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騎兵(求支持,求月票)

騎兵。

對於作爲農耕民族的漢族來說,似乎一直以來都與騎兵無緣。在古代漢族和遊牧民族的戰鬥中多是以步兵爲主對抗敵人的騎兵。似乎除了漢代、唐代的騎兵曾經顯赫一時,其它時候,大都是以步克騎。而更多時候,似乎都是被遊牧民族的騎兵壓着打。

其實,只要擁有馬匹,漢人王朝就可以輕易的發展出一支戰鬥力遠超過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甚至在另一個時空中,起自皖北的捻軍就曾創造了漢人騎兵最後輝煌——靠着收繳來的劣馬,全殲滿清最後的蒙古騎兵精銳。而這個例子也正證明了,只要有馬,漢人可以輕易發展出一隻強大的騎兵部隊。

與另一個時空裡的捻軍相同,忠義軍的軍馬除了繳獲外,主要從民間收集。每到一地,便千方百計的收集民間騾馬作爲腳力。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騎兵。

不過即便是在創建騎兵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爲忠義軍上下里沒有一個人對騎兵的本質有所瞭解,對於他們來說,奇兵只是騎着馬的兵。這也是很多人之所以想當然的想法,甚至當時朱明忠曾經這樣評價過騎兵。

“對於我們來說,再沒比這個東西更讓我們覺得陌生的了,因爲我們壓根兒就不知道什麼是騎兵。”

這同樣也反應在講武堂創建過程中,儘管朱明忠借鑑後世的經驗創立了西式近代化的陸軍,但沒有設置騎兵科。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騎兵不理解,同樣也不瞭解。

步兵很簡單,步兵說白了就是一羣徒步的士兵拿着步槍,以一定的單位,列隊共進共退,用步槍向敵人射擊,衝鋒接近,然後用刺刀肉搏,說起來非常簡單,並不複雜。

炮兵也很好理解。就是開大炮的步兵。和步兵戰術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那麼騎兵是不是就是騎在馬上的戰士?

顯然,騎兵沒有這麼簡單,騎兵並不是騎着馬奔赴戰場的步兵。我這麼理解的話,那麼騎兵也僅僅只是騎着馬的步兵

相比於不懂騎兵,制約忠義軍騎兵發展,還有戰馬,畢竟南方的馬並不多。在一開始在江陰的時候,忠義軍的騎兵馬匹的數量也就只有十六匹。

“十六匹啊!”

即便是在興乾六年,在陸軍學校的騎兵科,仍然會有教官嘟嚷着。大明的騎兵就是從這十六匹開始的,當然這並不包括騎着馬的傳令兵。

“16匹啊!只有16匹馬。”

開封城外騎兵訓練場上,騎在馬上的李安聽着營長的話後,便反問道。

“營長,那現在有幾匹?”

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很難相信那個時代忠義軍起兵的時候有多麼困難。很多東西都是從零開始,有一些東西甚至沒有辦法去形容當初的困難。

現在誰都無法想象以火器見長的忠義軍,當年的火銃,不過就是利用一批庫存的繳獲來的鳥銃改造而成。

那個時候的困難幾乎無法想象,即便是現在,很多人回想起來也覺得這一切就像是一個奇蹟。畢竟當年是一窮二白,幾乎什麼都沒有。

甚至於當年忠義軍之所以使用長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不過只是一個鐵製的槍尖和木質的槍身,使用它的原因是因爲它便宜。

而這也恰恰增加了當年許多事情的傳奇性,讓人對當年所有的一切心馳神往。因爲他的傳奇。

“全軍的話,不包括炮兵和輜重兵的挽馬,差不多有五六萬匹,騎兵的話應該有三萬左右。當年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有一天16個騎兵會發展成現在這個規模。如果戰時徵發,還可以徵發六萬匹馬,可是那些馬,都不適合騎兵用,你看咱們的馬……”

指着胯下的清河馬,王懷之說道。

“這馬是阿拉伯馬和蒙古馬的第三代混血,比蒙古馬高了半尺多,而且體態優美,速度快,這種馬在訓練上更有優勢,它的脾氣很好、適應性強,即便是銃炮於耳邊鳴放,也是不急不燥,只有這樣的馬,才適合作軍馬,至於蒙古馬……”

搖搖頭王懷之笑道。

“就是用來當挽馬都不夠格啊。”

蒙古馬太矮太小,而且性能燥烈,也正因深知蒙古馬的種種不足,早在江北的時候,就投入大量資金改良軍馬,並且又在全國建立了多個軍馬場,用於繁育改良馬匹,現在改良工作不過只是初見成效。

而清河馬正是育馬的成果,現在這種馬屁還沒有定型,但是對於騎兵部隊來說,這已經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戰馬,當然。他們還渴望獲得更好的戰馬。

不過這需要時間。畢竟育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一個馬種的培育到收穫成果,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也好過那些頑劣粗糙的蒙古馬。

盯着訓練場上,那些正揮動着騎刀衝鋒劈砍的部下,王懷之的眉頭微微一皺,指着其中的一隊騎兵說道。

“第三大隊怎麼回事?怎麼不知道保持隊列,隊列在最初衝鋒時非常重要,如果不能維持隊列,很容易被敵人騎兵各個擊破,去,告訴他,重新整隊……”

身爲騎兵營營長的王懷之,在更多的時候,都是在訓練場的邊緣指揮着部隊,很少再像過去那樣衝鋒陷陣,而大明的騎兵在過去的幾年間一直也在千方百計的提高騎兵的戰鬥力,不僅引入蒙古教官教授騎術,甚至還不惜重金從歐洲聘請騎兵教官,以期望能夠各取所長,最終訓練出一支素質足夠優良的騎兵部隊。。

當然,最後大明還是發展了適合自己的騎兵戰術,大明騎兵真正的法寶是手中的火銃,而這一戰術借鑑了歐洲“半迴旋”騎兵戰術,這是一種不需要直接接觸步兵就可以將其陣型打散的。在歐洲這種“半迴旋”是一種輕騎兵戰法,由裝備着手銃的輕騎兵通過不斷持續的開火逐步瓦解步兵的陣型,之後再由使用騎兵長矛的重裝騎兵對已經動搖的步兵陣型發動衝鋒。在執行這種戰術時,裝備手銃的輕裝騎兵會排成至少六排縱深、每列寬6-20人不等的陣型,以小步慢跑的速度向敵軍的方向邁進。當最前排的騎兵距離敵方步兵到30米左右的距離時,將他們的馬頭向左調轉,拔出手銃向敵軍步兵開火;然後跑向隊列的尾端重新裝填彈藥,由下一排騎兵繼續射擊,如此反覆。這個開火過程會不斷持續,取決於敵方步兵到底會崩潰還是繼續堅守陣地;如果敵軍步兵在“半迴旋”的打擊下出現了潰退的跡象,那麼重裝長矛騎兵就會立刻發動衝鋒將其殲滅。

然而,這種戰術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實在是過於累贅和緩慢;在許多情況下騎兵一方的火力往往不足以對敵方步兵陣列產生足夠的殺傷,相反步兵裝備的火銃卻擁有比騎兵的手銃遠得多的射程,這種戰術意味着把騎兵暴露在了敵方步兵兇猛的多的火力網中。

而這種在歐洲已經沒落的“半迴旋”戰術,在大明被重新改進,並重新喚發的生機,這種生機的煥發於武器的革新,有着很大的關係。

在第三大隊重新整隊的時候,遠處另一隊騎兵則在衝鋒的時候,不斷鳴響手中的短銃,在連綿不絕銃聲之中,前排的騎兵剛發射他們的火銃,就閃向了兩翼,而後面跟進的騎兵繼續放銃,而撤到兩翼的騎兵又一次抽出了備用銃,再一次攻擊,如此反覆數輪銃擊之後,此時後面跟進的持劍騎兵才衝向“敵軍”。用騎刀劈砍着“目標”出就是一個個稻草人,

“二大隊注意協調,注意火力的銜接……”

置身於土丘上的王懷之不時的下達着命令,指揮着部隊的訓練,只有在訓練場上,經過無數次的訓練之後,才能確保在戰場上不會出錯。

在訓練結束後的例行訓話後,王懷之看到三大隊的陳明心站那牽着馬,似乎有話對他說。

“陳明心,你有事要說?”

“報告營長,我想給營長看一樣東西。”

陳明心的語氣顯得有些猶豫,雖然有些猶豫,可卻又有些激動。

“什麼東西?拿給我看看。”

“營長,”

陳明心從馬鞍旁取出了短銃,那是明軍騎兵最普通的裝備——雙管線膛手銃,明軍之所以選擇改良半迴旋戰術,就是因爲線膛手銃的射程完全不遜於滑膛長銃,從其問世以來,一直深受騎兵的歡迎。

“營長,你看這雙管銃,咱們標配是兩支,再加上一支雙管長銃,在戰鬥的時候,先在百尋外放長銃,然後是短銃,六銃後,開始衝鋒……”

一個騎兵營騎兵千人左右,每人六銃也就是六千發銃子,20%的命中率就足以讓敵軍陣營陷入混亂,只要敵人一陷入混亂無法形成穩定的空心方陣,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一場屠殺。

而這也是明軍騎兵最大的特點,線膛火銃於馬刀的結合。

“可是,六銃夠嗎?”

看着陳明心,王懷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肯定不夠,要不然,弟兄們又怎麼會自己買上一支短銃,可即便是多配一支短銃,頂多也就是隻能放8銃……”

陳明心看着營長,然後又說道。

“反正,按弟兄們的說法就是那怕再買兩支短銃,也不嫌多……”

王懷之點了點頭。

“確實不嫌多,銃子越多,越容易擊潰敵人的防線,越容易讓他們崩潰,衝鋒的時候自然也就越容易,可是不是誰都有錢買那麼多,基本上,咱們也就是多帶一支,即便是多備一支,也都是在陷陣的時候,偶爾應急。”

不是誰都能買得起幾支短銃,而且再多配幾支,騎馬衝鋒陷陣時取放也不方便,所以爲了平衡,三短一長,四支火銃是明軍的標配。也正因如此,纔有了“臨陣八銃”的說法,而這個八銃,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已經是極限了。

“營長,所以,我才尋思着,能不能多放幾銃,所以……”

拿起那隻雙管短銃,陳明心扳動擊錘然後說道。

“營長,你看過去咱們用的是燧發銃,現在用的是擊發銃,這擊發銃好,就是下雨的時候,也是照用不誤,而且幾乎不可能碰到“瞎火”,更好的是,它不像過去用燧發銃那樣,要在銃尾的發火槽內裝上一點火藥,要不然就打不響,有時候在咱們衝鋒的時候,那些火藥很容易飛散,所以總會碰到瞎火的時候。現在只要把火帽扣上,一準就能打響。”

使用火帽的擊發銃,現在明軍的精銳部隊已經開始換裝,相比於燧發銃,他的優點是極爲顯著的。

擊發銃顯著提高了槍械的射擊可靠性,並有較好的防水性能,“瞎火”故障大幅度減少。而使用燧發銃,平均每7 發子彈就會出現一次“瞎火”,採用擊發銃大約發射200 發子彈纔會出現一次“瞎火”現象。

也正是因爲這種優點,才使得他剛一出線就立即受到了軍隊的歡迎。畢竟它的性能實在是優異到讓人無法忽視。

而騎兵作爲明軍的精銳,自然在第一批換裝的序列,不過因爲騎兵過去就用線膛銃,現在用的擊發銃只是將燧發機換成了擊發機,這樣一來,改造武器總比新生產武器更簡單一些,所以騎兵是明軍唯一一支全面使用擊發線膛銃的部隊,而且擊發銃也克服了過去燧發銃發火率不高的毛病。

聽陳明心在那裡說道着擊發銃的好處,王懷之只是笑而不語,聽着他繼續說下去。

“所以,幾乎是剛一拿到這擊發銃的時候,我就想到先前看過的一個東西,然後,就讓人做了一個東西……”

就在陳明心從馬鞍旁的袋子裡拿出他想要給營長看的東西時,那邊匆匆趕來的傳令兵,已經騎馬趕了過來。

“報告,都督府緊急軍命!”

第101章 順治親征(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1章 黃河(第二更,求支持)第242章 西出陽關(求支持,求月票)第136章 臣子怒(第二更,求支持)第361章 御駕親征(求支持,求月票)第203章 學者(第一更,求支持)第346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257章 內動力(求月票)第133章 不平(第二更,求支持)第215章 變化(第一更,求月票)第1章 北去(第一更,求支持)第151章 琉璃(第二更,求月票)第14章 文士殺人(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7章 西岸(求支持,求月票)第198章 改革(第二更,求月票)第24章 社學(第二更,求支持)第101章 順治親征(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63章 成功(第二更,求月票)第228章 行軍(求支持,求月票)第116章 迎駕(第一更,求月票)第80章 傳統(求支持)第255章 變革(求支持,求月票)第269章 成果(求月票)第247章 想家(求支持,求月票)第18章 文廟(第一更,求支持)第188章 鯨海(第二更,求支持)第106章 規劃(第一更,求月票)第10章 以頭相贈(第一更)第402章 何斌(第二更,求支持)第41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268章 育種(求月票)第232章 熱的海(第一更,求月票)第122章 東北(第二更,求支持)第259章 私掠(第一更,求月票)第92章 血雨(第三更,求月票)第191章 家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45章 軍法(上架大爆發!求首訂、求支持!)第404章 皇帝與大臣(求月票,求支持)第480章 號角(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1章 前夜(第二更,求月票)第629章 暴行第132章 王心(第一更,求支持)第363章 另闢蹊徑(求支持,求月票)第203章 學者(第一更,求支持)第501章彼得的願望(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5章 自誇(第二更,求支持、求收藏)第566章 國家機密第200章 初相見(第二更,求月票)第600章 無敵不過便宜第512章 關於未來的決定(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55章 第二次(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86章 內因(第二更,求支持)第422章 奪城(求月票,求支持)第205章 陳永華(第一更,求月票)第6章 如簧巧舌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1章 人心(求月票,求支持)第79章 地獄(第二更,求月票)第117章 重啓(第一更,求支持)第342章 歸航 (第一更,求月票)第220章 試驗場(第二更,求月票)第45章 大同之世(第三更,求支持)第106章 規劃(第一更,求月票)第128章 荷蘭人(第一更,求支持)第7章 阿哥與洋人(第一更,求月票)第90章 無憂(第二更,求支持)第358章 關陵(第一更,求月票)第317章 誰讓他是漢人(第一更,求月票)第48章 天地不收,我收(第二更,求支持)第93章 人生(第一更,求支持)第124章 帥帳(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03章 (第一更,求月票)第53章 孤忠(第一更,求支持)第349章 攜手(第二更,求支持)第173章 震後(第一更,求支持)第205章 陳永華(第一更,求月票)第111章 選擇(第一更,求月票)第104章 煌言(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2章 區別(求支持,求月票)第120章 姐妹(求推薦、求收藏)第111章 磐石(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3章 師徒(第一更,求月票)第12章 相見(第一更,求推薦 求收藏)第102章 百姓(第二更,求支持)第309章 有心(第一更,求支持)第252章 學習(求支持,求月票)第187章 蒸汽時代(第一更,求支持)第204章 提刑(第二更,求月票)第256章 英雄(求支持,求月票)第404章 果決 (求支持,求月票)第92章 血雨(第三更,求月票)第649章 數控機牀第365章 風光(求支持,求月票)第46章 謀略(第二更,求支持)第318章 現世報(第二更,求月票)第505章 野蠻與文明(新書發佈,求支持)第74章 入夷(第一更,求支持)第605章 全力以赴第506章 俄羅斯的眼淚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50章 (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