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無用(求支持,求月票)

時近中秋,按照千百年來士林的習慣,士林中人紛紛舉行各種聚會,一時間詩詞新作更是層出不窮,儘管傳統的士林正在趨於沒落,但是在過去的十年間,一種新士林出現在大明——舊士林爲了傳承不僅接納了書院大學的“學士”,甚至還主動通過聯姻等方式實現了所謂的文武合流。

曾經爲士林輕視的勳貴、勳士也主動的研修文章,當然,他們並沒有拋棄“武”,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一種倡導忠君、信義、廉恥、尚武、名譽的士林精神,取代了舊時的士林精神。

在這個過程中,與其說傳統士林改變了勳士,倒不如說是時代改變了傳統士林,讓他們從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變成了手持刀劍的隨時捨生取義的士人,春秋戰國時傳統士人價值觀再一次出現在這片大地上。

在這個過程中,舊時逞一時嘴利的“嘴炮”消失了,這種消失則是因爲武人的習慣——面對他言語上對個人榮譽的污辱時,他們會直接選擇用決鬥來解決問題。

爲榮譽而決鬥,不惜性命!

這是新士林與舊士林最大的區別,也正因如此,過去以一句“匹夫之勇”輕蔑他人,任意逞口舌之利的嘴炮,在短短兩三年間就徹底消失了,匹夫之怒,流血五步。嘴炮們在新的榮譽觀面前,迎來了他們的末日。

有時候看似落後的東西,往往可以起到出人意料的作用。

不過,傳統的士林仍然有着他們自己的影響力,比如士人的聚會時文人騷客把酒言歡,互贈詩詞,都是舊士林的習慣,現在大明的士林仍然沿襲着這一切,並沒有因爲他們的腰間挎上了刀劍,而發生任何變化。

中秋前後,但凡是公園、宅園會有無數的詩會,即使是平時以穿軍裝爲榮的勳臣、勳士,也會紛紛脫下軍服,換上團領衫,一如尋常士人似的那裡吟風弄月。

“又是一次無聊的聚會,爲什麼讀書人總喜歡做這種事情呢?”

扶着爛醉如泥的朋友爬上馬車的時候,望着天上那皎潔的月亮,年青人暗暗嘆了一口氣,一邊不住的笑着和那些從身邊走過的半醉的書生們說着“告辭”。與其它人不同,這個青年人儘管穿着團領衫,可舉手投足間卻帶着軍人特有的氣質。

“實學、詩書、武功……文恬武嬉……”

許是醉了,他坐在車上在那裡胡思亂想着,這些天的交遊結識的那些書生,只讓他感到一陣迷惘,他所讀的報紙中、書籍上,都說現在的士大夫氣節遠盛於過往任何時代,即便是文士亦是剛烈非常。

“不是說但凡文士亦威武不屈,匹夫不可奪志嗎?爲什麼我看到的卻一幅文恬武嬉的景象嗎?”

一邊看了一眼在身邊酣睡的朋友,他輕聲對馬車伕說道。

“慢點走。”

顯然年青人對於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似乎不太滿意,在最近一段時間,他結交了讀書人,也結交了不少勳士,但是他卻覺得有些失望。

儘管文人佩上了刀劍,勳士穿上了儒衣,兩者看似融合在一起,可是他仍然覺得雙方似乎都太刻意,那種刻意,甚至讓他覺得有一種文恬武嬉的錯覺。

武與文,在興乾十七年的大明,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結合着,互相溶匯、互相融合着。而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有其唐突的地方,以至於讓人覺得的不舒服。

恰在這時,青年聽到友人酒醉的輕喃。

“……個書生萬戶侯。”

顯是即便是在夢中,他仍然在嚮往着那萬戶侯的風光。

非軍功不封爵!

大明重軍功、實學,輕文治,這是天下衆所周知的事情。

“難道將來大明的文治武功就是這麼不倫不類的嗎?”

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年青人又一次自言自語。最後他的眼睛朝着遠處看去,低聲輕喃道。

“勳士如此,那些勳貴又是什麼模樣呢?”

青年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那些號稱的是“帝國擎柱”的勳貴,與過去任何時代不同,興乾朝對於勳貴是極爲看重、推崇的,在軍中許多勳貴出任要職,儘管勳貴大都以軍職爲主,可也有不少十幾年退役的勳貴在地方任職,而且聲譽頗佳。不過,對於青年人來說,因爲沒有渠道接觸勳貴,自然不瞭解那些人。他更擔心那些憑藉當年的軍功搖身一變爲“軍功侯”的勳貴們,會不會如史書上的勳貴那樣,其初代尚有用,但是子孫後代卻沉迷於祖宗的軍功中,多數都是紈絝子弟。若是這樣的話,那麼大明的將來怎麼辦?

想到這裡,青年自然想到烈皇之前的大明,現在的大明與過去一樣都是由勳臣出任高級軍職,以達到拱衛皇室的作用,但在世襲制度的保護下,勳臣的培養收效甚微,最後往往不過紈絝子弟。勳臣任職不但不能發揮應有的職能,而是加劇了軍政的廢弛與腐敗。

這又豈是大明之福?

正因爲年青,所以,他有着自己的顧慮,或許,在他的記憶中,沒有經歷過的剃髮易服的慘痛教訓,甚至對於那一切的記憶都很模糊,但是從書冊中看到的那字字泣血的過往,卻讓他永遠無法釋懷。

“應該去中都,去那裡看看,也許,在那裡還可以接觸一些勳貴……”

在大明,勳臣最多的地方,一個是南直隸,一個是江西,還有就是福建,究其原因,因爲當年閩王北伐所領將佐大都是福建人,而陛下起兵於江陰,奠基業於江北,麾下將領自然多是南直隸人,而張煌言則以江西爲根本,其麾下自然以江西人爲衆。

興乾元年,剛登基的皇帝論功行賞,忠義軍、鄭家軍、以張煌言爲主的各地明軍其將領大都獲封公伯侯,還有許多軍官獲封勳士,而隨後明軍的裁減使得數千軍中官佐退役返鄉,他們搖身一變成爲地方的名流,作爲介於官方和民間之間的社會階層,將政府與社會聯繫起來。與官府互相配合,共同管理社會。

作爲平鄉侯爵的張義,與許多大多數沒有公職的勳臣一樣,早在十幾年前裁軍後,去除軍職後就回到了家鄉,在家鄉重修了張家大宅。當年張煌言入江西時,他曾率千餘同鄉子弟前去投奔,最後那些人大都也是功成名就——即便是被裁撤也得到了應有的勳田,儘管他們不得不遷往四川等地。可即便是如此,也讓他在家鄉,在萍鄉擁有極爲特殊的地位。這個地位,並不是因爲他的財富在江西能夠排得上首位。而是因爲,他爲家鄉子弟謀得很多福利。

作爲平鄉侯的張義不用做任何事便可掙得鉅額收入。他在江西和湖北有上萬畝的土地——那是他的勳田,不過田地賺不了什麼錢,那怕是他的勳田是免賦的,每年不過區區幾千兩的收益而已。真正讓他成爲富豪的,是萍鄉地下蘊藏着的煤炭,通過投資煤礦,他變得非常富有。

憑藉着煤礦每年數十萬兩的收益,張義成了江西首富,但是他覺得自己仍然少了點什麼。

他的父親——烈皇時的舉地——完全是另一種人。當年清軍入關,兵犯江西時,他與友人起兵,兵敗後自盡。是老僕把他的屍體揹回家,再後來,張蒼水領兵進入江西,二十六歲的張義率領鄉人投奔,一千二百同鄉,還者不過六百。

一半人功成名就的同時,另一半人卻死去了。

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幾年間,張義纔會每年拿出數萬兩銀子資助江西遺族子弟讀書,儘管他們實際上並不需要——他們都繼承有父輩用性命換回的功田。

但張義仍然希望自己做點什麼。

“也許,我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

看着鏡中,鬢角的斑白,張義自言自語道。

“也許應該爲普通的百姓做些什麼,是不是應該在諮議院裡提一下?”

諮議院是興乾十二年,經皇帝特旨興建的諮議機構,儘管千百年來士紳作爲介於官方和民間之間的社會階層,將政府與社會聯繫起來。與官府互相配合,共同管理社會。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參與卻沒有任何合法性。

興乾十年,陛下夜讀史書時,看到漢代的鄉三老、縣三老可以向朝廷反映地方官的政績、替朝廷監督地方官員的典故時,想到了士紳與官府的合作,就想把民間輿論通過制度化的、合法化的、代議制的方式納入到制度中來。隨後便與閣臣探討如何在大明建立類似的制度。經過兩年的研究,大明於各地設立諮議院、諮議局,諮議員都是選擇公正明達士紳。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張義就作爲省諮議院的議員,作爲勳貴的他不需要經過府諮議院的選舉,就可以直接進入省諮議院爲諮議員。也正是在諮議院,張義找到了存在的價值。他可以在院中議論本省事務——預算、決算、公債、工程等,也可以監督地方官員政績得失,甚至如果通過的話,可以直接以諮議院的名義上書內閣建議處置官員。

現在諮議員的風光,絕不遜於史書中的三老。遺憾的是,除非省巡撫特定召集議員,否則省諮議院每年不過只召開三次會議。

在絕大多數時候,張義的生活都是平淡無奇的。

不過,他也有一些值得驕傲的事情,當列車呼呼冒着蒸汽穿過這裡的山谷時,他都會爲之驕傲——那條鐵路正是他力主創建的,儘管初衷是爲了煤炭,但是鐵路卻把萍鄉與整個大明聯繫在一起,在過去的多年間,鐵路早已經改變了這裡的人們的生活,成爲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還是穿軍服吧!”

看着鏡中的自己,在思索良久之後,張義選擇了穿上軍裝。兩個星期前,他接到了以陛下發來的電報。陛下將會召見他,並且希望他帶上次子一同進京,表示希望瞭解年輕人的想法。現在,他正準備去中都,他必須爲這次詔見提前做好一切準備。

不過,他到不需要帶着次子,因爲他的第二個兒子,就在中都的書院就讀,至於長子,則遠在好望角——作爲海軍軍官的長子,是張家走的最遠的人。

望着車窗外面,日益繁華的家鄉,張義可以看到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在張義踏上火車的時候,兩個年青人也從湖南長沙擁擠的車站月臺上登上了前往武昌的火車。

“哎呀,總算是舒服一點了!”

進入二等車廂後,在先前的擁擠中,擠的滿頭是汗的楚明,有些好奇的打量着這車廂,相比於擁擠的三等車廂,二等車廂裡的人倒不多,車廂裡的乘客,憑身上的衣裳也能看出來,大抵上都是士紳。畢竟,二等車廂的票價倍於三等車廂,一般人是不會選擇這麼貴的二等車廂。

“哎呀,明常,你說等我們到了武昌之後,是坐輪船,還是坐火車?其實,如果不是因爲好奇這火車到底是什麼模樣,咱們其實大可以坐輪船去中都的……”

楚明扭頭看着朋友,卻看到朋友的眼睛盯着車窗外,只是一言不發的做的在那裡。

“明常、明常?”

有些走神的左子明聽着好友的在喊自己,回頭看着好友。

“硯生,有什麼事嗎?”

“你啊……”

見左子明那副迷茫的模樣,楚明笑道。

“怎麼最近老是這麼容易走神,若不是我知道你是號稱我湘陰第一才子,還道你成日心智迷失呢。”

“休再提什麼湘陰第一才子,這天下最不需要的就是才子。”

見好友又提及在縣學中老師的戲言,左子明有些不快的說道。

“哦?”

詫異的看着好友,楚明反問道。

“明常爲什麼這麼說?”

“甲申天變,天下才子何其之多,可又有何爲?”

左子明凝視着遠處,語氣顯得有些沉重。

“這與國最是無用的,恐怕就是所謂才子的詩書文章了,至多也就只能陶冶情操吧……”

第134章 心思(第一更,求支持)第401章 噩夢(求支持,求月票)第590章 黑金之地第145章 生死路(第二更,求支持)第181章 未來(第一更,求支持)第291章 英國物事(求支持,求月票)第544章 超市選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79章 民生(第二更,求支持)第256章 英雄(求支持,求月票)第358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46章 謀略(第二更,求支持)第321章 十字軍(第一更,求支持)第130章 誘餌(第二更,求月票)第73章 白髮紅顏(求推薦、求收藏)第149章 南下(第二更,求支持)第484章 唯一(祖國萬歲!)第121章 援軍(求推薦、求收藏)第249章 新學問(求支持,求月票)第122章 迎接(求支持)第376章 太原(汶川十年祭)第481章 比奇角(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40章 海州(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26章 義士 (新年大吉)第175章 海軍的未來(第一更,求月票)第35章 三代之盛(第一更,求支持)第335章 嫁娶(第二更,求支持)第47章 新營新兵(第二更,求月票)第316章 謀略(第二更,求支持)第28章 文與武(第一更,求支持)第67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174章 新貴(第二更,求支持)第335章 嫁娶(第二更,求支持)第458章 紮根 (求支持,求月票)第395章 入城第420章 影響(求支持,求月票)第452章第124章 南昌(第一更,求月票)第25章 王怒(第一更,求支持)第147章 末技(第三更,求訂閱,求首訂)第168章 憂慮(第二更,求支持)第368章 無解(求支持,求月票)第327章 家人 (第一更,求月票)第65章 兵油子(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53章 新聞人(第二更,求月票)第146章 人心何收(第二更!今天大爆發!)第545章 新的途徑(新書發佈,求支持)第79章 劍指何方(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03章 選擇(求月票,求支持)第97章 單軌炮架(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2章 何辨忠奸(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99章機會第298章第87章 信任(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2章 滿城上下(第三更,求支持)第58章 崩潰(第二更,求支持)第110章 主與奴(第二更,求月票)第58章 行賞(加更,求月票)第15章 大同第34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9章 千年運河(第二更,求支持)第287章 殺雞(求月票,求支持)第352章 誓師(第一更,求月票)第643章 高速公路第421章 兵不厭詐(求月票,求支持)第370章 末日(求支持,求月票)第16章 斬首(第一更,求支持)第593章 生意第85章 楚憂(第一更,求支持)第43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41章 一羣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0章 新憂(第二更,求支持)第33章 亡國之相(第一更,求月票)第57章 拜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9章 鐵牆(第一更,求月票)第147章 祥瑞(第二更,求支持)第440章第144章 內患(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66章 葉爾羌(第一更,求支持)第31章 獻策(第二更,求月票)第278章 無用(求支持,求月票)第374章 冒進(求支持,求月票)第231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00章 關心(第二更,求支持)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472章 抗議(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7章 武昌心思(第二更,求支持)第501章彼得的願望(新書發佈,求支持)第78章 見血(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7章 基礎(第一更,求支持)第142章 莫臥兒(第二更,求支持)第109章 民之憂第537章 名聲大噪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51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153章 投名狀(第二更,求支持)第89章 愛兵如子(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25章 機會(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49章 投官(第一更,求月票)第29章 摘挑(第一更,求支持、求推薦)第134章 大新聞(求支持,求月票)第15章 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