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新王新相(求支持,求月票)

除夕前的一天,滿城千家萬戶、廟宇、庵觀,都貼滿了春聯,那春聯上頭寫着的也是河山收復、王師北上的歡喜。對於親歷了十幾年亡國,當了十幾年異族奴的百姓來說,對於現在的一切,他們自然是倍加珍惜。

而這個新年,對於剛剛晉爲楚王的李子淵來說,同樣也讓他整個人都得意起來,甚至身處這晉王府之中的他,穿着這藩王王袍時,都有一種飄然之感,尤其是那一聲聲“大王”,更讓他只感覺此生都不曾虛度。

這一天四更剛到,太原城中曾經的晉王府,現在的楚王行宮之中就燃起了鞭炮。這鞭炮聲同全城的鞭炮聲混合在一起。穿着一身王袍的李子淵先是在院中拜了上天,又在臨時改造的奉先殿拜了祖宗的牌位,甚至就是那祖宗的牌位,也是命人新制的,即便是有些許遺落,在他看來,這也不是什麼事兒,畢竟,對於李子淵來說,他現在所需要就是把這大王的儀仗全都做足了。

過去,他李子淵只是總兵、是將軍,但是現在他是楚王!尊貴非常的楚王,即使是淮王,不過只是一個二等王罷了,第一次,李子淵這一刻終於找到了平衡,似乎終於如願以償了。

甚至,就在被封楚王的當天,爲了表示他對皇帝的忠心,特意命人給朝廷送去了五十萬兩銀子,當然,隨同過去的,還有數十位湖廣籍與河南籍、山西籍的遺老,這些都是的姚啓聖與許雲程兩人居中的策劃的,那些遺老到了萬年府之後,還會回來嗎?當然不會再回來,他們會留在皇上身邊爲官,到時候,他們就是他李子淵在皇上面前的眼前,同樣也是他李子淵在朝中的依靠或者助力。

既然他朱明忠開了條縫,那麼別人所需要的就是透過這條縫達成他們自己的目的。不過在這個時候,李子淵自然不會考慮這些,現在的他整個人都沉浸於這身爲楚王的歡喜之中。

在忙完了這些事情之後,他又匆匆地轉入後宮,在行宮的正殿同王妃一起坐下,接受內宮的朝賀。在細樂聲中,首先是他在武昌以及洛陽、太原納進的幾個妾室,當然,她們現在都不再是妾室,而是夫人,都是他楚王的夫人,最後是新入王府的宮女、僕婦,甚至還有幾十位於太原城中找到的曾經於晉王府當差的宦官,分班向大王、王后行禮。

可以說,身爲大王,李子淵不過只是短短几天內,就適應了這一切,並把自己的身份放在大王上,並儘可能的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變得更符合這一身份。

天色快明的時候,李子淵又匆匆地轉到前院,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作爲大王,他現在同樣也已經開府,這些人都是他楚王的幕官,都是他楚王的臣子。

不過當這一切都過去之後,作爲大王的李子淵,總歸還是要去處理軍政事務,畢竟,現在北伐尚未來成功。

幾日的歡喜之後,那股新鮮感剛過,李子淵便重新將那大禮纔會穿着的王袍丟於一旁,換上一身勁裝,這種衣裳穿着才舒服一些。這日錢謙益、許雲程兩人前來求見,李子淵已經坐在便殿的暖閣中,一邊批閱文書,一邊接見他們兩人,在他們兩人向李子淵行禮之後,然後才坐下議事。

軍中的事情,李子淵大都交給其麾下的部將處理。許多民政上的事情,也會有其它的官員向他面呈,對於那些事情他自然都十分清楚。所以一見到兩人,他就向錢謙益問道:

“老師,不知有沒有聽說,江北的淮王,似乎最近正在調動部隊。”

江北正在調遣部隊,在一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李子淵就立即意識到,朱明忠想要幹什麼,他也控制不住了,想要下山摘桃子了。

錢謙益立即回答道。

“這件事,倒也聽其它人說過,淮王意派兵北伐,於多大明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若是其派軍北上,必定會吸引清軍注意,到時候,我軍進取京師,自然可事半功倍。”

作爲文官的錢謙益本來並不需要說這些,但是他知道,李子淵爲什麼要與他討論此事,這並不是簡單的軍事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什麼?

“奪取京師……”

沉吟片刻,李子淵一語道出了他的顧慮。

“本月二十六日是黃道吉日,本王已經與軍中諸將商定,本月在二十六日從太原動身。東征京師的人馬,如今都集中在太原一帶待命。少數部隊,已經分三路渡過進入太行,一但軍令下達,就會立即出太行,入直隸,待到清軍爲其所吸引的時候,本王便親領大軍直取京師。”

提及京師的時候,李子淵的語氣顯得有些急切,這世人都知道取京師纔是北伐的首功,而這個功勞,無論如何,他李子淵都不會讓予他人。

“大王,出征這早?爲何不再等等?”

錢謙益的話聲剛落,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的許雲程便笑道。

“牧齋兄,若是出征晚了,恐怕這京師就爲他人所奪了!”

說完這番話後,許雲程看着李子淵說道。

“大哥,若是臣所料不差的話,恐怕大王之所以如此急切出兵,還是因爲淮王麾下水師,早已休整完成,隨時都有可能出港,直取京師。”

許雲程的話,讓李子淵點頭說道。

“許卿所言極是!”

其它人或許不知道,但是李子淵又豈不知道,當年鄭成功是怎麼入的長江,取得南京,不正是從水路一路北上,幾乎是銳不可當,因爲清軍根本就沒有水師。而且忠義軍又是如何助李定國取得廣州。

“忠義軍水師全不遜於閩王,若非是忠義軍水師相助,晉王又焉能輕取廣州,如果忠義軍水師搭載數萬精兵,一路沿海路北上,入渤海、取京師的話,要是咱們再等下去,不定一不小心,這京城就被淮王得了,到那時,這北伐首功,可就盡歸淮王了!”

李子淵轉向錢謙益說道:

“老師,非是本王意爭此功,但是,非得此功,不能迎回皇上,不能迎回聖駕!”

迎回聖駕!

聽到李子淵這麼一說,錢謙益便說道:

“大王欲迎回聖駕?”

“正是。”

李子淵輕輕點頭,看着錢謙益說道:

“老師,現在皇上雖說與萬年安全暫時無慮,但是本王觀之淮王,將陛下、朝廷置於萬年,實在是懷有私心,若是京師再爲其所奪,恐怕將來大明朝廷必定落其之手,到時候,皇上、朝廷恐怕都將爲其所把持,此事,實非大明之福啊!”

他這麼一說,錢謙益立即點頭表示贊同。

“確實如此……”

自從知道皇上在萬年以來,錢謙益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有一天,朱明忠會變成曹操,他會“挾天子以令不臣”,到時候,恐怕只會釀出大事來,也正因如此,他纔會建議趁着向朝廷輸送貢品的時候,把遺老送過去,如此才能讓皇上身邊不至於無人可用,或者說盡是朱明忠的心腹,他的這個想法,也和姚啓聖、許雲程兩人想到了一起,只不過他的出發點是爲了大明,而姚啓聖、許雲程兩人是爲了李子淵,爲了私利。

“若是京師再爲其所奪,恐怕真不是大明之福啊!”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畢竟,奪了京師之後,那朱明忠自然也就是有了駐軍京師的理由與藉口,到時候,他欲打持朝廷,手中無兵,或是人於刀兵之下,又豈能不低頭,他朱明忠可不就是曹操嘛!他想到曹操也罷,萬一他要是當起了曹丕來……

不行!

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朱明忠陰謀得逞!

想到這錢謙益立即恭敬地站起來,衝李子淵說道。

“大王爲大明江山如此苦心操持,實在是讓錢某汗顏。”

或許李子淵可以稱他爲老師,但是錢謙益卻只是自稱“錢某”,他之所以會這麼自稱,是因爲他並不是李子淵的臣子,自然不可能自稱爲“臣”。

“哎,這天下事,總是要有天下人去做啊!”

一聲感嘆之後,李子淵向錢謙益問道。

“既然現在已經決定東征,直取京師了,如果本王所料不差的話,此戰我等必定全勝,你們再斟酌一下,一但奪取京師之後,到時候如何迎回聖駕,迎回朝廷,如果到時候,淮王拒絕送皇上還朝,又該怎麼辦?老師,您是禮部侍出身,熟悉國法典章制度,若是到時候,學生讓淮王送還皇上,可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嗎?”

在說出番的話時候,他特意朝着許雲程看了一眼,畢竟這是許雲程的建議,按許雲程的說法,錢謙益於江南士林的威望,遠勝於他人,這迎回皇上與朝廷一事,自然應該由錢謙益這位禮部侍郎出面,若是到時候,淮王不許的時候,錢謙益自然可以發動士林,令其名聲盡毀。

錢謙益恭敬地站起來說道。

“回大王,以錢某看來,一但神京得復,淮王自然無繼續操持朝廷的理由,到時候,若是他意把持朝廷,莫說是天下人不願意,恐怕就是江北諸人亦不願,畢竟,他淮王,亦是大明的臣子。”

說畢坐下,錢謙益便等候李子淵說話。

一直沒有說話的許雲程,便站起來接着說:

“臣以爲牧齋兄所言極是,神京克復之日,必是朝廷還朝之時,這天下人可都看着,以淮王忠義,淮王又豈敢不還奉今上還朝……”

皇上很重要!

即便是許雲程的心裡存在其它的野心,他也知道,永曆皇上就是一面大旗,只要能把這面旗把握在手中,到時候,這大明朝,便是楚王的大明朝!可若是在淮王的手中,他許雲程就很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淮王是君子不假!

可君子也殺人啊!

這幾年,死在淮王手裡的人,可真不少啊!

所以,無論如何,他許雲程都要幫楚王把皇上從淮王的手裡奪過來!

許雲程的話,讓李子淵笑着說道。

“淮王忠義天下皆知,只待神京克復,淮王是必定會奉皇上還朝的!”

即便是他不願,也有辦法逼他就犯!

三人又商量了一會其它事,錢謙益才主動退下,而這時許雲程並沒有離開,他還有其它的事情,只是在錢謙益離開之後,許雲程的語氣也發生的變化。

“大王,東征一事,宜早不宜遲,若是晚了,非但遲則生變,甚至這江北有所變化,也有可能會影響到我們東征大計,別說是京師爲淮王所奪,即使是淮王的大軍於塘沽上了岸,恐怕都會與我不利。”

許雲程的直接,讓李子淵點頭說:

“本王的意思也是儘快東征,畢竟,這京師重地,若是落入他人之手,不知會惹出什麼禍事來,如果不能拿下京師,這北伐又有何用?”

對李子淵而言,他之所以揮師北伐,並非因爲他是大明的忠臣,而是因爲他看到了奪取京師之後可能獲得諸多利益,這些利益,絕不是一星半點的小利,甚至可以說,只要他能奪取京師,幾乎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接着李子淵又繼續說道。

“只是本王實在是擔心啊,擔心,到時候,一但本王奪取京師之後,他朱明忠會不會借皇命,討伐本王,到時候,本王又該如何?”

許雲程點點頭,先表示同意,然後說道:

“這確實需要考慮,但是,大王要知道,雖說皇上在他的手中,可是咱們卻有着復京大義,到時候,只要咱們搶先讓他把皇上送還,只看他怎麼說便是?到時候他若是以不臣討伐大王,天下人又豈不知其狼子野心?”

天下人?

天下人又算上屁啊!

冷笑着,李子淵長嘆道。

“哎,現在也只有如此了……”

第359章 洛陽(第二更,求月票)第150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393章 炮擊(第二更,求支持)第97章 克敵(第二更,求月票)第23章 巴達維亞(第一更,求支持)第36章 殺人(第三更,求月票)第36章 名義(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7章 千秋基業(第一更,求支持)第73章 演兵(第三更,求月票)第407章 憤怒(求支持,求月票)第352章 誓師(第一更,求月票)第175章 夜色(第二更,求支持)第255章 佔便宜(求月票)第653章 父子情深第405章 驚訝(求支持,求月票)第100章 不信中原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3章 演兵(第三更,求月票)第384章 鄭家人(第二更,求月票)第275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求支持,求月票)第411章 固執(求支持,求月票)第91章 背書(第一更,求支持)第89章 鐵牆(第一更,求月票)第597章 人皆有私第297章 西岸(求支持,求月票)第337章 春天(第一更,求支持)第175章 夜色(第二更,求支持)第519章 保護傘公司(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3章 人與奴(第一更,求月票)第339章 薩拉丁(第二更,求支持)第241章 御史(第一更,求月票)第7章 鐵路(求支持,求月票)第29章 矯枉須過正(求支持)第423章 衆人(求月票,求支持)第289章 朕之憂(求支持,求月票)第259章 蒸汽(求支持,求月票)第106章 榆林(第二更,求支持)第150章 言殺人(第一更,求訂閱)第43章 出航(第一更,求支持)第601章 驚變第45章 大同之世(第三更,求支持)第14章 文士殺人(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2章 雪路行(求月票,求支持)第10章 漕運總督(第一更,求支持)第489章 英倫落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38章 擎柱(求月票,求支持)第152章 關門打狗(第一更,求支持)第30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389章 破敵(第一更,求月票)第20章 跋扈(第二更,求支持)第147章 馬打藍的野望(第一更,求支持)第270章 家事第383章 流人(第一更,求支持)第33章 亡國之相(第一更,求月票)第590章 黑金之地第160章 騎兵(第一更,求支持)第237章 寄人籬下(求月票,求支持)第156章 援軍(第一更,求支持)第26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10章第220章 騎兵(求支持,求月票)第100章 歸化(第二更,求支持)第96章 炮(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16章 皇太子的召見第144章 有何不可(第二更,求支持)第231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95章 羽翼(第一更,求支持)第168章 沒必要(第一更,中秋快樂)第207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137章 無父子(第二更,求支持)第395章 凌雲(求支持,求月票)第14章第497章 羅馬皇帝的憂慮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33章 誤打誤撞(第三更,求支持)第213章 新大陸(第一更,求支持)第63章 求賢(第二更,求支持)第569章 屠龍勇士第28章 兩難(第二更,求支持)第158章 江山北望(第三更,求支持)第84章 何謂俠(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54章 盆地(第一更,求月票)第58章 疲兵(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9章 兵臨城下(第二更,求支持)第191章 長崎(第一更,求支持)第178章 邊疆(求支持,求月票)第275章 阿瓦(求月票)第270章 家事第531章 青黴素(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9章 黃河兩岸第278章 營救(求月票,求支持)第155章 新籌碼(第二更,求月票)第68章 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597章 人皆有私第301章 人心不足(求月票,求支持)第306章 立場(求支持,求月票)第131章 對比(第二更,求支持)第320章 使節(第二更,求支持)第378章 戰地記者(求支持,求月票)第6章 夕陽(第二更,求月票)第476章 決斷(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39章 變數(第一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