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風雲變幻(七)

第038章 風雲變幻(七)

沒錯,在昆明,東西方的文明正在這裡激烈的碰撞着。尤其是在五華宮,你能看到穿着補服、都戴烏紗帽的官員從一個個穿着歐式軍裝禮服站着筆直的金髮碧眼額士兵身邊走過。就是這麼的不和諧,但是不和諧的不僅僅是昆明。

在北京,這個昔日漢民族的政治中心,權貴聚集地,你幾乎隨處可見拖着豬尾巴的滿洲人。

這個時期滿人的頭髮可不是後來電視劇裡那又黑又粗的大辮子,他們的髮型很可愛的,跟光頭差不多,大部分頭髮被剃掉,只留腦後小手指細的一綹,擰成繩索一樣下垂,稱金錢鼠尾式。配合這樣的髮式,鬍鬚只留上脣左右十餘根。

這樣的頭髮估計在今天也就幼兒纔會留了,不過在當時,這就是滿洲人的髮型。後來入關之後,可能是受到了漢族的同化,他們自己也覺得這個髮型不好看了,自遼東地區廣大漢族民衆的反抗至清入關後的無數次反剃髮暴亂,成千上萬的漢人爲之付出了巨大死亡。而此時的蓄髮部位已悄然無聲地逐步由腦後移到了頭頂,但仍可稱金錢鼠尾式。

清代中葉,經過清除鎮壓以後,髮式約自嘉慶初年起有所變化。頭頂着發的部位雖沒有變,但面積已遠不止於一個金錢大,而是足有四或五個金錢大,相當於一掌心的面積,蓄髮數量明顯增加。鬍鬚亦從只留上脣左右幾根變成包括下巴在內的全部。

清代後期,即嘉慶以後男子的髮式逐步演變爲將頂發四周邊緣只剃去寸許,而中間保留長髮、分三綹編成辮子一條垂在腦後,名爲辮子或稱髮辮,這纔是後世電視劇中的牛尾辮。

此前,遼東漢民早已深受剃頭之荼。早在滿洲建國時期,滿洲統治者就強令投降的漢人效法滿洲人的髮式,把剃髮作爲歸順的標誌,如天聰五年(1631年)清太宗在大淩河之役勝利時令“歸降將士等剃髮”,崇德三年(1638年)又下令:“若有效他國衣帽及令婦人束髮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國。自今以後,犯者俱加重罪。”

清軍入關,繼續推行這個政策。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打敗李自成進入山海關的第一天就下令剃頭。五月初一日,攝政王多爾滾率領清軍過通州,知州迎降,多爾袞“諭令剃髮”。初二進北京,次日多爾袞給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別發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撫,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着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這是清朝進入北京後正式下達剃髮和易衣冠的法令。

但是這一政策遭到漢族人民的強烈反對,在朝漢族官員遵令剃髮的爲數寥寥,不過孫之獬等最無恥的幾個人。不少官員觀望不出,甚至護髮南逃,畿輔地區的百姓也常揭竿而起。多爾袞見滿洲貴族的統治還不穩固,自知操之過急,被迫宣佈收回成命。順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諭旨中說:“予前因歸順之民無所分別,故令其剃髮以別順逆。今聞甚拂民願,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茲以後,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所以清軍入關後,剃髮、易衣冠的政策只實行了一個月。值得一提的,帶頭反對剃頭令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在南明覆滅之後被人痛罵的吳三桂。

這個時候的吳三桂還是剿滅闖賊的大功臣。。。

公元1645年,南明改元弘治元年(西南七省繼續沿用崇禎十八年的年號),大清順治二年,戰爭的號角再次在神州大地吹響。

正月,豪格指揮的清軍在等到了孔有德等人送上來的大炮之後,毫不客氣的從潼關出兵直撲西安。早就失去了戰意的李自成沒有在自己的老家陝西爲保衛家鄉和清軍進行任何戰鬥,相反他帶着二十多萬大順軍經過鄧州進入湖北,走向他的宿命之地。。。

與此同時,左良玉的清君側行動也發動了,號稱五十萬大軍的左良玉部從襄陽出發,直逼南京而來,整個南明頓時大亂。

身爲攝政王的睿親王多爾袞也沒閒着,他派自己的大哥英親王阿濟格,帶着浩浩蕩蕩十幾萬馬步軍南下,直取南京。

這樣的兩面夾擊,福王政權要是能擋得住才叫奇怪,更何況此時西南對南京也是虎視眈眈。

整個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張振嶽都在和他麾下的將軍們開會,在研究現在正在發生的局面。只不過當時是可能發生,現在卻是正在上演。

“這盤棋我也看不懂了,左良玉給李自成騰了地方,這顯然是要去拿下南京。建奴的大軍卻又南下了,這局面可有點亂,到時候己方勢力就擠在長江北岸,這樂子怕是大了”孫傳庭敲了敲沙盤的邊緣道。

“大家估摸估摸看,這一仗誰會打贏?”張振嶽當然知道最後的局面肯定不是孫傳庭分析的這樣,歷史上就是李自成讓湖北一個老農民打死了,而左良玉病死半道,他的幾十萬大軍由左夢庚帶着瞬間土崩瓦解,最後降了建奴。至於南明,那就更是一個悲劇了,揚州十日,福王被俘。不過這個悲劇最悲劇的不是南明的滅亡,而是自己,坐擁六十萬大軍的實力派,現在在這裡扳着指頭,等着南明福王政權垮臺。。。不過這話不能放在明面上說,所以他還是當作不知的詢問大家。

“怕是建奴的贏面要大”孫傳庭到底是個行家,開口就定了江山:“李自成已經是沒了鬥志,左良玉和福王那邊雖然兵力龐大,卻是各懷異心,建奴雖然兵少,卻是勝在上下一心,這個。。。”

結局是不用多說了,張振嶽也算是認同了這個判斷:“好吧,準備出兵吧!”

正月,重新設立的新五軍都督府以大都督蕭嚴的名義發佈了一系列命令,首先委派左都督孫傳庭兼任甘陝總督,指揮猛虎軍、天狼軍坐鎮漢中,以應對豪格的十幾萬清軍。

其次任命威國公張振嶽爲主帥,蕭嚴、曹文詔爲副帥,統帥飛龍、猛龍、白虎三軍在長沙進行集結。。。

第0003章 三朵奇葩(二)第042章 招賢納士(四)第027章 東海之戰(二)見義勇爲三兄弟第042章 武備優先(四)第044章 榮升參將(三)第048章 三年之約(六)第041章 痛擊大順軍(三)第008章 北京的末日(八)第024章 歐洲故事(三)第011章 唐家兄妹(五)第015章 東山再起(四)第019章 出兵歐洲(四)第087章 天啓帝(五)第027章 中原之行(二)第046章 退路(二)第0005章 英雄救美(一)第012章 大叛亂(一)第014章 天日昭昭(十一)第020章 總督江南(五)第0010章 大戰野豬(三)第085章 天啓帝(三)第035章 草原搶婚(五)第003章 天啓新貴(三)第036章 告別南陽(一)第021章 出兵歐洲(六)第0008章 大戰野豬(一)第038章 大混戰(一)第040章 大混戰(三)第031章 太行山上(四)第049章 營救紅娘子(三)第004章 天啓新貴(四)第030章 太行山上(三)第015章 後崇禎時代(五)第049章 三年之約(七)第046章 三年之約(四)第062章 寧遠大戰(十二)第009章 遷都南京(三)第074章 北京之行(一)第050章 退路(六)第084章 天啓帝(二)第024章 山西鋤奸(三)第008章 唐家兄妹(二)第039章 告別南陽(四)第045章 退路(一)第065章 剿滅張獻忠(七)第005章 再立新君(五)第023章 東海窩集部 (一)第050章 擁立新君(二)第015章 發家致富(六)第068章 張獻忠之死(三)第022章 進軍遼東(三)第005章 充軍遼東(五)第019章 初戰告捷(五)第019章 臺灣大海戰(四)第004章 天日昭昭(一)第012章 後崇禎時代(二)第051章 寧遠大戰(一)第062章 剿滅張獻忠(四)第031章 平臺召對(三)第062章 王師北伐(六)第071章 一統南洋(三)第003章 西方來客(三)第036章 海商之路(三)第036章 東林禍國論(四)第012章 躊躇滿志(二)第069章 光復南京(七)第0007章 英雄救美(三)第008章 天日昭昭(五)第024章 滔天惡浪(四)第003章 再立新君(三)第049章 營救紅娘子(三)第017章 臺灣大海戰(二)第008章 天降大任(三)第045章 新昆明(一)第007章 天日昭昭(四)第049章 退路(五)第030章 得罪江家(一)第033章 大開眼界(一)第002章 西方來客(二)第046章 新昆明(二)第020章 和記南陽(一)第003章 西南風雲(三)第060章 剿滅張獻忠(二)第022章 進軍遼東(三)第027章 東海之戰(二)第065章 覺華島主(一)第030章 西南新政(五)第084章 天啓帝(二)第024章 東海窩集部(二)第062章 威服南洋(二)第046章 新昆明(二)第030章 蘇州民變(二)第004章 充軍遼東(四)第052章 寧遠大戰(二)第030章 東海之戰(五)第041章 荷蘭王國(一)第031章 平臺召對(三)第025章 一救唐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