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巡撫人選

乾清宮的暖閣,朱由校坐在黃色綢緞的座椅上,在他對面坐一人,是少詹事孫承宗。

“老師,你對最近朝中彈劾大同巡撫一事怎麼看?”

經筵之後,朱由校留孫承恩一起用膳,飯後閒談之中,他隨口問向孫承恩。

孫承恩稍作沉思後,說道:“聖上,此事還應該派人去大同查證,如今連兇手都未能抓獲,微臣也不敢輕易下決定。”

朱由校端起蓋碗,喝了一口,說道:“死的終究是位宗室,還是代王的侄孫,代王的奏本到了朕的御案多時,朕也不好拖延太久。”

孫承恩欠了欠身,說道:“聖上若是允准,微臣願意親自去一趟大同,看一看這位徐巡撫是不是真的貪婪無度,弄得地方不靖,百姓哀聲怨道。”

朱由校說道:“不瞞老師,早在徐通剛上任不久,大同地方便有奏摺到了朕手中,上面對徐通都是指責之語,只不過朕念在他初上任,或許得罪了大同當地官員,便只是讓吏部斥責了他一句,自此之後,大同地方斷斷續續從不缺關於他的彈劾,還有幾個大同出身的御史也彈劾過他,但都被朕給壓下。”

這一番話語,讓孫承恩聽出來,天啓已經對徐通不滿。

想到這裡,他便說道:“徐通上任不到一年,若是現在就撤換掉,會不會太急了一點,微臣還是覺得派人去查證一下,若是徐巡撫真如彈劾上所言,那他不僅不能繼續留在大同,微臣認爲還要捉拿入獄。”

爲官多年,他知道彈劾的內容有時候都是虛假之言,一字不能相信,像徐通這樣被大同地方官員和代王一起彈劾的巡撫,要麼就是真如彈劾所言,要麼就是爲官剛正不阿,得罪了代王和大同地方官員。

不過,他更認爲是後一種,所以他不想一個剛正不阿的地方大員就這麼毀去。

這時候,魏忠賢端着蓋碗送了上來。

端走天啓手邊涼下來的茶水,換上他剛端過來的熱茶。

“給老師也換一杯。”朱由校用手一指。

“是。”魏忠賢恭聲答應,旋即端起另一杯熱茶送到孫承恩跟前,恭敬的說道,“孫大人,請用茶。”

“謝過魏公公。”

孫承恩知道這位魏忠賢是天啓身邊的紅人,不敢託大,雙手接過蓋碗,身子欠了欠身。

“孫大人折殺奴婢了。”魏忠賢姿態擺的極低,躬身退到一旁。

作爲伺候天啓的人,他知道天啓十分看重眼前這位孫大人,而對方又是東林黨人,所以他不想得罪這樣的人物。

朱由校吹了吹蓋碗上的熱氣,輕輕啜飲一小口,蓋好蓋碗蓋,看向魏忠賢說道:“大伴你也說說,朕應該如何處置這個大同巡撫。”

聽到天啓用處置兩個字,魏忠賢心中頓時明白,自家皇爺對大同那位巡撫已經極爲不滿了,否則不會說出處置兩個字。

不過,他是內監,邊上又有孫承恩在,他不想落得一個蠱惑聖上的名聲,便道:“皇爺,奴婢哪裡懂這些,奴婢只知道伺候好皇爺就好了。”

“你呀!就是滑頭。”朱由校用手隔空點了點魏忠賢,笑着說道,“是朕讓你說的,放心,沒有人會怪罪於你。”

魏忠賢偷偷看了一眼孫承宗,見對方耷拉着眼皮,這才說道:“奴婢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還請皇爺不要怪罪奴婢。”

“儘管說,朕不會怪罪你。”朱由校說道。

魏忠賢沉吟了一下,說道:“奴婢不知道彈劾這位徐大人的內容是不是真的,但想來這麼多人都彈劾他,肯定是哪裡做的不好。”

說完,他雙手垂立,恭敬的站在一旁。

“嗯。”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和朕想的一樣,自打徐通上任大同巡撫以來,一直不得消停,又是匪患,又是民怨,如今連宗室被都殺,不管這些事情和他有沒有關聯,但大同不靖,他這個巡撫便有罪責。”

“皇爺英明。”魏忠賢俯聲道。

這時候,孫承宗說道:“大同爲九邊重鎮,穩爲重,徐巡撫上任不足一年就撤換掉,難免會引來大同震盪。”

再不確定徐通真做下一些民怨極深的事情,他仍想勸說天啓,留下徐通這位大同巡撫。

朱由校沉聲說道:“劉宏任大同巡撫的那幾年,大同一直靖平安和,自打徐通去大同上任以來,大同就不斷出事,如今更是有鎮國將軍被殺,這都是徐通失職的表現,如此無能之人,不宜繼續留在大同。”

魏忠賢的話,讓他下定決心,召徐通入京,換一位更加合適之人接任大同巡撫。

孫承恩見天啓心意已決,便不再勸,而是說道:“不知聖上可有屬意的大同巡撫人選?”

“老實覺得誰接替巡撫最合適?”朱由校看向孫承恩。

孫承恩想了想,說道:“徐巡撫出自太原,若是再由太原出任巡撫不再合適,而大同爲九邊重鎮,最重要的就是穩,巡撫人選最好是熟悉大同,又有理政邊鎮經驗的大臣最合適。”

“老實覺得劉宏此人如何?”朱由校說道,“在徐通之前,他便是大同巡撫,而且在他任上,大同一直無事,也算是頗有能力。”

孫承恩愣了一下。

這才明白,天啓早就決心罷免徐通的巡撫之位,就連接替者都已經選好了。

想到這裡,他說道:“劉大人確實是合適人選,可惜已經告老還鄉,而且離任之前就已經是大同巡撫,若是啓用光是一個大同巡撫恐怕不夠。”

“老師說的對。”朱由校想了想,說道,“不如加封太子少保。”

孫承恩想了想。

劉宏在大同任上許多年,任勞任怨,維持大同安穩,也算頗有建樹,加封太子少保,也算是對其在大同功勞的嘉獎。

他道:“聖上英明,微臣認爲有劉大人接任大同巡撫,想來大同便能重新穩固。”

“那就這樣定了。”朱由校側過頭,對魏忠賢說道,“大伴,替朕去內閣傳口諭,宣劉宏進京。”

“是,奴婢這就去內閣傳旨。”說完,魏忠賢倒退着退出了暖閣。

第二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乘船下海救八旗兵第二千四百七十五章 曲阜縣令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去往靈丘的路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虎字旗的落敗第一百三十六章 與知縣的合作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恨其不爭的博格日第八百八十四章 顏思齊的態度第五百六十一章 官軍出現在山寨外第二千五百六十章 來自登萊的求援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見楊鶴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幾個漢商的不瞞第八百八十四章 顏思齊的態度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進山陰縣城第二千七百零八章第九百七十七章 夜襲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遞話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炮上門第二千八百二十三章 欽差到來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宣大總督第二千二百七十九章 安營紮寨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蒙古人退走第二千五百七十九章 阻擊第二千六百三十九章 八旗兵來援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大軍開拔第六百一十七章 船漏了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易主第五百三十一章 土匪第八百七十二章 招安的條件第二千八百一十一章 另類取士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來自楊國柱的支持第三千零一十八章 至聖先師牌位掉地上了第二千二百六十七章 身份泄露第兩千零四十七章第二千三百三十八章 妥協第四百一十五章 贄敬第二千五百五十四章 山東戰場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宣大總督第一百七十七章 炮轟二梁山大寨第七百七十七章 被困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阿日斯蘭之死第二千五百零一章 先同意後拒絕第五十一章 第一支火銃隊第二千六百零八章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第六百四十章 動手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大相徑庭第二千零四十八章 過河第二千四百四十二章 軍至滋陽城外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再去大同鎮第二千三百七十三章第二千九百零八章 血雨第二千二百九十二章 目光落向草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莫日根的懷疑第二千三百六十四章 父子不和第四百四十一章 除夕夜第九百七十二章 留下第五百七十章 熟人第一千零二章 即將完成的墩堡鏈路第五百五十九章 伏擊第二千二百五十六章 投降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蘇鼐臣上門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 虎字旗的弱點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根繩上的螞蚱第二千七百二十九章 英國公府來人第二千六百章 銀子與銀元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發生在陽和衛的爭論第四百四十九章 允准奉聖夫人出宮第二千三百一十七章 心臟的文官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關寧馬軍第六百四十七章 失利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買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地方官第二百四十章 守備大人的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獻家財第二千九百一十五章 決定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二千九百三十三章 內鬥不止的大明第二千七百六十三章 帶走的官員第二千五百三十三章 填河第二千八百四十五章 劉恆認定皇太極將要動手第二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安全第五百三十九章 價值五千兩的茶水第二千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相談甚歡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第二千一百二十章 開封府城之圍第二千三百零四章 強盜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拜訪御史府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警告第六百二十章 抓去見官第二千三百一十七章 心臟的文官第九百四十五章 弱點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銀到位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第二千二百六十二章 奴騎第二千五百三十九章 漢將們的小心思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守備府出兵第五百零九章 範有福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