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

在古代特別時水災後,很容易變成瘟疫,說到底還是衛生問題,個人生活習慣問題,特別是飲用水,看上去清澈乾淨就直接喝,所以往往一個水井能把全村變成疫情重災區,古代一個地方發生瘟疫,傳播不是很快,原因就是交通不發達,也因爲這樣,消息也不靈通,有時遠遠看到前面有一個村落,走進一看卻空無一人,就是瘟疫鬧的,死亡人多了,剩下的人就會逃離,瘟疫就這樣慢慢地擴散,等到一個區域大面積有瘟疫後,其實瘟疫已經有好幾個月了,或是大半年了。

霸州的這場瘟疫就是這樣,等到官府發覺,已經流行很長時間了,原因是霸州水系發達,此時的霸州在勝芳設立了一個巡檢司衙門,勝芳始建於春秋末年,當時僅有幾戶漁民,因東、南、西三面臨水,僅北面爲陸地,且與一條土堤相連,故名堤頭村。公元前318年改名武平,北齊武平元年(570年)改稱渭城。北宋嘉祐年間,因盛產蓮藕,風景宜人,有“勝水荷香”之稱,而改名勝芳。勝芳因水路而繁華,原因無它,是外地進京的中轉站。

瘟疫初發在王莊子村,後蔓延到了東楊莊,後又傳染到了辛章村,就這樣傳播開來,古時碰到一地有瘟疫,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逃離,一邊逃一路感染,又一路死亡。

章子俊一行船靠勝芳碼頭時,城內已經有瘟疫傳播了,可是章子俊還不知道此地已有疫情,因爲城內到處人來人往,商鋪林立,那就先找一家客棧住下再說,巡按御史一般不會亮出旗牌,如果是亮旗牌就得穿上官服,而章子俊一行是微服,那麼就不能驚動當地官府。

就在城中最大的客棧得勝樓住下,古代的客棧都很大,像這樣一個水路要道的地方,客棧一般是成院落的,每一個院子裡面正房就是客房,邊上有驢馬棚及車架停放處,章子俊一行雖沒有驢馬車架,可人多,章子俊一行三人,僉事陶魯帶着一位管家服侍,御史胡靖身邊一個書童,一個丫鬟,只有周吏員、楊吏員二人沒帶服侍之人,這樣算下來就是八人,一個院子正好,四間大房,章子俊官職最大三人一間正房,左右分別是陶魯及胡靖住房,周吏員、楊吏員共住一間偏房。

有了住處後御史胡靖就派出周、楊二吏在外探查民風。微察的御史每到一地,這是一個固定程序,古代當官就是這樣,自己不會去亂撞的,就在客棧喝茶聊天,享受丫鬟傭人的服侍。

除非有什麼案情親自碰上,暗察一般爲三天,三天後就會啓程到下一個地方,這叫巡視地方,體察民情。往後回都察院時作爲考覈依據的。

此時的勝芳城,市面繁榮,風光秀麗,物產富饒,水岸碼頭,商賈雲集而聞名。因行業齊全,南來北往,進京辦事的,各地官員的,做買賣的,上京趕考的幾乎全部雲集此地,是溝通南來北往中途歇腳之地。因水陸交通便利,成爲京津保商品交易轉運集散地,被列爲直隸六大重鎮之一。

章子俊記得勝芳有張家大院、王家大院,而此時卻沒有這些大院,城中有名望的官宦人家是時任南京禮部侍郎曹麟,還有京城詹事府少卿銘鷗,除了此二人外,勝芳城內居住着許多“大人物”,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爲了改變京畿荒蕪蕭瑟的境況,從江浙、山東、山西等地移來衆多居民及軍人家屬留在京都周邊安家落戶,並分給他們大量土地。

在天津大紅橋上游的邵家園子建有勝芳碼頭,貨船從勝芳到天津,首先要停到這裡。去的時候船上裝滿了魚蝦蟹、葦蓆、皮麻、糧食、茶葉,鹽鐵回來又裝上面粉、雜貨、木材、竹製品等,整個碼頭車水馬龍,一派繁華。

城中除了許多大戶外,另有兩家大商賈,分別是山西王家及松江姚家爲最,原本山西王家經營皮貨、牛羊牲畜、鹽鐵、茶磚等,而姚家經營糧食、錦緞、棉布、茶葉等,商路上也沒什麼衝突,可在京城保衛戰後,天順年起,京城糧食奇缺,漲價厲害,王家就開始做起販運糧食買賣,就跟姚家起了衝突。

姚家的後臺是時任南京戶部尚書張鳳,張鳳此人安平人。宣德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統三年遷刑部右侍郎。以主事擢侍郎,前所未有。正統四年被任命提督京倉。正統六年三月改南京戶部右侍郎,正統七年遷本部左侍郎,十二年兼理南京糧儲。因張鳳爲官非常古板、謹慎善熱潮,故有“板張”之稱。

到了景泰二年遷南京戶部尚書。景泰四年又改任南京兵部尚書。次年召任戶部尚書。可謂是官場老油條。曾以災傷蠲賦多,國用益詘,乃奏請準輕則徵租,不惟永絕爭端,亦可以少助軍餉。得到景帝讚許。英宗復辟後,對這種景帝之人不喜,又被踢回南京戶部,仍兼督糧儲。

張家跟姚家是姻親關係,而且是親上加親的那種,張家女嫁入姚家,姚家女也嫁入張家,可謂關係深厚了。

王家也是山西世商,朝中也有人,任都督僉事徐恭,後改總督漕立,鎮守淮安。天順元年遷右都督,仍舊總漕,王家不光是徐恭一人,另有朝中大佬浚國公陳懋,英宗北征被擄,景帝立,詔陳懋從福建班師。加太子太保,掌中府,兼署理宗人府事。這可是頂天的勳戚。

姚家跟王家是文武對決,朝中都有大佬撐着,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讓誰,姚家掌握着糧儲,王家掌握着漕運。就在勝芳鎮展開了一場商界大決鬥。

商場如戰場這句話可不是後代發明,自古就有,並延升到兵法三十六計,比如,渾水摸魚,偷樑換柱,走爲上策,無中生有,金蟬脫殼,笑裡藏刀等等計謀,在古代的商場上,可不是後代那樣有法律保護,特別是這些大商賈比拼的是財力、人力還有後臺,一個不小心不是失財,而是滅門。

姚家有糧運不出去,被王家通過朝廷在勝芳的巡檢司卡着,別看這個小小巡檢司,只有從九品芝麻官,在勝芳鎮就是朝廷的象徵,所有水陸運輸都要有巡檢司出具的通行證才能運輸,不然就是走私。在勝芳鎮另一個朝廷象徵就是驛丞,掌管驛站中儀仗,車馬,迎送之事,鎮中的孔廟旁還有一個未入流的朝廷教諭處。

姚家當家的是姚雍,天順元年中舉後二次進京都沒有再進一步,家父姚允暹年歲老邁,以難勝任家族生意,姚雍接替了家父主持家族一切,古代做生意全是整個家族一起上,而領頭的只有一個,反看王家同樣是一個家族,爲了能把家族生意做大、做穩,都很注重族內從小孩起,在自家族學裡面讀書,在家族裡面只要有一個人考上進士,爲官後維護家族興旺。

而王家主持家族內一切的卻是王小姐,說出來不信,王氏年芳二十五歲了,至今未婚,從十七歲起就主持整個王家,可以想像在古代二十五歲未嫁是什麼概念,像王家這樣的大戶人家,一般女子過了十歲就要婚配,等到十四歲時就出嫁,最遲也不能過二十歲,女子過了二十還沒有婚配的話,很難做人,是不是此女子腦子有問題,是不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病,或是相貌奇醜無比等等這些傳言就會滿天飛,這樣再想嫁人就難上加難了。

這些傳言在王氏這裡全不對,王氏非常聰明能幹,美貌如花,特別是在做生意上具有一般人不具備的天賦,從小在族學裡面讀書,要不是女兒身,妥妥地能考取進士,十六歲時曾作過一首詩就能看出王氏的學問。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

春人飲春酒,春鳥哢春聲。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王家在山西就是大商戶,永樂年間王小姐的父親在家族的幫助下來到這裡,創辦北直隸商號,不想生意越做越大,加上王小姐從小有經商頭腦,在關鍵之時善於把握方向,慢慢地就接管了家族生意,成了北直隸有名望的巨賈,可以說富可敵國了。

這幾年下來,也不是王小姐沒想嫁人,因爲自視甚高,一般的人家還看不上,也有門當戶對的,可一看人就不對了,不是歪瓜劣棗,就是胸無點墨,無奈一直拖延至今。

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三十九章 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