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海關……還真是海關

相商已畢,諸位依令行事。”蕭墨軒見大抵已經安站起身來。

“屬下告退。”衆人也跟着站起身來,朝門外走去。事情看起來是不多,但總得一件件去做,時候也不等人了。

“大人。”眼見着衆人都走了出去,卻只有徐渭仍留了下來。

“還有何事?”蕭墨軒心知徐渭定是有事要報。

“大人……您從京城帶回來的那個海瑞……”徐渭似乎想說些什麼,又止住了口。徐渭何等聰明之人,也知道蕭墨軒這麼長時間裡都把海瑞擱在一邊,定是有什麼爲難。

“嘖……海瑞……”蕭墨軒嘖了嘖嘴巴。離京前,皇上便就叮囑過蕭墨軒,海瑞此人雖有忤逆之名,可也算得是國士,發回地方之後,還須得善待纔是。其實不用他說,蕭墨軒自個心裡也明白。

可問題是,蕭墨軒早就打定了主意,得給海大人尋個能讓他兢兢業業工作,又不會跳出來耽誤自個的差使。

這幾日閒暇的時候,蕭經略手裡都抓着一紙經略府裡的官員名冊上下翻看着,到底也沒能下了決斷。太清閒了吧,似乎有些屈才;權柄太重了吧,又怕海大人做了刺頭。

“海大人先前在戶部任職,通曉錢糧之事,蕭大人不如使其入南京戶部或是浙江布政使司?”徐渭試探着向蕭墨軒進言,“使其任一右參議,掌一道錢糧。”

大明直轄的兩京一十三省。南北兩京地錢糧都各歸着戶部管着,所以沒有布政使司。

在徐渭看來,海大人疾惡如仇,廉潔奉公。而參議雖是從四品的官,名義上要管着官倉,屯田,軍務,水利,驛傳等事。但實際上軍務真正是不可能讓他們管的,他們管的只是軍需。大則來說,除了農事和驛傳來,就是管管官倉。對這樣這樣的人正好,肯定可以杜絕倉鼠。

“不行……他這個人太直,會得罪人。”蕭墨軒使勁的搖腦袋。大明朝太平了近兩百年,不止是大明,任何一個封建王朝走到這個時候,貪污和官場的勾結,已是深入骨髓。

改……蕭墨軒也想過,可是時候未到。這樣的大事,不是靠着革命性的膽氣就行,蕭墨軒不傻。

“若不然……使其入學政?”徐渭又生一年。

“不可。”蕭墨軒兩手直襬。讓他去教學生。或者選拔人才,難道弄一羣“小農經濟者”出來,那不是開歷史倒車嘛。

“呃……有沒什麼時常得得罪人地差使?”蕭墨軒四顧無人,小聲的朝着徐渭問道。

“……”徐渭額頭上滲出一層冷汗,“難道大人說的是刑名一事?”

刑名上的事情。經常要抓人殺人地,算得上是得罪人了。掌握刑名的人又得要鐵面無私纔好,看包黑子不就是。從這點看來。海大人和包黑子倒是有的一比。蕭大人離京的時候,皇上就說了,看有什麼合適的地方,就把丫的塞過去,事後容報就是。包黑子掌開封府,海大人要是掌了應天府,還蠻對應的。應天有個……海青天……況且歷史上海瑞確實做過應天巡撫,比知府還大不少呢。

“不行……”蕭墨軒還沒來得及唱出來,頓時又是一個激愣。

開玩笑,連對他有恩的徐階,都差點被他搞地家破人亡。蕭墨軒自個的根基不在直浙,倒還好些。可比如說,如果哪天海大人和魏國公府,臨淮侯府鬧了起來,自個該是幫着誰?

對於這幫子世族,首要的是改造,而不是直接打倒,要不那不成農民起義了,給自己添亂呢。

“那便是沒了。”徐渭一籌莫展地攤了攤手,示意自個沒了想法。

“打擊貪污腐敗,打擊欺民霸市,打擊走私。”蕭墨軒一件件的算着些需要能拉得下臉面的事,“走私……”

“對了,就是這個了。”蕭墨軒一拍大腿,站了起來。

“緝拿走私,一向歸着軍部海道和市舶司管着。”徐渭小聲的提醒着蕭墨軒。

“眼光要長遠嘛。”蕭墨軒笑眯眯的回道,“沒適合地地方,也可以新加出一個官來嘛。等日後肅平了海道,海貿大開,總得有個衙門細細管着。”

“眼下我大明沿海,雖是有三處市舶司,可都是各自爲政,貨物關稅多少,什麼該收,什麼不該收;什麼貨物能進來,什麼不能進來,總得有個規矩纔是。日後直浙兩省,興許也不止一個海港,難道每一處都設上一個市舶司不成?”其實蕭墨軒說想的並不止是直浙兩省,只是眼下一時間不好說出來罷了。

“蕭大人的意思是?”徐渭地腦筋開始有點跟不上,畢竟蕭墨軒的腦袋裡跳躍的都是一些歷史性的符號,如果徐渭能跟上,那麼歷史上的徐渭就不會變成一個悲情人物了。

“立刻向皇上請奏,設立直浙海關署,統管海貿賦稅和緝私相關。”蕭墨軒開始催着徐渭擬詔書,“這首任的人選嘛,就是海瑞了。”

“那市舶司那裡?”徐渭有些擔心的問道。

眼下寧波市舶司仍在田義手裡,如果動了市舶司,那麼田公公會不會虎了臉。

“那倒是無妨。”蕭墨軒也早就想到這一步,“若是他願意,便就轉去海關署好了。”

“徐某立刻擬書。”徐渭略想了下,似乎倒也可行。依着蕭墨軒的話,若是海貿大行,確實該有個規矩纔是,各自爲營畢竟有些混亂。

“那便拜託徐先生了。”蕭墨軒只想着“海關長”的名頭,就有些樂不可支。

海關長……還真是海關長呢,這個職位。當真像是給海大人預備好的一般。

南京城南,直浙經略官邸。

把徐渭丟在了經略衙門裡,蕭墨軒倒是自個抽了空,

府。雖是比歇班早了一個時辰,可又有誰會來追究退呢?

過些日子便要隨軍出海,得多花些時間陪陪家人才是了。

邁進府門,門房笑呵呵的朝着蕭墨軒屈身致了意,目送着蕭墨軒朝着後廂房走去。

前廳,沒人;後廂房。也沒人;花廳和花園,同樣冷冷清清。

偌大一個經略府裡頭,平日裡鬧鬧的一羣人居然全沒了蹤影。只有後花園裡頭,蕭甲正領着幾個家丁在翻着土地。準備乘着開春再栽上些花草上去。

“夫人呢?”蕭墨軒火急燎燎的衝了出來,對着蕭甲嚷道。

蕭甲是府上的管家,當年蕭老爺用一到十二給家裡的家丁命名,到了蕭墨軒這裡,卻是乾脆了個十二干支。這父子兩個,倒是頗有默契。

“老爺切莫慌張。”蕭甲見蕭墨軒如此,也是料到自家老爺並不知情,連忙丟下手裡的鏟子。伸手在屁股上拍了幾下,拍掉了手上的泥土,奔上前來。“兩位夫人和小蘭姑娘,中午膳後一起去了城北的養濟院。”

“養濟院?去養濟院做什麼?”蕭墨軒有些不解地問道。

養濟院是什麼地方,蕭墨軒當然知道。如果不是可巧讓自個跑到了大明來,估計蕭墨軒一輩子也不知道,大明的社會福利。居然已經這麼好。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從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上輩子的時候,蕭墨軒住的地方靠近安徽,所以時常會有乞丐唱着這歌,敲着破盆前來上門乞討。

鳳陽在出了個朱元璋以後,是不是十年有九年遭災,蕭墨軒並不太清楚,但是去年地和今年災報上,是沒有鳳陽的名字的。

而鳳陽一府,因爲是大明龍興之地,所以賦稅很低,每年南直隸倒要補貼一些錢銀以做修路造橋等用。

更關鍵的是,如果沒有大規模的天災和戰亂髮生,在大明的土地上,正常情況下是沒有什麼流民的。大部分乞丐,倒是蒙古人和曾經在元朝爲官的漢人地後裔,他們如果沒有立功的機會,一輩子只能做丐戶,享受不了大明的各種社會福利。

而養濟院就是爲了收容貧民,失去勞動能力地人,以及無親無依的老人所設。“查都城內外之老疾孤貧者,籍其年以請。”

在大明的每個府縣,都會設有養濟院。“每名月給倉米三鬥,歲給甲字庫布一匹。”

明太祖朱元璋欽定《詔天下養老之政》,而且《大明律.戶律》規定:“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至明成化二年,只北京城一地,贍養的孤老已有七千四百九十餘人,朝廷每年就要供給米兩萬六千九百多石,布七千四百多匹。

嘉靖元年,嘉靖帝聽全國各地貧疾之民聚京城而告天子,下詔收養京城貧民、孤老,嘉靖六年命令在北京五城各設養濟院一處,盡數收養貧民。

就算是因爲“土木堡之變”而戴了一個昏聵名頭的明英宗,也曾經在北京城擴建東,西,南,北四座福田院。

遇水災旱災流亡地人,凡有力可耕者,國家給田每人十五畝耕種,給牛和農具。貧民逝世無地安葬,官府撥之。老者年八十歲以上的,賜爵,歲給俸祿。

蕭墨軒在戶部的時候,也曾經詳細看過這些帳冊。嘉靖四十年地時候,大明各地只花在養濟上的錢糧,折算起來就超過了六百萬兩白銀。

明人沈榜曾作《宛署雜記》,書中詳細記載了宛平縣養濟院的規模:萬曆紀元,收蕭俊等一千八百名。(萬曆)七年,……又收劉真等五百名。(萬曆)十年……又收李聰等五百八十五名。以一個宛平縣的養濟院,收容人數達兩千餘人。爲了安置鰥、寡、孤、獨、殘,整個大明朝,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除去安置流民和孤老的開支外,洪武三年始,置惠民藥局,府設題領,州縣設醫官,凡貧病者,給之醫藥。

而嘉靖帝更是曾經親自刻錄醫書和易簡,傳於天下。這一切,與今天發達國家的完善社會福利是多麼的相像。

可惜的是,到了蕭墨軒記憶裡的那個時代,大部分人居然只記得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根本對大明完善的社會福利體制一無所知。

和這樣龐大而完善的福利體制相比,“千叟宴”顯得多麼可笑而渺小,更像是一出由朝廷導演的鬧劇。

當然,清朝也有社會福利體制。據《大清會典》記載,順治元年定,“凡軍民人等,年七十以上者,免其丁夫雜差”。康熙二十七年下詔“軍民七十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派差役”。

順治元年,順治帝下詔雲:軍民八十以上者,政府賞給絹一匹,棉花十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加倍給予。雍正四年,遍賞全國七十以上老人錢物,共費銀八十九萬餘兩、米一十六萬五千餘石。每逢朝廷慶典,也會對老人有所賞賜。

年七十以上者,方免差役。新皇登基,賞“棉花十斤,米一石。”也虧得蕭大學士歷史知識尚且不足,否則定是要搖頭嘆氣一番。

一個是真正的做主人,一個是垂憫之下的施捨,區別還真是有天地之差呢。不過想到要供應那麼一大羣空耗錢銀的八旗子弟,也是蠻吃力的了。

唯一讓人不解的是,即使是蕭墨軒上輩子在現代的時候,也沒聽什麼“專家”出來說一說明朝的社會福利體制,大力吹捧“千叟宴”的倒是爲數不少。

倒是不知道爲什麼,是不是爲自己遮醜,不敢出來見人呢。

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14章 順風戰第7章 辛卯日朔第38章 古井絕第66章 橫嶼之危第6章 背後之人第20章 請魚上鉤第28章 好禮難消第73章 陷阱第29章 寒匕初現第61章 青天在上第20章 我想有個家第63章 有辱祖宗第10章 蕭天馭的決斷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49章 法摩沙堡陰謀第37章 俺答黃金史第37章 金翅大鵬第48章 禮物第41章 血戰台州第9章 目光第18章 不肖子誤人第34章 鄢元川的困擾第33章 談權論勢第7章 計定東南第30章 慵懶之人第27章 落葉欲歸第4章 除夕紅第17章 疑惑第37章 東海之波第16章 會盟(一)第11章 命中剋星第16章 太監一樣可以有種第10章 舉有怪異第41章 血戰台州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12章 望眼欲穿第41章 一聲嘆息第9章 寧家財女第23章 醉酒迷魂第47章 流言第10章 振武軍變第43章 牛角尖第8章 學道理第27章 以騎戰騎第2章 酒論天下第31章 我不知道第12章 今夕舞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42章 搶收第74章 撥動車輪第50章 暗戰第17章 疑惑第8章 劫富濟貧??第24章 夜叉第2章 錢法之治第26章 探口風第34章 神秘番子第70章 念子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24章 邊陲之患第15章 東征日記第26章 江南美女第49章 黃雀在後第6章 東方的野心第51章 食中味第36章 委屈第22章 天指地使第22章 毒藥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38章 遼東軍情第47章 流言第16章 腳底抹油第36章 委屈第19章 以臣迫君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59章 玉脂香粉第44章 安全感第14章 無眠夜第39章 盡忠報國第4章 香浴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24章 南洋的紅毛鬼第10章 蕭天馭的決斷第39章 誘惑第51章 三日之期第15章 我亦取義第41章 血戰台州第32章 蕭殺第40章 天生陰陽第33章 採菊之隅第42章 萬事因果第1章 寫生奇遇第10章 背後第28章 兄弟,絕不輸給你第34章 天生勇者第48章 寧波港的威脅——香山澳的紅毛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