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

次日同考官任命下。

天子答允了王錫爵的請求,將同考官增設兩人,所以這萬曆十四年的會試考官,達到大明開國以來的歷史之最,一共至十九人之多。

下面林延潮鎖院的日子也算結束了。

當日禮部宴請會試考官,同考官。

衆官員也是同赴貢院赴宴。

宴席之上,主考官王錫爵坐中席,監臨官沈鯉坐左席,副主考林延潮坐右席一併上座。

而禮部侍郎,同考官一併坐下座。

掌科,監察道長也是下座,至於部屬連下座也沒有了,盡數旁坐一邊。

這簾前大宴,按照以往的規矩而言,十分隆重。

內簾官外簾官同聚一堂。

但內外有疏,大家也是默契的不說話,哪怕對方是你的同年,同鄉,至交在這樣衆目睽睽之下,也是不好說話。

宴席吃完,衆內簾官都是起身,外簾官們也是集體起身將內簾官送至至公堂。

這時候內簾門都鎖起了。

將內外交通隔絕,掌簾官把門,內簾官與外簾官不許往來。

同考官在聚奎堂拜見主考官,同考官作二揖,兩位主考官答一揖。

兩位主考官下面與十九位同考官吩咐規矩。

林延潮自退了一步在王錫爵身後。

王錫爵先道完會試的規矩道:“凡頭場,二場,三場先一日出題,各位房官飯畢,林學士會請親自監察將各經房門鎖閉,各房匠士,閱卷官不許出屋,你們至聚奎堂與本閣部與林學士商議考題。記下了嗎?”

衆官員一併道:“記下了。”

王錫爵又道:“從看卷之日起,除非本閣部傳免揖,否則三日一上堂。各位房官若要送卷請教,見主考官,只需着襯衣,免着官袍以免夾帶卷子。記下了嗎?”

衆同考官齊道:“記下了。”

王錫爵又將幾句話交代了一番,其中警告訓斥之意顯然,目的就是防止同考官徇私。

王錫爵講得衆人心底忐忑不安,然後才讓林延潮出面。

林延潮道:“下面本官着重講衡文的規矩。諸位都知作文易,衡文難。作文如治事,衡文如知人,此變作無窮也。”

“首場經義題目,衡文五點,一理趣,二氣格,三詞采,四風度……”

王錫爵與林延潮有分工,主考官一般是監督內簾紀律,以及最後取中貢士名次高低。

林延潮則是着重講衡文的規矩,這是他權力所在。

林延潮記得歷史上朱賡有一次主考會試時,與衆考官約定題目開始要‘三段平作’,要是格式不對,就算文理再好也不給高第。

但是到了最後呢,揭榜時候朱賡自己取的第一名卷,卻違反了這個規矩。然後同考官們一問,朱賡拿起卷子看來大驚,一拍腦袋說,我也是覺得奇怪,明明是我定下的規矩,怎麼就取了這張卷子呢?此事莫非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對於這樣臭不要臉之舉,衆考官以及衆考生唯有送你朱賡‘呵呵’二字。

不過林延潮所說的衡文規矩,也是百年來會試鄉試,場屋裡一直以來遵守的,這點倒是沒有比以往有什麼不同。

說到這裡,林延潮終於談入正題道:“本次會試第三場經史時務策問題,從五道減至三道,三道可不要求答滿,選兩道而作,其題不重文藻,考生可直書而答,限定一千字以上,務必字字詳實,不可虛言堆砌。”

談到這裡十九位同考官都是露出驚訝之色,林三元果真要變動第三場策問的規矩。

要知道原先第三場策問的規矩是五道題目,每道題目至少三百字以上,若是考生覺得爲難,可以從中選答三道作答,不要求五道答滿。

現在林延潮將五道減少至三道,最少答兩題,看起來題目少了,但是每道題的字數卻增至一千字。

而很多考生答策問題,就是抓瞎,何況至少一千字的策問文章,那可是殿試的難度。

林延潮這一次出手變動第三場規矩,看來真是要向天下讀書人推廣他林學,實學。

對此衆房官沒有反對,不知什麼時候官場上暗暗流傳一句話,寧得罪君子,莫得罪林三元。

林延潮本以爲此事會有房官反對的,都準備好懟人了,但望了一圈,大家都沒說話,倒是有幾分出乎他的意料。

想來是林學,已是在官員中日益深入人心了吧。

林延潮繼續道:“各房要用心衡文,至於各房薦卷之數,正卷二十,備卷十,正備兩卷鬚在第三場後兩日內上繳最少二十卷,其餘三日內繳齊,過期則追究……各房薦卷務必用心推舉,若有明顯失誤,沒有看出,本官也必究爾等之責。”

交代完後,各房考官都是散去。

而王錫爵,林延潮也回到各自的主考官房。

主考官房是裡外兩間,裡間是坐臥休息,外間則是批改閱卷。

會試供給所給林延潮請了兩人服侍。

林延潮忙了一日,也是疲憊,當下用熱湯敷面後就睡下了。

到了第二日,主考官衆考官再聚於聚奎堂,商議頭場考題。

題目不少,三道四書題是一併要考的,四道五經題,這裡是二十道題。

這令林延潮有些疲乏,但這考試尚未開始,只是議論考題,已是令人如此頭疼。

議論半日,之所以令人疲憊,是因爲各房都沒有議論出一個結果。

要知道考官裡也有明爭暗鬥,林延潮身爲主考官,取中哪一個考生都是他的門生,所以無所謂。

但房官就不一樣了,誰都希望自己的房裡能多出幾個進士。

按照以往的慣例來說,翰林是比較有優勢的。

從嘉靖年起,每科會試會元,必爲翰林所取。之所以如此,料想翰林的房數多,而且論及文章好壞,翰林說的算。另外正副主考也是詞林起家,他們也會幫着自己後輩說話,所以長此以往成爲慣例。

這規矩唯獨到了上一科會試破了,因爲會元李廷機竟是出自時任工部郎中蘇浚房中的首卷。

巧的是蘇浚與李廷機是同鄉,正常看來旁人覺得二人是不是通了關節,但李廷機取中後,卻沒有任何人有異議。

因爲填榜的時,十七位同考官裡,有包括蘇浚在內十六位同考官一致認爲李廷機可爲會元。

最後李廷機的會元是公認的實至名歸。

要不是殿試時,申時行給朱國祚徇私,李廷機就是李三元了。

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一千三千零九章 書信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發個單章解釋一下,最近主角行爲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九百零七章 聖旨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六百二十六章 矯旨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第七百一十一章 固執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第一百八十九章 名列一等(一更)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單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四百八十三章 裝逼打臉哪家強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書肆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第四十九章 神童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