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新聞人(第二更,求月票)

“號外、號外,湖廣總兵李將軍揮師北伐!”

“號外,北伐大軍進抵河南、南陽諸地傳檄而定……”

天地間風雲變幻,遠超過世人的意料,就在幾天前,人們還曾爲一觸即發的南北衝突而焦慮,而此時,世人的目光卻已經完全爲李子淵的北伐所吸引。大江南北,幾乎所有人都在關注着李子淵的北伐,沒有人想到,在這個時候,這位曾聲名狼藉的有着“三姓家奴”生有反骨的李臨川,居然會揮師北伐。

在世人關注着北伐的時候,在清河城內的《明報》報社內,那些因爲在報紙上爲百姓主持公道的而被稱爲之“報青天”的記者們,同樣也在談論着北伐。

“總編,汝州的虜官大都已經棄城而逃,北伐軍先頭已經兵進汝州了!”

衝進公房的記者帶來的消息,讓朱大勇先是一愣,隨後又是一喜,急聲問道。

“怎麼這般快?照這個速度,恐怕不出五月,河南基本上就可以光復了!”

作爲《明報》的總編朱大勇不僅與外人一樣,爲北伐的順利而歡欣鼓舞,他同樣也面臨着一個選擇——如何報道此次北伐。

如果說北伐的是忠義軍,他不但會大書特書,而且也會派記者隨軍一路報道,但是,現在儘管他已經在第一時間派出了記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如何報道此次北伐,卻又成了他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畢竟揮師北伐的是那個“三姓家奴”李子淵,而不是朱明忠。

而這《明報》雖說看似立場公允,可是實際上,這報社的東家淮王,在這件事上他自然需要考慮到東家的態度,畢竟,李子淵曾叛出東家。

“總編,咱們這期報紙,必須要全面報道北伐的消息,不能再向之前那樣,只用豆腐塊大小的文章了!”

“就是啊,這北伐是我大明第一要事,更是爲天下所矚目,如果我等不加以報道,又如何能彰顯《明報》之公平?”

儘管他們並沒有提什麼李子淵與淮王的舊事,但是誰都知道之所以到現在沒有詳細報道,就是因爲顧忌淮王。

“不單單是公平,想我江北忠義軍素以忠義而聞名於世,今日李將軍領兵三十萬揮師北伐中原之時,我大明忠義軍又在何處?”

丁墨春這位淮安籍的進士,現在《明報》中最爲知名的記者,看着總編朱大勇時,那語氣中帶着質問。其它人同樣,也是看着總編。

“這……”

朱大勇張張嘴卻說不出來,

誰都知道忠義軍在什麼地方,忠義軍現在正在江畔,枕戈待旦的等着南下,或者等待迎擊延平王的北犯。

在李子淵北伐之時,當年的北伐功臣,現在卻於江畔大有自相殘殺之勢,如此變化,或許正應了世事無常那句話。

“總編,在下這裡有一篇文章,意於報上發表,不知總編以爲如何?”

丁墨春取出一篇文章,對總編說道。

接過文章不過只是略微掃視一眼,朱大勇的臉色就是微微一變,這文章中的內容盡是對淮王、延平王的質問,質問其身爲大明王爵,值此神州陷虜之時,不知北伐克復中原,卻爲一已私怨,而意興兵自相殘殺,如何能對得起大明,對得起天下蒼生。最後自然是勸勉之言,勸他們彼此之間冰釋前嫌,然後攜手北伐,待到北定中原之時,他們兩人必定可名垂青史,若其執迷不悟到時候,必定會遺臭萬年!

這篇文章中的不敬之讓,讓朱大勇眉頭緊鎖,原本欲開口駁回的他,在開口的瞬間,卻說道。

“墨朝果然不愧是我《明報》之刀筆,這篇文章可謂是字字如刀,直指人心肺。我《明報》既然以爲天下進言爲已任,那這文章自然是可以發,只是……”

盯着丁墨春,朱大勇又說道。

“不過這文章,我準備於清河、南京、安慶、江陰、廬州一同發表,不知墨朝以爲如何?”

總編的回答,完全出乎丁墨春的意料,儘管明報有多家分社,但是往往都是各自編排報紙,畢竟相隔甚遠,縱是偶爾有文章共同刊載,往往也是相隔數天,這篇文章若是能與這四地同時刊載,到時候整個江南必定爲之震動,對此丁墨春又怎麼會反對?

不過,誰都知道,這不過只是緩兵之計,至於這能拖多長時間,又能拖出一個什麼結果來,最總歸還是要看淮王府,看淮王府會做何決定。

儘管最近一段時日,因爲與鄭成功的對立,使得江北正在不斷調動兵力以防備鄭成功北犯,但與此同時,當初的經略使衙署卻也在進行着改組,畢竟,這經略使是鄭成功委任的,現在既然朱明忠已經獲封淮王了,且又準其於清河開幕,那麼這淮王府自然就要設立參軍府。

而這參軍府的作用自然是諮議參軍,又被稱之爲幕府,爲淮王最高行政單位,設有諮議參軍,總理政務、類似宰相之職,作爲淮王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而參軍府轄下又設立吏、戶、禮、刑、兵、工六官衙門,六官衙門設總理一人,之下又設左右協理,協理之下爲左右都事。另外,又設立察言司、承宣司、提刑憲司、審理司、賞勳司等機構。

這參軍府其實,說白了幾乎等同於“小朝廷”,甚至其運作也與朝廷的運作大體相當——淮王領下各地大小公函,都由察言司——其相當於通政使司,也就是銀臺,由其彙總,再由門下司——這個機構相當於侍從官的辦事機構,職業類似於後世的中央辦公廳,呈報淮王過目,再交到諮議參軍商計,而這數人組成的諮議參軍又相當於“小內閣”,他們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門下司把意見呈報淮王批准,最後由六官校對下發。

而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門下司這個類似司禮監,但實則更接近於後世的中央辦公廳或者漢代內廷的機構,可以讓朱明忠能夠直接掌握一批有才幹的近侍之臣,他們名爲侍從之臣,實際參與府中謀議。

當然,現在淮王參軍府的設置只是某種嘗試,正像這門下司一般,儘管其看似與司禮監類似,但是卻又遠無法達到干預決策的地步,頂多也就是能夠給予一些建議,甚至因爲門下司用人類似於漢代內廷,其中官員亦大都是官級不高,所以其又易於控制,如此才使得現在這門下司,除非有特例,否則很難發展成爲類似司禮監那樣位高權重的機構。現在,這門下司不過只是與參軍類似,作爲朱明忠的秘書,協助其處理政務,當然有必要的話,朱明忠同樣也會把可靠的門下司官員派遣出府,到某些重要職位上去。

對於進入門下司的官員來說,他們深知在門下司是他們官路上歷練!自然會加珍惜,以期望他日可以外放地方,屬理一地。

與門下司中的大多數人一樣,年近四十的萬睿,同樣也是出於本地遺民之家,他的父親萬壽祺是崇禎年的舉人,十年前去世後留有家訓,萬家子弟皆不得出仕滿清。直到去年,在父親舊時好友閻爾梅的推薦下,萬睿進了經略使衙署,在參軍府成立後,又進入門下司,成爲司內侍從官,協助經略屬理公文。

對於年近四十的萬睿來說,他自然珍視出仕的機會,所以自從進入衙署後,他一直可以說是兢兢業業,也正因如此,纔會被推薦進入門下司,雖說在門下司中的工作並不是輕閒,可是偶爾的也總有閒暇的時候,讓司裡的同僚們可以略微聊一些事兒,就像現在聊着聊着,自然也就聊到了湖廣的北伐以及眼下的局勢,儘管他們不能談及任何經手的公函內容,但是並不妨礙他們發表各自的看法。

“這一下,李臨川這麼一北伐,不但把其不堪的名聲全都洗盡了,而且於百姓看來,他李臨川就是真正的心懷天下蒼生之人,至於二位大王……”

搖頭嘆着,閻炅對萬睿壓低話聲說道。

“若是兩位大王仍於江畔對峙,只恐非但名聲有損,將來恐怕也會對我江北不利啊!”

作爲閻爾梅的長子,數年前,閻炅雖有才學,但卻受困於父訓,不能出仕,自江北光復之後,就在他剛生出仕江北的時候,在內舉不避親的舉薦下進入衙署,現在更是作爲門下司司令的閻炅,自然將父親故友之子萬睿視爲心腹,所以纔會說出這番話來。

“畢竟,一但其奪所河南,攻取直隸,再有下京師的北伐之奇功,到時候,其必定是一家獨大,如此,又豈是大明幸事?”

或許閻炅並沒有太多的施政經驗,但是他很清楚,一但李子淵北伐成功,對於大明來說意味着什麼,到時候,其執掌數省之地,對江北自然不是什麼好事,甚至對大明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嗯,兄長所言甚是,當今天下之局,之所以平穩而不見紛爭,正因爲各方力量平衡,如此大家纔不至於以武論是非,若是李子淵挾北伐之餘威,斥我江北不義,到時候,只恐怕這戰事必將無可避免。到那時,又豈是大明之幸?”

道出這番話的時候,萬睿又想到了之前經手的一篇報社送來的文章,若是那文章發出的話,對淮王的聲譽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作爲中書司的吏員,想到這變化莫測的局勢,萬睿那眉頭皺的更緊了……

第141章 舊法(第二更,求支持)第321章 十字軍(第一更,求支持)第253章 另闢蹊徑(求月票,求支持)第48章 天地不收,我收(第二更,求支持)第46章 天命昭昭(第一更,求支持)第124章 開局(第一更,求支持)第141章 阿薩姆的關寧軍(第一更,求支持)第44章 好望角(第二更,求支持)第277章 誘之以名(求支持,求月票)第94章 消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2章 紅豆山莊(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63章 餘波(求支持,求月票)第380章 奴才們(第二更,求支持)第268章 故地 (求支持,求月票)第92章 家人(第二更,求支持)第8章 西安事(求支持,求月票)第183章 扶持(第二更,求支持)第237章 鄉間(求支持,求月票)第499章 大戰(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08章 新的開始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636章 媳婦送你個礦玩玩第322章 決定(第二更,求支持)第81章 前夜(第二更,求月票)第144章 有何不可(第二更,求支持)第214章 商人(第二更,求支持)第22章 洛陽鏟(求推薦、求收藏)第350章 心難測(第一更,求支持)第340章 鴨綠江(第一更求月票)第27章 非我族類(第三更,求支持)第240章 爆破(求支持,求月票)第299章 文明與野蠻 (求支持,求月票)第410章 解脫(求支持,求月票)第344章 軍營(第一更,求月票)第282章 投資(求支持,求月票)第409章 抉擇(求支持,求月票)第252章 八家(祝大家新春快樂!)第410章第271章 女人心思(求月票)第13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38章 官商(第二更,求月票)第543章 青黴素(新書上架,求首訂)第203章 學者(第一更,求支持)第34章 有錢(求推薦、求收藏)第71章 碰撞(第二更,求支持)第352章 誓師(第一更,求月票)第432章 南洋熟天下足(求支持,求月票)第415章 王與將 (求支持,求月票)第13章第180章 全勝第153章 雞籠(第二更,求月票)第93章 功臣(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89章 鐵石(求月票,求支持)第473章 在大西洋上(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70章 家事第284章 兄弟(求支持,求月票)第217章 銃炮局(第一更,求支持)第419章 在島上(求月票,求支持)第84章 逃難(第二更,求支持)第115章 暴行(求推薦,求收藏)第64章 絕不後撤(第二更,求月票)第502章 帝國時代(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81章 讀書人(第一更,求月票)第301章 人心不足(求月票,求支持)第30章 甲兵(第二更,求支持)第108章 脅迫(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24章 大新聞(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08章 祖孫(第二更,求支持)第206章 喉舌(第二更,求月票)第186章 內因(第二更,求支持)第642章 謝謝你第243章 御筆(求支持,求月票)第282章 焚城(第二更,求月票)第72章 血債第439章 蹤跡 (求支持,求月票)第601章 驚變第67章 開源(第三更,求月票)第67章 衙內(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7章 相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7章 新營新兵(第二更,求月票)第3章 我是神醫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13章 新大陸(第一更,求支持)第317章 誰讓他是漢人(第一更,求月票)第467章不列顛的神仙水(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24章 衆人百相(第二更,求支持)第351章 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377章 十八子(第一更,求月票)第203章 學者(第一更,求支持)第299章 野心勃勃(求月票,求支持)第206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125章 心憂(第二更,求月票)第52章 甘爲馬前卒(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03章 學者(第一更,求支持)第497章 羅馬皇帝的憂慮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0章 山海關(第二更,求支持)第280章 心亂(第二更,求月票)第262章 超越時代(求月票,求支持)第543章 青黴素(新書上架,求首訂)第155章 異鄉客(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32章 通濟門下(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2章 青年(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