聞言更是羞愧,當下拔腿離去。

而那小女孩已是淚眼婆娑。

見到這骨肉分離的一幕,林延潮心底不忍,對一旁圍觀的百姓問道:“真定府去年不是向報了大旱了?爲何朝廷卻沒有賑濟?”

但見幾名老百姓都不說,林延潮從兜裡掏出一腚銀子當下道:“誰說了,這銀子就歸誰了。”

幾個老百姓眼珠子都紅了,一人搶着道:“老爺,我說,我說,原來開年時,州縣有說要賑濟的,但不知爲何又收了回去了,聽人說是府臺大人的意思。”

林延潮心底有數,當下送這小女孩到自己山莊好生照顧,結果過了數日,真定府知府尹應元,本地知縣來到林延潮府上。

“小縣治下有這樣的事,實在下官治理不利,懇請學士大人責罰!”

說完那知縣當場請罪。

知縣是從心底害怕的,林延潮雖說是離職,但好歹也曾是翰林儲相,申時行的得意門生,他萬一在朝堂上提及此事,那麼自己的仕途也就完蛋了。

林延潮道:“我已是閒居之人,哪裡可以過問地方上的事,只是我有一事不明,要請教府臺與縣臺。”

尹應元道:“不敢當,學士大人要垂詢的是,幾日前在鄉鎮詢問百姓朝廷撥付的賑災糧,爲何未至吧?”

林延潮道:“正是如此。我想尹府臺僅是拜禮即送了一百兩,但給老百姓那些錢糧,不至於如此吝嗇吧。”

尹應元滿臉羞愧,一旁的知縣道:“學士,你誤會我們府臺了,他可是清官啊!”

“清官?那爲何不發賑災糧,府臺難道不知道民間的老百姓都已是賣兒賣女了嗎?”

面對林延潮的質問,尹應元仰天長嘆道:“學士大人說得不錯,一切都是都是尹某的責任,尹某這官當的一點意思也沒有,與其如此,倒不如……”

林延潮道:“哦,尹府臺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知縣要說,卻被尹應元攔住。

尹應元道:“不可以說否則……”

林延潮笑着道:“尹府臺若在林某這裡玩這些把戲,我看倒是不必了。”

尹應元與知縣對視一眼。然後尹應元道:“林學士恕罪,不是我不肯直言,哎,學士當年也任過知府,考績卓異爲天下第一。那時林學士身後有閣老撐腰,又怎麼知道我們如此小州府的難處呢?”

林延潮知道必是人事間的問題:“尹府臺好歹也是方面官,還有什麼人能爲難你?”

尹應元道:“林學士有所不知,正是保定巡撫扣押了朝廷賑災糧,說挪作軍糧之用。其實也怪下官,去年本府受災,結果糧餉下官就沒有給齊,結果今年賑災糧就被保定巡撫作爲軍糧強行徵用大半,分到下官手中不到五分之一,下官數次至巡撫衙門分說,都被轟了回去。”

林延潮心想這倒也是一個官司,萬一軍糧不足造成士兵譁變,造成兵亂,那是比饑荒更嚴重的事。

“那就沒什麼別的辦法嗎?”

尹應元道:“巡撫已是請求朝廷調撥倉糧,但倉糧一直遲遲不到。故而下官想懇請學士幫忙,以學士在京裡的人脈,調撥倉糧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林延潮道:“巡撫都調不來倉糧,林某又有什麼餘力,何況遠水救了近火,就算漕糧運來,老百姓不知餓死多少了,所以還是巡撫立即放部分賑災糧,或者從臨近州府調糧。”

“臨近州府早無糧可調,不過軍中儲糧至少有三個月以上,故而巡撫稍稍調糧是可以解燃眉之急的。聽說中丞大人是元輔的同年,所以懇請學士替小人說說話。”

林延潮聞言不由掂量,這保定巡撫陸賀聽說是個極不好說話的人。而且身爲巡撫軍政一把抓,自己身爲外官,冒然想勸動他恐怕有些難了。

林延潮道:“我與陸中丞也沒什麼交情,但是我既身到此地,也不忍見百姓身受疾苦,就修書一封至陸中丞吧,不過請尹府臺別抱太多期望就是。”

尹應元聞言大喜,然後道:“多謝學士,也還請學士不要在信裡提下官的名字。”

林延潮對此也是理解,當日他就給保定巡撫寫了一封信,他知道成功可能很小,但既然看到了,就一定要管到底就是,何況寫信對他而言不過舉手之勞,拔一毛而救百姓,大不了被拒絕而已。

而陸賀的回信也很快,此人仗着是官場前輩,居高臨下說了一通話,大意就是林延潮什麼都不懂,對於地方軍政就不要指手畫腳了。

林延潮被拒絕後,並沒有感覺意外,就在他另想他法時,朝廷對他的任命已抵真定。

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畝論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一千四十章 交換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第三百三十七章 君前奏對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長保富貴七百九十章 對策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封推感言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書院雜誌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四百七十七章 此子莫非奇才五百八十六章 官員反應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忮不求(一更)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八百四十章 鄭伯克段於鄢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