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反攻

現在也可以說是林丹汗最近幾年威望最高的時刻,這一次入關劫掠大金國固然是滿載而歸,而林丹汗的察哈爾諸部也是收穫多多,而有了林丹汗與察哈爾諸部的全力支持,諸位女真貝勒並不認爲自己的歸

路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雖然現在林丹汗與自己的八位皇后已經是徹底鬧翻了,但是諸位貝勒都不認爲這些女人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本領。

特別是林丹汗現在從明國收穫瞭如此驚人戰利品的情況下,足以讓很多暫時屬於察哈爾斡耳朵的部落及時回到林丹汗的旗幟之下,到時候林丹汗會在察哈爾內部的競爭之中重新佔據上風。

正是有着如此明確的認識,所以諸位貝勒都覺得應當在關內再暢快地劫掠一兩個月,最好是把整個中國北部都拿下來作爲諸位貝勒的領地。根據阿敏與諸位貝勒對於這些城市的偵察,這些城市的防禦事實上跟沒有防禦沒有多少區別,只要一兩個牛錄的甲兵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拿下,但是皇太極卻是輕而易舉放棄了這麼好的機會,導致大金國君

臨天下的努力前功盡棄。

這是太可惜了,因此阿敏也只能冷笑了一聲:“所以他才只是四貝勒而已!”

在他的心底,皇太極永遠只是諸位貝勒中的第一人,而不是大金國的大汗。而阿巴泰正想回應阿敏的問題,那邊卻突然有人飛馳而來,這快騎甚至來不及擦去額頭的汗水,就向這兩位權高位重的女真貝勒通報着最新的消息:“兩位貝勒爺,大貝勒讓我們趕來向諸位貝勒,請諸位貝

勒趕緊回師遼南!”

雖然是八旗一同出征,但是由於遼南關事大金的生死存亡,所以大貝勒代善與兩紅旗的主力留了下來應對海北軍的攻勢,而現在阿敏可以說是大吃了一驚,他不由脫口問道:“海北賊進犯海蓋了?”

這位報信的信使幾乎是屁滾尿流地跪了下來:“金複方面的海北賊幾乎是傾巢而出,不計其數,數也數不過來,而朝鮮方面的海北賊也是同時發動,大貝勒實在支撐不住,請諸位貝勒趕緊回師。”

阿敏一時間只能沉默無言,而旁邊的阿巴泰只能長嘆一聲:“哎,看來他還是大汗啊!”

而對於現在的大貝勒代善來說,他正經受着人生中最大的危機考驗,他大驚失色地問道:“海北賊的主力不是全用於南征了嗎?怎麼現在又冒出來這麼多的人馬出來!”雖然兩紅旗一直覺得整個遼南戰場就是一個真正的火坑,但是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空前危機,海北軍的兵力與火器火炮簡直就是無窮無盡,別的不說,代善實在想不到海北軍什麼時候裝備瞭如此之多的

新式燧發槍。新式燧發槍在海北軍之中也是稀罕物事,只有一些精銳的步兵團纔會裝備一個步兵連的燧發槍而已,而現在海北軍已經把最精銳的兵力與火器都調往淮揚方向,在代善的眼中遼南海北軍頂多只能擁有一個

加強步兵營的火槍而已。

可是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海北軍這次突襲可不是讓代善措手不及這麼簡單,而是讓代善感覺得到致命的威脅,就是他們有着近於無窮的燧發槍與新式火炮。

雖然不知道有多少海北軍裝備了新式的燧發槍,但是從目前的實戰來看當面的海北軍至少裝備了兩三個步兵團的燧發槍,第一線的女真甲兵打到現在居然已經繳獲了二十多支本來十分珍貴的燧發槍。

但是繳獲到的燧發槍越多,代表着兩紅旗的情況越發危急,代善不得不向諸位女真貝勒發出急報:“遼陽與瀋陽方面再不增援的話,我只能放棄海蓋了!”

而如果代善代棄海州與蓋州的話,那麼皇太極統領的出征大軍在回撤過程中甚至有被海北軍側擊的巨大的危險。而對於江浩天與江清月父女來說,這就是他們人生中最意發風發的一瞬間,江浩天看着遠方的炮聲轟鳴,無數個後金軍精心修築的堡壘已經被硝煙所籠罩,不由喜滋滋地說道:“可惜努爾哈赤死得太遠,不

能看到如此美麗的一幕!這可真美啊!”江浩天之所以說“這可真美”,自然是因爲這些後金軍消耗無數人力物力修築起來的工事連同裡面的女真甲兵現在在海北軍的炮兵轟擊之下顯得極其脆弱,而江清月也是臉帶微笑:“是啊,我就想不到努爾哈

赤與皇太極也是一世人傑,居然要跟我們比拼高溝深壘!”雖然女真並不是遊牧民族,而是有着半農耕半遊牧性質的山地部落,但是如果說運用堡壘戰術,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是海北鎮的對手,他們在這方面甚至連大明都望塵莫及,哪有信心與海北鎮在築壘上一較

勝負,但是他們在遼南就是大規模地運用了堡壘戰術想困死海北軍。

雖然這些年海北軍確確實實是吃了女真高溝深壘戰術的虧,但那只是因爲海北軍對女真的戰術轉換不夠重視,而重視起來的海北鎮絕對是不會被同一種戰術所打倒的。現在這次反攻海蓋就是典型,海北軍立即運用更強更多的火炮、火槍和其它爆破器材對女真軍鎮守的這些堡壘進行全方位攻擊,而對於女真軍來說,他們不管是築壘還是運用火器,在認真起來的海北軍面

前也就是小學生的水平,頂多也就是初中生的水平。

雖然他們對海北軍造成巨大的威脅,但是海北軍卻一定能笑到最後。當然這也是海北鎮在反射爐與國產橡膠大量投產之後國力暴增的結果,如果不是這兩年的休養生息,海北軍是不可能在多線作戰的同時動員起這麼多新部隊與新兵投入到遼南戰場上,也不可能有這麼多的

新式鑄鐵炮,更不可能把如此之多的重武器與步兵在最短時間投入到第一線去。

現在就是極其華麗的一幕,大地尚且在海北軍的持續重炮轟擊下顫顫發抖,何況是這些女真人用參照明軍與海北軍戰法修築的堡壘工事。

雖然大金國是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動員他們的一切智慧、資源與努力來修築這些堡壘工事,但是在海北軍重炮轟擊之下卻是根本支撐不了幾個回合。

運氣不好修築又不夠用心的那些堡壘乾脆在海北軍的一輪炮擊之中直接被掀翻了,裡面的守軍非死即傷,逃出來又遭遇了海北軍的槍林彈寸。即使是運氣較好又修築得特別用心的若干堡壘工事現在僥倖得能頂住或躲過海北軍的幾輪炮擊,但是接下去海北軍又集中兵力向他們發動攻勢的時候,這些堡壘就會暴露出來,他們會再次遭受海北軍的重

點密集炮擊與重兵攻擊。和碩圖這一輩子都沒經受過如此猛烈的炮擊,眼前的這一幕簡直就是他人生最恐怖的場景,他懷疑有着數百門甚至數千門火炮朝着自己據守的堡壘開炮轟擊:“這也太不講道義了,海北賊怎麼能這麼幹,太

狠毒了!”海北軍的炮擊與攻擊何止是狠毒,他們把他們在鋼鐵與火藥上的一切優勢發揮到了極限,幾乎是炮擊剛告一段落沒多久,海北軍的精銳步兵就怒吼着衝上來,和碩圖是帶着自己的包衣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

才把這些海北賊擠了回去,但是戰鬥還沒結束和碩圖就哭出聲來。

董鄂部這一回是真完了,當年他從復州突圍出來的時候整個董鄂部幾乎只剩下了三個牛錄多點的規模,這些年他可以說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董鄂部的規模勉強恢復到五個牛錄的規模。

可是沒想到在海北軍的炮兵轟擊之下,現在董鄂部又只剩下了三個牛錄不到的規模而已,而且這些活下來的人之中至少有一大半並不是董鄂舊部。現在海北軍的炮擊雖然已經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和碩圖還是覺得數以百計甚至百計的海北軍大炮正對着他腳下堅守的堡壘狂轟濫炸,在海北軍的密集轟擊之後,現在整個堡壘之中已經找不到任何一處可以

下腳的地方。實際的情況比和碩圖想象中還要嚴重,現在地面即使不是是由屍體與血漿交織而成,也至少鋪了一層深深的泥土灰塵,更糟的是在海北軍的轟擊之下,很多地面下面已經是小坑與大坑組成,一不小心就踩

在上面就整個人摔倒在地。和碩圖統率的五牛錄兵馬已經是非死即傷,即使是少數將士不曾在連場的廝殺中依舊倖存,但是他們的心靈卻在海北軍的連環炮擊遭遇了空前重創,他們不再是死戰不退只知向前衝鋒的無畏將士,每次衝

鋒的時候都要觀察再三才敢衝出來。他們在幾次反擊之中遭受的打擊實在太多了,誰都沒想到原本金貴無比的燧發槍一下子就變成了大白菜,不知道有多少海北軍連隊換裝燧發槍,甚至連新兵連隊都用上了燧發槍。

第1165章 照樣畫葫蘆第712章 各行其是第321章下班京操軍第144章無賴手法第768章 柳鵬纔是心腹大患第696章 滄海橫流第253章張藝赫第1066章 誠意伯府第288章推出去第683章 百年國運第131章一波又起第719章 緩和第270章要退錢第1037章 偉大的朋友第24章潘驢鄧小閒(有閱餅,快搶)第853章 蔡雲揚第1115章 勝利的信心第880章 入學名額第112章書屋第1138章 柳鵬的老營第130章一波未平第30章案子大了第1080章 熊遇明第699章 倉皇北竄第347章碧霞元君第1013章 葉赫故國第700章 武穆故事第726章 英雄惜英雄第452章:舉賢不避親第911章 兗西第988章 名單第91章英姿勃發第522章緩兵之計第702章 交換的條件第192章山蠶綢第77章吃絕戶第128章走着瞧第703章 斬獲空前第98章鋪保第170章左擁右抱第111章摟草打兔子第165章朝廷心腹第999章 刺蝟第171章禁海大潮第1027章 畏懼引發的大潮第1037章 偉大的朋友第986章 一石數鳥第449章:眼光要放遠第705章 金州內情第271章不退錢一切都可以談第602章遼海佈局第774章 講道理第1140章 殺柳鵬啊第220章楊廣文第549章信物第182章陳大明的事第340章小倉官大能量第370章錢莊與大眼井第1025章 新秩序第508章:月下追縣丞第64章柳鵬的雄心壯志第1060章 妙用第365章馬停之爭第246章石佛口第61章沒名沒份第1030章 林雅蘭的賭博第368章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676章 後院起火第1041章 滅門大案第42章微不足道的一點要求第109章柳大頭風頭太勁第437章得尺進丈第375章:褐煤第1160章 挺進中原第636章最合適的時機第263章姚姐姐的柔弱第822章: 大買賣第7章成交第166章季進思第631章歷史的新一頁第700章 武穆故事第296章柳倉使第210章元寶陣第837章 虛名實利第152章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756章 豪格的來意第377章:洋爐子和蜂窩煤第841章 消閒第711章 存亡絕續第466章:留客第964章 資本第110章谷昆林求饒第815章 我有了第1079章 勤王軍第1036章 可以接受的人選第571章共襄盛舉第900章 一網打盡第1062章 選擇第904章 苗思順第33章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