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阿瓦(求月票)

整整一個月!

從永曆十四年七月初三,艦隊經過長達三個月的遠航抵達了伊洛瓦底江江口,不費一槍一彈佔領拉布達城,在這裡設立宣慰使司的那天起。儘管擁有數十艘堪稱龐然大物的軍艦,但是作爲艦隊提督的王安民並沒有命令艦隊逆江而上,即便是作爲“迎駕使”的屈大均,同樣也顯得不急不燥,他非但沒有督促軍隊進攻,甚至還在工匠們趕造着適合在江河中使用的多槳帆船時,招募本地的壯丁在河口處的荒島上修建起一座小城——平南城。

堡壘式的小城規模看似不大,但是這座小城卻等同於大明在緬甸紮下了根,有了這個根,才能夠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北逆流而上。

而在修建城牆堡壘的同時,這座平南城的總督頒佈了的每個命令,就是每個遷移至此的百姓,都可以獲得50畝地,且十年免繳捐稅。這是招募當地百姓來到島上開荒種田的最好的辦法。

而與此同時,從阿布達開始沿着伊洛瓦底江一個接一個緬甸城市,先後歸順了大明,地方的緬甸官員、頭人更是接受了大明的印敕,成爲享受自治權的大明土司官員。

甚至一個個都因爲中國的冊封而表現的盡是一副滿心歡喜的模樣,畢竟,他們中的許多地方不過只是百年纔開始接受緬甸的統治,在此之他們大抵上都是大明冊寺的土司官員,而此時,大明特使再一次依照永樂制度,向他們頒賜金字紅牌,並承諾派兵保護他們,這自然深得地方土司頭領以至於緬族內部企圖自立的土司頭領們的支持。

在整個過程中,屈大均都顯得很是謹慎,一直堅持穩紮穩打,即便是需要進攻某座城市,在輕易打下一座城市,他都會先安撫百姓,然後與當地的頭人簽訂條約,承認他們的統治,承諾大明對他們的保護與尊重,將金字紅牌和信符往賜予那些土司頭領,從而培植親明勢力,甚至還邀請頭人在合適的時候可以選派他們的子侄後輩前往平南城——那座正在建設的小城,接受大明的教化。爲了避免他們以爲這是人質,屈大均還特意表示,這並不是人質,而且一切全憑自願,並且對於選派的少年沒有任何身份要求,無論是他們的子侄後輩亦或是族中聰明的男子都可以,只要得到其推薦,就可往平南城求學。

當然,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基於穩紮穩打的考慮,等到立足穩固後,再繼續向北打,達到迫使緬王送還朝廷的目的。相比於歷史上中國曆朝歷代總是喜歡以大兵壓境,滅人國邦的行動截然不同。

雖說這一個月中,不過只是向北挺進了兩三百里,甚至明軍最遠不過只是抵達了炯標,但是對於千里外的阿瓦城的緬甸國王莽達以及朝中的諸臣來說,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甚至可以感受到來自一種亡國的壓力。

“大明江淮經略使朱明忠致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和蠻莫宣撫司……”

聽着大臣念出來的使書稱謂,莽達只覺得一陣目眩,自從百年前他的先祖莽瑞體在15歲時重建王朝,再到莽瑞體乳母之子並妹夫莽應龍即位,並率軍攻佔阿瓦,滅阿瓦王朝,接着拒絕了明朝招撫,繼續北上攻打明朝管轄下的木邦、蠻莫、孟養、孟密、車裡諸土邦的那天起,緬甸早已不再將明朝看成是自己的上司,緬甸徹底成爲獨立國家並轉而侵佔明朝的領土。

而現在,那個所謂的什麼江淮經略使朱明忠,居然在使書中直接稱他爲“宣慰使”,完全沒有把他視爲緬甸國王,即便是永曆君臣於他,也是稱其爲王,而不似其這般狂妄。

心下鬱積着一股怒火,莽達的雙眼盯着前方,那臉上盡是不滿之色。而殿中的諸臣,同樣也是滿面憤慨不平狀。

“豈有此理!”

國相立即出言憤聲嚷道。

“這明臣於我大緬居然是如此不敬,難道他就忘記了其朝廷正於我國嗎?不知我大緬予其之幫助嗎?”

“正是,王上,以臣之見,王上可直接令那明皇書信予明臣,讓其撤軍,若不撤軍,就休怪我大緬翻臉無情……”

在衆人的你一言我一語中,莽達這位從未曾得到明朝冊封的緬甸王,臉色不時的變幻着,對於身爲國王的他來說,儘管內心因爲明臣的輕蔑,而暗自惱火,但是另一方面,他卻深知大明的強大,甚至他之所以會同意永曆入境,並且給予其禮遇,也是有這方面的忌憚,那怕是在他們明明處於弱勢時,也不曾考慮過將其交給滿清,畢竟,大明對於緬甸來說,是一個數百年的陰影。

甚至,暗地裡,莽達還曾考慮過,假如有一天,永曆回到明國的話,會不會冊封他爲緬甸王,畢竟,儘管在數十年前,因爲明朝的退卻,緬甸控制了孟養和木邦等曾經屬於明朝的土地。但是,緬甸王從未曾得到明朝的冊封,也正因如此,那些土司儘管表面上接受緬甸的統治、冊封,但是私下裡卻稱緬甸的這種冊封不過只是“沐冠而猴”,沒有得到中國的冊封,這一切,終歸會受到質疑。

“現在明軍抵達到什麼地方?”

“回王上,現在明軍雖說裹足不前,可是他們卻不斷的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向各地的頭領頒賜金字紅牌和信符,並授他們宣慰使、安撫使等明國官職,而那些野心勃勃卑劣之徒更是紛紛毀去大王賜予的緬鐸和貝葉符,如因江口一帶數百里,幾乎全都接受了明國國的冊封……”

與中國的郡縣制不同,緬甸王的統治表面上是統治着整個國家,實際上除了核心地帶之外,這個國家卻是有數百個頭領統治者,甚至就是所謂的緬人自己,也分屬九大頭領,他們只是接受緬甸王發給的緬鐸和貝葉符,而授予投靠自己者緬鐸和貝葉符,承認其在緬甸的保護下的緬甸版圖,又是緬甸借鑑明朝金字紅牌的制度。

而金字紅牌是由明朝中前期,在雲南外邊政區實行信符與金字紅牌制度,在邊疆管理、護國捍邊、調停和處置編內內部矛盾方面發揮十分重要和積極的作用。但是,明末,明朝統治者逐漸放鬆了這一制度的執行,乃至基本放棄了信符與金字紅牌制度在西南邊疆的貫徹。幾乎從萬曆元年開始,明朝最後一次向雲南外邊政區頒賜金字紅牌、勘合和信符,其後再也沒有按規定,凡朝廷改元必定頒賜金字紅牌和信符的記載,這等於明朝放棄這一邊疆管理制度。而與此同時,北方後金勢力興起,明朝危在旦夕,如此自顧不暇,對西南邊疆的經營和管理逐漸鬆懈。

而這一次,屈大均正是通過恢復金字紅牌制度的方式,通過大量頒發金字紅牌,冊封那些地方頭領爲宣慰使、安撫使的方式,進而達到瓦解緬甸人抵抗的目的,甚至對於他們來說。

而之所以會讓莽達等人惶恐不安的原因是,伊洛瓦底江並不是外族頭領的地方,正是緬人的聚居之地,緬人的九大族之中,有四大族沿着伊洛瓦底江生活,而現在已經有兩大族接受了明國的冊封,成爲了大明的宣慰使,而那些曾接受緬甸冊封的異族頭領,同樣也得到了冊封。

“他們那裡是來迎回朝廷,分明是想謀奪我國!”

原本一直沉默不語的莽白,立即大聲說道。

“王兄,若是再任由他們如此這般任意冊封我大緬之臣,到時候我大緬必將不復存在,還請王兄準我領兵南下,到時候必定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相比於已經年過五十的莽達,莽白不過四十歲,正值壯年的他,曾領兵北上阻止過李定國、白文選的南下,現在,面對明軍的威脅,他自然叫嚷着擊敗他們。

“正是,大王,若是不給明軍以迎頭痛擊,其必定以爲我大緬無人,軟弱可欺!”

在大臣們的叫嚷聲中,莽達把視線投在莽白,看着他的這個弟弟,在整個緬甸上下都知道他的這個弟弟武勇非常,讓其領兵南下自然是再合適不過,只是,想到現在與他這個弟弟有關的傳言,什麼緬甸有兩個國王的傳言。莽達的心底難免還是有些擔心,萬一若是他趁機兵變又該怎麼辦?

對於他的這個弟弟,莽達從不曾放心過,甚至在大臣之中,他也有很多支持。但是,他轉念一想,腦海中又想到,往南去正是緬人約族的地盤,而他的王后正是出自約族,約族吳恕絕不會爲了莽白背叛他吧。

正在莽達剛欲開口同意讓莽白領兵南下時候,只聽到又有一位大臣起身說道。

“大王,以臣看來,現在萬萬不能領兵南下,若是大軍南下,萬一北方李、白兩位明臣再次領兵來犯的話,到時候,國都阿瓦兵力空虛,又該如何?”

被這麼一提醒,莽達這纔想到,現在緬甸的威脅可不僅僅只是南方的明軍,還有北方的明軍,如果李定國再打來怎麼辦?

緬甸畢竟不是什麼大國,儘管號稱有數十萬大軍,可實際上以緬人的力量不過只有區區數萬軍隊,即便是這數萬軍隊也是分別屬於緬人中的九族。

這邊莽達還在擔心着他的弟弟會不會趁機謀反的時候,莽白則於一旁笑道。

“這不簡單,大王只管下令召各族遣兵助戰即可!”

徵召各族土兵。

多年來緬甸之所以不斷擴張,而且能夠東征西討令各方臣服,正是因爲其不斷的徵召各族土兵,藉助土司土兵維繫着緬甸的“強大”。即便莽白沒有提出這個建議,他們同樣也會調動土兵,只是相比於過去,現在徵如的更多而已。

在緬甸朝中的王公大臣們議事結束的第一時間,就有一個緬人離開了王宮,徑直來到了市集中的一家商號,然後把王宮中剛剛做出的決定傳給了商號的掌櫃。

“他們決定徵召土兵了?”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李天林的先是沉思片刻,然後對那個緬人說道。

“告訴你家主人,只要此事事成,到時候,我家主人必定有重謝!”

那個緬人隨後便離開了商號,在這熱鬧的市集之中,根本就不會有人注意到這麼一個緬人,而在那個緬人離開之後,李天林的臉上露出了些許笑容。

“現在第一步,基本上算是成了,只差下一步了!”

與艦隊一個月前才抵達緬甸不同,李天林早在年初就搭乘荷蘭商船來到了緬甸,然後來到了阿瓦,成爲了市集中的一個商人,在過去的半年之中,他已經結交了不少阿瓦城內的緬甸權貴,雖說沒有建立情報網,但是卻通過對緬甸內部局勢的瞭解,初步與一些緬甸的權貴建立了聯繫,現在,他所需要的就是利用緬甸內部的不穩和某些權貴的野心,儘可能的完成他的任務。

“其實想要打敗緬人的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要分化緬人,還有就是那些土司,只要能夠把他們分化了,這緬甸就不足爲懼!”

對於來到緬甸已經七個多月的李天林來說,他自然很清楚緬甸內部的情報,也知道緬甸的弱點,也正因如此,他纔會在艦隊抵達緬甸之後,第一時間同艦隊取得了聯繫,並把所掌握的情報告知了艦隊,而出乎意料的是,那個時候艦隊已經開始採用瓦解分化的方式對緬人以及土司加以謀略,從而讓他們爲大明所用,而不是爲阿瓦驅使。

這些土人從來都沒有家國觀,對他們而言,本族的利益遠遠高於所謂的國家,也正因如此,只要進行一定的投入就可以輕易的對他們進行分化瓦解。而現在從南邊傳來的消息來看,艦隊的謀略無疑是成本的,當然這也與李天林提供的情報的有很大的關係,畢竟他的那些情報讓艦隊的情報人員可以直接找到最容易說服的土司,遊說其接受大明的冊封。

“現在只差最後一步了……”

想到另一個任務,李天林的神情變得越發的凝重起來……

第98章 師徒(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76章 前奏(求月票,求支持)第103章 成功(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6章 英雄(求支持,求月票)第503章 鐵路狂想曲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86章 移民(求支持,求月票)第440章第556章 突如其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55章 異鄉客(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17章 銃炮局(第一更,求支持)第74章 初抵(第二更,求支持)第608章 特效藥第179章 地獄(求支持)第111章 主威(第三更,求月票)第230章 應戰(第一更,求月票)第166章 百官相(第二更,求月票)第18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416章 喪氣話(求月票,求支持)第422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47章第2章 長亭外(求月票,求支持)第399章 出關路(第二更)第221章 體驗(求支持,求月票)第242章 奴才(第二更,求月票)第309章 有心(第一更,求支持)第390章 罪與罰(今天加更,求月票)第360章 天有道(求支持,求月票)第372章第48章 新軍制(第三更,求月票)第99章 大汗(第一更,求支持)第506章 俄羅斯的眼淚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92章 血濺(今天加更,求月票)第212章 探險家(第二更,求支持)第180章 去南京(第二更,求月票)第189章 文士殺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3章第316章 謀略(第二更,求支持)第359章 洛陽(第二更,求月票)第428章 總督的心思 (求支持,求月票)第16章 禁討(第一更,求支持)第408章 人心盡失 (求支持,求月票)第179章 潛入(第一更,求支持)第335章 嫁娶(第二更,求支持)第348章 慕華(第二更,求支持)第239章 變數(第一更,求月票)第320章 使節(第二更,求支持)第64章 本心(第二更,求支持)第341章 少年彼得的煩惱(第二更,求支持)第172章 地震(第二更,求支持)第562章 打開日本國門第241章 西征路(元宵節快樂!)第147章 馬打藍的野望(第一更,求支持)第360章 天有道(求支持,求月票)第563章 天朝之威第158章 天命(求支持)第117章 罪人(求支持)第46章 說說看(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635章 西平第12章 藩王(第一更,求支持)第57章 長幼(第二更,求支持)第252章 學習(求支持,求月票)第247章 想家(求支持,求月票)第146章 生路(第一更,求支持)第208章 文源(第二更,求月票)第567章 壟斷第566章 國家機密第150章 南都(第一更,求支持)第92章 大功(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6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404章 皇帝與大臣(求月票,求支持)第622章 利益至上第92章 大功(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01章彼得的願望(新書發佈,求支持)第615章 胡雪巖第13章第170章 (第二更,元旦快樂,)第277章 沐國公(求月票)第557章 獵物 (新書求支持)第301章 向西(第一更,求月票)第65章 何爲人(第二更,求支持)第603章 驚變第203章 學者(第一更,求支持)第37章 世間人(第三更,求支持)第172章 地震(第二更,求支持)第427章 好事(求月票,求支持)第580章 他們能怎麼樣第33章 心動 (第二更,求支持)第470章 劫難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5章 名士(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2章 機器(求支持)第46章 想發財(第一更,求月票)第402章 忠心耿耿(求支持,求月票)第641章 吃定你了第118章 奪營 上(求推薦,求收藏)第76章 隨軍商人(第一更,求月票)第541章 遺失秘境(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02章 忠心耿耿(求支持,求月票)第419章 在島上(求月票,求支持)第20章 京城亂(第一更,求支持)第115章 暴行(求推薦,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