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天災

坐在主位上的李廣益臉冷了下來,盯着面前的胡明義,冷冷的說道:“你和總兵府的人說了開陽和虎字旗的關係了?”

“學生什麼都沒說,只是說新平堡的事情歸總兵府管,巡撫衙門不插手。”胡明義見李廣益似乎動怒,急忙解釋。

聽到這話的李廣益臉色稍霽,道:“記住了,虎字旗和開陽的事情絕不會說出去,而且對他們的事情本官也絲毫不知情,明白嗎?”

語氣嚴肅的對胡明義說。

“東翁放心,學生一個字都不會透露出去,就連開陽少爺送來的東西,也都是直接送去老家。”胡明義說。

他跟隨李廣益這麼多年,李廣益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會瞞他。

所以他知道,別看李廣益這位大同巡撫在外表現出要對付虎字旗的態度,但暗地裡早就通過李開陽,與虎字旗的劉恆有所聯繫。

這並非是看好虎字旗,而是兩邊下注,誰都不想得罪。

李廣益身子往椅背上一倚,嘴裡說道:“對虎字旗,本官頂多不過問不針對,但別人要做什麼,本官也不會阻攔,新平堡守將想要拿虎字旗在新平堡的鋪子開刀,那就讓總兵府出頭,巡撫衙門絕不能摻和進去。”

“學生也是這樣答覆的薛幕僚。”胡明義說。

李廣益點點頭,旋即說道:“以後要是還有人想拉巡撫衙門的大旗去對付虎字旗,你直接告訴對方,沒有朝廷的旨意,誰要因爲想佔便宜去動虎字旗,惹來虎字旗大軍來犯,別怪本官拿他治罪。”

說到後面兩句話的時候,他聲音冷了下來。

“學生記下了。”胡明義答應道。

就在這時,後衙內的桌椅突然晃動了起來,就連桌上茶杯裡的茶水也盪漾出一道道波紋,屋頂的房樑上也有灰塵散落下來。

而站在一旁的胡明義身子不由自主的來回晃動了好幾下,看臉色驟然大變,急忙伸手去拉座位上的李廣益,嘴裡大喊道:“東翁快走,地龍翻身了。”

另一邊的李廣益反應也不慢,急忙站起身,跟在胡明義身旁快步跑出了後衙。

當他們一出來,就見院子裡已經站了不少人,其中還有人想要衝進後衙裡面救人。

“軍門您沒事吧!”一旁的撫標營的武將急忙來到李廣益身邊。

李廣益心有餘悸的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房屋,臉色蒼白的搖了搖頭,道:“本官沒事,去看看其他人有沒有事?”

“是。”武將答應一聲,帶着一部分兵丁去其他地方查看情況。

“東翁小心!”胡明義驚呼一聲,急忙把李廣益推開。

就見房頂上有瓦片震落了下來,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旁邊一名護在李廣益身邊的親兵說道:“軍門,這個地方不能呆了,小的護着您去空曠一些的地方。”

“好。”李廣益點點頭,又道,“帶上胡先生一起。”

很快,他在撫標營的一隊兵馬護衛下,離開了巡撫衙門,來到一處四周空曠的地方。

周圍有不少百姓也都逃到這裡避難。

撫標營的兵馬把李廣益護在中間,隔離開外面的百姓,不讓人打交道李廣益。

人能被隔離開,可聲音卻無法被攔下。

四周避難的百姓很多都是拖家帶口,一些孩子和婦人低聲抽泣,很多成年男子的臉色也都不好看。

一場地龍翻身,不知要造成多少家庭支離破碎,讓一些本就生活困苦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天災尤甚人禍呀!”李廣益望着四周哀苦的百姓,一臉感慨的說。

站在邊上的胡明義說道:“天災不是人力所能阻攔,好在不嚴重,大地也都開化了,只等城外的野菜長出來,受災的百姓也能熬過這段日子。”

“等穩定下來,你記得安排人去其他地方看一看,對於受災嚴重的地方,讓當地官府組織本地鄉紳穩定局面,絕不能有逆亂髮生。”李廣益把救災的事情交給胡明義去做。

大同府城內的災情身不嚴重,不代表其他地方也不嚴重,每一次地龍翻身都不止一個地方受災。

胡明義應道:“東翁放心,依學生看,要麼這次地龍翻身不嚴重,要麼受災嚴重的地方不在咱們大同。”

“但願不是大同!”李廣益嘆聲說道。

一個虎字旗還沒有解決,一旦因爲地龍翻身造成大量的流民,他也不敢肯定虎字旗會不會藉此機會兵發大同。

現在他只希望大同受災不嚴重,這樣便不會有多少百姓因爲吃不上飯而成爲無家可歸的流民,更不會受人暗中蠱惑從而反叛朝廷。

胡明義在一旁說道:“要是地龍翻身從青城出現的就好了,不用朝廷出手,天災就能毀掉青城那裡的一切。”

青城距離大同有幾百裡,若大同府都能感受到青城發生的地龍翻身,青城都有可能毀在這場天災下。

可惜這只是他一廂情願。

大明北方近幾年不止一次發生嚴重的地龍翻身,草原上反倒很少會有這樣的天災發生,很多時候都是受到大明這邊的波及。

“記得讓各州縣統計一下受災的情況,本官也好上奏朝廷,請求朝廷賑災。”李廣益說道。

胡明義點點頭。

天災發生,除非地方上故意隱瞞,否則都會請求朝廷救災,至於朝廷會不會救災,就不一定了。

地龍翻身的地方並非大同,京師灤州。

一時間灤州損壞廬舍無數,地裂涌水,周圍府縣更是塌壞城牆不知凡幾,隨後半月,更是連薊州,永平,山海關也屢有地龍翻身出現。

就連京城,也接連震了好幾次。

和這些地方相比,反倒是大同的災情最輕,幾乎沒有多大的損失,只是一些房屋倒塌,數量也並不多。

虎字旗外情局把大明受災的消息送去了青城。

內容之詳細,甚至比大明朝廷地方官府所記錄下來的還要更加詳細。

前幾年甘陝發生了嚴重的地龍翻身,造成大量百姓流離失所,朝廷賑災也不利,這一次的天災,雖然沒有甘陝那次嚴重,但範圍卻更廣,波及到的受災百姓更多。

第六百四十四章 範永斗的請求第五百三十三章 勸說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討要一個說法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可預料事件第二千五百五十一章 被嚇住第兩千零四十章 十宗罪第二百零九章 布仁雅託第五百八十四章 威脅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新平堡外出現虎字旗大軍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汗宮殺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守城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皮島的困境第二千八百二十七章 抓人第一百一十章 受驚的知縣第三千零四十章 對虎字旗使臣隊伍動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縣城動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員島第二千七百二十五章 人心惶惶的京師第二千九百四十九章 誰幫誰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神武衛第九百四十章 哨騎之戰第九百三十章 揭短第二千六百零一章 南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招安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加錢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汗有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壓麻袋第三百五十四章 錦衣衛初遇劉恆第二千七百六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推進商會計劃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戰場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地方官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處罰第二千五百二十九章 當做炮灰的漢兵第二千七百七十九章 輿論第六百九十六章 兀魯特部的人上門第七百六十八章 爭執第八百零三章第八百七十四章 東路遊擊第四百章 各懷心思第二千二百三十三章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失去希望的樑掌櫃第五百七十六章 誅袁逵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俘虜第二千九百九十三章 入宮後的試探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降一級留用第二千七百一十四章 勸說第二千八百一十七章 牢房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雁門三關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談崩第二千六百四十五章 父子親情第二千三百三十三章 石河驛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救了明軍第八百零七章 官軍的到來第二千四百九十七章 炕桌上的談論第一千三百六十章第二千六百八十六章第二千七百二十八章 崇禎口中的奸佞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收買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吃飯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管家借兵第三百七十六章 參謀部第二千八百七十二章第九百三十八章 急報第三百零一章 柳暗花明第二千五百六十七章 受傷第二千五百七十一章 推炮進寨第九百九十二章 蒙古人南下第二千八百六十二章 想要保存實力的祖大壽第六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五十三章 趕往新平堡第九百八十章 合兵一處第二千五百七十九章 阻擊第二千六百四十章 藏身第十七章 流民新兵的改變第五百四十六章 要好處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求上門第二千六百零三章 被忘記的山東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來自察哈爾部的威脅第一千零八十章 調集兵馬第五百零九章 範有福的擔心第二千四百四十九章 草芥一樣的人命第二千一百七十一章 出不去了第五十一章 第一支火銃隊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吃飯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考量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找上門第九百九十一章 選擇目標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草原上的那一抹黑色浪潮第一千零七章 談崩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鄭家村的最大輩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佔領代州城第三百零二章 鑄炮師第二千一百一十八章 圍困開封府城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串聯第一百八十一章 被解救的女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來財賭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