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回 風力水車

隨着商人從南方運回番薯,黃金菜身上籠罩的光環勢必逐漸黯淡,加之畝產只有二百多斤,繼續種植已經沒有太多價值。

李彥從徐光啓那裡得知,番薯在閩廣一帶的產量,一畝至少七八百斤,因而估計番薯耐旱、耐貧瘠,但並不適合在鹽鹼地上生長。

李彥最初從徐光啓處得到五十畝鹽鹼地,其中北面地勢較高的約有二十畝,平整後作爲宅地,建成工場、宅院和暖窖,空下來的地方也不打算作田土,留作家丁操練的校場,也便於以後擴張。

南面地勢較低的有三十畝左右,李彥打算按照徐光啓所說的辦法引水“洗鹼”,進行土壤改良,讓長工在田間挖出縱橫相間的溝渠,差不多將田土分成一兩畝左右的小片。

“徐家以前的做法,是選擇那些地勢較低的田地,在夏季白河水量充足的時候,引水或儲雨水浸泡,次年方能用來種稻,”孫老頭曾在徐家做過,對徐光啓洗鹼的做法知之甚詳。

“你這塊田地,地勢可就高多了,月牙河的水位也低,俺看怕是不太好搞!”孫老頭雖然如願做了李家的僱工,卻還是原來那副大咧咧的模樣。

李彥走上坑坑窪窪,許多地方已經和田埂差不多高的“河堤”,月牙河兩岸綿延着的白色蘆花,紛紛揚揚,不遠處有一羣赤着大腿,穿着單薄上衣的農民,正在收割蘆葦。

夏書吉手上拎着一隻銅酒壺,跟在李彥身後,不禁有些吃驚:“哎呀,這些漢子真厲害,俺喝着酒,可也覺得這河邊的風有些冰冷。”

彥熙樓開業的那天正好是立冬,如今天氣是愈發的冷了,李彥印象中明代後期似乎有一個小冰河氣候,氣溫確實有些低。

“他們也冷,”李睿在一旁沉聲說道:“只是家中最多有一件棉衣,怕弄壞了,出來幹活自然是捨不得穿的。”

“啊,他們連棉衣都沒有嗎?”夏書吉眨了眨清亮的眼眸,他生長在大戶人家,感覺十分驚奇,就拎着酒壺,向那邊走去。

天津這個地方,地處南北漕運的要樞,工商業很是發達,不過土地貧瘠,長不出莊稼,普通百姓生活困苦異常。

李彥示意一個家丁跟着夏書吉,舉步走下河堤,相比之前幾天,月牙河的水位下降了很多,入冬後更是枯水季節,想要引水泡田的話,可得抓緊了。

“到了冬季,南運河水位下降,朝廷爲了確保漕運,都要關閘蓄水,下游的水位自然就更低了,”孫老頭似乎看出李彥的想法,在一旁大聲說道。

“這種鹽鹼地,必須用水泡過,洗鹼以後才能種植,如果不能來場大雨的話,就只能想法引灌河水,”李彥回頭看了眼田中挖好的溝渠,這三十畝地對他來說無關緊要,就算是種出稻米,一年的收成也不過幾十兩銀子,只及鎖具坊幾天的利潤。

不過,也正因爲現在有錢,李彥纔想着要做些什麼,他順着河灘走到水邊,這裡的蘆葦已經被收割一空,水位落下去以後,露出一根一根青幽幽的蘆管。

李彥彎腰撿起一塊碎土塊,向河中拋去,噗通一聲,激起一朵雪白的水花:“月牙河的水還是有的。”

“光有水有什麼用?這三十畝地,即便是澆地也要好多人工,要想泡地……”孫老頭搖了搖頭,如果是單純依靠人來挑水的話,就算這片田地靠着月牙河,所要耗費的人工也太多了。

“不可能!”

“人挑嗎?”李彥看了看河堤:“人挑確實是浪費了些。”

李彥站在水邊,河風吹得衣袍向後揚起:“河邊的風也挺大的,我看可以做架風車啊!”

李彥想了想,後世的抽水機技術要求太高,弄個風車出來應該不是問題。

天津近海,平日的風就比較大,如果能夠做出風車,用處還是很大的。

“風車?”孫老頭擡頭看了看李彥:“那東西可不好弄啊!”

就李彥的瞭解,風車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使用,不過用得很少。

天津的土地原本多數屬於軍屯,後來軍屯荒廢,土地被官宦豪強兼併,再租給佃農墾種,地主只管收租,佃農負擔沉重,也沒有那個能力去置辦風車這樣的大傢伙。

就連孫老頭也沒怎麼接觸過風車,朝李彥撇了撇嘴:“你這娃子,怕是連風車啥樣都沒看過吧,就能將風車做出來?”

“沒看過就不能做了?”李彥反問道,轉身走上河堤,夏書吉拎着酒壺,垂頭喪氣地走了回來,嘴裡嘟囔道:“那些人實在太可憐了,他們做了那麼多活,爲什麼連衣服都沒得穿呢?”

李彥看了一眼遠處收割蘆葦的農民,河灘上的蘆葦都是有主的,他們不過是賺些辛苦錢罷了,在這個時代,像他們這樣吃不飽、穿不暖的人有很多,幾年以後,隨着小冰河氣候的加劇,連年災荒,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事。

除非生產力發生大的進步,不然,歷史還會重演,這樣的人還是會有很多。

木作坊的木匠都沒有做過風車,這對李彥和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好在人力水車還算常見,有幾個木匠都做過這方面的活計。

李彥希望包有才能給自己找到有經驗的工匠,並試着依據人力水車,開發水車、風車結合在一起的風力水車。

木匠們所接觸過的一般是翻車,或筒車,其基本結構大體相似,關鍵部位是被稱爲“龍骨”的木鏈,這可能是較爲原始的一種齒輪-鏈條傳動結構。

————————

PS:今個又耽誤了,明個補上!

第30回 農事第237回 建設第21回 紅顏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234回 輿論第74回 雕版刻工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54回 糧荒第218回 前夜第85回 是男是女第7回 寡 婦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11回 進城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72回 不如創業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255回 屠刀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7回 寡 婦第98回 單車少年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22回 民主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57回 測量工具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8回 論兵第4回 尋仇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02回 潰兵如潮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96回 招商大會第92回 發行渠道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54回 糧荒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69回 路遇老農第65回 誰人得勝第22回 銀錢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401回 內監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22回 民主第25回 家僕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25回 圖窮第211回 進城第7回 寡 婦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71回 皇孫來訪第63回 天啓來信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215回 職守第10回 問 罪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9回 炒 蛋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7回 寡 婦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36回 整編第49集 針鋒相對第67回 軸承計劃第48回 致命缺陷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1回 換 田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214回 問罪第1回 騙子第87回 水車用途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114回 移宮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