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以賢祠,以彰其功。
不得不承認,方以智的建議,倒是讓朱明忠頗爲心動,如果這樣的話,豈不就是可以正大光明的祭奠另一個時空的爺爺?
可是這個念頭,朱明忠只是略微心動,便搖頭說道。
“此議不好,非忠烈不配祠,從朕爲始,大明只有戰死的官兵和因公殉難的官員可進忠烈祠外,尋常人無論是富是貴,皆不能配祠。這個惡習不能由朕開,至於恩師,朕自會於宮中設恩師靈位,加以祭奠。”
不配祠,是因爲在古代的中國動輒便爲文臣武將配祠修廟。如此,也就讓人少了幾分敬畏,也讓忠烈祠、昭忠祠顯得不那麼莊嚴。爲此朱明忠纔會早在幾年前,就下旨禁祠。從而突顯出官方修建的忠烈祠以及昭忠祠的地位。
陛下的回答,讓方以智連忙接連請罪,隨後他看着手中的藥瓶,心底卻是發出了一聲長嘆。
看來是不可能說服陛下了。
“愛卿,此次回中都,可是有事?如果有需要朕這邊爲你撐腰的,愛卿儘管直言,畢竟,東北不同於內地。”
看着欲言又止的方以智,朱明忠說道,
“愛卿不要有什麼顧慮,有什麼儘管直言,朕自會爲你作主的。”
朱明忠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爲方以智這幾年在內地可是沒少上報紙,而上報紙的原因就是——太過苛暴。
當真是文明太久了,忘記什麼是野蠻了。
他們難道忘記當年滿清入關時,是何等的殘暴嗎?即便是他在東北苛暴一點,又有何妨?
“陛下,臣正想要向陛下稟報一件事。”
挺直腰板,方以智望了陛下一眼,看到陛下正在看着他,便把頭微微一垂,然後說道。
“陛下,臣聽說,陛下準各諸侯國往河南等難民營中招人,並許其於全國招攬才俊、百姓?”
朱明忠點點頭,然後說道。
“現在各宗室已經開始就國,安南那邊的公國都是熟地,宗室只需領兵鎮撫既可,當然,也需要移民,但更重要的令當地百姓歸化華夏。可是桂藩等王國卻不同,他們要去的地方盡是生番蠻夷,不僅需要府衛鎮撫,還需要百姓耕種,所朕纔會許他們於各地招攬英賢百姓。”
爲何不准許的,畢竟,本身那些諸侯國的設立,就是爲了分流,爲了把國內的剩餘人口分流出去,儘管現在國內的人口並不多。
“那麼東北怎麼辦?”
方以智直接反問道。
“如果所有的移民都去了南洋,那麼東北怎麼辦?陛下,難道東北就不要了?”
天天盼望着內地的移民,對於身爲東北總督的方以智來說,他更在乎的是東北,甚至這兩年,他已經試探了內閣大臣們的想法,他們同樣也是傾向於東北的,畢竟東北是內地,而諸侯國……只是諸侯。
打斷方以智的話,朱明忠說道。
“現在東北的人口已經突破兩百二十萬了。”
四年!
東北的人口增加了幾倍,這是因爲安置在東北的退役軍人和俘虜,都會把他們的家人帶到東北,再加上大量的流放犯,直接導致東北人口大量激增,儘管以東北地區而言,相比於內地人口仍然稀少,但是就未來的發展來說,幾年之後,東北的人口就會突破四百萬。
人口之所以如此激增,是因爲興乾元年之後,天下的的承平,使得大明上下出現了“嬰兒潮”,而在東北最爲明顯,因爲無論是退役軍人或是俘虜都是正值壯年,在多打三鬥糧也想娶個小媳婦的心態下,他們納旗女、朝女爲妾更是屢見不鮮,在報紙上,朱明忠甚至看過一個新聞,說是東北的一個在鄉軍人,一下子從蒙地買了六個旗女,當年就爲他生了六個子女。
顯然,對於那些擁有數百畝田產的勳士階層來說,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在多子多福的傳統思想下,在未來的十幾年間,他們會大量的生育下一代,幾十年後,東北的人口,甚至可能突破千萬,到那時,東北就會成爲與內地完全沒有絲毫分別地方,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朝鮮也會被吸納進來。
“我記得,今年上半年,東北的新增戶籍是……”
“大約27.5萬人,其中21萬是新生兒,6.5萬是各地移民以及流放犯。”
作爲東北總督的方以智,對這些數字記得自然非常清楚,他只得順着陛下的話回答。
“那麼今年破50萬應該沒有問題,也就是說,今年人口肯定能突破250萬,那麼明年呢?300萬,後年350萬……”
其實,朱明忠的頭腦很清醒,他知道東北的問題,當然更清楚,東北的將來。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東北會新增加幾百萬人。”
對於東北的情況,朱明忠早已全部記在了他的心中。
“可以說,通過三十五萬退役官兵和戰俘移民,已經讓東北的人口發展進入到了良性循環之中,這三十五萬人,一年就可以繁衍五十萬下一代,十八年後,他們長大之後,每年就會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出生,最多五十年,東北的人口就會突破兩千萬,現在在移民的問題上東北已經和四年前有了本質上的不同。”
方以智聽後沒有做聲,而是在心裡在盤算着陛下的這番話:他確實忽視了這一點,只看到眼下的數字,而沒有看到將來下一代的自然繁衍。正像陛下說的那樣,這幾年新生的一百多萬兒童,在十八年後,就會在東北繁衍下一代,幾十年後,東北的人口確實會突破數千萬!
沉吟半晌後,想到另一個問題,方以智決定先聽聽陛下的意見。
“陛下,在東北,現在還有一問題就是,朝鮮移民大量涌入,畢竟朝鮮地窄而民貧,自當年陛下北伐大量使用朝鮮民夫之後,戰後朝鮮民夫紛紛賣身於東北定居勳士之家爲奴,無不是攜基妻兒子女投奔主家,這幾年又有大量朝鮮百姓越江投奔親友,現在於東北的朝鮮人,幾乎不下五十萬,臣擔心,他們將來會成爲我大明的隱患……”
曾經在後世目睹過歐洲的“子宮征服”所帶來的亂相的朱明忠,對於方以智的這個想法並不感到奇怪,甚至可以說,頗爲佩服,畢竟,在這個時候,中國的政治家們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而歐洲人……不等到吃不到豬肉的時候,都意識到不到這個問題,或者說,他們都會選擇無視這個問題。
只不過關於朝鮮人的這件事,朱明忠早有自己的看法,實際上,很早之前,他就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心中對此也是早有打算了,於是便直接問道。
“方愛卿,你告訴過,那些朝鮮移民進入東北後,都幹什麼?”
方以知連忙回答道。
“回稟陛下,都是寄居於主家爲家奴,因爲我大明已經取消人頭稅,所以,倒也沒有寄奴免稅之說,而且家奴也需要服徭役,主家皆不敢藏私,畢竟一經發現,是要剝奪他們的產業的,他們自然不會藏奴。”
“哦,原來都是給我們勳士家裡當家奴啊。”
朱明忠感嘆着,這樣的朝鮮人才是好的朝鮮人啊,知道自己的身份。
“確實,這全賴陛下開恩,當年許朝鮮勞夫自賣入勳士家中爲奴,若不然,恐怕那些勳士連自己的幾百畝地都種不了!”
方以治立即恭維道。
“臣於天下游歷,見過太多的人事,也曾遍讀史書,但是像東北這樣不過區區數年,便從一片荒涼,變成今天這般富庶的,可謂是僅此一例,尤其那些勳士之家,家往往有數百畝良田,又有家奴兩三人,良田一半種糧,一半放羊、養牛,那些朝鮮家奴,男子爲其下田種糧,女子伺候主人,孩子爲其放羊,如此纔有今天薄弱的富庶,這一切,可全都是當年陛下所賜。”
“這話倒也不虛!”
朱明忠頗爲受用的說道。
如果說,全天下,那裡的人最感激他,恐怕就是天下的勳士了,尤其是東北,那些個地主,一個個小日子過去那是一個滋潤。而之所以能如此,都是因爲他賜予的。
“過去軍中退役,往往願意回關內,但是現在,他們卻願意去東北,知道爲什麼嗎?”
“白天騎馬打獵,晚上朝鮮婢侍寢。”
朱明忠微微一笑,然後反問道。
“這樣的日子,誰不願意過?”
別說這樣的日子對於普通的官兵充滿了吸引力,就是對於許多官員,也是充滿了誘惑,不少人之所以願意到東北任官,是因爲到東北任官可以得到“職田”,儘管那塊職田要等到將來他們致仕之後才能派上用場,可是千畝良田確實對很多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要關內限田的情況下,那些土地自然是誘惑十足。
不過,職田很快就會被取消,因爲東北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是偏遠之地,需要用職田去誘惑官員主動前往東北任職。
“既然朝鮮美婢盡入我懷,又何慮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