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當官不如爲娼,爲娼不如從良

畢自嚴想了想說道:“如果叫農業債券,臣怕引起下面農民的恐慌,以爲朝廷拿不出錢來收購平價糧,說不定有些不良商家就會屯積居奇,從而引起糧價震盪,不如就叫教育債券吧。”

朱由校道:“你這樣說朕倒是想到了一個問題,是關於屯積糧食的問題。現在我們不是有大量的餘糧嗎?只是這糧食的事,很大一部分是要看天時的,積高田地雖然會增加產量,但極端天氣一樣會使收成銳減甚至全無。現在糧食情況很好,但如果以後天時一有問題,便可能讓那些奸商起一些不該起的心思,這事如何解決纔好?“

畢自嚴道:”嚴峻刑法,將那些奸商一個個抓起來,讓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後果,看還有哪些人敢這樣做。“

葉向高道:”我們現在並沒有規定不能屯積糧食,除非修改《大明律》。“

方從哲道:”即使修改,也不能有什麼作用。難道我們還能規定在缺糧時每個人能屯積的糧食數額嗎?這個很難查呀。“

徐光啓道:”是呀,地主們惜糧不售賣,這個不能算是錯,更不用說是罪了。臣覺得,要從兩方面着手,一者倉庫裡要保證有足夠的糧食,即使是馬鈴薯粉也行,饑荒之時,這東西確實有很大作用。二者便是交通問題,一般說來,饑荒時並不是全國都沒糧,有的地方餓死人,有的地方卻特產頗豐,所以只要調劑得好,是不容易發生大饑荒的。“

孫傳庭道:”徐師之言有理,災荒起時,開倉放糧,然後緊急從糧食多的地方調集,其實並不會出現大饑荒。但是有一點很重要,那便是必須保證倉庫裡面確實要有糧?“

朱由校聽出了一些意思,說道:”這各處官倉中不都是滿滿的嗎?孫卿的意思是報上來的不符?“

衆臣默然,良久後孫傳庭咬咬牙說道:”陛下,官場有諺:當官不如爲娼爲娼不如從良。便是說這倉庫管事,糧房管事,比當官可都要強得多呀。“

朱由校看向各位大臣,見都不說話,自然知道孫傳庭所說是真,而且大家早就深知。他壓住怒氣道:”孫卿,詳細爲朕解惑。“

孫傳庭身爲兵部尚書,既然將這事抖落出來,便本來就存了剷除這一毒瘤的想法,現在皇帝詢問,便將他平日所聞所見一股腦地倒了出來,以求引起皇帝的注意,從而找到一個穩妥的解決辦法。

原來庫吏最客氣的辦法便是挪用庫銀放債生息,稍微心狠一點的便有以次充好乃至報損註銷等種種手段,通過造假賬將庫房裡的錢物侵吞私分。而當地的官員卻一般都不敢動他們,因爲逼急了他們,官員不但從當地庫房支銀便不方便,而且庫吏可能會通過假賬將虧空全部壓到州官縣官身上,自己一走了之。

前元時便有過這樣的例子,而正德年間浙江也曾經有過這樣一件案子,所以後來的州縣官老爺們就有了一個習慣,不管庫吏的作爲,而庫吏一旦出事,還得設法爲他們隱瞞,讓他們想辦法去填補虧空。

而有些官員甚至便與他們沆瀣一氣,從中得到好處,一切都只瞞着前來巡查的御史。而御史如果過於認真,便會遭到大家的痛恨,告狀甚至直接行兇都曾經出現過,也使得一些御史膽寒,常常便是敷衍了事。

而糧庫之中更是貓膩奇多,在騰倉換糧之時,糧書便將好糧當成黴變糧食賣出,然後用次糧當成好糧買進。官吏接任時,糧食還是那麼多糧食,但裡面的貨卻已經變了。

因爲庫管糧書如此油水豐厚,所以很多縣中,小吏爭爲之。很多縣都有庫房舊例,一吏輪管兩季,衆吏因見是個利藪,人人思想要管,有些縣中只能以公議的方式,搞出了個當堂拈鬮的方法,而主官也不以爲意,居然都認同此種作法。

朱由校聽到這裡,怒氣再也壓制不住。劈頭對魏忠賢罵道:”你管的好廠衛,竟然讓這些油吏所欺,還好意思常常說控制甚嚴,天下無憂。“

魏忠賢跪倒道:”聖上,奴婢有罪,請陛下責罰。“

孫傳庭忙道:”陛下,這此中之弊,便有許多是廠公所提供與臣的。廠公便是無法,才求得臣告於陛下的。“

葉向高道:”陛下,廠衛之責,並不在庫管糧倉之事,他們監督的是官而不是吏,所以這倒怪不得廠衛。“

朱由校怒道:”何來此說,這天下不法事都可由廠衛管得,魏忠賢,扣你半年俸祿,以懲你之失。“

葉向高暗暗叫苦,廠衛本來權職已經極大,現在皇帝竟然說天下之事都管得,這樣一來,每件事都有廠衛插手,對文官可不利呀。可他一時也無法拿出理由來反對。

魏忠賢自然是叩頭謝恩。朱由校又接着說道:”戶部負責,將天下各州縣庫房與糧倉均設爲垂直管理,改制之前,戶部將在廠衛協助之下,清理天下庫房糧倉,《大明律》中不是有明確規定,貪污一百元以上即可判入獄,沒收全部家產嗎?按法律規定,開展全國的倉庫大整治,在整個過程中,廉政公署和經濟調查局負責監督戶部和廠衛。“

衆臣一起領旨。現在皇帝做一件什麼事的時候,不再相信一個機構了,即使是魏忠賢的廠衛,也必須同時有別的機構來監督。他曾經對魏忠賢說過:”不是朕不相信你,只是你廠衛人多,你並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會沒有別的想法。人有私心是天然的,我們用手段壓制他們的貪心,對他們本身也是有好處的,你總不願意常常去讓人送帛金吧。“

魏忠賢很理解皇帝的作法,甚至常常主動要求別的機構來監督廠衛,象他並不喜歡的六科十三道,只要提出的意見並不是吹毛求疵,也都欣然接受。所以廠衛在文官中的名聲倒是比以前好了一些,不過文官反對廠衛權力過大則是從權力爭奪方面而來的,這是無解的。內閣中現在也只有孫傳庭因爲與魏忠賢配合多次,交情頗好,而徐光啓無可無不可以外,其他閣臣都是對廠衛有着警惕甚至是敵意的。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一百一十三章 閉城大搜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勝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擊(二)第八十四章遼東與西南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的決定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三十九章遼東開發公司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九十七幕府來援第十四章 丁憂與奪情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變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滿桂結婚了第八十五 另一個屠夫的產生第十六章救兵來也第七十一章再見故人(爲第一堂主“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第五十九章 黃花峪殲敵第七十三章前倨後恭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軍區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歐洲第五十四章城門洞的戰鬥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二十九章 鉛筆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兩百二十二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下)第四十三章 戰成 都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八十章濟州島(二)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國有必伸之理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銀行(一)第五十三章 帶路黨引起的思考第兩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稱臣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後繼地貪污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九章 順天府減租第四章又遇見你第兩百四十八章 對蒙古策略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二十五章 東江清兵第四十章遼南有變第一百一十一章 遊西苑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第十八章選遼民入軍第四章 平定西南(謝謝各位支持!還有一章專門感謝第一盟主!)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九十章初戰薩摩藩第兩百一十二章 收復河套(十七)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七十八章 失廣寧第一百六十章 東方領土問題第兩百三十六章 《忠貞大將軍》第兩百三十七章 戲劇的宣傳作用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兩百零一章 收復河套(六)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三十四章 收稅準備第兩百二十六章 《兒童保護法》(下)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兩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來第兩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兩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學(七)第三百零二章 溫泉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呂宋和蝦夷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四十一章 新紀年第二十章遼東第一大俠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駕法律之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細則》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五十三章 帶路黨引起的思考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六章 熊廷弼的第一次下臺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