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東林分裂

張嫣道:“皇上,既然現在內帑差錢,那不如削減臣妾等的用度,這樣也可以聊勝於無呀。”

朱由校看着她,確認她說的是真話,倒是大爲感動:“寶珠的心意我明白,不過我有一個想法,我想把宮中的宮女年齡稍大的都放出宮去,不要誤了她們的終身大事。魏伴伴說宮裡內監已經有了九千多人,所以我準備下旨不準民間自閹,也不再招收內官,這樣應該可以省下一大筆錢,你們就不用再削減用度了。”

“皇上,妾身一個人,哪用得了這許多衣食,能夠少一點,皇上不就會多一點嗎?皇上用這錢做些於國於民有利之事,不也就有臣妾等人的功勞在裡面嗎?請皇上恩准。”

朱由校道:“她們兩個會不會和你一樣想呢?”

張嫣回答:“上次我們三個閒聊時就說過這個問題,她們也覺得一餐飯吃那麼多菜完全沒有必要,宮中用度太過奢侈,這件事情上她倆一定會和臣妾意見相同的。”

第二天皇帝下旨:大幅削減宮中用度,宮女年滿二十三歲者,或入宮八年者,均可申請出宮,並按入宮年限給予一定的補償。從即日起,民間不準自閹,宮中停止招收內官。情有可原而法理不容被判死刑者,如本人願意,可經刑部和禮部聯合會勘,再上報御覽,可將死刑轉爲宮刑。受宮刑者如願入宮,可自行申請,經審查後可成爲內官,不願入宮者按年齡可用錢幣贖買。

這封聖旨,讓很多宮女激動得淚流滿面。有些人進宮幾十年,連皇帝的面都沒見到,卻蹉跎至老,連家人都不能見。而宮中流傳,這是皇后和段妃王妃給皇帝提的建議,於是大量宮女離宮前,都來給皇后三人叩頭,祝福皇后皇妃祝壽綿長,多子多孫,倒是搞得三位都成了大紅臉。

有些宮女已經沒有辦法找到家人或者是家裡後輩不願意接回去的,皇帝讓先住在宮內養老,不可缺了衣食,而且按各自擅長的物事進行分類統計,主要分成三類:管理類,會計類,後勤類。並分別請來商行裡的老人來教他們學習專門的技能,先做好準備,等以後有機會再行安排。

而聖旨中規定民間不準自閹,卻引起了很多人不滿。第二天的朝會上,左光斗就出列發言反對了(楊漣安靜下來後,他就代替了楊漣,常常第一個出來反對皇帝):“陛下,天下窮人太多,自閹進宮乃是他們的一條出路,斷了這一條路,他們就有可能因爲無路可走而鋌而走險,請皇上深思。”

朱由校被他的理論氣得要笑了,不過看大臣們的樣子,有很多人應該也是這樣的想法。於是說道:“身爲天子,治下之民竟然因爲貧窮而寧願自閹,忍受這無後之苦痛,這是朕之失德,是朕的恥辱,也是大明朝的恥辱。”

又來了,又來了,羣臣無奈,只好一起跪下:“是臣等無能,不能替君父分憂,死罪死罪。”

朱由校接着道:“朕準備巡行天下,看一看朕的子民到底生活得如何,爲何會有這麼多人窮到寧願自閹的地步,請首輔和各位閣臣商量個方略吧,第一站就選陝西吧。”

方從哲膝行而前道:“陛下,萬萬不可呀。陛下新登大寶,中樞方定,如果巡行四方,則朝中無主,恐有不測之禍呀。朝廷本來就有巡行御史,職責本就是報告地方民情,他們失職,怎麼敢勞動陛下,請陛下收回成命,臣等萬萬不敢奉旨。”說完連連叩頭。

掌都察院事左都御史李宗延開口道:“是臣等無能,都察院有負聖恩,請陛下准許臣等將功贖罪,臣將親率十三道監察御史,於全國查找民衆貧窮原因,再回報陛下,請陛下恩准。”

朱由校緩緩說道:“各地應有不同原因,就由李卿安排,各地御史查一下爲何有民衆竟然窮困如斯,各地官員到底在做些什麼,可有想辦法減少貧困。朝堂上每天吵吵嚷嚷說這個是奸邪,那個是小人,有什麼意思?朕覺得爲官一任,富民一方,這樣的官纔是好官,朕要各位愛卿幫朕治理大明天下,是要讓朕的子民富足有餘,不是要你們互相指責,朋黨爲奸的。吏部以後要注意,評判官員,要看實績,不要聽些虛文,更不能結黨相攻,切記切記。”

李宗延和吏部尚書趙南星前行叩頭領旨。朱由校道:“都起來吧,另外派兵科都給事中楊漣,前往延安府,視察延安府民治軍治情況,並檢閱孫傳庭所抽練的新軍,帶回京師加入近衛軍。”

楊漣無奈,只能上前領旨。他自上次李三才的事以後,已經和東林黨內一些人有了隱隱的疏離,現在皇帝又讓他去延安,他身爲兵部都給事中又無法拒絕,卻會讓東林人更加對他不滿。

晚上在楊漣的書房裡,左光斗,趙南星、公鼐、黃尊素靜坐在內。楊漣開口說道:“各位同道都是好意,但當日李公之事,各位亦是親見,說好是漣秉持公正即可,如今事已至此,卻又說是漣應對失措,前後不一如此,又豈能讓漣心服。道歉之事,毋須再提。”

原來這幾位是要楊漣寫封信給李三才認個錯的,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但楊漣堅持認爲自己沒有錯,而這幾個人也知道楊漣沒有錯,但都不想東林一脈就此分裂,所以想勸楊漣先低頭再說,不料楊漣強硬如斯,堅決不肯認這個錯。

左光斗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文孺兄,如此一來,我東林一脈可就有了裂痕,日後想要修復,那可就難了。”

楊漣想了一下,斬釘截鐵地說道:“如要漣行委屈求全之事,方能防止東林分裂,那這種分裂,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今天皇上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每天吵吵嚷嚷說這個是奸邪,那個是小人,有什麼意思?人是要做事的,做實事,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確實沒有什麼意思。如果東林要分裂,請從漣始。”

趙南星斥道:“文孺休得如此說,我等團結一心,方能更好爲國爲民,當然先要分清忠邪,才能團結呀。”

楊漣反駁道:“什麼是忠,哪個是邪,李公如此家產,來源都是清白的,夢白你相信嗎?我反正是不信的。”

趙南星面帶慚色,也不好再說。幾人對視半晌後,只得一起辭別而去。

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三百一十章 初見哥薩克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將軍曹文詔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七章朱徐再會第兩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島第十八章 再驅東林第十五章 年前雜事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三十四章再議收稅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一百三十章 失敗的伏擊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長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頭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設化龍城第四十六章 蘇州抗稅(二)第五十七章 有關議院的設想第兩百五十二章 攻佔雅庫茨克第兩百四十一章 漢蒙聯手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們只是孩子呀第三百三十章 天倫之樂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臺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兩百四十三章 對羅剎國的擔憂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薩克汗國屈服第七十八章 失廣寧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三百零五章 對宗教的管理第兩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學(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一百一十一章 遊西苑第三十六章 野豬皮要發瘋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戰端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兩百三十九章 遠交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三百三十章 天倫之樂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二十一章 紅丸案第六十九章蓄勢待發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龍城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兩百八十七章 緬甸歸順第三十六章 野豬皮要發瘋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八十九章準備攻打薩摩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講話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絲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三十四章再議收稅第兩百八十二章 再下萊林第六十九章蓄勢待發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復河套(三)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擊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二十五章 東江清兵第九十七幕府來援第二十章 遼事第四十八章蘇州抗稅(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四十二章 敗奢寅第兩百零四章 收復河套(九)第四十一章 新紀年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三百三十章 天倫之樂第兩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稱臣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臥底第四十八章李延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