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

對於是不是要歸宗,林延潮心底沒有執念,這大概也是每個穿越者的想法,現代化進程,大家都在遷徙,在哪個城市紮根後,往往就生出哪個城市的人想法。

至於下一代,對於籍貫這些觀念更是淡泊了。

但有道是,樹高千丈,落葉歸根。

爲何在海外多年的華裔,念念不忘回家尋根問祖,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林延潮來到這個時代,就是入鄉隨俗,此事自己或許沒有那麼看重,但是對整個錢塘林家村的人而言,他們心底都是有歸宗的期望的。

所以林延潮就答允了。

現在在信中,林延潮已知道水西林家已是答允讓林家歸宗,林老爺子十分的高興。這一次水西林家有子弟上京赴會試,林老爺子寫信順便託林延潮照看。

林延潮心想原先還可以收留,但現在自己是侍講學士,殿試讀卷官,所以還是要避嫌。

但把他們安排在會館裡住着也不好,這不是待客之道。

於是左思右想林延潮就與林淺淺商量,老是住在濂浦林家的屋子也不好,不如動筆錢,在國子監居所的左近買一座宅子,準備將來作爲居第。

林淺淺就答允了,不久看房買地,新買宅子費了一百多兩銀子,在京師裡不貴也不便宜。

ωwш⊙тт κan⊙C〇

屋子是間老屋,若要作爲官員府邸那需翻修一下,但不認真的話,也可以對付一下。買下這宅子後略一收拾,添些傢俱器什什麼的,就可以讓人先住着。

這一下總算完成了林延潮一直積攢下來,念念不忘在京城買房的心願。

萬一幾百年後,小小小N延潮對京師的房價一籌莫展,突然他爹拿張房契告訴他,咱家在北京那有祖傳的院子,在國子監那,是祖祖祖N 爺爺傳下來的祖宅……聽到消息的那一刻,有沒有被爽到?有沒有感覺是活在夢裡?以後不愁沒有女盆友了?

哎,林延潮又回想道自己,我穿越前如果有這等好命就好了,整天還要看領導臉色?不存在的。

至於這百多兩銀子,對於林延潮,不,是林淺淺的身家而言,根本不值幾個錢。不知爲何平日林淺淺摳摳索索的,但對於投資這樣的固定資產,她卻是向來出手大方。

不過這些都是浮雲,眼下對於林延潮而言有一件大事要辦。

林延潮放下這一封信,外頭有人來稟:“郭主事到了。”

林延潮聞言欣然道:“快請!”

林延潮出屋將郭正域迎進了屋子。

“先生!”郭正域笑着道,“年節將至,學生不才帶了些家鄉土產來上門。”

林延潮道:“你我之間還鬧這麼多虛禮,對了,我上次給你帶的藥膏敷了沒有,天陰時腿痛有沒有好一些?”

郭正域撫着腿笑道:“好多了。”

二人閒聊了一陣。

林延潮當下面露正色道:“我有一件事,想讓你辦一下。”

郭正域當下毫不猶豫地道:“有什麼事,先生儘管說,學生一定效勞。”

林延潮不由感動,經歷了這麼多事,但有的人卻永遠不會變。

於是林延潮與郭正域交待了一番。

隨着臨近過年,這來京趕考的讀書人也是日漸多了起來。

林歆這一天正好趕到了京師,他手裡拿着一封家信。

與林歆同行的,還有老家兩個下人。

林歆是今年秋闈剛中舉的,他是水西林林家的子弟,也是當今廣東提學林如楚的侄兒,今日他帶了家信來京,是要拜見林延潮的。

下人對林歆道:“少爺啊,這林三元聽聞是我們水西林氏的旁支,這一次聽聞中了狀元后,這才歸了宗,他是不是攀附咱們林家?”

林歆道:“這番話你與我在家裡講講還行,說出去就不要講了。雖說伯公是任過禮部侍郎,總督過倉場,但那已是嘉靖爺時候的事。”

“伯父現任廣東督學,而林學功當初任的是知府,兩邊沒有半點瓜葛,我們這一次上京只是依家人交待見過林學功就好。”

下人道:“少爺,可是貿然多了個親戚,心底還是嘀咕。”

林歆道:“也是,說是那邊已是歸宗,但好幾代人都沒有相互往來了,貿然投靠過去,也是不方便。”

“看看吧,林家肯實心招待是最好,若是不然,我就去住伯公當年在京爲官時留下的老宅,或者是住會館都成。只是帶來京裡的銀子不多,要省着點用就是。”

下人低聲道:“少爺放心,我都褲兜裡還縫着幾個金豆豆,是你上京趕考時,夫人暗中塞給我的。”

林歆失笑道:“好啊你,到了京裡才與我講這事。”

另一個下人笑道:“他是怕少爺你又拿錢亂花。”

林歆哼了一聲,當下幾人一併來到國子監附近,然後找人打聽林知府的府邸。

一找人打聽卻冷笑道:“京城裡只有順天府尹,哪裡來的林知府。”

下人道:“不是吧,莫非林家誆咱們家少爺,給了個假住處。”

林歆道:“就你心眼長得歪,再去問問。”

問了半天后,纔有一人告知:“你說的是林學士吧,他早不是知府了,現在是翰林院學士了。”

此言一出,林歆倒吸了一口涼氣。翰林院侍講學士是如何了得,他是知道的。當初林延潮任知府時,自己伯父是督學兩邊品秩一樣,但督學比知府清貴。

但翰林院學士就不一樣了,那是清貴中的清貴。

下人他依着路人的指引來到了林府。

但見朱門半閉,府邸左右各立着石獅子,兩名門子坐在門前板凳上正在閒聊。

一旁下人道:“少爺,這林三元官當的多大,居然有氣派的宅子。”

林歆道:“不要多話,這裡不是侯官老家,京城裡高官顯宦多着呢,別丟了人。”

兩名下人依言不說話,然後林歆上前遞了帖子通報是老家的親戚,然後還塞了門包。

下人聞言笑着道:“原來是老家來人了,我去通報一聲就好,這門包就不收了。”

說完退回。

林歆上京前,家裡一直叮囑他各等規矩,這遞門包就是一項,但是林府卻沒有收。令林歆大爲奇怪,心想是京中風氣已不時行這一套了,還是嫌少了。

不久下人就對林歆道:“老爺上衙了,應該不久就回,請你在廳裡捎待。”

下人嘀咕,沒有個人頭面人物出來迎接,還讓少爺去等,哪裡有這道理。

林歆倒沒有說什麼,依言進門,他兩個下人則被領到轎廳歇息。

林歆就進了客廳,林府下人馬上給他上了茶。他喝了一口茶,茶是好茶,卻不敢多喝。他不知要等多久,萬一喝多了要問人出恭怕被人笑話。

說來他也是整日在家讀書,雙耳不聞窗外事的宅男,千里來京是頭一遭,又見林府規矩處處不同,也擔心被人看輕,就是謹慎地坐着。

等了一會,一名二十多歲讀書人走了進來。

林歆聽聲音此人年齡與自己相仿,但也是舉人,聽說是姓孫,以前還當過林府的幕僚,下人待他十分客氣。

這位孫舉人也是坐下,林歆依着家人交待的禮數,主動與他笑着點點頭,算打過招呼。

林歆打量眼前之人,對方平平無奇,沒什麼出衆之處,也沒放在心上。

不久屋外來了數人。

其中爲首一人先向林歆行禮道:“在下陶望齡乃是先生門下,先生去翰院議事,估計還有一會功夫,林兄乃是先生老家來貴客,還請稍坐片刻。

林歆得知這數人都是林延潮的門生,而這位陶望齡名聲赫赫,是浙江有名的才子,論門第陶家又是世代公卿絲毫不下於他水西林家。

林歆當下回禮答應,然後林延潮其他幾個門生也與他見禮。

其他幾個門生也是人中龍鳳,這令林歆不由有些神往,生出“我在閩地多年,自負才識過人,但今日與他們一比,方知人外有人“的念頭來。

同時又想學生幾個都如此了,林延潮定然不凡,他們都是今科舉子吧,若是能與他們切磋一番,學問必然大有長進。

於是林歆在一旁豎起耳朵來,聽他們講什麼。

但進門見後,這些門生就與那個孫姓舉人說話,他們對此人都很尊敬,連看來甚至是傲氣的陶望齡也不例外。

廳裡衆人都在閒聊幾句,沒有聊到科舉,而是談到了時政之上。

圍繞的就是之前黃河大水,以及雲南邊事,以及四川邊境不靖,衆人高談闊論。

話題切於時務,這對於林歆而言,有些着急,他難眠插不上話。

倒是孫舉人注意到他,於是聊了幾句科考的事。

見孫舉人相問,林歆忍不住道:“孫兄,幾位兄臺,鍼砭時弊實令在下耳目一新,但在下有一事不明,春闈就要到了,諸位不用功於經術爲何熱衷談論時政呢?”

孫舉人笑着道:“林兄有所不知,我等習先生之學,先生的學問以事功爲主,主張將經學用力在時務中,求經世致用。說來其實是坐井觀天,妄自議論,所談空泛之處,倒是令林兄見笑了。”

林歆道:“不敢當,小弟也不懂什麼時務。只是小弟想有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此實令人不解。”

一旁一名讀書人笑着道:“林兄此言差矣,既然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春闈時爲何又考策論?策論不正是讓我等讀書人關切於民生大事嗎?”

林歆默然,策論的考試在科舉裡都是走個過場。沒有人要你寫出什麼真知灼見來。故而舉子們都是用功在頭場三天兩夜的三道四書,四道五經題。

林歆據理力爭道:“袁兄吧,此言有理,自王荊公變法以經術取士以來,朝廷多年是以經義文章取士,至於書判,策論則可有可無。這些不是說我們不討論,而是爲官後討論,不是更切於實際?”

陶望齡道:“林兄還不知道,昨日邸報上有言,朝廷裡有官員上書要,變變日只以經義取士之法,而是要以經義策論並重,朝堂上公卿已是在談論了。不久士子間怕也是要議論。”

林歆聞言嚇了一跳,竟還有此事。

確實如此,這樣議論,也正在翰林院展開。

這件事從頭到尾是這樣的,就在快要過年的時候,禮部觀政主事郭正域突然上奏天子,懇請明年的禮部會試一改以頭場爲主的慣例,將第三場的策問改到第二場,然後頭場與次場並重取士。

此事一出,也有數名官員上書表示附和。

在朝上的官員也是明眼的看出,在這搖旗吶喊的都是“事功黨“人,就是平日在朝堂上動則談論“事功“,“林學“的年輕的官員。

這些官員人數就幾個,本來不值一提,但是自“林學領袖“林延潮任侍講學士後,卻有些不一樣了。

不過衆人仍不在意,這時候都快過年了,衙門裡誰也沒想着來年三月會試的事,這樣的討論大概要等到正月以後,衙門開印時再說。

但沒料到天子突然下旨,着此事由翰林院院議,禮部部議各自討論後,分別上呈御覽。

如此衆人就不得不重視了,莫非聖意也是在此嗎?

所以這日翰林院包括庶吉士在內,所有檢討,編修,修撰,侍讀侍講,衆學士都在,決定就此議論一個章程來,然後上報天子。

學士廳裡衆人各自討論,衆翰林不時講目光看向上首的林延潮。

郭正域是林延潮的半個門生,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這事是不是他在背後鼓搗出來的?

很有可能,林學主張在於學以致用,主張將所學能夠經世致用。

頭場的四書五經都是經術題目,至於策問就偏重於致用。

所以若是策問可以採納,必對科舉取士產生震動,這對於事功之學是有利的,但對於原先沉浸於理學的讀書人不利的。

理學的主張是什麼,用東林書院的話來解釋“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書不講“。

說白了就是注重經義的闡述,但於史,子,集其他之書一概不講,不談,不學。

所以以前有個笑話,說清朝一個老書生,孔子七十二門徒是倒背如流,但問他司馬遷是誰?他不知道,反問司馬遷哪一科的進士啊?聽聞人家不是進士,還受了刑後,露出不屑之色。

這也不能怪人家,因爲史記不在四書五經之列。

理學講究是法先王之道,也就是三代之治,四書五經都是先賢之言,後來程朱都重在闡述或者舊瓶裝新酒,用句偏頗的話來說,將古人一千字的東西用自己的理解寫成八千字。

荀子說了一個法后王,就被罵的半死。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如三代,有什麼好學?他們有堯舜的一點半點嗎?

董仲舒,王安石提出了自己思想,都被差一點開除門籍,不對,王安石已經被開除了。

所以郭正域提出的重策問的角度來看,不少奉理學爲宗的翰林已是嗅出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好你個林延潮,二十五歲成了侍講學士不說,眼下都居然在朝堂上,以介入科舉的手段,暗中鼓吹事功,影響天下讀書人,將來是不是要取代理學,搶班奪權取代理學,心學成爲儒學正宗?

你這司馬昭之心已是昭然若揭了。

你當我們這些老頭子都死了嗎?

甚至有翰林心想,什麼策論取士都是藉口,你林延潮想在會試裡給自己門生開後門就直說,不要脫褲子放屁了。

在翰林院的議論上,已經有聲音反對將第三場策論題拔高至與頭場經義題並重的地位。當然這還是顧忌到林延潮的學士身份,已是有人當場公開反對了。

面對於此,林延潮面上安坐不語,對於衆人的反對,他心底已經有些意料了。

改革變法之事是很艱難,這第一小步試探的邁出也是費力的,對於這樣的局面他早料想到了。

保守還是改革,一直是政治逃不了的話題。

有贊成必有反對。

但是保守不一定就是壞的,改革不一定是好的。

亂改革必死無疑,但一直保守下去,終將被日新月異的世界淘汰。

而大明就面對的是,這樣一個局面。

想起海瑞當初的比喻,無疑是十分貼切的。

屋子爛了修修補補,毫無意義,要換樑換柱才能補救,但換不好,屋子塌了不說,自己都先被砸死,正如步子大了是會扯到蛋的。

而且一個人的修修補補是毫無意義的,甚至將期望寄託在皇帝身上也不現實,要將托起這天地,指望哪一個人不行,要找就要找一羣人。

這也就是以經術造士的意義。

而今日我就來破這個口子,踏出這一步!這是我的地盤不容爾等呱噪!

面對下面的質疑聲,林延潮目光掃過幾個在議論中公然反對的翰林。

不知不覺議論聲小了許多。

林延潮站起身來道:“諸公,本學士以爲經術策問並舉可行!”

沒錯,我就是拋出來了!

我在這裡立flag了!

我不躲躲閃閃,掖着藏着,這就是我的意見如何?

原先支持理學的翰林,不敢與林延潮對視,有幾人打起退堂鼓來。

正在這時,一名翰林起身道:“吾反對!”

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九百一十八章 懟河督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二場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八百八十六章 局一千八十一章 高攀不起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七百六十二章 力諫五百六十六章 無恥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一千七十五章 賀客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八百八十六章 局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五百零二章 返家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五百一十五章 一個小目標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