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東林應對

幾天後的大明週報上登了一封讀者來信,在來信中,作者高度讚揚了前漕運總督李三才打擊礦監稅使,爲民請命要求先帝取消礦稅的高風亮節,並回憶了一次在李總督府中赴宴的盛況:賓客三百餘,席上猩脣、燕窩、駝峰、熊掌、豹胎、鹿筋那可是應有盡有,魚翅用來漱口,裙邊根本無人品嚐,衆客皆興盡而歸。並希望現在的官員都要象李總督一樣清廉自持,要敢於爲百姓說話。

報紙一發行,報館立即收到大量讀者來信,有人認爲李總督府中宴會不可能是這個樣子,這個皮裡陽秋的讀者來信有假,有人質問李三才爲什麼這麼有錢?王承恩經過精選後,報朱由校審看,最後選了三封來信,一封是質疑宴會描寫失真的,一封是親歷者自己的講述及當時有人在書上的記載,還有一封是質問李三才爲什麼有這麼多錢辦這樣奢侈的宴會,請皇上命有司徹查。下一期週報將這三封信登在上面,並加了編者按,請大家就此事發表意見。

這事在報紙上鬧得沸沸揚揚,言官們坐不住了,紛紛開始彈劾,有的彈劾李三才;有的要求朝廷徹底調查,還李三才一個清白。李三才也上疏自辯,他不說自己沒有辦那樣的宴會,因爲這個知道的人太多,他只是說自己的錢都是清清白白的,請皇上派中使來查證。

朱由校在朝會上將李三才的奏摺拿出來讓羣臣討論,東林黨人皆默默無語,其他派別的人一致要求皇上派中使去查證。

朱由校道:”李總督一向不喜歡中使,得出的結論可能會有所偏差,所以應該派一大臣,兵科都給事中楊漣,一心爲國,嫉惡如仇,可前住通州查驗其事,內官李貞可協助楊漣。“

這個旨意讓楊漣爲難了,拒絕吧,找不到理由,自己可是剛剛休完病假的,接受嗎,這明顯是皇帝想挑動東林人內鬥的一步棋,當然朝堂之上,容不得他想那麼多,只好下跪領旨。

下朝以後,剛出殿門,左光斗就湊上來說道:“今晚要叨擾文孺了。”楊漣點了點頭,沒有作聲。

天還沒有黑,東林在京師裡的大佬們齊聚在楊漣家裡,除了內閣的劉一燝、韓爌,還有孫承宗、左光斗,劉宗周、周家謨、趙南星、公鼐、黃尊素等人,大家隨便吃了點晚飯,都來到楊漣的書房裡。

韓爌首先開口道:“皇上讓文孺去查李道甫,其中的含義我相信各位都清楚,時間很急,諸位有什麼要說的就趕緊說說吧。”一更三點(晚上八點一十二分左右)開始夜禁,各處用柵欄鎖住,雖然官員可以叫開柵欄,但這麼多人晚上聚集在一起可能會引起言官彈劾。

劉一燝道:“李道甫當年確實太奢華了,引起一些人懷疑也是咎由自取,但其家產來源都是清清白白的,文孺此去,該如何就是如何,不用擔心。”

其他人也多是這種意見,對皇上要查李三才並不擔心,因爲本來也是李三才叫着要皇上查的,他自己不清白當然不會讓皇上查呀。御史公鼐與李三才是姻親關係,卻是一言不發。

左光斗卻不這樣看,這次集會是他組織的,現在看大家都覺得他小題大做,於是辯解道:“李公當然不怕查,我只是擔心皇上要查李公,而且讓文孺去查,後面應該還有些別的意思,光鬥愚昧,所以纔要各位師長指點。”

衆人聽他這麼說,倒是大有同感。今上登基才一年不到,現在大臣們已經不大能摸到他的心思了。一會兒是練兵,一會兒是讓人去種什麼馬鈴薯紅薯,一會兒又鬧出個英烈祠,一會兒又弄出個什麼週報……你說你就好好地當你的皇帝,坐在位子上點點頭多好,有什麼事我們東林衆賢臣都可以幫你幹呀。

說到皇帝的心事,大家都看向帝師孫承宗。孫承宗感受到了目光的壓力,於是只好開口道:“皇上提了徐光啓當戶部尚書,似乎想要重開礦稅,至於這和查李公之事有何關聯,承宗就不知道了。”

聽到這話,大家都忘記了來的目的,一致開始譴責起皇帝:“先帝大行纔多長時間,竟然就想推翻先帝的惠政,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是韓爌,直接罵皇帝不孝。

“一心只想充實內帑,不知民生多艱。如果這錢是收入戶部,只怕他就沒有這麼積極了,這摟錢的勁頭,倒是和他爺爺有得一拼。”這是左光斗,他認爲皇帝太貪財了,根本就不顧百姓死活。

衆人議論紛紛,連先沒有說話的公鼐都譴責了皇帝幾句,孫承宗倒是沒有說話,他是帝師,這個大家倒都能理解,可是楊漣卻一直沒有說話,大家就感覺到有些奇怪了。

楊漣見大家都看着他,嘆了口氣道:“萬曆年間,礦稅使確實做得有些過了,今上想復礦稅,以漣看來,只怕很難,不過現在戶部庫房確實空虛……”

“何止僅僅是做得過了這般簡單,那些內官的囂張難道文孺沒有看到過嗎?戶部庫房空虛,可以加稅呀,遼餉可以再加呀,九釐銀而已,再加九釐又何妨。”趙南星大聲斥道。他當年親見礦稅使害民之舉,也曾與之鬥爭過,所以對此感受極深。

楊漣又嘆了口氣,心想,皇帝加九釐,下面只怕加九分也不止,不過他不好和趙南星爭辯,不再說話。

趙南星也不再理他,繼續說道:“李道甫這事倒是沒有什麼,可是這重開礦稅之事,我東林一脈一定要一起抵制,絕對不能讓萬曆年間事重演,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妻離子散,到時烽火遍地,可就遲了。”

衆人皆以爲然,於是劉一燝做總結,如果皇上想重開礦稅,東林人都要反對,而且還要拉上其他派別的人,只要反對就是東林之友,如果支持就是東林共敵。至於查李三才之事,楊漣只需要秉持公正,他會去信向李三才解釋的。

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戰第四章 平定西南(謝謝各位支持!還有一章專門感謝第一盟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滿桂結婚了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九十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實地考察第一百三十三章 準備突圍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一百二十八章 來援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兒島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三百零八章 全軍動員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稅(七)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七十九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稅(九)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團歸來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學基金會第一百五十三章 賭博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兩百一十四章 收復河套(完)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兩百七十一章 軍事安排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兩百零四章 收復河套(九)第二章 減租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三百五十二章 遠交第十五章 賞燈賞月賞寶珠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十七章 幣制改革第三十九章 交稅光榮第五十一章建奴惡毒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結局(上)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結局(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蝦夷島可以成爲農業基地?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六章科學實驗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嘗試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八十章濟州島(二)第兩百一十四章 收復河套(完)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準備第兩百七十五章 攻下舊港第十一章碧雲寺遊記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第兩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島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軍隊修鐵路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五十一章建奴惡毒第十四章 丁憂與奪情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一章 朱徐初會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十六章 選妃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九十二章 兄弟鬩於牆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七十二章談判(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七章朱徐再會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開啓民智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一百四十三章 議院(下)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五十三章 帶路黨引起的思考第兩百二十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上)第兩百二十四章 倭國的勞工輸入第五章 錦衣衛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湯九州第七十六章 袁崇煥出場第五章 錦衣衛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戰第七十六章 袁崇煥出場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