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曙光(第一更,求月票)

沿着運河連綿十幾個水車一字排開,在水流的作用下,這些旋轉着的水輪顯得極是壯觀,水輪的輪軸一直深入岸上的木棚房之中,這便是忠義軍的兵器廠,而這些水輪則驅動着水力鍛錘、磨牀等設備打製着兵器。

進入這片曾經作爲船廠的兵器廠中,人還未進廠房,朱明忠便可以聽到打鐵聲,透過半露天的廠房,可以看到工匠用鐵鉗鉗着通紅的鋼塊,在水力錘的錘鍛下,那些火紅的鋼塊變長、變寬,最終會變成三尺長的斬馬刀刀身或者一尺長的槍尖。

水力鍛錘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兵器製造,使得兵器的製造成本更爲低廉,畢竟一直以來,制約兵器成本的就是鐵匠鍛鐵,而現在這一切都交給了水力鍛錘,藉助水力驅動的數十斤的鐵錘可以在更短的時間打製大量的兵器。

不過,朱明忠並沒有進入這些鍛錘車間,畢竟這裡大都是打製冷兵器,頂多也就是打製一些用於增強鳥銃的襯筒,現在正是變革的時期,火槍很快就會全面淘汰冷兵器。

相比於另一邊清脆的金屬錘鍛聲,銃管改制車間內的嗓聲同樣很大,由水車驅動的鑽牀上,一根根截短爲三尺五寸的銃管口徑被膛粗,工匠們不時查看擴膛的進度,而在一旁木製的多層推車上,一根根已經被磨圓的銃管正等待着被增加一層加固的襯筒。

“現在我們每天可以改制多少銃管?”

拿起一根銃管,朱明忠衝着陽光仔細查看了一下,在裝上加固襯管之後這些銃管會由工匠對着光進行校驗,這是一個頗爲專業的工作,在整個銃廠只有十幾個工匠能夠熟練掌握這個技巧,或許民間制銃的不少,但是能熟練的校直銃管的並不多。

“經略,剛開始的時候,一天只能改制幾十根銃管,現在每天可以改制200根銃管,如果再加一座水車的話,估計可以達到300根,”

提及這個速度的時候,戴蒼看着身邊的經略時,目中帶着些許崇拜之色,過去以人力刮膛時,一根鳥銃僅只是鑽光銃管就需要至少半個月的時間,但在這裡藉助水力鑽牀卻只需幾個時辰,其間工匠只需要注意查看鑽頭是否斷裂即可,根本無需加以其它人力。而且因爲水輪帶動的皮帶的鑽牀出力均勻,使得銃管比之過去更爲光潔。而且整個過程中幾乎無需人工,即便是十幾歲的學徒,也可以勝任這一工作。

如果想要提高產量的話也很容易,只需要增加水車,增加磨牀就可以了,至於工匠隨便找幾個學徒,就可以看着機器。

生產如此簡便,在過去,無論如何也很難想象的。

“但是到時候燧發機那邊的速度就會跟不上,雖說船廠中的鐵匠、銅匠不少,可他們過去都未曾制過燧發機,現在的速度剛剛上來,截止到現在,廠中已經制成了2500支燧發槍……”

儘管現在十幾個水力鑽牀的使用可以加快銃管的改制,但是並不意味着燧發槍的製作會那麼順利,畢竟那些工匠只是剛剛接觸燧發槍,雖說它的結構很簡單,但是總有一個由生到熟的過程,對此朱明忠非常清楚。

“有2500支了?嗯,可以發下去了!先練一個營再說,嗯,速度跟不上沒關係,可以再招一批工匠過來,人多了自然乾的更快,嗯……”

話到嘴邊,朱明忠突然想到了工業生產標準化的起源,不也正是因爲火槍的製造嗎?18世紀末惠特尼簽署了一項與美國政府的訂單,承諾在兩年之內生產出 1 至 1.5 萬支火槍。在當時,整個美國軍方一年能夠生產的火槍只有 300 多支。一些人認爲惠特尼的信誓旦旦是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的表現,但他迫不及待接下訂單的實際原因則是爲了錢,他當時已經因爲軋棉機的訴訟而傾家蕩產。政府訂單卻是如此得誘人,按照協議,生產商在接下訂單後,就會即刻獲得 5000 美金。

不過,要在兩年內生產 1 萬多支槍幾乎是不可能的。在當時,槍支製造的工藝極高,完全手工製作,槍支製造的速度完全取決於一個工廠的工人規模。另外還有個麻煩的問題,每把槍都由一個工人來製造,它們因此有自己獨特一體的設計,一旦出現故障,將要耗費巨大的時間重新打磨、修繕,返修速度極慢。

而惠特尼想到了一個零件可以任意替換的、標準化的生產體系。在他的設想裡,所有的零件都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一旦某個部件出現差錯,就可以用同一個模子裡生產出來的其它部件頂替。他創造了可互換零件的製造概念,爲規模化生產與現代工業奠定基礎,

看着眼前的這座兵工廠,朱明忠隱約的可以看到一個類似的生產工序,至少槍管是統一“製造”的。只需要將這一過程擴大到燧發機的製作上就可以了。

“葭湄,現在咱們的燧發機是如何製造的?”

“回經略,待這銃管加裝銃尾襯管、校直、經三次試射之後,就會交給工匠,由那些工匠按校製造燧發機,目前熟手每天可以製成一個燧發槍,再由其徒弟將其裝於銃牀上,製成自來火銃整銃……”

儘管朱明忠更願意稱其爲“燧發槍”但是在戴蒼以及官方的文書中仍然是“自發火銃”。

“熟手一天一個,若不是熟手呢?”

走到加熱爐前,看着工匠將五寸長的火紅的銃管小心的套入擴膛後的銃尾,然後將其沒入油中淬火時,看着那在熱脹冷縮的原理下已經牢牢固定於銃尾的襯管,兩百餘年後,克虜伯正是憑藉這一工藝成就了克虜伯大炮的聲名。而現在這種看似極爲簡單的技術,卻使得對鳥銃的改造成爲了可能。

“葭湄,你看,那邊鑽牀處有工匠負責鑽孔,這邊有人負責加固銃尾,那裡還有人負責製造刺刀,既然如此,我們爲何不考慮把燧發機分包下去?”

就像是受到什麼啓發似的,朱明忠對戴蒼說道。

“按舊時的法子工匠們在自己的作坊中從削木頭開始一步步製作火槍,一天下來兩個工匠產量頂多也就是三四支槍。我們可以預先製作大量零件,最後再才統一組裝在一起,既然能夠一次只幹一個工序,那麼工人只要能幹好一個工序就行了,不必學會全套的製造技藝,不同工序同時開動,其產物組合在一起,不就是完整的火槍嗎?”

在工業發展的進程中,很多東西只是一層窗戶紙,而現在朱明忠所需要的只是捅開那層窗戶紙,他的話讓一個多月來一直潛心研究着機械的戴蒼眼前一亮,連聲說道。

“我明白了、明白了……”

此時的戴蒼顯得很是激動,他甚至有些激動的比劃道。

“木匠專門制銃牀、鐵匠制銃管,還有工匠專制照門、有工匠專制銃機機牀……不但這裡制銃可以如此,整個兵器廠所有的兵器製造也都能如此,制刀可有人專制的刀身,有人專制刀柄,如果一來,每個工匠只需熟悉其中一個步驟,制起兵器的速度自然更快……經略大才,實是我等拍馬難及!”

神情激動的戴蒼,已經意識到這種生產方法的快捷之處。

“即便是那些未曾出師的工徒也可以在幾天內熟秋一個零件的打製,如此一來,這製造速度自會成倍增加……”

何止會成倍增加,標準化工藝的引入會掀起一場從未有過的工業革命。

或許這個時代的人並不明白其中的意義,但是瞭解歷史上工業革命的朱明忠卻非常清楚,標準化生產對於工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或許這個時代沒有辦法做到就是標準的那種標準化生產,但只要開了一個頭。他就會在未來的幾十年內,通過不斷的發展,最終演變成真正的標準化生產,而到那時,一場真正的工業革命可能就會在中國誕生。

“葭湄,不只是如此,未來我們應該讓工具來完成定型工作,並給出每個構件正確的比例——這些工具一旦完成,將明顯提高工作進度,從而使所有產品更加精確和一致”。

思索着這個時代人們所熟悉的一些例子,朱明忠又繼續解釋道。

“怎麼說呢?這種工具有點兒像“刻板印刷”,就像那些印版上可以翻印大量如出一轍的印刷品,在這些的工具的幫助下也能製造別無二致的構件。”

繼續戳着那層薄薄的窗戶紙的朱明忠,整個人都顯得有些激動。他很清楚,標準化生產的意義,如果在中國實現這一生產方式的話,這個世界的工業革命將會以另一種方式在世界上呈現出來。

不顧戴蒼能否立即接受這一切,朱明忠又繼續向其介紹着標準化。

“我們首先需要製作出能夠按照磨具切割金屬的器械,然後才能用工具製造“精確和一致”的部件,當然,這就要求,我們需要更爲精密度量單位,去保證所有的部件都是精確和一致的……”

標準化生產的一個原則,就是用機器製造機器。或許沒有蒸汽機,但是水力同樣也可以代用,畢竟在中國有着豐富的水力可以利用。

當然,在未來解決了一些加工以及技術的問題之後,蒸汽機的發明就是順利成章的事情。眼下到所需要的就是開啓那道大門,戳穿那層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變革的工業革命的窗戶紙。

“經略所言極是,不過尋常營造尺自然不再適合量度火槍部件,這若是想要推行這一辦法,就非得有新尺不可……”

意識到經略使提出的這種生產方式,對兵器製造帶來的改變,不僅會提高生產速度,而且會大幅度降低成本。但戴蒼同樣也很清楚量度工具也需要進行適當的變革,如此才能適應這一切。

“葭湄所言極是,這件事,你可以先研究一下,有空的話,我們兩人也可以探討一二……”

對於已經戳破那層窗戶紙的朱明忠來說,他並沒有繼續向其灌輸來自未來的知識,而是希望戴蒼能夠自己去理解這一切。

只要戴蒼能夠把這一切引入武器的生產之中,那麼標準化、可替換零件的生產模式就會在中國永久流傳了下來。它的核心是讓每一個零部件都具有一致的屬性,從而實現隨時替換的目標,而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人們必須先製造規模化的磨具以及打磨器械,這又進一步提高了器械製作的精密程度。而這正是機械化工業時代的徵兆。

而這一切需要戴蒼自己去領悟,而不是強行的灌輸……

真正的變革是順理成章的,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就像明末的工業生產萌芽一樣,當小作坊開始變成工廠的時候。工業革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孕育出來。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他的發展沒有被打斷。在歷史上,本應在中國發生的工業革命,正是被滿清的入侵所打斷。

而現在,對於來到這個時代的朱明忠來說,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守護這個萌芽,讓一起自然而然的發展下去,同時也可以給他以適當的推動。

“也許這纔是一切改變的根本!”

要離開這座在他眼裡有些原始的兵工廠的時候,朱明忠整個人容顯得有些激動,這是第一次,他看到了另一個希望。這個希望是於過去截然不同的,過去他只看到了軍事,戰爭,而現在在這個兵工廠之中,他看到的卻是關於未來的希望。

“只要把握住這個機會,一切都會改變。”

朱明忠在心裡喃喃自語着,想象着那個難以描述的未來,他整個人生之顯得有些激動。畢竟,對於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影響,他再清楚不過,在所需要做的僅僅只是把握住眼前的機會。

只要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一切都會改變,到那時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一刻,朱明忠似乎看到了有關未來的曙光……

第50章 紅線(第二更,求月票)第425章 教化(求月票,求支持)第336章 末日 (第一更,求支持)第37章 入京第18章 文廟(第一更,求支持)第33章 毛遂自薦(第二更,求推薦、求支持)第531章 青黴素(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7章 雪恨(第一更,求月票)第483章 送行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08章 祖孫(第二更,求支持)第383章 流人(第一更,求支持)第103章 浮想(求支持)第140章 米券之變(第一更,求月票)第39章 藩入京(第二更,求支持)第155章 根本(第二更,求支持)第324章 換裝(第二更,求支持)第73章 演兵(第三更,求月票)第142章 何辨忠奸(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章 王怒(第一更,求支持)第336章 喜事(第三更,求支持)第365章 風光(求支持,求月票)第63章 土城(第一更,求月票)第304章(第二更,求支持)第65章 何爲人(第二更,求支持)第35章 三代之盛(第一更,求支持)第573章 直升飛機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294章 精神天朝人(求支持,求月票)第16章 斬首(第一更,求支持)第59章 靜待(第二更,求支持)第302章 星星峽(第二更,求支持)第115章 解決之道(第三更,求月票)第61章 戰船(第一更,求月票)第137章 以爲警(第一更,求支持)第266章 邊域(求支持,求月票)第383章 人與人(求支持,求月票)第66章 危機(第二更,求月票)第64章 絕不後撤(第二更,求月票)第76章 戰陣(第一更,求支持)第187章 何須馬革裹屍還(第一更,求月票)第535章 剛果河的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99章 化商爲工(第一更,求月票)第258章 家人(求支持,求月票)第141章 金融(第二更,求月票)第23章 賭命(求推薦、求收藏)第391章 無名 (求支持,求月票)第148章 凋零(第一更,求支持)第22章 任不同(第二更,求支持)第653章 父子情深第575章 雞蛋碰石頭第75章 問題的根源(第一更,求支持)第294章 野心勃勃(第二更,求月票)第494章 夢中警(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71章 職責(求支持,求月票)第413章赤誠之心(求支持,求月票)第44章 好望角(第二更,求支持)第241章 御史(第一更,求月票)第298章 活路(求月票,求支持)第26章 手中有糧(第二更,求支持)第539章 噴氣實驗室(新書發佈,求支持)第93章 人生(第一更,求支持)第528章 中都假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23章 你也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5章 退路絕(第二更,求支持)第426章 對太子的考驗(求支持,求月票)第178章 勝局以定(求支持)第61章 自有肚量(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61章 御駕親征(求支持,求月票)第107章 情形(第一更,求支持)第179章 地獄(求支持)第8章 機會(第一更,求支持!)第85章 楚憂(第一更,求支持)第430章 各人所需(第一更,求月票)第624章 安全第一第141章 功高蓋主者(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5章 內憂(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86章 制空權(祝大家平安健康)第460章 征途(求支持,求月票)第34章 (第三更,求支持)第136章 倒賣(第一更,求月票)第172章 未來的希望(第二更,求月票)第43章 練兵 (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2章 東方號(第一更,求月票)第507章 這不是結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99章機會第511章 陌生且熟悉的中都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章 有錢(求推薦、求收藏)第237章 鄉間(求支持,求月票)第11章 漕幫(第二更,求支持)第222章 西安風雨(求支持,求月票)第428章 讀書人(求月票,求支持)第10章 山海關(第二更,求支持)第78章 安南(第一更,求月票)第34章 黃河上(第一更,求支持)第17章 後勁營(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8章 奪營 上(求推薦,求收藏)第113章 靈光(求推薦、求收藏)第164章 貢女(第一更,求支持)第505章 野蠻與文明(新書發佈,求支持)第61章 遼東(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