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節 民族二字

“白名鶴成功了,他終於夢想成真了。”大明皇帝朱祁鈺在城頭上自言自語的說着。

于謙不明白:“萬歲,臣不解。”

“記得當年,白名鶴說過一句犯禁的話,他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朕身爲皇帝要有作皇帝的責任。朕當時很生氣,可後來他膽子更大了,他說延續的不是王朝,而是民族。朕問他民族是什麼?”

于謙等幾位重臣可以說,每個人都有着自己對這個詞的理解,此時也在思考着。

“他說岳飛就是民族英雄,民族大義忠的不應該是君,而是魂。我華夏以龍爲圖騰,天子以龍爲尊,龍恩澤天下,懷柔寬和,但龍有逆鱗,爲家國天下而起,怒則傲然四海。龍魂則是謙和、仁厚,但觸逆鱗則天威降世。起初,朕以爲他說的是朕這個皇帝,現在才明白,他說是萬民呀。”

朱祁鈺似乎有許多話要講,根本就沒有結大臣們說話的機會。

“白名鶴不喜跪禮,因爲他說跪多了人就有奴性。人要忠,卻不要奴,他一邊上報方孝儒是忠良,一邊私下罵方孝儒是民族禍害。現在想一想,他沒錯,忠的皇帝,禍害的我華夏呀。”朱祁鈺是在場唯一一個聽過完整明末,加上清史的人。

他理解奴性代表着什麼,這都是跪出來的。

跪天地,代表人對神明的敬畏,跪父母代表着子孫之孝,那跪上官貴人代表什麼,不就是奴嗎?

“他成功了,他利用了大儒吳與弼作爲他的筆,再利用商幫、馬隊作爲傳播,然後是他讓大明富了。也讓百姓富了。所以他的理論慢慢的被百姓所接受,歸根結底朕總結爲兩個字,就是:氣節!白名鶴還有一首詩,卻沒有現世。”

“萬歲……”于謙想說什麼,朱祁鈺制止了他。

“樂今竟如此,王郎又若斯;自羞秦獄鬼,猶是羽林兒;月白勞人唱,霜空毅魄悲;英雄生死路,卻似壯遊時。”朱祁鈺微微的嘆了一口氣:“白名鶴從來就沒有忠於朕過,他的忠心就象是湛盧那把劍。他忠的是民族二字!”

廣場上的金銀越堆越多,朱祁鈺卻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他有一點怕,怕自己的子孫出一個昏君。因爲白名鶴作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一個名君會受萬民愛戴,但個昏君呢,萬民齊心爲民族大義,這是相當可怕的。但也算是給皇權上了一道枷鎖。

“傳旨,兩江那些當年的賤籍,一家願出一丁。爲此次南洋之戰出力的,可擡籍。遼東劃出一塊地方來,給契丹一族留下根。廣西、雲貴等地,各司,洞願爲此戰出力者,視華夏子民,與漢族無異,如有才華者。可登閣拜相!”

“臣等領旨!”衆臣高呼。

“即日起,身爲皇族不爲華夏立有功勳者。奪爵。身爲勳貴不爲華夏出力者,降爵。重慶公主大婚,當擇良婿。身爲皇親,當以身作責,但凡貴族不衝鋒在前,膽小畏戰者。斬立決!”朱祁鈺沒有用大明,而是用了華夏。

萬歲……

重臣們都不知道應該如何接口了,這聖旨可以說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想像。歷代王朝都以穩固皇權,打擊所有的可能威脅皇權力量的存在。朱祁鈺支反其道而行之,這讓臣子們實在不知道應該如何作爲。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朱祁鈺卻這個時候,又下了一道聖旨。

“即日起,改國號爲中華。改曆法,以黃帝生辰爲中華元年,之後歷代子孫年號爲副歷。朱氏子孫但有不尊者,永不入宗祠……!”朱祁鈺深一吸口氣:“這一道聖旨,現在就發,對着天下萬民,發!”

大明改國號!

歷朝歷代,除了造反的之外,在王朝之中改國號的只有一位,那就是改爲大周的武則天。但武則天在大明這個時候,被定義爲叛逆。

中華!

普通小民不懂,但卻有大儒出來解釋:“中”即“中心”之意,以五行定[1]之爲土,色黃。“華”即是“光芒”之意,五行定之爲火,色紅[1]。炎黃是中華文明的始祖,土德黃帝即應和中字;火德炎帝即應和華字。

“契丹一族,當爲先鋒,不中華死戰……

民心被挑動了,整個大明都在動,比起當初漠北之戰更加的牽動人心。因爲那個時候普通小民就是想關心一下國家大事,也沒有這個機會。

全國動員之後,僅僅半個月時間,瓦刺、朵顏三衛紛紛派人過來。

瓦刺人找到了一些證據,蒙古一族的祖先是匈奴人,漢匈之戰其實就等同於炎黃之戰。而且匈奴人的祖先是大夏朝北居部落,也是中華大地的一員。更何況,大明西征,瓦刺派了七萬精銳,與古與今,現在都說是一家人。

朱祁鈺無所謂,多一個民族加入,中華的人口就會更多,只要團結起來就好。

禮部正在安排各民族代表進京,商討新的法令,保證減少各民族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尊重中華律爲前提條件,保護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出了皇宮,曾經血戰過,也作過戰友,算是同族人的朵顏三衛與瓦刺人,站在承天門前的廣場上,那裡的銀山依然在,沒有人清理,也沒有人過來維護,卻依然還有不少百姓在往這裡扔銀子。

豪商會捐,工坊的坊主也會捐。

與公他們因爲大明的崛起而受益,作爲大明的一員,他們願意捐。這比起以前官員們把他們聚集起來安排認捐的任務來講,這是捐的最讓人心裡舒服的一次。

與私,他們相信南洋到手,商機無限。

幾個小孩子這時出現在廣場上,結伴而來。

這廣場是真正堆起了一座銀山呀,而且沒有人管,沒有士兵在周圍看守。瓦刺人遠遠的看着,幾個小孩子先是在街角的一家點心鋪停了一會,都咬着手指看着那裡剛擺上桌的糖葫蘆,好象都可以看到幾個小孩子在流口水。

然後沒有任何一個小孩子去買,幾個人往廣場中心跑來。

在瓦刺人看來,這裡堆着有銀子,還有金子,當然還有數量相當巨大的銅子,在這裡撿上幾個銅子就足夠買那些糧葫蘆了。

幾個孩子停下了,他們腳下就有銅子,還有一些銀幣,銀子。

讓瓦刺人意外的一幕出現了,幾個孩子從口袋裡拿出一把銅子,一塊喊着一二三,然後用力的把銅子往銀山上扔去,扔完之後,幾個小孩子歡呼着就往回跑,走到那點心鋪子,還有一個孩子停下了。

可以看得出,那糖葫蘆對他的吸引力有多大。

另外幾個孩子要拉着他走,店裡突然出現一位中年大叔,拿了一把糖葫蘆:“給,送你們的,不要銀子!”

爲首的一個孩子伸手拿了一串,幾個孩子齊身鞠躬,道謝之後飛奔着跑了。然後幾個孩子把一串糖葫蘆一邊路着,一邊給每人分了一粒。

兄道友、弟道恭、史弟睦、孝在中、財務輕、怨何生……

小孩子揹着課文跑遠了。

“大明不可敵!”瓦刺使者站在那裡一動不動,那怕這些孩子的身影消失了,他依然遠遠的盯着,長久。他感覺到了一個強大民族的崛起。站在他旁邊朵顏三衛使者卻說了一句:“中華不可欺,這天下怕再無敵手了。”

如果說之前,他心中還有一些加入得利的想法。此時再沒有了。

而就在這一天,就在天津衛,李秉接街了來自李氏高麗的幾位貴族,其中就有李氏高麗的攝政王。

“大明南征,自然是需要各屬國相助的。倭人已經安排了百萬大軍準備南征,如果不夠,可再徵調百萬民夫,五十萬壯婦。大明是不會忘記各屬國的功勞,倭島多海嘯,多地震,確實不是一處好的生活之地。所以大明在南北美給了倭人一些土地,不算太大,也就是十個倭島大小的土地吧。”

“我們高麗,也願意盡全力爲大明立下功勳。”

“大君呀,本官明白你們的忠心,但海外分封是太上皇與白名鶴在作決定。本官是作不了主的。”李秉不動聲色的說着。

心中卻是默默的回憶着關於計劃的細節。

“我們自然是先作出功勳,然後纔敢求賞賜!”李氏高麗的攝政王很是恭敬的說着。

“那麼,也好。先拿出功勳來吧!”李秉緩緩的捧起了自己的茶杯。

從李秉這裡也得不到太多,李氏高麗的攝政王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客氣了兩句之後,送上一份高麗的特產,然後就起身告辭。

看到客人走出去,李秉拿起一個鈴鐺搖了搖。

一名師爺打扮的人進來,李秉微微的點點頭,那師爺拱手一禮,示意自己明白了。

很快,電報就發到了于謙、內閣、白名鶴處。

白名鶴呢,此時正靠在躺椅上看着天空,今日天空無雲,氣溫也不高。王誠剛剛彙報完京城大捐與南京大捐的事情,這些都是百姓自發的,聽說各富裕的州縣也有捐款,只有沒有兩京這麼聲勢浩大罷了。

有東廠的人送來電報,王誠在一旁看過。

“大人,高麗那邊開始了。”

第233節 絕秘第553節 民族二字第538節 走出去第102節 爲大明,請助一臂之力第76節 生死大仇第309節 宗主上國會議第390節 文華殿閣第289節 館閣體第109節 兩日不早朝第325節 寶刀未老第583節 兵發欽州第491節 淡馬錫第157節 開罵的不一定是敵人第224節 逆流初現第542節 魏國公駕臨地中海第294節 鱷魚的眼淚第119節 皇帝的承諾第553節 民族二字第427節 一個半真的謊言第323節 公主發火第93節 峴港第505節 會飛的鋼鐵火龍第485節 朱祁鈺拆房!第610節 神兵出第401節 女人的狠辣第323節 造福於民第193節 海中的霸主第449節 試探之戰第182節 白福第426節 被迷了眼的小白第324節 南京六部第509節 上稅五十倍第622節 真的要離開了第525節 小小的葡萄牙第320節 姐夫!第580節 再往南……第601節 必須死守之地第618節 混亂的歐洲,得利的白名鶴第217節 封海第396節 年二十九夜第366節 史稱奄美大海戰第30節 君子六藝第323節 造福於民第316節 絕對熱血第43節 春耕祭祀第479節 十個字的第一字第355節 金英退休了第425節 南京莫愁湖第251節 第一次巡視領地第228節 被逼出來的士兵教育體系第573節 秀狐狸第473節 雙皇臨朝第44節 媚臣白名鶴第165節 艦隊整帆第460節 同意西行第417節 私設碼頭第43節 春耕祭祀第326節 可憐的大明宗室第173節 那抄家吧!第119節 皇帝的承諾第322節 一年之約第46節 關中白氏第174節 知道合浦縣令姓什麼嗎?第250節 泄密?第296節 新年慶典第12節 名臣于謙到訪第565節 很豐盛的晚餐第232節 打了左臉第402節 力保老妖婦第312節 突然離去第558節 這才叫不擇手段第27節 京城南之荷,敗!第89節 嚇到兵的舉人第192節 雙贏第458節 白銀百萬兩第254節 白名鶴的鐵血領地第593節 倭人的小秘密第358節 人非完人第569節 那地獄見吧第128節 覲見孫太后第320節 姐夫!第474節 新的一頁翻開第137節 高府宴客第127節 大明最狠的官第392節 穿絲綢的高麗女子第274節 佛寶現世第431節 王雨辰第348節 白大傻子?第366節 史稱奄美大海戰第395節 心難靜第453節 分兵第562節 倭國貴女很多第383節 三道聖旨第463節 哈密可以富足的第219節 超越大明智慧的圈套第13節 拉了于謙當壯丁第384節 你也配莫須有!第74節 初見趙弟第145節 宴客飄雪樓第81節 海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