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我想有個家

穆宗隆慶帝朱載垕,也就是裕王殿下。

即便是在蕭墨軒記憶裡的那段歷史裡,其實也只有一個非常模糊的形象。

隆慶帝的老爹嘉靖帝和兒子萬曆皇帝,都在位四十多年,留下了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只有隆慶帝,僅僅在位六年,看上去更是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書寫的事情。

如果仔細去看隆慶帝在位的六年,確實也會發現,這位皇帝陛下竟像是可有可無的一般。絕大多數的時候,他並不會自個去拿主意,而是要大臣們來想辦法。雖然沒有像爹和他兒子一樣,連續多年不上朝,可是對於早朝這個形式,隆慶帝陛下同樣表現的非常不積極,甚至表現有些隨心所欲。

後世某朝,也正是根據這祖孫三代的表現,拿出了一個昏君的結論。

但再仔細看得更深一些,便會發現,這個結論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尤其是把這個結論用在隆慶帝身上的時候,更是表現的非常荒謬。

《尚書.武成》雲:“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聖天子垂拱而治,這是千百年來,爲帝王者最大的理想,也是世人給做皇帝的定下的一個最高標準。

而隆慶帝的所作所爲,恰恰是最符合這一條標準的。

如果只是因爲隆慶帝看上去有些懈怠,便就把他說成一個昏庸的主,那麼不妨先來看看當時的大明朝,到底是誰在幫着隆慶帝治理天下。

徐階,)古,海瑞,李……

一系列讓人眩目的名字,幾乎可以用如雷貫耳來形容。

試問如果做皇帝的真的是昏庸無能,他又如何能做到起用這麼一大批傑出地人才?

自知文不及徐階,|猷。作爲一個皇帝,能有如此的自知之名,其實也是難得。

再從他屢次調停大臣之間的矛盾所用的手段來看,隆慶帝不但非常富有政治手腕,而且更是有着完善的大局觀。

可雖然貴爲王爺,甚至貴爲天子,朱載垕的一生並算不得愉快。

隆慶帝和他的兒子萬曆帝一樣,都是第三子。除了剛剛出生兩個月便就夭折的長兄朱載基以外。朱載垕還有另一個兄長朱載壑。

人們常說“命運”二字,有時候看來。興許這命運這東西還真的是存在的。

嘉靖十八年,朱載壑被立爲皇太子,可是,冊封大典上,主事地太監們卻誤把太子的冊寶交給了同日受封的裕王朱載垕。

若沒有後來發生的事情,興許這事兒只會當作一個失誤,不了了之。

可是誰也沒想到,嘉靖二十八年,身爲太子的朱載壑居然病重身亡。

當年的一個失誤,居然戲劇性的變成了現實。雖然朱載垕從出生到登基。都沒有被封爲過太子,可是隨着景王的就藩,誰都知道,他便就是大明朝事實上的儲君。

但是朱載壑的死。讓嘉靖帝更加相信方士陶仲文提出地“二龍不相見”的魔咒。

從此之後,裕王朱載垕只在嘉靖帝臨終之前才見和自己地父親見上了一面。加上母親杜康妃的早逝;王弟景王朱載圳時不時的表露出來的勃勃野心。其實在孤獨的裕王朱載垕的心裡頭,比誰都希望能品味一回家的溫馨。

也正是因爲這樣。所以他在面對蕭墨軒的時候,總是表現得格外的親切,倒真得像是一位兄長一般。

況且……隆慶帝再牛,再聖明,再有本事,運氣再好。可他眼下卻還不是皇帝,只是裕王殿下。

“哦……”裕王爺好奇的看着蕭墨軒,雖是有些納悶,卻也並未多想。蕭墨軒是李妃肚裡娃娃地舅舅。他護着自個的外甥或者外甥女,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兒。

“噗嗤……哈哈。”裕王爺愣愣的看了蕭墨軒好一會兒,突然一個轉頭,笑了出來。

“若是李妃果產下世子。”裕王被蕭墨軒這麼一鬧騰,突然心情卻像是好了許多,“本王便就當真讓舅舅去教外甥。”

“敢不從命。”這一回蕭墨軒欣然接受。

隆慶六年,雖然之前蕭墨軒地心裡

經有過許多憂慮,並且一時間,這種憂慮並不可能消

但是蕭墨軒心裡頭,突然間卻又多了幾分期盼和欣慰。

如果你愛一個人,那麼就請你去痛罵他;如果你恨一個人,那麼也請你去痛罵他。

且不管海大人是對嘉靖帝老人家是愛是恨,嘉靖四十二年的春節,雖是籠罩在這一陣罵聲的陰影下,卻仍無可避免地來到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爲皇上病重的原因,從年三十的早上開始,西安門邊的蕭府,幾乎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

當然新面孔裡頭,也有並非是衝着裕王爺,而是當真衝着蕭墨軒來的。比如說,馮保。

蕭墨軒從江南帶回來送給馮保的,自然都是江南的土特產,只不過價格不菲罷了。

蕭墨軒和馮保兩個,都不是缺錢的人。但是投桃報李,馮保自然也不會怠慢。只是馮保並不想趕這趟熱鬧,所以他選擇的日子,是正月初三。

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上門求見的人都是沒消停過;大年初二,是裕王攜李妃回家省親的日子。

裕王爺不是第一次來蕭府,裕王妃李杭兒也不是外人。可檯面上的工夫,總是要做的。

天剛矇矇亮,蕭福便就起了身。吆喝起一幫子家丁。

就連年三十剛掛到門口上的燈籠,也被換了下來,換成了新的。

等到了卯時末,只聽着街邊一陣鑼鼓炫天,蕭天馭和蕭墨軒立刻帶着家人,迎出門外,裕王和李妃的車駕到了。

“下官……”蕭天馭和蕭墨軒迎出門外,剛要跪下身來,便見着裕王的車駕隊裡頭奔出一人來,直朝着蕭天馭和蕭墨軒奔了過來。

“兩位大人且慢。”擡眼看時,卻見跑過來的竟是裕王府的掌事太監李芳。

“兩位大人,王爺和王妃娘娘說了。”李芳呵呵笑着,託着蕭天馭的蕭墨軒的胳膊,“大過年的,王爺和王妃來府上,只是想陪着王妃來和父母兄長敘一敘家常,散一散心。若是兩位大人嚴肅,倒反是讓王爺和王妃放不開了。”

“哦,那便就隨王爺和王妃的意了。”蕭天馭和蕭墨軒也不堅持,分立兩旁,將裕王和李妃迎入門內。

“幾位姐姐這回沒有回來,倒是可惜呢。”進門的時候,杭兒似乎有些不滿似的朝着蕭墨軒嘟了嘟嘴,隨即又轉出笑臉,“只是原只當是連兄長也見不着呢。”

裕王妃李杭兒與寧蘇兒感情篤深,與陸依依和小香蘭從前也常是纏在一起。這回見三人竟都是呆在南京沒有回來,未免有些失望。

可義兄外放,這回居然能夠見到,也已經是意外的驚喜。

“一入侯門深似海”的話,興許有些誇張,可在裕王府裡頭,畢竟不如在蕭家隨意。

好在兩邊都不是外人,雖然分着上下,可依着規矩,倒也不需要太多避諱。與兩位夫人,並府裡頭熟識的姐妹們嬉笑一番,杭兒的心情似乎也是更好。

裕王看着杭兒開懷,心情也是大好。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的,薰得裕王心裡頭也是暖暖的。

“子謙……”裕王輕嘆一聲,轉過頭來,“我倒是真羨慕你吶。”

“你去江南這半年。”裕王端起茶杯,手卻又停在了半空中,“除了李芳之外,本王且是連個說話的人都難尋。”

當年裕王府裡的那一幫子人,如今入內閣的入內閣,放江南的放江南。從前常是人來人往的裕王府,倒真的是冷清了許多。

“約莫什麼時候可以回京?”裕王略泯了一口茶,像是隨口似的對蕭墨軒問道。

“子謙是朝廷的官。”蕭墨軒搖頭苦笑一聲,“王爺是大明的王爺。”

“呵呵,子謙所言極是,是本王自私了。”裕王微微一笑,看着蕭墨軒的目光中,似乎更多了幾分欣賞。

“說起來倒是要謝過子謙和弟妹兩個。”裕王的目光折了一下,又轉了回來,“若不是李妃,只怕本王又要多了幾分寂寞,難得善解人意吶,便就是連陳妃,也喜愛她得緊。”

第21章 孃親的自豪第12章 嚴氏花槍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5章 嚴府之邀第4章 春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16章 一團和氣第42章 皇家也有煩心事兒第60章 雷耶斯的禮物第15章 中計第42章 萬事因果第16章 會盟(一)第43章 黑雲蔽天蕭閻王第1章 脈脈心語第58章 手心手背第38章 遼東軍情第15章 心生二意第47章 花前月下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17章 巨財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28章 誰言漢兒不善馬第30章 慵懶之人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46章 吉時第59章 走私的總督第15章 我亦取義第20章 在此一戰第22章 真假倭寇第25章 嚴府之邀第24章 關門打狗第22章 奇貨第29章 裕王入宮第27章 以騎戰騎第14章 莫傷仲永第25章 心事第18章 早該想到第7章 壓而制之第20章 煙籠碧紗第9章 少年中國第29章 裕王入宮第40章 好好的第29章 三比七第26章 探口風第12章 迷魂湯第38章 太華之山第39章 誘惑第2章 海關……還真是海關第42章 兄弟之情第8章 損招第18章 黃龍之怒第25章 手帕之交第41章 袁煒之邀第48章 怪事第52章 重壓之下第39章 兵臨城下第17章 西湖釣魚第43章 鷹和虎的對峙第36章 各有算盤第44章 “珍寶”遊戲第41章 難題第8章 洽情陷情第10章 千帆競流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71章 新鮮東西第6章 黃梅時節第45章 虎焉羊焉第21章 厚禮第20章 好飯好菜第13章 顧忌重重第8章 學內羣毆第27章 一份大禮第45章 大事將至第12章 今夕舞第22章 另類的神機妙算第8章 學道理第22章 心臟第32章 建戌金菊第13章 泡沫散盡第31章 養身之道第38章 古井絕第33章 萬罪歸我第41章 萬壽無疆第5章 子謙受罰第10章 千帆競流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60章 雷耶斯的禮物第19章 疑心漸起第10章 千帆競流第24章 洗牌第37章 永康模式第7章 計定東南第39章 盡忠報國第20章 在此一戰第52章 關鍵證據第8章 洽情陷情第72章 野心第2章 花嶼島之誤第46章 王命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