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關市(第二更,求月票)

火耗僅收一次,便之百姓!

百姓是方便了,可是……官府呢?

自此之後,官府又該如何?

作爲戶房主事的姚湘自然有些難以接受,畢竟每年幾十萬兩銀子的火耗看似不多,可實際上各級官府的支出,大抵都是依賴這筆火耗銀,而在他看來,非但現在,將來的大明各級官府同樣也需要這筆火耗銀。

但是今天經略卻從根上徹底斷掉了將來徵收火耗銀的可能。或許對於百姓來說這是有利而無害,但是對於官府而言,少了這筆火耗銀,官府非但減少了一筆不小的進項,而且沒有了這筆銀子,地方官府辦起事情來也沒有過去那麼方便。

“……自此之後,百姓必定皆以銀幣交稅,不足一兩者交以小幣,輔以制錢,如此,雖然百姓得利,可自此之後,每歲我大明官府所虧豈止數百萬?”

作爲大明的官員,姚湘必須要站在官府的立場上處置此事,以至於即便是在傅山離開之後,他仍然無法接受鑄造銀幣一事,仍然謀略着挽救此事。畢竟在她看來百姓的利益,是百姓的利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果說他只是一個讀書人。自然不會反對取消火耗銀。但是身爲官員負責江北戶科,他就不得不放下讀書人的身段,以一個官員的身份看待此事。

“目下正值衙屬用度緊張之時,若是再廢除火耗,只恐怕將來非但江北的用度緊張,甚至,將來朝廷的財力也會更爲緊張。”

看着憂心忡忡的姚湘,朱明忠只是含笑看着他,偶爾的他會把視線投給顧炎武,他並沒有趕上之前的那場辯論,只是剛剛遞來一份報告,雖然如此,但是他仍然對鑄幣一事有所瞭解,所以待他說完之後,顧炎武纔開口說道。

“寶田,其實你只看到眼下朝廷用度緊張,卻沒有看到另一件事,就是朝廷從中所獲的鑄利,這天下之銀豈下億萬?未來幾年朝廷每鑄錢一兩,可得鑄利一錢,比若天下銀兩有兩三億兩,豈不就是兩三千萬兩?”

對於顧炎武的話,朱明忠只是略點下頭,並沒有說什麼,鑄幣之利他又豈曾不知?兩個半世紀後,那些個軍閥之所以紛紛鑄造銀圓,不正是因爲鑄幣獲利甚多。也正因如此,地方上纔會紛紛建立銀元局,當然,這又導致了銀元的成色問題。不過那個時候是軍閥混戰,自然不能和現在相比。

“可火耗總歸是源源不斷之利!”

姚湘仍然有些固執的辯解着,說道。

“這兩三千萬兩,又豈能與每年火耗二三百萬相比?其充其量不過只是十年之利罷了!畢竟火耗銀是年年徵收。”

姚湘的這番話一出,顧炎武頓時變成了啞巴,確實,相比於火耗每年二三百萬的“收入”,一成的鑄利確實不值一提,或許免除火耗確實是利民的好事,但是是否利國,就未償可知了。

身爲官員的顧炎武,非常清楚一味讓利於民並不是好事,畢竟朝廷同樣也需要銀錢,需要有所收入,要不然靠什麼養兵,靠什麼打仗?

所以,維持朝廷必須要有財源,否則就會陷入崇禎朝的困境。沒有了銀子,一切都是空談。

“難道經略忘記先皇當年銀錢困頓之教訓了嗎?”

姚湘的提醒讓顧炎武的臉色微微一變,可不就是如此,當年先皇那會若是有充餉的銀錢,又豈會落得那步田地?

當年北方數省天災不斷加之流寇作亂,北直隸、山東又有清虜數度入寇,被殺百姓豈止千百萬,天災、流寇、清虜糜爛地方,以至於北方數省稅賦皆斷,充餉之銀、實邊之糧皆來自江南,以江南一地又豈能支撐天下的用度?

在顧炎武似乎有些顧忌的時候,朱明忠說道。

“其實,想弄銀子,不需要光把眼睛盯在這幾兩火耗上面,想要開源,就要動腦子,在其它地方開源!”

看着仍然堅持己見的姚湘,朱明忠笑着說道。

“古往今來,每每朝廷用度不足的時候,往往想到的不外四個字“開源節流”,這開源節流,最關鍵的莫過於開源,僅僅只是節流也能節出多少錢?既然目下,用度不足,那自然就需要考慮“開源”,當然這個源如何開,這纔是最關鍵的!”

對於如何開源,朱明忠早就已經是成腹在胸,終有超越這個時代說百年經驗的他,自然知道應該如何開源。看着眼前有些疑惑的姚湘,他直接說道。

“關鍵還是“關市之徵”!”

朱明忠口中的“關市之徵”實際上就就是後世所謂的商稅。所謂關指販運商品通過之關卡。市指商品貿易之市集。以鈔關爲例,在天啓年間更是高達40餘萬兩。

與很多人臆想着的的明朝不徵商稅不同,或者對商人持之以寬截然不同,相比於滿清,有明一代反倒是以商稅作爲重農抑商的根本大法,限制商人牟取暴利,甚至就連明成祖也多次言道“商稅,國家以抑追逐末之民。”也正因如此,有明一代,隨着商業的發展,商稅負擔逐日加重。而不是日益減輕,甚至會不斷加稅屢次導致民變。

“關市之徵?”

幾乎是在朱明忠話聲剛落,顧炎武急忙出言說道。

“經略萬萬不可再加關市之徵,前朝自隆慶以來,凡橋樑、道路、關津私擅抽稅,罔利病民,雖困詔察某,不能卻也,迨兩宮三殿災,營建費不貲,如開礦增稅,而天津店租,廣州珠榷,兩淮餘鹽,京口供用,浙江市舶,成都鹽茶,重慶名木,湖口長江船稅,荊州店稅,寶坻魚葦及門攤商稅,油布雜稅……”

在過去的十數年間,每日反思大明利弊得失的顧炎武,自然知道這屢加“關市之徵”帶來的弊端,所以纔會出言反對。

“崇禎13年,河西務、臨清、揚州、蘇州、杭州以及九江七地鈔關加之崇文門商稅徵銀約80萬兩(1),全國其它鈔關四十餘處雖不及七關,年入不過只是稍遜……”

看着經略,顧炎武又繼續說道。

“而崇禎元年,七地鈔關加之崇文門商稅徵銀約55萬兩(2),不過短短十三年,稅額增加近倍……自加稅之令下,而市價日高一日,小民日窮一日,至於挑擔揹負,零星瑣屑無得免者……”

對於顧炎武的反對,朱明忠只是笑而不語,在商品經濟並不發達的這個時代。徵收商稅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即便是在未來,在90年代稅務改革的時候,考慮到稅收徵收的難度,政府仍然選擇了以生產環節徵收爲主,因爲政府無法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在消費環節徵收稅金,所以選擇了相對簡單的生產環節徵收。

但是在這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並沒有後世的工廠。只有那種小農經濟,頂多也就是有一些作坊。如此一來,商業稅的徵收自然不是那樣,一張嘴就能收來的。畢竟,即便是在21世紀,零售以及消費環節徵稅,依然是一個困擾政府難題。

21世紀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在17世紀想要加以解決。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也正是因爲對於時代的比過去更爲了解。他不僅瞭解到這個時代的商稅徵收是以稅關征收爲主,市稅爲輔,而城市中對商鋪收的零散多達數十種雜稅,到底上相當於後世的“費”,大都用於地方官府開支。因爲了解這一切,現在他自然不會像過去一樣,之所以想當然的以爲明朝加三餉時“專加西北不加東南”,那根本就是無知者的臆想,自蒙元以來,南方的田土農業經濟價值便優於北方,所以平均每畝的田稅也較北方重。身爲江淮經略使的他自然知道,現在常州府每畝稅銀是一錢五分六釐,而江北的稅收相應較輕,有一畝五六分者,也有一畝一分五六釐者,平均不過五分。而對應的常州府平均早就倍於江北。

至於所謂的“閹黨收商稅”、“東林黨反對收商稅”,同樣也只是網絡段子。甚至與此相反的是被吹捧上天的“閹黨”纔是真正反對收商稅的一羣人,甚至在崇禎朝“免榷潼關咸陽商稅,市恩商賈”,還是那些個“有才有德”的“閹黨”的罪名之一。

至於被指責爲反對收商稅的東林黨,反倒是商稅的主張者。如何士晉在兩廣任上時就曾改革遼餉徵收,試圖用增加商稅的方法,來抵免田畝加派,可以說看起來何士晉是最像所謂的“閹黨”的人,然而讓一些後世的“閹黨粉”失望的是,他恰恰是位東林黨人。甚至何士晉免除加派,試圖用商稅補充遼餉的改革方案,後來也是閹黨的攻擊他貪污腐敗一項劣跡。

當然,對於朱明忠來說,他非常清楚,所謂的“東林黨”也好,“閹黨”也罷,他們都主張從來都是爲了打擊對手。而不是爲了國家,當然,他們的嘴上永遠都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笑而不語的朱明忠,想到這半年多在朱之瑜的教導下看過的書籍中所瞭解到的,在後世網絡上模糊不清的明朝,儘管還不知道其本貌,但是朱明忠卻很清楚,顧炎武反對加商稅,有他的的顧忌——作爲滿清“德政”,滿清入關後,即減免了大量商稅。以爭取民心。

“清虜入關之初,以京師初定,特免各關征稅一年,並豁免明季稅課虧欠和加增稅額,免徵關稅溢額及各州縣零星落地稅……令各關差刊示定例,設櫃收稅,不得勒扣火耗,清虜尚是如此恤商,以促市場繁榮。若是經略再加徵稅額,豈不令天下商人心傾清虜?”

這或許正是顧炎武與其它人的不同之外,他的眼裡大明從來不是完美的,他可以看到大明不足,同樣也能看到滿清一些“善舉”。且不說其它,即是清虜數年前關口商稅不交火耗,就等於給了商人某種特權。相比與大明對商人的“以稅抑末”,滿清反倒是對商人極盡“偏愛”,那八大皇商在某程度上也是他們這種“偏愛”的表現。

當然顧炎武並不知道,朱明忠口中的“關市之徵”,並不是他心中的“加稅”。

“加稅……”

面對顧炎武的反對,朱明忠沉吟道。

“加稅無疑於飲鴆止渴,先帝時,雖屢加商稅,仍國用不足,你倒是導致商業凋零,商人紛紛逃出京城。如加三餉者,只令百姓苦楚,徒生民變,以“加稅”爲開源,不過只是飲鴆止渴之行,朱某又豈曾不知!”

搖遙頭朱明忠看着顧炎武與姚湘兩人,說道。

“本官口中所言“關市之徵”,在於拓以關市之繁榮,如此方纔能多得稅款,再者說是,這“關市之徵”無論是鈔關或是市集落地,所徵畢竟有限,若想徵以商稅,非得徵以廠稅不可!”

“廠稅”纔是朱明忠的口中“關市之徵”。相比於市集上徵收的“落地銀”等雜亂商稅,工廠稅收纔是真正的大戶。這也是從200年後的經驗,或者說一個半世紀之後英國的經驗。英國的商業崛起就是建立在工廠上,而國家稅收的膨脹,同樣也是因爲工廠的建立。畢竟,在生產環節徵稅是最簡單最容易的。而相比之下,其他各國仍然在那裡絞盡腦汁地通過土地,稅卡環節徵稅。

“廠稅?”

顧炎武先是一愣,隨後反問道。

“何是廠稅?”

“經略可是指從兵器廠、船廠等處抽稅?”

作爲戶房主事的姚湘自然知道,兵器廠、船廠等官營工廠一直都是清河的“納稅大戶”。

“經略,雖說這兵器廠、船廠、硝磺等廠所繳稅收遠超過清河全城商稅,但是,這些工廠,不過只是官辦工廠,如此所徵之稅,不過只是左手轉於右手,於國用何解?”

姚湘的反問,讓朱明忠微微一笑,然後看姚湘說道。

“既然,可以官辦工廠,爲何不能鼓勵民間辦廠?”

(1)《續文獻通考》卷十八《徵榷》所計

(2)《崇禎長編》卷三畢自嚴所奏

第95章 招賢(第一更,求支持)第113章 靈光(求推薦、求收藏)第226章 義士 (新年大吉)第42章 文正(第二更,求支持)第30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93章 生死與共(第一更,求月票)第445章第631章 畫藍圖第393章 當年 (求支持,求月票)第276章 前奏(求月票,求支持)第107章 新時代(第一更,求支持)第471章 衝突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37章 寡情(求支持,求月票)第106章 規劃(第一更,求月票)第571章 金礦第159章 別離(第一更,求支持)第206章 喉舌(第二更,求月票)第226章 南下(求月票,求支持)第52章 憂心(第二更,求支持)第258章 家人(求支持,求月票)第152章 關門打狗(第一更,求支持)第411章 家人(求月票,求支持)第143章 領航(第二更,求月票)第133章 不平(第二更,求支持)第10章 漕運總督(第一更,求支持)第363章 另闢蹊徑(求支持,求月票)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140章 瑣事(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0章 盟友(第二更,求支持)第592章 虧本生意第417章 助力(求支持,求月票)第140章 盟友(第二更,求支持)第129章 新約克(第二更,求支持)第172章 未來的希望(第二更,求月票)第603章 驚變第60章 兄妹(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79章 劍指何方(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章 稅源(求支持,求月票)第176章 往他處(第二更,求支持)第64章 本心(第二更,求支持)第220章 試驗場(第二更,求月票)第176章 勝利者的得意第96章 去海(第二更,求支持)第60章 置國(第一更,求支持)第27章 瀋陽城下(第一更,求支持)第286章 移民(求支持,求月票)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499章 大戰(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33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48章 人心難測(第五更,求首訂,求支持)第347章 武昌心思(第二更,求支持)第87章 刀與首(第一更,求支持)第519章 保護傘公司(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25章 渴望(求支持,求月票)第115章 解決之道(第三更,求月票)第86章 何爲中流(第二更,求支持)第218章 前奏(求支持,求月票)第20章 跋扈(第二更,求支持)第216章 甲兵(第二更。求月票)第622章 利益至上第245章 亂人心(求月票,求支持)第310章 忠臣(第二更,求支持)第21章 江陰城下(第一更)第138章 爲國爲民(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章 千年運河(第二更,求支持)第200章 長沙(第二更,求支持)第141章 舊法(第二更,求支持)第199章 女子大學(第一更,求支持)第183章 同乘(第二更,求月票)第278章 無用(求支持,求月票)第16章 斬首(第一更,求支持)第228章 行軍(求支持,求月票)第20章 宮內(第二更,求支持)第244章 人心亂(第二更, 求月票)第107章 徐家(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章 稅源(求支持,求月票)第116章 夜襲(求推薦,求收藏)第331章 巴爾幹(第二更,求支持)第1章 北去(第一更,求支持)第409章 抉擇(求支持,求月票)第254章 重返(拜大年,求月票)第421章 兵不厭詐(求月票,求支持)第12章 相見(第一更,求推薦 求收藏)第103章 血岸(第一更,求支持)第312章 君臣(第二更,求支持)第604章 阻止這一切第168章 憂慮(第二更,求支持)第87章 刀與首(第一更,求支持)第267章 條件(求月票,求支持)第73章 金融(第一更,求支持)第144章 憑證(第一更,求支持)第43章 練兵 (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03章 棋子(求支持,求月票)第206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112章 奴隸(第二更,求支持)第325章 家族利益(第二更,求支持)第606章 皇太子的要求第628章 私人訂製第456章 銀行家的選擇(求支持,求月票)第164章 解決問題(第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