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開花彈

茅元儀笑道:“小寶你想得太簡單了,現在皇上在各地興建新式學堂,和以前的私塾可是大大不同了。你們在師範學堂裡要學習拼音和算術,而且專門有宮女教你們。這些宮女可都是皇上親自教出來的,你們可不能失了禮數。”

王微握着小拳頭道:“妾身倒是不信,那個什麼拼音算術的能難到什麼地步,竟然讓姐姐和我這樣的才女都需要學習。”

第二天,茅元儀求見皇帝,說兩女願意進入師範學堂學習,準備當大明的第一批女教師。朱由校大喜道:“茅卿此舉,實乃我大明之典範。着賜茅卿兩位妾室一人十匹綢緞,十枚彩幣,以資鼓勵。”

茅元儀謝恩後道:“陛下,今日前來,是畢師傅認爲開花彈已經可以投入實用了,請陛下前去驗收指導。”

朱由校喜道:“那太好了,廠臣,叫上內閣,一起去看看。”

他帶着內閣五大臣一起來到兵器局的武器試驗場。這裡跟兵器局有兩裡多路,中間有水泥路相連。兵器局三位大佬都等在這裡。

朱由校道:“快來試下看看。”

孫元化請皇帝和大臣們來了觀測場地,茅元儀幫着畢懋康進行最後的檢查。大炮離觀測場地是五百步,而預設的彈着點距觀測場地也是五百步,現在正有二十幾個着甲草人和十多頭牛羊呆在那裡。

茅元儀揮動一面紅色小旗三下,孫元化也讓人揮動黃色小旗三下,然後對朱由校說道:“陛下,這就開始了。”

朱由校點了點頭,孫元化又讓人揮動黃色小旗,那邊茅元儀回了旗號,只見炮口噴出一陣濃煙,一顆炮彈飛向彈着點。剛要落在地上時,炮彈炸開了,又是一片濃煙,以及煙霧中傳來的牛羊的慘叫聲。

待煙霧散去後,只見草人和牛羊都倒在了地上。孫傳庭道:“陛下,臣想近前去看看。”

朱由校其實也想去看看,不過知道大臣們不會允許,只好點了點頭道:“看仔細一點。”

孫傳庭謝過皇帝后,來到彈着點。他掀開草人身上的盔甲,發現有些是一層,有些是兩層甚至三層。對着炮彈爆炸的方向,即使是三層甲也已經完全被穿透。而牛羊更慘,牛身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彈孔,而有幾頭羊已經根本看不出來是羊了。

他回到觀測場地道:“陛下,炮彈落地周圍三十步內,所有的一層甲都被洞穿,十步之內三層甲也被洞穿。四十步以外的牛都被殺死,羊已經面目全非。此種炮彈,比實心彈和鏈彈的殺傷力都要強得多。”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時畢懋康上前道:“陛下,臣等用的是延時引信,外面的彈殼較薄,裡面裝有火藥和小的彈丸。炮彈落地時或者將要落地時,引信點燃炮彈中的火藥,將彈丸激射出去,大量殺傷敵人。這種炮彈對付騎兵和密集的敵軍效果較好,但攻城時效果並不怎麼樣。”

朱由校說道:“拿一個炮彈來看看。”

茅元儀拿着一個炮彈和引信過來,擺在了觀測地點的桌子上。朱由校看到圓圓的炮彈後面有一個木質圓盤,問道:“這個是什麼?”

畢懋康回道:“因爲彈殼比較薄,前面實驗時出現過一出炮口就破裂的情況,所以大家就想了這樣一個辦法,在炮彈後面裝一個軟木圓盤,這樣就可以緩衝一下,不至於使炮彈破裂。”

朱由校道:“哦,明白了,這個圓盤不但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應該也可以使炮彈射得更遠吧。”

畢懋康激動地說道:“陛下果然是天生聖明,臣等是實驗以後才知道的,而陛下只看一眼就能明白,果然是有生而知之者。”

朱由校笑道:“這個圓盤增加了氣密性,當然會使炮彈射程增加。前面這個管子就是引信嗎?拿來看看。”

茅元儀將引信取出,遞與皇帝。畢懋康道:“這是一個木質引信,裡面的火藥測試過燃燒速度,所以根據火炮能達到的射程,專門製造了相應的長度,保證在將要落地時點燃炮彈內的火藥。”

朱由校仔細看了看引信,想了一會說道:“現在只有這一種開花彈,用的是這一種大炮,這是十二斤炮吧,那如果我們要造更大的炮彈,用其它的口徑的大炮,那引信的長短就要改變了是吧。”

畢懋康回道:“確實如此,如果用十五斤炮或者甚至用二十四斤炮,那就要相應的改變引信的長短。”

朱由校又道:“如果用的依然是十二斤炮,但炮彈的目的可能不同,有的是要殺傷步兵或者騎兵,有的是要炸燬前方的障礙物,那裡面裝藥的多少及炮口的角度也會有不同,那落地時間也不同,引信還是要改變是吧。”

畢懋康望着皇帝道:“是呀,炮彈不同,倒是可以用不同長短的引信,那倒沒有問題。只是炮口角度不同,那是隨時可以改變的,那引信沒有辦法跟着變呀。”

朱由校笑笑道:“所以朕的意思是我們把引信也變成可以隨時改變的。現在這個引信是一端點火,另一端點燃炮彈裡面的火藥。如果我們把這個木管引信上面標上刻度,不同的炮彈和不同的角度,需要的距離是可以計算出來的,我們把這個標準發給士兵,士兵在發射炮彈之前,算出距離,在木管上將這個位置打一個孔,這樣就改變了引信引燃火藥的時間呀。”

畢懋康呆呆地望着皇帝,眼球一動不動,卻好象全無焦距。茅元儀見狀,悄悄地扯了一下他的衣袖。他這才反應過來,立即跪倒在地道:“陛下,國事有各位閣臣操勞,陛下只需要掌控大局即可。臣斗膽,請陛下常駐兵器局,指導臣等的研究。陛下一番話,勝過臣等半年的功夫呀。”

葉向高連忙上前喝斥道:“畢懋康,你是痰氣上來了嗎?說的什麼瘋話?孫元化,還不叫人把他架走。”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二十七章 講武堂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託木斯克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結局(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薩克汗國屈服第三百一十七章 招兵事定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兩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歸降第一百五十三章 賭博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兩百八十章 金字紅牌第二十章 遼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十一章 火柴第兩百八十五章 血戰東枝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第五章體育鍛煉第五章體育鍛煉第一百八十章 查稅(六)第六十九章蓄勢待發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兩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一百三十章 失敗的伏擊第一百二十七章 農部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的決定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十八章選遼民入軍第八十四章遼東與西南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一百零五章備戰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決定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四十二章 敗奢寅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兩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朝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肅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五十章 專利法頒佈第兩百七十五章 攻下舊港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八十八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二)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議院(下)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二十六章 京營拉練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萬古長如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擊第兩百二十二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下)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煥再次出場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兩百二十四章 倭國的勞工輸入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一百零五章 陰謀第一百七十一章 路通天下(一)第五十三章 東林分裂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殺皇太極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兩百八十九章 打開交流之門第兩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學(七)第五十四章城門洞的戰鬥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曆法實施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兒島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兩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學(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學基金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三十一章 遼東局勢第二十五章 東江清兵第兩百九十八章 紙幣發行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十六章 選妃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藥包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一百零五章 陰謀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龍江將軍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通天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