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流民大軍的改變

青天背地處廣靈和陽原縣交界,是一座險峰,後世爬不了珠穆朗瑪峰的攀登愛好者會有一些選擇來青天背。

流寇大軍來到青天背山下,當天便在這裡駐紮。

青天背地處兩府交界,就算官府知道有流匪藏身在這裡,也沒有人願意管,何況是一支上千人馬的流匪大軍,單憑官府的力量根本不是對手,沒有官府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廣靈縣知縣和陽原縣縣令一樣,都裝作不知道有流匪在境內盤踞。

一連半個多月的不停趕路,後面又遇到官軍追剿,流匪大軍中不管是人還是牲口早已疲憊不堪。

劉恆和李樹衡還有趙宇圖等幾個頭目商量了一下,最終流匪大軍決定留在青山背休整一段時間。

爲了防備有可能繼續追趕來的官軍,劉恆派出探馬打探陽原縣那夥官軍的消息,留下的流民開始進行軍事化訓練。

這一次訓練幾乎囊括流匪大軍的所有流匪,只有少數年紀大一些的流匪生火做飯照顧牲口才沒有參加訓練。

訓練的內容全是劉恆軍訓時教官教的那一套,他自己只添加了長矛方陣。

對於長矛方陣加入訓練,是經過劉恆和李樹衡等人商量後共同決定下來的訓練項目。

雖說長矛方陣有移動慢,不適合進攻,又沒有足夠的兵甲和足夠多的火繩槍配合等缺點,可對付鄉兵和土匪還是沒有問題。

劉恆心中完美的長矛方陣要有覆蓋全身的板甲,足夠數量的火繩槍和火炮,滿足這三點,他有膽子和邊軍在野外對陣。

他也是遼東邊軍出來的兵丁,邊軍到底是一個什麼情況他十分清楚,邊軍真正厲害的只有那些親兵家丁,正營兵就是一羣叫花子部隊,連飯都不吃飽,更不要說打仗了。

大營暫時不缺糧食,劉恆主要精力都放在訓練上面。

爲了方便管理和指揮,一千多人的流匪大軍被劉恆分成了一支支小隊,中隊和大隊。

原本三十人的小隊被拆分成三支伍隊,設有伍長一名,副伍長一名,一支伍隊十二人。

三支伍隊合併成一支小隊,設有小隊長一名,副小隊長一名,總共三十八人。

三支小隊合併成一支中隊,設有中隊長一名,副中隊長一名,總共一百一十六人。

三支中隊合併成一支大隊,設有大隊長一名,副大隊長一名,總共三百五十人。

整支流民大軍一共有三支這樣的大隊,三個大隊長分別是劉恆,李樹衡還有陳尋平。

剩下沒有被選入各大隊的流民統一歸入新成立的後勤,由李樹衡和趙宇圖負責。

九十七名原弓手營的弓箭手全部加入第一大隊,也就是劉恆所統領的那支大隊,使得劉恆所在的大隊人數最多,達到四百四十七人。

爲了方便記下每個人的身份,劉恆又安排趙宇圖趕製出一些木片,上面刻上持有人的名字和所在隊伍,作爲身份令牌佩戴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派出去查探官軍消息的探馬第二天便回到大營,送來官軍已經返回天成衛的消息。

沒有了官軍的潛在威脅,劉恆加大了訓練強度。

與此同時,劉恆又抽掉了一部分機靈的流民交給楊遠,由他帶着去廣靈和靈丘打探消息,同時尋到適合流匪大軍住營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找到會制火銃的匠人。

流民大軍在青天背駐紮了半個多月,一番訓練後流民徹底脫胎換骨,有了幾分後世軍人的模樣。

基本訓練的項目差不多完成,剩下的只是日積月累,劉恆開始加入長矛方陣的訓練和弓箭手之間的配合。

沒有火繩槍,他只能用弓箭手代替。

弓箭手比火繩槍要強一些,起碼比這個時代的火繩槍強,可培養一名弓箭手起碼幾年的時間,劉恆自知沒有這麼長時間培養弓箭手,只能把主意打在火繩槍上面。

щщщ•тt kΛn•¢O

這一次楊遠去廣靈和靈丘打探消息,其中就有尋找可以製造火繩槍的工匠,至於造火炮的匠人,劉恆想都不敢去想,就算找到了會造炮的工匠,他也沒有那麼多銀子造炮,反倒是造火銃更現實一些。

流民訓練中加入了長矛方陣訓練,訓練強度一下子變大很多,許多流民身體開始吃不消,每天都有流民病倒。

爲了這件事,掌管後勤的李樹衡和趙宇圖一起找到了劉恆。

“不可能降低訓練強度。”劉恆說道,“咱們不會一直留在青天背這裡,想要改變各大隊減員情況,你們要想辦法改善大營的伙食,而不是在我這裡發牢騷。”

劉恆清楚各大隊非戰鬥減員完全是因爲訓練強度太大營養跟不上,只要多補充一些蛋白質,這種情況自然會改善。

李樹衡說道:“每天都有弓手被派到山上打獵,可打來的獵物根本不夠這麼多人吃,最多熬成湯,讓每個人喝上一碗,可根本管不了多大用。”

劉恆眉頭擰了起來,說道:“距離咱們不遠處就有一條河,河裡面肯定有魚,吃不上肉那就吃魚,這麼長一條河,總夠大營吃上一段時間的魚肉。”

這個時代的河水沒有污染,只要有河有湖泊的地方自然不缺少各種魚類。

李樹衡說道:“魚肉又腥又苦,根本沒有人願意吃。”

“怎麼可能有腥又苦。”劉恆皺着眉頭說道,“帶我去看看你們是怎麼做魚的。”

爲了給訓練的流民補充營養,後營多少抓了一些魚回來,不過因爲吃的人少,數量並不多。

劉恆走到正在做魚的伙伕跟前,見對方正在用刀子給魚刮鱗,刮完後直接扔進鍋裡用清水煮。

“你們魚都是這樣弄的?”劉恆問向眼前的伙伕。

那伙伕見到劉恆,急忙說道:“回稟大當家,魚颳了鱗用清水煮熟就可以吃,魚湯還能夠喝,就是太腥了,魚肉也帶苦味,營中兄弟沒幾個人願意吃。”

“換做是我我也不願意吃。”劉恆也懶得解釋,把伙伕扔進清水裡的魚重新拿出來,說道,“做魚之前要開膛破肚,掏出裡面的腸子和苦膽。”

說着,他熟練的用刀子劃開魚肚,從裡面逃出來一堆腸子還有一個綠色的東西。

劉恆用手一指綠色的東西說道:“這個是魚的苦膽,不掏出來和魚一起煮自然會使魚肉變苦。茱萸有沒有?還有野蔥也拿來一些。”

魚被劉恆切成幾段扔進鍋裡,同時把茱萸和切成的蔥段也丟了進去。

“可惜沒有大蒜,大蒜可以去掉魚腥味。”

“有,大蒜也有。”伙伕一轉身拿回來一頭大蒜。

劉恆沒有去接,直接說道:“剝幾瓣丟進鍋裡和魚一起煮,熟了以後先嚐嘗味道,沒問題的話以後都這樣弄着吃。”

說完,他頭也不回的走了。

李樹衡和趙宇圖兩個人面面相覷,鍋裡的魚還沒有煮熟,還不知道能不能吃,只有嘗完才能決定是不是以後都吃魚肉。

劉恆心裡很清楚,因爲調料的關係味道不會太好,可也不會到難以下嚥的地步,爲訓練的流民補充營養一點問題沒有。

第九百七十三章 自家部落臺吉的反對第二千一百二十四章 糧商第二千一百六十七章 去找知府籌糧第一千零五十章 第二戰兵師第四百一十九章 郭斌昌的爲難第四百九十七章 夏廣預警第二百七十五章 佘管家被抓第二千五百三十一章 對二個副手的不滿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問斥第二千八百一十六章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逃出青城第二千一百五十八章 鬧翻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戰船現身第九百三十六章 受損的袒拉卡申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遇代王府長史管家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坎坎塔達帶回消息第八十四章 丟職的捕快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命運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甩包第二千六百一十五章 鄭潮來登州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第二千五百一十四章 對二紅旗的安排第三千零一十七章 我們是害蟲第二千七百七十九章 輿論第一百二十章 銀子代表正義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第二千二百一十一章 一封信的秘密第五百二十五章 開口要人第二千九百八十七章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草原上的那一抹黑色浪潮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第二千六百零四章 孔胤敬上門第六百五十章 送傳消息第二千四百六十七章 伏小第一千四百章 仇怨第三百零七章 紛紛離去第六百零五章 馬匪一片雲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叫城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 被堵第二千七百一十三章 提點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破山寨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亮肌肉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戰場第三千零一十二章 酒樓巧遇第一千九百章 議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避嫌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城牆上第兩千零五章第二千六百一十三章 利益團體第二千九百零二章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魚貫而出第四百六十一章 要餉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人回島上去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通奴第二千八百九十一章 攻打熊嶽驛第三百三十章 楊家第五百八十九章 缺兵少將的戰兵大營第一百四十九章 徐少爺的野望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金人的蹤跡第六百三十二章 殺巡按的念頭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從聚落城抓人第二十一章 石雲虎的怒火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離島第八章 莊外有流寇第五百八十三章 千人騎兵隊統領第二千一百五十三章 討要好處第三千零二十四章 演戲父子倆第二千三百六十七章 往兒子頭上潑髒水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具結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收銀子辦事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合謀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叫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悲催的夜鷂子第二千二百九十六章 天使到來第三千零四十六章 落入險境的使臣隊伍第二千三百七十五章 憤怒第兩千零一十六章 退兵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兄弟話談第二千七百三十二章 半路被攔的安鄉伯第八百五十二章 避難大同府城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金人的蹤跡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擔驚受怕的靈丘縣令第二千九百四十四章 上位第二百八十章 送給巡按的公文第四百八十二章 汗帳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夜襲第二千八百五十二章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打鬥第二千三百一十八章 西逃的蒙古大汗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商討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傳承一十二世的周王府第二千一百六十五章 閉門羹第二千八百七十六章 取捨第五十章 試銃第二千八百六十五章 濟爾哈朗還要再戰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逃出青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提醒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結盟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夜幕下出動第五百一十三章 追趕來的蒙古甲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