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遠交

王徵當然是知道皇帝提出了要求任命他爲紅衣主教的要求的,在他看來,教皇是不可能答應的。一來他的虔誠本身便有些問題,他結婚了,而且還納有妾室。後來雖然他因爲信教而將妾室休掉了,但妾室其實是沒有離家的,依舊和他生活在一起。二來他本身是大明官員,根本沒有教職,只是一個信徒而已,雖然皇帝臨時給他加了一個北直隸區主教的頭銜,而且通過了金尼閣教士的確認,但教廷又如何會封他爲紅衣主教呢。

但朱由校卻不這樣認爲,他明白教廷對於開拓新教區的迫切心情,而且以前在祭祖祭孔的事情上教廷已經退讓過一次,現在再退一次那是完全有可能的。人就是這樣,要麼一步不退,只要開始退了第一次,慢慢就會成爲習慣了。而且現在在大明的傳教士,其實已經認識到了和大明朝廷一條心,傳教就會順順當當,所以金尼閣纔會認同王片北直隸教區主教的身份。

王徵被封爲紅衣主教後,大明這塊土地上,他便是最高教職人員,那麼大明的教會便等於是控制在朝廷手中。教廷如果有些什麼不合理的要求,完全可以讓他成爲最好的擋箭牌,而大明朝廷則完全可以置身事外,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呀。

而王徵紅衣主教的身份,對於他後面繼續的歐洲之行,是會有加成作用的。一個大明的官員,有些國家可能根本就不會把他當回事,但換成一個紅衣主教,那就誰也都要高看幾分了。

懷疑自己在做夢的王徵帶着使團往地中海出口而去,不過這次他在西班牙的巴倫西亞停船上岸,船頭上的教廷旗幟使他受到了西班牙人的熱烈歡迎。西班牙人準備了馬車,讓王徵等人前住國都與國王見面,而船隻則由西班牙人帶領,駛出地中海前往畢爾巴鄂等他們。

王徵也拿出了朱由校寫給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國王腓力四世的信,奉了上去。腓力四世是五年前繼位的,在他手中葡萄牙人獨立了,而荷蘭人也不安分,把他搞得可謂是心力交瘁。在亞洲大明奪了呂宋後,與西班牙暫時相安無事,倒讓他少操了一些心。

朱由校在信中指出,大明對西班牙佔領爪哇持完全支持的態度,希望能夠在亞洲與西班牙交好,大家團結一心,以對付其它可能的敵人。腓力四世明白最大的對手便是英國,既然大明願意與西班牙修好,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所以他對王徵熱情招待,滿口答應五名大明學生在西班牙學習的事。並且寫了一封回信,希望能夠與大明結成盟友,平分亞洲。在他想來,團結一心這樣的詞還是沒有實際約束力的,還是締結盟約才實在,如果亞洲沒有大明的威脅,那麼他就能騰出更多的力量用來壓制荷蘭人,對付英國人。

王徵收了回信,留下五名學生後,便帶着使團坐着西班牙王室的馬車趕到畢爾巴鄂,上船繼續向北而去。

紅衣主教的名頭確實好用,不管是法蘭西,英格蘭還是普魯士,都盛情地接待了大明的使團,也同意了大明學生在此學習的要求,在收到大明皇帝的國書後都寫了回書,表示願意與大明和平相處,成爲好朋友。

幾個學生,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極小的負擔,而且他們認爲,大明人能夠來這裡學習,是對自己國家的肯定,當然不會拒絕。王徵按照皇帝的吩咐,在這三個國家都留下了十名學生,心裡卻疑惑,現在歐洲最厲害的國家是西班牙,而皇帝陛下卻只在西班牙安排了五名學生,而這三個國家倒安排了十個,難道這幾個國家竟然比西班牙都要厲害嗎?

這幾個國家跑完後,使團終於來到了波蘭共和國。波蘭在這個時候是一個很大的多民族農奴制聯邦國家,國土面積達到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雖然比大明小得多,但也算是歐洲極大的一個國家了。這個國家與羅剎國一直關係較差,源起於一百多年前波蘭議會削弱了王權,引起了羅剎人的干涉,現在兩國處於敵對狀態。

波蘭共和國包括了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還擁有烏克蘭等地,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哥薩克人其實都在波蘭,爲波蘭共和國效力。原本的歷史上,十多年後,在烏克蘭發生的哥薩克起義,使波蘭走向衰落。

朱由校對待波蘭與其它歐洲國家有明顯的不同,他的國書上寫明,願意與波蘭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羅剎人,並且聲明,在打敗羅剎人以後,大明只要求烏拉爾山以東的地區,而絕對不會對其它的地方有領土要求。

這封國書對於波蘭國王來說太過重要的,他與羅剎人的爭執雖然暫時處於優勢,但同時瑞典和土耳其也和波蘭敵對,經常發生一些小的衝突甚至戰爭。而且現在波蘭國內的經濟形勢有些不妙,民衆的情緒也有些不穩定,在這樣的形勢下,大明的國書不啻於是雪中送炭。

當然,朱由校也不只是和波蘭締結盟約,而且提出願意借給波蘭人銀幣,有十年的借款期,這對於波蘭捉襟見肘的財政局勢實在是太重要了。朱由校提出,如果波蘭人願意的話,大明可以借給波蘭人一千萬元的銀幣,十年後還一千二百萬元銀幣即可。

波蘭國王在召集貴族會議後,立即決定與大明結盟,並且先從大明借五百萬元銀幣。因爲他們在瞭解了大明銀幣的重量和成色後,發現只要五百萬元,就可以讓波蘭的財政狀況大大改善,穩定國內民衆的情緒,招募更多的哥薩克騎兵,還能夠從其他國家買來更多的糧食和武器。即使要同時對付羅剎,瑞典和土耳其三個國家,也有極大的勝算。

王徵雖然不明白皇帝爲什麼要交好波蘭,但至少他是一個極佳的執行者,皇帝的意志被他一絲不苟地貫徹了下去。

第兩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學(二)第九十四章神炮滿桂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六十六章開學演講第四十一章 新紀年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一百二十八章 來援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一百九十三章 當官不如爲娼,爲娼不如從良第一百四十六章 湯九州第兩百零二章 收復河套(七)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一百三十三章 準備突圍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決定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兩百二十一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中)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五十五章 開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橋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十二章 橡膠與大洋洲第二十一章 紅丸案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戰端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覺華島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六十章 減租遇到了新問題第八十五 另一個屠夫的產生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長的科學研究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擊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設化龍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戰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四十五章 《水滸傳》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雞籠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七十六章 袁崇煥出場第八章火器改革第兩百三十七章 戲劇的宣傳作用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開啓民智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橋第四十四章先下蓋州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三百零八章 全軍動員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五章 錦衣衛第八十三章 兵圍遼陽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一百三十六章 初戰西班牙第九十三章南蠻胴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一百零七章 身體髮膚論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敗西班牙人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第十二章 攻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長子繼承製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復河套(三)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六十九章 範永鬥第二十二章 大明週報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九十三章南蠻胴第六十五章辦工廠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殺皇太極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一百四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十八章選遼民入軍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