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國富民強

京城,戶部衙門。

十一月的北京城,已經少許有了些寒意。平日裡養尊處優的官老爺們,迫不及待的在屋子裡升起了火盆。偏偏浙江清吏司的公房裡頭,卻是個例外。

每日到了午膳和晚膳前,那些肚中飢餓的官員們更是有些耐不住,便是尋着機會去其他司裡溜號的,也是大有人在。

“海大人。”幾個浙江清吏司的官員,輕輕的跺着腳,湊到了海瑞面前,“這天氣可夠冷的,比不得南方。”

“哦。”海瑞只是輕輕應了一聲,卻是連頭都沒擡起來一下。

“海大人。”幾個官員見海瑞竟是毫無反應似的,禁不住在心裡暗自罵了聲木頭,臉上卻是仍不得不堆出笑來,“京城這地方,一過了十月便像是進了冰窖,這拿筆寫起字來,都哆嗦着呢。若是要想個事兒,這心窩子也像是被凍住了一般,如何也轉不過勁道來。”

“海大人,您是海南人,怕是耐不住京城的寒冷吧。”幾個人一臉色莊重,關心着海大人的身體健康,“您是不知道京城這天氣的厲害呀,不消幾日,這手腳上頭都長出凍瘡來,若是隻疼着還好,偏偏還鑽心的癢……海大人……”

“若是嫌冷,就多加件衣裳。”海瑞停下手裡的筆,擡起眼來,看了衆人一眼。見衆人慾言又止的樣子,卻又輕嘆了一聲。

“唉……也罷。”海瑞突然揮了揮手,鬆了口,“去叫人搬幾個火盆進來吧。”

“哎!”幾個官員,頓時喜出望外,喜滋滋的搓着手。推了一個人往門外去了。

看來這位傳說中的海大人,倒也沒這麼不近人意,幾個人心裡一起偷偷的想着。

其實這幾位主事和庫使想不到的是,今個海大人突然鬆了口並不是良心發現。若是按照海老爺從前地脾氣,只要不到滴水成冰的時候,即便是給他們點根蠟燭湊着烤烤手也算是開恩了。

只是突然之間,海老爺突然想起來當日蕭經略和自個聊天時候談過的一席話。

蕭大少爺先是肯定了海瑞的不與民爭財的一貫作風,可是話鋒一轉,卻又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纔是真正的“國富民富”?

公元一七七六年。一本叫《國富論》的書在歐洲正式出版,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作亞當.斯密的蘇格蘭人。

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在整個歐洲掀起了一股閱讀和學習的狂潮,並在此書地基礎上,開創了一門叫做“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學科。

而《國富論》則被奉爲西方經濟學的聖經,對整個人類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海大人起初對蕭經略的問題很不以爲然,幾乎未經思考,便給出了回答:人人得衣食,家家有餘糧;官倉錢糧,足夠三年支取而不空。

只是海大人沒想到的是。蕭經略聽了他的這一番回答,竟沒說對。也沒說不對,只是微微笑着搖了搖頭。

人人得衣食,國庫錢糧足夠支撐三年,充其量只能算是解決了溫飽問題,怎麼能算是國富民強了,就是連小康且都算不上。

這些理論太過高深,蕭墨軒一時間自然沒辦法和海瑞說個明白。但是他接着又向海瑞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爲何普通人家就不能做到年年衣着綢,日日食有肉。

這個問題着實是把海大人嚇了一跳,“年年衣着綢,日日食有肉”。即便是海大人做七品知縣的時候,只靠着俸祿也做不到,如何能要求普通人家都過上這樣的日子。

緊跟着,蕭墨軒笑眯眯的說出了爲何不能實現“年年衣着綢。日日食有肉”地原因,其實也就是產出的東西遠遠跟不上百姓所需要地數量。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只能是分工合作。也就是說,該養豬的養豬,該種田的種田,該養蠶的養蠶,不能想着東拆一塊,西補一塊的來實現“國富民強”。靠男耕女織,其樂融融的理想來實現,永遠只能是存在與故事裡頭。

這個問題甚至直接擊中了海大人的內心,因爲海大人自個就是靠着在屋子後頭種菜解決餐飲問題的。雖然海大人知道蕭經略並不是在笑話自個,而且海大人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可他卻一直也認爲,自己做地很好。

如果按照蕭經略的說法,大部分人竟是可以不去種田,而改去做其他事情,這對於海大人來說,簡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大明

立國,農民可以穿絲綢,商人卻是不許,蕭墨軒的這一點,簡直要動搖國之根本。

但是蕭經略地最後一個問題,卻讓海瑞也說不上話來。

這個問題也很簡單,一戶有着壯年勞動力的人家,究竟可以種植多少畝地?眼下只說這南直隸和浙江的地方上,一戶人家卻是種了多少地?

海瑞在海南地家裡,也有幾畝薄田,從前在海南的時候,海瑞也親自伺候過莊稼,

一戶有着壯年勞動力的人家,如果只做着耕種一事,一個人種上十畝二十畝的地根本毫無問題。而實際上,眼下不單是直浙兩省,整個大明朝算下來,每戶人家所種的地,平均下來最多也只有三四畝的樣子。

所以,除了農忙以外的大部分時候,走進任何一個村莊,那些閒着無聊的男人們,不是打獵摸蝦的想着法子改善生活,便就是聚在村頭提着茶壺擺着龍門陣。

既然只需要一小半人就能把地裡的莊稼伺候好,那爲何一定要把絕大部分人死死的按在土地上面?爲何就不能讓他們去做點什麼其他事情?

即便是分一部分人出來去下海打魚,那些種了糧食吃不完的農民,自然也會來拿糧食交換他們捕撈上來的魚。在這其中,官府也可以從中獲得大量的稅收,用來充實國庫而不必去靠徵收眼下的人頭稅。

好在蕭大經略在說這些東西的時候,臉上總是泛着淡淡的笑,看起來半是認真,半是玩笑,這纔沒把海大人真的嚇壞。

蕭墨軒說的東西,海大人不盡然明白,可是海瑞畢竟也是個聰明的人,從蕭經略的話裡頭,他起碼明白了一個意思。那就是銀子和東西,絕對不能都陷在手上,只有讓這些東西都動起來,產出更多的東西,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國富民強”。

事後海瑞仔細想來,竟是覺得蕭經略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只拿自家夫人織出來的布來說,若是沒人賣棉花給自家,又沒布店收購織出來的布,那麼就連每年的那麼幾兩額外的收入也沒有。海瑞在歷史上雖負盛名,可是在眼下這時候,卻是也只能先想到這一層。

而允許在公房裡點起火盆,也並非海大人做了回明白人。海瑞在京城裡的住所,便就在香爐營一帶。海大人家無餘銀,所以住的地方也並非什麼豪門貴族的聚集地,說明白了,香爐營一帶其實住的都是些工匠和手藝人。

隔着半條街的地方,便就有一家燒炭的作坊。海大人每日寅時末上戶部衙門的時候,也都要從那家作坊門口經過。

伴隨着一陣陣有些嗆人的煙霧,偶爾裡面會探出來幾張薰得烏黑的臉龐,有些木然的看着早起的行人。

興許……多燒點炭,他們的日子也會好過些吧,海大人如是想。

很簡單,也有幾分悲涼。徘徊在紫禁城邊的海瑞海大人,用着這一種最簡單,最單純的做法,追隨着蕭墨軒的思想,稚嫩而蹣跚的走出了探索真正的“國富民強”的第一步。

幾隻火盆,在戶部浙江清吏司的公房裡點了起來,熾紅的炭火漸漸的帶起了屋子裡的溫度。原本把手腳都縮在衣服裡的官員們,也漸漸放鬆了下來。

清吏司主事貢士賴,湊到火盆旁邊,烘了烘手,又把一隻火盆朝着海瑞坐着的地方推了幾步。

“海大人可是在寫着要獻給皇上的青詞論表?”貢士賴等身上暖和了些,臉上堆着笑,站起身來。

“青詞?甚麼青詞?”海瑞有些愕然的從案卷裡面擡起頭來。

“難道海大人竟還是不知道?”貢士賴似乎比海瑞更吃驚,“皇上昨個頒下旨來,改奏天殿爲皇極殿,這個月的乙酉(二十二)要在皇極殿邀進京的諸方高人論道。京中百官,皆可上青詞論表。”

給皇上寫青詞論表,向來是內閣大臣和三公九卿的專利,尋常的小官,想給皇上寫只怕也是沒機會。這一會遇上這麼大一件事兒,若是自個寫的青詞被皇上給看上,那麼自個的仕途也就有了底子了。

京中大小官員,從昨天得到消息開始,都在偷偷忙着這事兒。只是這事兒並沒有以公文的形式傳達,而海大人又總一副不近人的模樣,所以居然是到現在也沒人和他提起過。

第48章 朝罷歸來第74章 撥動車輪第26章 動如疾風,快如迅雷第16章 武力奪城第12章 利益團伙第41章 一聲嘆息第31章 我不知道第5章 異常第57章 春心萌動第21章 明槍暗劍第32章 建戌金菊第27章 一份大禮第20章 煙籠碧紗第50章 暗戰第31章 歪詩信箋第2章 小香蘭的心思第10章 舉有怪異第14章 無眠夜第32章 定北第32章 定北第18章 海不揚波第34章 淵源第3章 迷糊第5章 異常第14章 萬壽帝君第22章 心臟第20章 欺君之罪第30章 寡人有疾第33章 採菊之隅第1章 國富民強第3章 蘄州來客第50章 暗戰第25章 靜默第11章 涼河心第32章 建戌金菊第36章 春暖第15章 高拱的秘密第16章 武力奪城第26章 探口風第30章 寡人有疾第12章 望眼欲穿第29章 密旨第23章 地震西北第71章 新鮮東西第42章 兄弟之情第74章 撥動車輪第29章 春江潮水第19章 如遭雷擊第9章 夜半驚第41章 萬壽無疆第44章 認死理第45章 種葫蘆?第22章 經營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30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34章 淵源第39章 仙風第50章 左右逢源第36章 春暖第31章 波中仙子第10章 混水相摸第13章 陰謀詭計第1章 國富民強第14章 高拱之怒第24章 關門打狗第4章 遠房表妹第21章 大明超市第48章 怪事第8章 劫富濟貧??第12章 今夕舞第3章 南直隸之禍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1章 脈脈心語第31章 養身之道第18章 海不揚波第6章 把酒歡言第3章 蘄州來客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25章 爭於不爭第34章 神秘番子第40章 白銀兩萬第45章 虎焉羊焉第50章 左右逢源第37章 東海之波第20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2章 軼事第34章 鄢元川的困擾第35章 標尺第47章 國之利器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31章 養身之道第7章 到底誰的錯第44章 滅門慘禍第31章 養身之道第25章 靜默第14章 霧裡看花第46章 心虛第4章 神魂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