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遠洋艦隊

朱由校安排好這件事後,傳旨給黃克纘,要求他抽調大明皇家海軍學校的學員來組成遠洋艦隊,準備遠赴美洲尋找橡膠樹種。至於遠洋艦隊的船隻,則全部使用福船。

這時最大的船廠是清江船廠,總廠在淮安府山陽清河之間的運河沿岸。下設京衛、衛河、中都、直隸四個大廠,共八十個分廠,廠區沿運河綿延伸展,總長達二十多裡地,規模極其宏大,在天啓朝之前,每年產船約六百艘。

而朱由校登基以後,專門整治了清江船廠,將一些有劣跡的官員或殺或貶,又專門派錦衣衛駐守在此。然後將有經驗的船工集中在四大廠內,而其它分廠則以發賣的方式交由私人經營。

這一作法,亙古未有,但確實有效果。因爲清江船廠原來是國有性質,造什麼船,什麼時候造,價格如何,都是由朝廷控制的。這給了官員上下其手的機會,也造成了整個船廠的造船能力不足。

而這樣一改後,分廠歸於私人,減輕了朝廷的負擔,又可以靈活地制定造船策略,使得平時造的船數在天啓二年就達到了六百五十艘,這還只是分廠一年的造船數。

而總廠和四大廠則由朝廷拔款,專門製造大型戰船。到天啓五年末,已經制造出大福船三十六艘。其中最大的福船船長約九十步(一百三十六米),寬三十五步。而稍微小一號的趕繒船和雙篷船船長可達七十步,寬二十步,可裝火炮共二十四門(艦首艦尾各兩門,兩舷各十門),火力比三桅炮船更強。

朱由校將最大型的三艘福船命名爲大明號,中華號,大漢號。再加上趕繒船和雙篷船各三艘,組成了大明遠洋艦隊。

而在這時,朱由校制定的海軍軍銜也正式頒佈了。大明海軍軍銜分三類:軍官軍銜,准尉軍銜和士兵軍銜,其中准尉是一個特殊的類別,既不是軍官,也不是士兵,是獨立的一類,主要承擔專業技術勤務和相應管理工作,不承擔領導責任。

軍官軍銜分爲海軍上將,中將,少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共九級。准尉則分爲一級,二級,三級准尉,准尉其實沒有上下級關係,主要是根據資歷來區別的。海軍士兵則分爲上士,中士,下士,老兵,新兵,列兵六級。

軍銜既定,那麼各個將領的級別也要制定下來了,顏思齊和張千方被任命爲海軍中將,而鄭芝龍,陳厚甫,桂率真,鄭吒和戴春風都被任命爲海軍少將。東江鎮和近衛軍中轉入大明皇家海軍學校學習的將領們,則被根據原來在近衛軍中的職銜,被任命爲從上校到上尉不等的職位。

這樣一來,顏思齊就成了大明呂宋海軍司令了,而大明遠洋艦隊則由張千方任艦隊司令,帶領一大羣大明皇家海軍學校的學生,加上京師大學堂研究院地理科,農事科,天文科和文學院的學生而組成。而除了任司令的張千方是中將銜外,以下最高的不過是軍事調查統計局的毛齊五上校。

這種安排讓有些人感到困惑,但卻有聰明人看出,這趟遠洋航行後,只怕艦隊會涌出大量的校級甚至將級軍官,所以他們摩拳擦掌,準備在這次立下功勞,好早日升成真正的將領。

朱由校想着前世學過的地理,如果從泉州出發一直向東,便可以到達這時的墨西哥,只是這一條航線沒有海圖,現在去開闢這條航線並無迫切必要,所以還是決定先到馬尼拉,然後按繳獲的西班牙海圖和葡萄牙人提供的海圖兩相參照,前往南美洲。

大明遠洋艦隊在泉州啓航,張千方此去顯然不是短時間可回,他全家大小都在泉州送行,女兒無聲哭泣,臉上滿是淚水,不停地擦着。張千方的父親喝道:“哭什麼哭,你爹是行千古無人所行之事,你應該高興纔是。”只是話才說完,眼中已經有淚光閃動。

張千方則是意氣風發,他抱拳對着碼頭上送行的泉州官員和百姓道:“千方此去,定要爲皇上找到所需之物,這條航路開闢後,我們泉州的貨物便可以行銷更多地方,到時各位父老鄉親就可以賺美洲的銀子了。各位就此別過,明年我們再見。”

遠洋艦隊先從泉州駛往大員,一路上學生們吐得不亦樂乎,於是在廈門時艦隊休息一天。學生們兩腳發軟地登上島嶼,纔算是吐了一口氣,但是想到後面還有更加漫長的海上航程,都嚇得直打哆嗦。

周延儒給學生們打氣道:“不要怕,皇上說過,吐呀吐呀慢慢就習慣了,到了呂宋,大家就不會再吐了。”遠洋艦隊需要一個通經史之人,他心思靈動,便請纓外出,被朱由校任命爲艦隊主管軍隊以外的主官,地位僅在張千方之下。而張千方因爲家庭原因,對文人極爲尊敬,對狀元出身的周延儒極爲恭敬,除了軍事方面,其它的事都由周延儒一言而決。

果然,還不到呂宋,就已經有些學生已經完全適應了海上的風浪。朱由校最後挑選了宋應星進入艦隊,因爲宋應星心細如髮,方以智則是心思靈巧,但方以智終究年齡太小,而且遠離大明,宋應星應該更加適應尋找新物種的任務。

才離大員,宋應星就已經神采奕奕,絲毫沒有泉州時的面如土色。他一邊鼓勵同行的學生,一邊已經開始習慣性地記錄自己出海以來的見聞。

這天艦隊航行到離馬尼拉約一百里處,最前面擔任斥候的趕繒船發出旗語:前方發現不明國籍戰船。

既然是不明國籍,那顯然就是敵人了,張千方得到報告大喜。自從在日本之戰後,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打仗了,自然是見獵心喜。

旗艦大明號打出旗語:各炮船向旗艦靠攏,大漢號在前準備迎擊敵船,帶有學生的中華號留在艦隊後方。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七十六章臺灣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稅(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兩百九十七章 與權閹的對話第二十七章 講武堂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準備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學城的雛形第十四章 獨斷專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兩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敗西班牙人第十七章 大婚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一百零五章備戰第二十七章 講武堂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會議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九十八章 取瀋陽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設化龍城第十四章 傳教士(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訪第七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五十六章 孫屠夫的第二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貧窮是萬惡之源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第九十章初戰薩摩藩第三十四章再議收稅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兩百六十二章 追擊林丹汗第兩百七十一章 軍事安排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一百二十八章 來援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約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五十八 北虜犯延安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頭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講話第二十二章 大明週報第兩百五十二章 攻佔雅庫茨克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復河套(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也不能凌駕法律之上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肅王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一百六十二章 聽證會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九章 一月平教亂第八章 進展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鍋端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兩百七十五章 攻下舊港第一百章兵器局裡論氣壓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龍城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六十章 秦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一百七十六章 查稅(二)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軍學校第兩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學(四)第兩百零四章 收復河套(九)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十一章 軍制第一百九十四章 糧食儲存署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遠洋艦隊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兩百五十四章 僱傭軍二旅第兩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兩百七十四章 進攻亞齊國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橋第兩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學(四)第兩百零一章 收復河套(六)第三百一十七章 說服察哈爾第一百九十四章 糧食儲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