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八百一十一章 另類取士

“你怎麼看這件事?”劉恆問道。

“是開科取士還是孔氏?”

“都說說。”

說着,劉恆走回到座位前坐了下來。

李樹衡開口說道:“虎字旗奪得了大明北方的幾省之地,到處都缺少人手,開科取士可以很好地獲得讀書人的好感與支持,而且咱們也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進來。”

“嗯,咱們的人手確實有些緊張。”劉恆點點頭,旋即又道,“孔氏呢?”

李樹衡說道:“孔氏之所以希望咱們開恩科,更多的是出於維護自身的利益,只要咱們通過科舉取士得到的人越多,孔氏作爲孔聖人的後人,地位就會越穩固,有一天重新獲得像過去一樣的權勢。”

“那你的意思呢?”劉恆問。

李樹衡想了想,說道:“開科取士還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孔氏,應該繼續打壓,不給他們翻身的機會,不能讓他們再像以前一樣,藉着孔聖人的外衣謀取自家的私立,欺壓百姓,破壞敵方安定。”

孔氏在曲阜甚至整個山東的所作所爲,虎字旗高層幾乎沒有人對其有好感,李樹衡也同樣如此。

“打壓孔氏對咱們來說很容易做到,可一兩代人之後如何保證咱們的後人還能夠限制住孔氏,恐怕兩三代人之後,孔氏依然會恢復以往的盛況。”劉恆說道。

聽到這話的李樹衡眉頭擰到了一處。

這種可能不是沒有,而是有很大的可能。

他相信明太祖初立國朝之時,也絕對會對孔氏做出一些限制的舉動,起碼不會有後來那麼多優待,可一二百年過去,孔氏還是成長爲一尊龐然大物,就連皇族親眷都要避讓三分。

“孔氏確實是個麻煩,可也不能因噎廢食,總要給讀書人一個上升的渠道。”李樹衡一臉矛盾的說。

劉恆道:“是啊,要給別人一個上升的渠道,不然處處都是敵人,這會對虎字旗不利,不能因爲一個孔氏而壞了虎字旗的未來。”

“目前能做的就是壓制孔氏,不使其壯大,以後就只能看後人怎麼做了。”李樹衡流露出支持開科取士的想法。

虎字旗需要人才,虎字旗治下的讀書人也需要一條可以做官的渠道,底層百姓也要有一條可以改變階層的機會,哪怕這種改變階層的可能有多麼的不容易。

一旦虎字旗斷掉了這種可能,等於把除了虎字旗自身外的其他人都推到了對立面去。

正因爲明白這些,李樹衡知道,哪怕將來孔氏很有可能再次恢復往昔,虎字旗也需要開科取士,籠絡住那些讀書人。

劉恆面露沉思,手指在桌子上一下一下叩打着。

一旁的李樹衡沒有打攪,靜靜等着劉恆最後的決定。

過了好一會兒,劉恆擡起頭說道:“你說如果把開科取士換一種方法來培養人才,你覺得怎麼樣?”

“換一種方法?察舉嗎?”李樹衡問道。

劉恆搖了搖頭,道:“察舉肯定不行,極容易變成任人唯親,科舉會相對公平一些,但我想說的是不能像歷朝那樣考中了進士便可以做官,而且最差也是個從七品,這樣考出來的進士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面,對於政務怕是疏鬆的緊,就算上任之前經過一些培養,可大多數人終究對於如何做官茫然無知,很難處理好公務,當年靈丘的縣令不就是這樣一個只通文墨,其他狗屁不懂,做了官也只會撈銀子,對治理地方沒有任何的用處。”

“這倒也是,可這已經算是最好的辦法了,最多也只能讓新科官員的品級更低一些,儘量不讓他們主政地方,哪怕是去地方上上任,也可以先從副手做起。”李樹衡說道。

劉恆說道:“你的這個辦法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說實話,對於新科進士一上來就做七品官員,甚至六品,這樣不行,優待太過了。”

“主公不會是想讓新科進士從小吏做起吧!”李樹衡整個人一驚,旋即說道,“這麼做只會和讀書人結仇,哪怕虎字旗擡高了小吏的身份,可小吏自顧就是賤業,讀書人除非沒轍了,否則絕不甘心去做一個小吏。”

聞言的劉恆微微一搖頭,說道:“新科進士自然不能去做一個小吏,但咱們可以換一種科舉模式,多讓一些讀書人上榜,改變讀書人做官難的情況,而且咱們虎字旗的小吏可是有上升渠道的,雖然不算是官,但也是正經的衙門中人,而不是什麼賤業。”

“換一種科舉模式?”李樹衡愣住,有些不太明白。

劉恆說道:“咱們可以把講武堂的模式搬過來,只要是讀書人都可以通過科考進入講武堂,再經過講武堂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官吏,送入各處從政,但不能一開始就給高官做,挑選一些優秀的學子從九品做起,普通學子就從普通吏員做起,有本事的學子自然從吏員中殺出來,慢慢升官,而沒本事的學子,一輩子也只能在底層打轉,也算是爲虎字旗培養出可用的人才。”

“聽着有點像國子監,又有點不一樣。”李樹衡遲疑地說。

劉恆說道:“講武堂和國子監有些相像,但咱們的國子監需要考進來,而不能靠關係進來,並且要多招收學子, 甚至可以在每個省份都弄個國子監,如此一來,將來也不用擔心南北榜的問題。”

“辦法倒是好,但是那些讀書人未必願意,恐怕他們還是更喜歡大明的那種科舉。”李樹衡擔心地說。

劉恆道:“一開始肯定會受到抵制,但總有讀書人願意接受,咱們只需要拉攏那些願意接受這種形式科舉的讀書人,如此便可以從內部分化讀書人,還能爲虎字旗選才,而且只要咱們多給讀書人一些有可能做官的機會,當然讀書人自己適應了,便會轉而支持這樣的科舉形式。”

“前期怕是要出一陣亂子!”李樹衡說道。

劉恆笑着說道:“不怕,咱們虎字旗是新生的王朝,旁人需要的是適應咱們,而不是咱們去迎奉他們,重要的是,咱們還可以在講武堂下面開設其他學堂,讀書人先考中童生,在考秀才舉人,最後纔是進士一樣,咱們也可以弄出一級級的學堂出來,通過體系培養人才。”

(本章完)

。:

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逃命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串聯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二千一百零九章 召集村民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一石三鳥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可曾見過李掌櫃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空歡喜第二千三百八十四章 二紅旗命運一戰第七百零五章 招待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拼殺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打退敵人的進攻第六百六十五章 汗帳議事第二千六百六十章 皇太極謀劃山海關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平安銀子第九百五十三章 怒火撞頭的卜石兔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忠賢第五百零八章 求援第二千一百三十章 山東備倭都司第二千四百五十四章 兵出曲阜第三千零四十章 對虎字旗使臣隊伍動手第二千五百三十九章 漢將們的小心思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歸順第二千一百三十二章 一意孤行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被拋棄的太原城第二千三百五十九章 遭受重創的二白旗第二千六百零七章 皇太極想要鑄銀元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鼓動第五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四十九章 突然出現的騎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冷漠的韓爌第四百五十六章 徐大化第二千四百四十四章 互不退讓第九百二十一章 逼宮第二千二百三十七章 懷疑第十七章 流民新兵的改變第二千九百七十章 入城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加錢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爲了烏紗帽屈服第五百八十二章 邀請第四百九十八章 女真人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守備府出兵第一千七百一十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徐少爺的野望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滅門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有用的俄木布洪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好處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攻城開始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第二千九百三十五章 崇禎成了朱由檢第二千九百七十八章 錢謙益的遲疑不定第二千七百一十一章 矛盾重重的關寧軍第七百三十五章 爭權第二千五百三十一章 對二個副手的不滿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來自平戶的船第九百五十八章 短兵交戰第二千五百一十二章 皇太極的態度第二千六百六十二章 召集三大戰區主帥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突然殺出來的馬隊第二千九百八十一章 統一勳爵的思想第三百七十六章 參謀部第二百四十九章 拉攏範家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打鬥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出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汗帳議事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第二千一百一十六章 公審大會第二千九百八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退縮第二百一十章 失利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撤離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處決第二千四百一十二章 盧象升南下大名府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第六百三十八章 離開騾馬行第三十三章 石雲虎脫困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退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總兵鬆口第二千六百零二章 再次提到詔安第六百四十九章 車隊被劫第二千八百五十八章第二百零二章 範家商隊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張家口堡第六百五十章 送傳消息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離島第八百一十九章 駱思恭的任務第五百二十二章 關餉第二百四十八章 來信之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消息第二千八百一十六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制衡第七十九章 幕後主使第二千四百五十七章 被擋門外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惱怒第二千三百四十九章 手中刀槍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招攬失敗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扣留第二千零五十八章 告急第一千九百零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