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師徒(第一更,求支持)

十月清河,已經顯出了初冬的寒意。湖畔的柳枝隨風而舞,那片片枯葉隨風飄落在碧綠的湖面上,那湖中尚還有幾葉小舟,而湖邊亦有人在垂釣。在清江書院中不少先生都住於這湖畔邊。

而在湖畔邊一處並不怎麼起眼的小築中一個神色清朗的老者正同一位穿着黑色園領衫的青年對弈,一旁的爐子上正煮着一壺茶水,不過並沒有丫環於一旁服侍。而對弈的兩人皆是那全神貫注的盯着棋盤,絲毫沒有注意到茶水已經滾開了。

只見那青年手持黑子,稍作遲疑後終於還是棄子了。

“我輸了。除了剛纔的讓子,老師贏了兩目半。”

“不錯,成仁。你已經學會數目了。”

朱之瑜放下了棋子笑說道,對於他的這個弟子,大抵上他是滿意的,當然,除了一點,其並不擅長對門對弈之道,這學棋也年來剛剛開始學習。

見一旁的茶水已然燒開了。未見書童的朱之瑜便向外招呼道。

“雲林,過來沏茶。”

雲林是他的書童,今個怎地居然不知道在一旁侍候着。

“老師,讓我來吧。”

說完朱明忠將早已準備好的茶具端了上來。

作爲江淮經略使的他,難得有空閒時間來這裡向老師請教,而這次之所以會來這裡,並不僅僅只是來與老師討教棋藝,而且另有事情與他商量。

自從上一次確定了將教育作爲新的突破口之後,朱明忠要幾經深思熟慮之後,最終還是決定仿效拿破崙,通過國家推動的方式,推動教育的發展。

拿破崙在法國建立了,套嚴格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式的教育管理體制。各地學校均按照政府法令設置課程,安排學時,組織教學,進行考覈。全國的學校在組織結構、課程設置上達到了高等統一,從而奠定了近代法國教育制度的基礎。

不過拿破崙不重視初等教育,把初等學校的開辦權交給了市鎮及教會。他將教育的重點放在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上。關於中等教育,拿破崙首先停辦了大革命時期創辦的中央學校,設立了直屬帝國中央的國立中學和歸屬地方當局的國立中學。二者均爲公立學校,所不同的是,前者經費由帝國中央負擔,學生以升大學爲目的,學校以培養未來的管吏爲己任,學生全部寄宿;後者由地方創辦,水平不及前者,主要爲各級政府部門輸送人才。此外,拿破崙也鼓勵開辦私立中學,其水平與國立中學相當。關於高等教育,拿破崙特別重視工程技術教育。他領導創建了一大批高等專科學校和大學,其中一些學校舉世聞名。

或許在外人看來,拿破崙不重視初等教育,但是身處17世紀的中國,朱明忠卻能夠感受到拿破崙的那種無奈。就實效性上來說,創辦中學的回報更快,畢竟中學只需在三至六年,其畢業生就可以從事工作,而小學生則需要十幾年。

而朱明忠選擇中學作爲突破口的原因非常簡單——他沒有能力爲江北的民間提供幾千、幾萬名教員以及成千上萬所小學。在這種情況下,創辦相對集中的中學則成爲了最好的選擇。

而創辦第一所國立中學的任務,就交給了清江書院,就是試圖利用書院的師資力量,創辦一所優秀的中學,但讓朱明忠感到意外的是他的老師——朱之瑜卻謝絕了由書院創辦中學的命令。於是朱明忠一邊倒茶一邊向他問道。

“老師,我有一點不明白。既然老師一直言稱“教育爲立國之本”,爲何會謝絕了創辦中學?能夠育人子弟,不是正是老師一直希望的嗎?”

“爲師只是謝絕了創辦中學。可沒說不辦教育啊。確實,爲師一生所謀都,無他,唯教育爾,爲師得你相助,任清河書院山長,於此可將一生所學,傾囊相授,而書院亦辦有蒙學,可爲少兒啓蒙,待其成材後,可考取功名,亦可入書院就讀,如此,又豈需要辦立中學?畢竟,成仁必不想辦專讀八股文章的中學。”

意味深長的看了朱明忠一眼,朱之瑜之所以謝絕辦中學。最簡單的原因是因爲,那個中學完全不同於他的想象。

“中學所學者,自然不是聖人學問。”

朱明忠並沒有掩飾他的想法,中學不會教授聖人學問,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按照他的設想,未來的中學應該是後世中學與大專的混和。

“老師,能考取功名的並不多,我大明重開科舉近三百年,所取舉人不過十萬餘人(1),而取秀才者,卻不下百萬,而今時之世,鄉間童生何止數百萬?而識字者,更是不下千萬。”

過去,朱明忠雖然專注於實學教育,但卻對明朝的教育並不怎麼了解,但選擇作爲未來中國發展的突破口後,朱明忠卻發現明朝的教育普及性卻遠遠超出他的想象,與後世的人們以爲明清時中國遍地文盲不同,遍地文盲識字率不到5%的是“我韃清”。反觀明朝,卻是中國古代教育最爲活躍的時代,而作爲代表的社學,這種較有特色的一種私立教學機構,在明代得以大力發展。明朝對社學的入學年齡規定:“民間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歲以下的孩子都可參加,入學時也不需要考試,招生數額也沒有限制,凡是願意讀書的,都可以來參加。不過有些地區對兒童入學會採取強制性措施,如規定:“民間子弟八歲不就學者,罰其父兄。”,也就是帶有強迫性質。

而且明代社學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私學的官學化,也就是社學教師的選擇權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師的任免要由政府操辦,而不是聽任民衆自行推舉或擇請。社學的教學內容被嚴格納入正統教育的軌道,而且,政府在行政上有對社學進行監督的權力和職責。

也正因爲兩百年間社學的推廣,在明代大抵上市井百姓皆能識字,不少人能粗通文墨,這同樣也是明代小說話本流行的根本原因——百姓識字。而反觀到了“我韃清”,明代爭奇鬥豔的小說非但在文字獄下成爲了過去,就連識字率也在不斷的倒退。

這種倒退甚至可以在忠義軍中有充分的體現,在忠義軍中年齡在30歲左右的,大抵上都識字,甚至不少人粗通文墨,反觀那些二十歲左右的,大抵上也就是隻能認得自己的名字或者能認識三字經上的一些字。滿清奴役下不十五年的文明倒退嚴重程度,遠超過朱明忠的想象。

不過現在,江北、江南等地的社學正在緩慢的復甦,畢竟地方爲官者,作爲讀書人他們皆願意推動社學的建設。也正因如此,朱明忠纔會將重點轉移到中學,畢竟,在這個時代,中國所欠缺的正是中學教育,而不是接近於小學的社學,畢竟,小學的目標,基本上就是讓百姓識字。

“而相比每科所取舉人不過區區數千人,所取秀才者亦不過數萬人,這些人或許精通八股文章、策論,但是卻不能滿足當下的需要,老師,如忠義軍中,陸師中,官佐需精通算術方纔能測定距離,操縱火炮,於海師之中,亦需要觀測星相,而於民間工廠之中,亦需要大量人才,這些人才從何處來?”

看着朱之瑜,朱明忠繼續說道。

“所以,學生才意欲創辦中學,教育人才以補充民間所需,至於聖人文章……既然社學裡已經學個差不多了,那自然也就不必再學了。”

甚至國語、語文之類的課程都不需要開設,朱明忠曾接觸了軍中的一些讀書多年社學的“童生”,他們國學造詣之高,遠超過後世的高中生,畢竟,他們當時的目標是爲了考取功名,儘管他們之中的大部分,窮盡一生仍然考不上科舉制度臺階中最低的級別——秀才。

相比於後世的高中生,甚至大學生來說,他們的“語文知識”水平遠高於後世的大學生,甚至尋常古文學的本科生也不見得能與之相比。既然這些人學會的“語文”已經夠用了,那在中學裡,自然也就無需再學了。

“那成仁,若是如此,那中學所學又是什麼?”

朱之瑜笑看着面前的弟子。

“數學,物理、化學、地理、體育,嗯,還有音樂。”

這些科目是朱明忠借鑑後世的經驗制定的。

“當然,國學並非是不學,只是相對的降低課程,而且這些課程都與書院一樣,有專職的老師教授。”

如果說清河書院與其它的書院最大的不同在什麼地方,恐怕就是其教學方式上借鑑了後世的大學,每一門課都專職老師教授,與這個時代的授業老師一人專授截然不同,畢竟,一個人所學總歸非常有限,就像朱之瑜一樣,他或許是實學大家,但卻不精通數學,也不必得天文、化學等知識。

“專師教授,各授所長,確實頗有成效,只是……”

沉吟片刻,朱之瑜反問道。

“只是這中學的學生取自於12歲至15歲的少年,其必定是出於社學,其所學無非皆是八股文章,其老師亦只長於八股文章,若是其進入中學,又豈能立即學會數學、地理?畢竟,其於社學之中,是專學八股。”

“專學八股?老師所說還真是一針見血啊。那老師認爲如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要知道現在社學所教授的,就是這些啊。”

朱明忠的語氣略帶些許苦澀的說道。

他想要要短期內建立起中學,然後以中學爲基礎推廣科學,從而讓他們成爲未來中國工業革命的催化劑,但是這些人在年少時卻是在社學中接受教育,卻是典型的八股教育。

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絕大多數百姓都是住在村裡。讀書不貴,村中社學的先生,一年用不了多少錢,因爲這類先生自己本身也沒中過秀才,而且很可能是本村的農民。這類半耕半讀的先生,一年用不了一兩銀子,學費給的就是糧食,靈活性很大。像洪秀全當年就是教書先生,孫中山當年的開蒙先生也是本村人,所以認字成本不高。因爲考秀才不考策論,只要會寫八股和詩就可以,所以學了韻之後,就可以大量的背八股集子。

他們所學無非就是死讀硬背,就是記住八股集子,至於算術、天文地理之類,皆不涉獵。不過對此朱明忠並不在乎這些,也沒辦法改變這些。他不在乎那些個人是不是具備“科學”的思想,不在乎他們是否能夠成爲科學家。但,只要給予適當的引導,當他們在中學畢業之後,就會成爲工業革命中的催化劑,他們會成爲截然不同於傳統讀書人的另一個讀書人羣體。他們會進入各類專業學校,最終成爲軍人、官吏、船長、企業管理者、企業職員,最終,他們會一步步的取代傳統的科舉羣體,而到那時,千百年來擇選人才的科舉制度自然也就到頭了。

“不能立即學會,可以慢慢學會,就是書院之中的學生,也不是來的時候,就精通數學、天文,航海。”

提及書院中的學生時,朱明忠不得不承認,中國古代的科舉教育或許並不是成功的,但確實挑選出了一批古代中國最優秀的精英,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極爲聰明的人,他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從書院中的西洋傳教士那裡,學會西方的數學知識以及天文知識,即便是陌生的航海知識,也能很快的掌握。甚至就連曾經困擾朱明忠的外語,他們學習起來,也極爲容易。朱明忠相信,假以時日,他們必定會在各個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也許他們之中也會涌現出一批科學家。

看着若有所轉的朱明忠,朱之瑜笑着反問道。

“既然,他們能學會,那麼,成仁爲何以爲社學中的老師,不能學會這些呢?”

——————————————————————————

故事很精彩,正在繼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薦……歡迎大家加入《大明鐵骨》讀者交流羣:150536833一起討論小說

(1)有明一代總共錄取舉人爲102399人。數字來源於《明代舉人數量及進士平均中試年齡考述》

第459章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求支持,求月票)第111章 磐石(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3章 使館(第一更,求支持)第409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277章 誘之以名(求支持,求月票)第65章 曙光(第一更,求月票)第20章 殺韃子(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82章 投資(求支持,求月票)第25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06章 錯亂(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章 不遺後世憂(第一更,求月票)第21章 南天門(第一更,求支持)第547章 皇家晚宴(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17章 絕望(求月票,求支持)第248章 命(求支持,求月票)第319章 好演員三阿哥(第一更,求月票)第470章 劫難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639章 新的機遇第413章赤誠之心(求支持,求月票)第34章 有錢(求推薦、求收藏)第108章 選擇(第二更,求支持)第119章 奪營 下(求推薦,求收藏)第393章 當年 (求支持,求月票)第467章不列顛的神仙水(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414章 發現(求支持,求月票)第218章 前奏(求支持,求月票)第369章 襲擊(求月票,求支持)第239章 歸化民(求支持,求月票)第49章 投官(第一更,求月票)第412章 雪路行(求月票,求支持)第621章 發現大慶第62章 故地(第二更,求支持)第211章 必須(第一更,求支持)第43章 何意(第四更,求月票)第9章 旅順口(第一更,求支持)第138章 劣政(第一更,求月票)第438章 落魄 (求支持,求月票)第34章 黃河上(第一更,求支持)第409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151章 琉璃(第二更,求月票)第646章 尼龍第276章 前奏(求月票,求支持)第10章 君臣(第一更,求支持)第97章 主與幕(第一更,求支持)第62章 人不同(第一更,求支持)第159章 報紙(第一更,求月票)第140章 微服(第一更,求支持)第123章 你也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8章 驚惶(第一更,求月票)第285章 利益至上(求支持,求月票)第100章 奴才之見(第一更,求月票)第96章 去海(第二更,求支持)第165章 壯悔何悔(第一更,求月票)第271章 女人心思(求月票)第202章 開明(第二更,求支持)第592章 虧本生意第173章 機會(求支持)第72章 血債第154章 身後事(第一更,求支持)第253章 強遷(求支持,求月票)第459章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求支持,求月票)第26章 公平(第二更,求支持)第63章 土城(第一更,求月票)第25章 王怒(第一更,求支持)第283章 跨越時代(求支持,求月票)第243章 文和(第一更,求月票)第108章 腹血(第三更,求月票)第76章 戰陣(第一更,求支持)第488章 不列顛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05章 說客(第一更,求月票)第129章 相誘(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9章 師獻策(第二更,求支持)第346章 不服老(第一更,求月票)第55章 不忘(第一更,求支持)第347章 法老王的後裔 (第一更,求支持)第614章學習三德子第325章 冬雪(第一更,求月票)第123章 你也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89章 鐵石(求月票,求支持)第89章 何憂(第一更,求支持)第82章 主奴(第二更,求支持)第339章 薩拉丁(第二更,求支持)第551章 帝國危機(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91章 反思(爲新書求支持)第9章 有何話說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1章 商人(第二更,求支持)第18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345章 延平怒 (第二更,求支持)第42章 曬鹽(第三更,求月票)第127章 勳亂(第一更,求月票)第9章 旅順口(第一更,求支持)第464章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20章 各人心思(求月票,求支持)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第176章 回家(第二更,求月票)第405章 忠臣之忠(求支持)第218章 瑣事(求月票,求支持)第192章 驚聞(第二更,求月票)第362章 心路(求支持,求月票)第165章 壯悔何悔(第一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