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福臨去(求支持,求月票)

儘管福臨的話聲不大,可是他的話卻仍然一字不落的落在麻勒吉和王熙的耳中,他們兩個的心頭都是一顫,他們手中的筆差點嚇得跌落下來。而身爲漢人的王熙卻連喘都不敢喘,畢竟那句“爲漢人所蠱惑”可是誅心之語啊!畢竟他就是漢人,爲漢人所蠱惑,這個漢人是誰?可不是簡簡單單只是指一個人。甚至有可能說的是所有的漢臣,但是作爲臣子的可不能有任何不滿。

作爲旗人的麻勒吉倒沒有這樣的顧忌,他聽到這裡,急忙惶恐的站起來,驚慌失措之間,筆上的黑墨弄得滿袖皆是。這會他才意識到自己失禮,意識到大不敬的他,這才又急忙跪下啓奏道。

“皇上衝齡踐祚,外息狼煙,內靖奸權,入關定鼎,入主華夏,論功業實勝太祖太宗,今日天下不治,實是時運所致,非皇上之故。聖上此言,奴才不敢書!”

即便是作爲滿臣,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反覆斟酌之後才說出口的,畢竟這個時候萬一要是說錯了哪一句話到時候可是要掉腦袋的。

“臣不敢書!”

王熙也在一旁跟着附和道,他是漢臣,即便是有心爲奴,若是未入旗也不能爲奴。他的聲音不大,頂多也就只是跟着附和那麼一句。可即便是如此他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因此惹上了什麼麻煩,到時候禍及家人。

“起來吧!”

福臨淡淡地看了他們兩人一眼,知道他們爲什麼是這副模樣的他。然後吐出三個字來。

“繼續寫!”

皇上的鎮靜使麻勒吉的心頭一緊,便驚惶地起身坐下,而王熙則是把頭一垂,大氣也不敢出,這個時候,話越少越不會犯錯。奉了旨意之後。重新定了定神,麻勒吉深吸口氣寫道。

“朕以涼德,承嗣丕基,十九年於茲矣。自親政以來,綱紀法度,用人行政,不能抑法太祖太宗謨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漸習漢俗,於淳樸舊制,日有更張,以致國運不濟,失以江山,是朕之罪一也。”

失以江山!

這可是第一大罪了。而且說的也是事實,這大清國雖說還沒有丟掉全部的江山,可是,距離丟江山也沒有多遠了,但凡是還有一線的機會又怎麼可能會落到現在這步田地。

不過他們兩個人誰都不敢說話。麻勒吉與王熙兩人只能垂着頭書寫於紙上。大氣都不敢出的,在那裡將皇上話一字字的寫在紙上。當然需要斟酌一下用詞。

又是一陣劇烈的咳嗽之後,福臨接着說道。

“先帝大行時,朕不過只是六齡頑童,沒能爲他老人家盡過一天孝道。朕原想好好兒侍奉皇太后來着……”

說到這,福臨哽咽住了,他拿出手帕擦了一下眼淚。

“現在,朕怕是要要長違膝下了,反使會令皇太后爲朕悲傷……”

說到這裡,兩行眼淚無聲地流了下來,似乎是在因爲自己不能夠盡孝感覺到有些悲傷。

麻勒吉和王熙兩人愈聽愈驚,兩人皆是神色大變,皇上說出這番話是什麼意思?這樣的話可不能亂說。即便是皇上這麼說了,他們兩個人也不敢寫啊。

這會王熙也顧不得什麼滿漢之別,而是與麻勒吉同時離席伏地,砰砰連連叩頭,然後啓奏道。

“皇上正是春秋鼎盛之時,何出此言?如不宣明原由,奴才(臣)寧死也不敢奉詔。”

說完他們兩人又是結結實實地磕了三個響頭,這樣的字他們要是寫在紙上。到時候說起來肯定是要殺頭的。這可是掉腦袋的字。

瞧着他們兩人的模樣,福臨很理解麻勒吉與王熙的心情。畢竟他今年才二十五歲,說出這樣的話,不要說麻勒吉和王熙不敢寫。就是擱在幾個月前,他自己是連想也不曾想過的,要是有人敢這麼想,沒準他就會直接殺了那人。但現在……

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他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了。若是再撐下去的話,指不定就會給大清國帶來麻煩了。

又是一陣劇烈的咳嗽,這一次儘管他用手帆擋住了嘴,可是那血還是從手巾處滴落下來。正伏地叩頭的麻勒吉與王熙兩人瞧見那地上的血滴時,肩膀皆是一陣抖顫。

“你們看着了……”

福臨定了定神,它看着地上的那幾滴血,知道這個時候再也瞞不住了。然後苦笑道。

“麻勒吉、王熙,如果今夜你們再這般拘於君臣常禮,那麼這詔書恐怕到天明也寫不出來。起來!朕實話告訴你們吧,這是朕的“遺詔”,朕的身子……”

搖頭常嘆着,躺靠在椅上的福臨閉上了眼睛,好一會兒都沒有說出話來。如果有一絲的可能,他也不想死啊。可他知道自己已經撐不下去了。而且現在走了也是一種解脫。

看着皇上那煞白而沒有一絲血色的臉龐,麻勒吉心頭一震。

“看樣子,皇上是真不行了,當年皇上繼位的時候,身子骨便不似尋常滿人那麼硬實,現在,這翻失了大半江山,皇上的心裡能好受嗎?這心裡頭不好受肯定是要傷元氣的。再加上這一路舟車勞頓。能撐到現在。恐怕都已經是老祖宗保佑了。”

心裡這樣想,麻勒吉卻不敢說,有些話,心裡頭可以想,但嘴上絕對不能說。知道這個時候別人肯定不敢說話的他,不能就這麼沉默下去。

儘管心裡頭想着皇上的身子骨肯定是不行了。可是他的口裡卻是另一副話語。

“皇上正是春秋鼎盛之時,這身子只是前陣子舟車勞頓所致,只待稍加休養既可。今日我大清雖遭挫折,可如此關鍵之時,正需皇上重整河山……”

見麻勒吉在那裡一味勸諫,福臨只是搖着頭說道。

“朕的身子,朕豈能不知?但凡有絲毫可能朕又焉能輕言捨棄?”

皇上這般掏心的話語,讓麻勒吉想了想,然後叩頭說道。

“非奴才一意不奉詔,只是要讓奴才草此詔,必爲皇太后知曉。奴才雖萬死豈能辭其咎?故犯顏直陳……”

話猶未完,只聽“啪”的一聲,福臨猛的拍案大怒道。

“你怕皇太后殺你!這自有朕來爲你作主!你不奉詔,難道朕就不能殺你嗎?”

其實,麻勒吉要的就是這句話,王熙要的也是這句話,他們需要自保,有了皇上的這句話。他們可以大膽的寫下去了。不用再像先前那樣擔心着自己的腦袋。

“奴才(臣)萬死!”

再一次磕頭請罪之後,他們兩人戰戰兢兢爬起來,坐回几旁,眼簾一垂,淚水倒是先流了下來,一邊流着淚,兩人一邊拿起筆,全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

在拿起筆的時候,知道戲已經做足的麻勒吉與王熙皆是把心一橫,然後接着寫道。

“朕自弱齡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賓,教訓撫養,惟聖母皇太后慈育是依,大恩罔極,高厚莫酬,惟朝夕趨承,冀盡孝養,今不幸子道不終,誠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

再往下一切就比較順利了,心意已決的福臨,在那裡侃侃而談起來。他談到自己這十幾年來對滿族貴胄不能重加信任,對一些漢官則動輒加以恩賞,正是這樣的偏信,才使得地方離亂,同時雙談到自己一直以來不能虛心納諫,對賢臣知其善但卻不能親近,對小人則明其非卻又不能黜退,如此各種導致了大清國失之江山,淪落到這步田地。

當然他同樣也談到自己設立的十三衙門,委任宦官,將自己與重用宦官的明朝皇帝的昏庸相比。他當然也歷數了自己親政以來的諸多失政之舉,他的語氣顯得很是平靜,像是數說別人的過失一般,麻勒吉與王熙兩人耳聽手寫,而且還要隨手潤色,一點不敢分心,可即便是如此,他們兩人仍然時而痛哭流涕,以至不能自己。這個時候,忠心就需要這般表述的,他們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也許有那麼三分的假意,但是卻有七分的真情。

對於他們兩人痛哭流涕,福臨只是略有所感,但並沒有說什麼,他沉浸於自己的過錯之中,最後他如釋重負地嘆息一聲。

“這些年朕所犯的過錯極多,辦完之後也時常自覺得後悔,只不過因循懶惰,過後不意悔改,以至於過錯愈積愈多……這算朕的第十四罪吧。”

說罷,已經氣喘吁吁的福臨頹然的半臥在御榻上,恰在這個時候,那西洋的自鳴鐘噹噹地敲了十二下───已是子時過半了。

喘了一會粗氣,福臨才輕咳一聲,然後一字一頓,用極爲清晰而準確的話語說道。

“儲君——朕意已決,立三皇子玄燁爲皇儲,可承大統!”

福臨頓了一下,就像是做出了很大的決定一樣。他知道這個決定將關係到大清國的將來,在他那幾個兒子之中,或許只有他最適合成爲大清國將來的皇帝。

唯恐別人不能夠一樣,他解釋着他的想法。

“諸皇子年歲都差不多,這個孩子雖小,但聰穎過人,且已出過天花,如此,自然不會再犯天花,不至於早逝,但其它諸子卻未出天花……而且朕也請人爲其推過造命,也是極貴的格,這個你們不必寫,他的母親佟桂氏人品端莊凝重、敦厚溫和,堪爲國母。就這樣定下來吧。”

福臨一邊思索一邊說道。

“只是玄燁年歲太小,值此江山板蕩之時,要立幾位輔政大臣,朕看……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他們四個可爲輔政。”

皇上這麼一說,麻勒吉與王熙總算是放鬆了下來,他們兩人渾身上下都輕鬆下來了,現在即使太后怪罪下來,有他們四個人擋在前頭就行了。

心頭一寬,兩人下筆也就利落許多。

“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爲輔臣。伊等皆勳舊重臣,朕以腹心寄託,其勉矢忠藎,保翊衝主,佐理政務。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福臨的身體本來贏弱,加近到西安之後,身體更加虛弱,今天心情又特別激動,口授完這篇詔書,那沒有一絲毫血色的臉上卻因爲過於疲憊而漲得通紅,伏在榻上,不住地咳嗽着,最後又接連咳出幾口血來。

吳良輔見狀急忙前去端痰孟,內侍衛賈卜嘉忙起身上前替他輕輕捶背。他卻一把拉住賈卜嘉的手道。

“賈卜嘉,你跟朕有些年了,皇帝太小,你要當心些兒!”

賈卜嘉此時哪裡還撐得住,在皇上說出這番託孤的話之後。他頓時放聲大哭了出來,然後伏地叩頭泣聲道。

“奴才敢不以赤誠翊衛幼主!”

“不要哭了!”

福臨又轉臉看着麻勒吉、王熙兩人問道。

“這四個人,你們以爲如何?”

這些話,那裡是他們能說的,可皇上這麼問,麻勒吉和王熙急忙將筆放於筆架上,然後立起身,再次叩頭答道。

“回皇上的話,此四人奴才(臣)以爲皆社稷之臣,萬歲爺聖明。”

而福臨先是點頭,然後又長嘆。

“此四臣,索尼資望德才俱佳,可惜歲老,蘇克薩哈頗有才具,忠心耿直,敢於任事,但資望太淺,遏必隆凡事不肯出頭,柔過於剛,但決不至於生事,鰲拜明決果斷,兼有文武之才,卻失於剛躁……四人若能同心同德輔佐幼主,朕也可放心去了。”

夜深了,麻勒吉與王熙已經退出了宮裡,大雪正紛紛揚揚地下着,這在寒冷的冬夜中,萬物靜寂。

也許是感覺到時辰將至於了,福臨擡起了臉,他吩咐吳良輔。

“扶我到外頭,我要看看這雪……”

瞧着皇上虛弱的模樣,吳良輔忍着淚扶他,扶他走到走廊下。站在走廊下,看着那飛雪,福臨的臉上露出一絲笑來。

“你看,這……這多像滿洲的雪啊……朕、朕真、真的想……”

那聲音越來越發的虛弱……

第331章 心機(第一更,求月票)第296章 城內外(求月票,求支持)第46章 天命昭昭(第一更,求支持)第147章 馬打藍的野望(第一更,求支持)第118章 向東(第二更,求支持)第25章 焚城(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1章 對比(第二更,求支持)第352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43章 練兵 (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7章 助力(求支持,求月票)第226章 義士 (新年大吉)第30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1章 風力(第二更,求月票)第54章 中與洋(第一更,求月票)第137章 內舉不避親(第二更,求月票)第122章 鄭王心(第二更,求月票)第124章 去遠方(第一更,求支持)第81章 豪奪(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2章 東北(第二更,求支持)第192章 江戶(第二更,求支持)第354章 歷史遺產(第二更,求支持)第13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654章 綁架第395章 入城第204章 劃時代的發明(第二更,求支持)第146章 態度(第二更,求支持)第202章 商人(第二更,求月票)第391章 東南(第三更,求月票)第218章 瑣事(求月票,求支持)第647章 誘惑第218章 瑣事(求月票,求支持)第387章 南下(求支持,求月票)第79章 劍指何方(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9章 潛入(第一更,求支持)第340章 鴨綠江(第一更求月票)第398章 早晚有一天(求支持,求月票)第3章 我是神醫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6章 籌碼(第二更,求支持)第444章第3章 黃與淮(求月票,求支持)第291章 英國物事(求支持,求月票)第324章 哥薩克(第一更,求支持)第185章 故友(第一更,求月票)第25章 各人心思(第一更,求支持)第295章 芳名(求月票,求支持)第619章 煤荒第49章 破龍(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5章 鎮守(第二更,求支持)第100章 歸化(第二更,求支持)第123章 丈量(求月票,求支持)第110章 人才(第二更,求支持)第248章 馬商的野心(求月票)第38章 天下(第一更,求支持)第204章 劃時代的發明(第二更,求支持)第387章 破城(第一更,求月票)第56章 攔截(第二更,求支持)第157章 父子(第二更,求支持)第249章 新學問(求支持,求月票)第310章 人的私心(第二更,求支持)第352章 誓師(第一更,求月票)第349章 攜手(第二更,求支持)第15章 大同第327章 文明(求支持,求月票)第340章 鴨綠江(第一更求月票)第109章 密使(第一更,求支持)第87章 信任(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3章 安南,難安(爲盟主自若如是否加更)第137章 內舉不避親(第二更,求月票)第480章 號角(新書發佈,求支持)第61章 戰船(第一更,求月票)第396章 中國之地(第二更,求支持)第122章 詐城(求推薦、求收藏)第114章 天意(求推薦、求收藏)第392章 血濺(今天加更,求月票)第142章 瀋陽事(第一更,求支持)第44章 好望角(第二更,求支持)第15章 初相見(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93章 生意第540章 海州(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83章 替罪羊(第一更,求月票)第12章 藩王(第一更,求支持)第336章 喜事(第三更,求支持)第18章 瘋狂(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3章 人生(第一更,求支持)第149章 諸夏(求支持,求月票)第181章 身滅(求支持)第223章 破潼關(求支持,求月票)第59章 靜待(第二更,求支持)第98章 驚惶(第一更,求月票)第170章 師徒(第二更,求月票)第427章 好事(求月票,求支持)第407章 下國臣(求月票,求支持)第81章 鉅艦(第一更,求支持)第48章 天地不收,我收(第二更,求支持)第272章 輪船 (求支持,求月票)第583章 勳臣(祝平安健康)第307章 休園(第一更,求月票)第99章 范文程(第二更,求月票)第296章 城內外(求月票,求支持)第9章 千年運河(第二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