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零三章 被忘記的山東

“跟在劉賊身邊的都是積年老匪,這些人恐怕不會接受朝廷的詔安,只會跟着劉賊一條道走到黑。”李標開口說道。

暗中收買虎字旗內部人員的事情不是沒做過,只是都失敗了。

“是呀,這些人都是鐵了心要當逆賊,與朝廷對抗到底,詔安他們怕是不可能。”成基命也道。

明顯不看好周延儒所說的辦法。韓 p輕輕點了點頭,認同李標和成基命的說法。

面對接連被反駁,周延儒卻說道:“確實,對於眼下虎賊的那些賊寇想要詔安確實不容易,但我們可以詔安一些對朝廷抱有善意的人,對這些人,只好辦法得當,還是有很大可能詔安成功。”

“這麼說你有合適的對象了?”韓 p好奇的問道。若真的能夠通過詔安解決虎字旗,對當前的大明來說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周延儒點了點頭。

“那你說說該怎麼做?虎賊內部又有哪些人能接受朝廷的詔安!”韓 p忍不住問道。

李標和成基命也都看向了周延儒。周延儒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虎賊內部有些官員來自大明,尤其一個叫洪承疇的人,此人是進士出身,曾在陝西做布政使參政,後來成了虎賊的人,如今更是被虎賊重視,眼下人就在山東來州。”說着,他看了一眼韓 p。

“此人不是死了嗎?”成基命眉頭皺了起來。周延儒道:“原本都以爲他死了,後來這個洪承疇出現在洛陽被人發現,這才知道此人還活着,而且做了虎賊的官。”

“這種人就該被直接處死,沒必要詔安他。”韓 p臉色難看的說道。洪承疇能夠來到陝西做布政使參政,背後是東林黨推波助瀾,如今人卻背叛了大明,加入了反賊,對東林黨來說簡直是恥辱。

“此人不能殺,沒聽到玉繩剛說過,詔安要從此人入手。”李標站出來反對韓 p。

成基命道:“這個洪承疇若能迷途知返,對朝廷來說是一件大好事,殺了他,以後誰還會倒向朝廷這邊。”接連兩位內閣閣老都沒有給韓 p面子。

以當前的形勢,已經失去了崇禎信任的韓 p,倒臺是遲早的事情。

“我覺得還是先派人試着聯絡一下這個洪承疇,至於以後怎麼對待他,不如等解決了虎賊之後在討論也不遲。”周延儒誰也不得罪的說了兩句。

韓 p見狀,知道內閣其他人都支持對洪承疇詔安,知道自己在反對也沒用,便道:“既然你們想要詔安,那就去試試吧,本官就不摻和了。”心中已經決定給崇禎上辭呈,首輔的位子他不準備繼續坐下去。

沒有了韓 p的摻和,剩下的幾個內閣閣老湊到一起開始研究起如何對虎字旗內部的一些人員進行招安。

對他們來說哪怕詔安的這些人能給虎字旗造成一點麻煩,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場成功。

用通俗易懂的話講,這叫有棗沒棗先打幾桿子。幾個閣老很快把詔安的事情定了下來,而且事情能不能成誰也不好說,便沒有和崇禎去說。

事情成了,再說也不遲,要是事情不成,自然也就用不着去說了。詔安的事情交給了下面的人去辦,作爲閣老只需要等結果就行了,而韓 p那邊也開始上了辭呈。

崇禎象徵性的挽留了幾次,然後變允了韓 p的辭呈。朝中不能沒有首輔,次輔李標頂了上來。

上任後的李標要解決的第一件事就是山東的事情。漕運關乎京城安危,一日不可耽擱。

李標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便像韓 p一樣,勸說崇禎放棄寧錦防線,抽調關寧兵馬去山東平叛。

這樣的辦法自然不得崇禎喜歡,李標這個首輔自然而然的令崇禎失望。

京城的變化不影響山東的情況。崇禎不同意抽調關寧軍去山東,李標卻不斷地勸說崇禎放棄寧錦防線,朝中陷入了爭論。

一邊罵李標是奸臣,而李標的支持者卻與那些反對放棄寧錦防線的官員爭論,整日裡朝中全都是關於撤不撤寧錦防線的爭論,山東彷彿被忘記了一樣。

沒有了朝廷的催促出兵,傅宗龍安心地呆在濟南府城,也不主動去找虎字旗的兵馬交戰,就連那些被虎字旗佔領的濟南府其它州縣,他也沒有派兵收復回來,彷彿忘了一樣。

而山東境內的另一隻明軍,王承胤在聊城和傅宗龍的情況差不多,除了隔三差五的要糧要餉,就是整日裡呆在聊城不出兵。

留在濟南府境內的虎字旗營正徐廣,安心地在虎字旗佔領區域內進行民政改革,也不再對明軍佔領的其它區域進犯。

山東境內的明軍和虎字旗兵馬,維持了這樣一個脆弱而臨時穩定的局面。

“老爺,小的打聽過了,前面再有幾裡就是淮縣了。”一身打短打扮的下人走到馬車旁邊說道。

孔胤敬掀開一側的車簾探頭往前看了一眼。至於縣城根本看不到,倒是路邊的農田裡,倒有不少人忙碌着,地頭上插着楔子,上面綁了麻繩,麻繩的另一端綁在了相隔一段距離外的另外一根楔子上面。

只看一眼, 孔胤敬便知道這裡是在分田或者剛分了田不久。當初曲阜也是這麼做的,把屬於他的大部分田地都分給了曲阜的那些窮人。

“抓緊進城。”孔胤敬頭從車窗收了回來。如今到了來州,才知道外面的傳言不虛,來州真的被虎字旗打下。

淮縣被虎字旗攻佔已經有些日子,早已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城門前不少等着進城的百姓,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

孔胤敬沒有擠開旁人,讓自己的馬車陷入城,而是排着隊,跟在人流後面進了城。

城門口有守城門的兵丁。這些兵丁並非虎字旗的戰兵,而是淮縣的民壯,城門這裡最大官是衙門裡的差人。

以往尋常百姓進城賣東西,都是要交進城稅的,可以是銅錢,也可以是身上帶來準備販賣的東西。

“直接去衙門。”馬車裡的孔胤敬吩咐道。

第一百八十三章 回程遇官兵第六百五十二章 挑選動手的目標第三百八十三章 爭鬥開始第二千七百九十二章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迎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定心丸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不進小宋集的條件第四百一十四章 徐通到來第一百零九章 黃槐之死第二千四百零九章 找上門的多爾袞國慶節快樂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離島第二千零九十三章第九百六十二章 借兵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察哈爾部使者第二千九百五十七章 老滑的錢謙益第二千四百五十三章 放人離開第六百六十二章 許九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歸順第九百三十六章 受損的袒拉卡申第一千五百零六章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消息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官軍主動出擊第一百零九章 卜石兔退兵第二千八百四十五章 劉恆認定皇太極將要動手第二千三百五十二章 謀劃青城第二千二百六十章 急行軍第六百四十五章 見素囊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見李開陽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斷絕王嘉胤的後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東山會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誰的兵馬第二千零七十一章第三百八十三章 爭鬥開始第八百二十二章 投效第三百七十八章 雪後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不願當輜重兵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伏擊第二千七百二十章第二千九百三十一章 漢軍旗的進攻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出錢糧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棄軍而逃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警告第二千四百一十章 戰事開啓第二千八百零五章 上門質問第二千七百五十六章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壓服第九百五十一章 送炮第二千四百三十八章 大發橫財的糧商第二千六百九十一章 范文程逼高第見面第三千零三十二章 拜訪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魚貫而出第二千八百九十五章 城外過夜第六百五十七章 行進第一千零三章 蒙古大軍的動靜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天啓的態度第二千一百四十章 見楊鶴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走不了了第二千二百六十五章 炮手的對決第二千九百二十四章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父子相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出賣之人第二千五百七十一章 推炮進寨第八百三十二章 張懷的爲難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第二千九百三十八章 朱由檢的小心思第七百零七章 堅持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交銀子第二千七百三十章 安鄉伯再到玉泉山第九百零三章 不歡而散第兩千零一十一章第二千七百九十五章 再派使臣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告翻第二千二百一十九章 來自耆老的反對第二千四百零二章 替換阿敏押運貨物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對付虎字旗的黑手第三百零三章 湯若望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二千一百六十二章 籌銀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炮戰第二百二十章 韓家第三千零九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內訌第二千二百九十六章 天使到來第二千六百八十四章第四十八章 徐家拿走了銀子第八百零九章 說服張懷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縣衙質問第二千九百三十二章 清軍敗走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同乘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 黃臺吉得知徵朝大軍的消息第二千九百零四章第二千零六十六章 不想做縣令的洛陽縣令第四百四十六章 勸說第二千二百六十一章 坐看風雲第四百一十一章 議事結束第七百五十四章 大帳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