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練

進到大軍營裡後,每個籍貫牌子分在不同的地方,每個地方都排着一長條的桌子,每個桌子後面都有一個識字較多的近衛軍官兵,桌子前面有嗓門大的士兵在大叫:”各位遼東漢子,請每個人找三個認識自己的人,來到桌子前面登記姓名和原來的住址,請排好隊,謝謝各位的配合。“

這是朱由校能想出的最好的甄別方法,衆人和鄉鄰們一起來到桌子前,一個個地登記名字和原來住址,登記過後,就會有近衛軍官員將他們帶到另一個地方,等待進行身體素質的測定。

曹文詔主持這項測定,測定共分三項:跑步,舉重,投標槍,這樣可以基本測出速度,力量和爆發力。三頂測定均達到標準的,就會有人將他們引入另一個地方,開始進行文化測試,無論文化測試結果如何,他們都可以當正兵。而只有達到兩項標準的,就會直接編入輜重營,一項達到標準的,或者是一項都沒達到標準的,那就詢問是否是讀書人,如果不是讀書人,就只能失望地離開軍營,但軍營外面會有人專門等着他們,將他們集在一起,到時會成爲京畿東部遼民屯營中的勞力。

當然,如果你有一項特別突出的,那就不用管你是幾項達到標準了,直接有人將你引入一個房間,你將會成爲奇兵營的一員。

許顯純帶着錦衣衛,分散在各個場地,虎視眈眈地看着遼民們。特別是那些沒有找到三個熟人的,更是他們的重點關注對象,他們按着刀柄靠近,詢問原因,只要答話時有慌張的跡象的,那繡春刀就抽了出來,拷子也拿了出來,隨時準備動手。如果解釋清楚了的,那就登記名字,然後加入遼民屯營,而解釋不清楚的,那就直接用拷子將兩手指連住,抓進去開始審問。一天下來,也真的抓住了十來個後金諜子。

三萬多青壯,用了一千多近衛軍士兵登記,也一直忙了一整天才基本上弄完。結果選到了兩萬八千正兵,讓曹文詔對遼民的身體素質讚歎不已。楊三在旁邊哀嘆道:”身體差一些的,大多已經死了,現在剩下的當然身體好呀。“

輜重營一共有七千人,打回去屯營的只有區區八百多人,而裡面竟然找出了十幾個秀才,還有一個舉人,這些都特別標出來,由盧象升親自帶着。

在山海關休息一夜後,兩萬八千正兵按籍貫進行簡單地編隊,千人一隊,然後每隊派了一旗近衛軍,每個近衛軍帶領三十多個人,開始進行簡單的訓練。

而盧象升帶着騎兵,領着輜重兵們先行出發,第一天走了三十多里路,騎兵們每人領着十個輜重兵,開始紮營。遼民的服從性很好,按照騎兵們的指點,按部就班地紮好帳棚,然後開始埋鍋造飯。

第二天吃過早飯後,盧象升留下一旗騎兵,一名秀才和五百輜重兵,在當地買來米糧蔬菜,等待後面的正兵們。

三天後,曹文詔帶着十隊正兵吃過早飯後正式出發,開始進行野營拉練。每人攜帶一餐的食物,晚餐要在三十多裡外的營地纔有,大家除了帶上食物和武器,盔甲全無,所以很容易就走完了這三十多里路,到達營寨後,輜重兵已經把飯和熱水準備好,吃過晚飯正兵們開始紮營休息,然後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後帶上中午的食物,又開始前進。

第五天,趙率教帶領九隊正兵,第七天,李承先和魯之甲帶領九隊正兵開始進行拉練,全部正兵每天走三十多到四十里,經過九天的拉練,終於來到了近衛軍位於京城外的新營地。在這個過程中,正兵的掉隊率保持在百分之一以下,這已經讓盧象升和曹文詔都很滿意了。

近衛軍新營地位於盧溝橋東的拱極城,即後世的宛平縣,當然,現在的宛平縣治所不在這裡,現在宛平是京城的附廓縣,管的是京城中軸線以西至西郊部分。拱極城在歷史上是在崇禎十一年才建的軍城,而現在朱由校有了錢,要擴軍,就選在這裡做了近衛軍的新營地。

現在的拱極城還沒有建成,只是一個簡單的雛形,要等王恭廠建完後才能開始建城,地方極大,因爲朱由校認爲校場至少要能容納十五萬人以上才行。

雖然城沒有建,但營房什麼的已經建好了一部分,而近衛軍人數本來就不多,還有魯欽周遇吉一部還在西南,所以即使加上遼兵,營房也是綽綽有餘的。當然現在也正在修建營房,因爲西南的近衛軍已經快要回到京師了。

兵器局自從開始用機械鑽銃管後,產量大大增加,已經把需要的火銃全部準備好了。近衛軍除了西南部隊以外,還有八千多人,現在把這些老兵全部打亂,重新編了二十個步兵營,八個騎兵營,四個炮兵營,所有軍官都先由原近衛軍官兵擔任。當然,這是初步編營,用於訓練而已,等西南部隊回京後,會重新再編。

少林寺的教官們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近衛軍一直沒有擴軍,上次改制後人數竟然減少了,這讓和尚教官們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不能呵斥打罵士兵卻要吃齋唸佛實在是讓有些和尚不大適應。

所以這些和尚彷彿吃了狗肉一樣(阿彌陀佛,罪過罪過),開始訓練士兵們的刺殺。

在軍中開始使用懷錶後,朱由校和近衛軍衆將覺得以前的刺殺二級勳章的獲得方式有些問題。以前是看對練成績,而對練成績與很多因素有關,甚至與運氣都有關,比如你的對手正好狀態不行,那你就容易獲得勝利。大家商量了後,對於二級刺殺勳章的獲得方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強調對練成績,轉而強調刺殺的速度和力量,懷錶使用後,已經可以很容易地量化出速度了,這樣的標準就比較客觀了,成績也更真實可信。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兩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十八章 再驅東林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八十章濟州島(二)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一百三十章 失敗的伏擊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兩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學(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寧願對你不好第兩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詞第七章朱徐再會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二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安排第一百六十七章 鎮東和撫東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第一百六十章 東方領土問題第二十二章 大明週報第兩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第兩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學(二)第一百一十章簽訂和約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訪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兩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兩百四十三章 對羅剎國的擔憂第六十五章辦工廠第一百二十八章 來援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會議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二十六章 京營拉練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一百四十三章 議院(下)第十七章 游擊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稅(九)第三十九章 交稅光榮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讓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兩百零二章 收復河套(七)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六十四章大考試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絲第兩百八十三章 東枝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十七章 大婚第六十九章 範永鬥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一百四十二章 實地考察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一百一十章 中體西用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寧願對你不好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八十章 法學院的講話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歸來第兩百五十章 漢人不得爲奴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九十八章 取瀋陽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九十七章 獻城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四十五章 《水滸傳》第八十六章 大家一起賭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九十二章 兄弟鬩於牆第四十四章 一個國家,一個領袖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橋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八十五章誰是鄭成功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五十四章 刑罰世輕世重第十一章碧雲寺遊記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戰第兩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請降第兩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一百零五章 陰謀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銳利亞第一百一十一章懼內的德川秀忠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