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洪承疇情報落後的原因,實際上在第二十七野戰旅參加過李定國剿滅雲南州的叛徒,一起參加過寶島的戰鬥,之後調到安南去剿滅土著,之後又調回湖北州駐防,就已經整編成乙級野戰旅了。
丙級野戰旅那區區的六千五百兵力,裡面實際上是民兵和守備營合編的加上其他野戰旅骨幹那種模式的戰鬥力士兵已經全部得到鍛鍊,後來又整編了近衛旅的一些精銳士兵,才湊成了如今的八千多兵力的乙級野戰旅,所以論戰鬥力上此刻第二十七野戰旅已經是相當厲害的了。
洪承疇清軍的情報相對於華夏軍的情報是相當落後的。
用他的想法是一個區區的第二十七野戰旅六千五百兵力也許能打敗先前派去的那些沒有經過整訓的綠營和鄉勇,團練等冷兵器部隊,但一定打不敗一支新軍鎮部隊,以六千五百兵力去打敗擁有一千三百兵力的清軍新軍鎮,也許有可能,但兩支新軍鎮就肯定不行了,加上三萬多冷兵器部隊還基本上裝備了火銃,鳥槍,火繩槍火炮的綠營部隊,就更不行了,這纔是他放心的帶領大軍沿着海邊進攻華夏軍的濰坊府的真正意圖。
這就是信息不對稱的原因,不過因爲華夏軍現在幾線作戰,又要進攻大金國,又要壓制寶島的那些被打亂建制的百姓,以及深山裡面土著的反叛,東南亞小國正在被華夏軍征服之中,哪裡牽扯了大量的兵力,華夏軍幾乎把所有的民兵部隊,一半的守備營都調到了哪裡,對於華夏軍張強的戰略來說,統一華夏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征服東南亞小國纔是問題,所以兵力傾斜相當高。
就連長江防線上的兵力都有抽調去打服東南亞,反而打大金國的戰鬥不溫不火的,到現在蕭飛的軍團只是同四山州的大明餘孽部隊小打小鬧,和大金國的吳三桂的部隊也只是三天打一下,五天停戰,一個月也打不了幾次戰役,呈現逐步蠶食樣子。
軒轅龍飛的軍團需要防備大金國,也需要防備大清國,同時還要同大清國作戰,防備洪承疇清軍,對洪承疇清軍配合長江防線金麒的軍團形成合圍。
鋒無羽的軍團需要進攻吳三桂,防備四山州,壓制雲貴州的被分化瓦解,摻和在一起的移民反叛,兵力雖然不多,可任務也很繁重,所以這也是張強把近衛旅帶來參戰的重要原因。
除了金華中樞的守衛中樞的兵力以外,其他的地區的兵力幾乎都抽空了,
那麼大區域放一支近衛旅防守,一個府放一支守備營防守府城,民兵在覈心地區也只是有一些雛形,或者說空殼子吧,因爲只有縣裡面的光桿司令一般的武裝部裡面有幾個留守的退役的守備營士兵充當警衛,一名退役的守備團軍官充當武裝部的軍官,其他的都是一些縣裡面派來的文官,有的地區有懲戒營營地的還好,沒有懲戒營營地的幾乎就沒有兵力駐守了,只有一些衙役捕快維持治安。
戰爭在無數的方向打起來,軍費開支猶如開着的水龍頭嘩嘩的流去,兵力好像無法滿足這種狀態,可張強還是覺得軍隊太多了,需要整編,需要裁撤,實際上整個華夏軍正常統治地區要兵是有很多的,不過這些兵都已經轉爲老百姓了,如果需要一個命令,就能瞬間召集起幾十萬民兵隊伍,甚至一些精銳的守備營兵力,不過內閣不想再負擔這些人的軍費開支了,因此張強也不好再組建新的野戰旅,只能把舊有的野戰旅合編,組建爲更加精銳的甲級野戰旅。
相對於前線的作戰部隊,更多地方需要的是守備部隊,民兵部隊,很多地方佔領以後,百姓都是打亂安置的,內裡情況複雜,矛盾重重,所以張強的意思就是把一些丙級野戰旅拆散了,甚至是乙級野戰旅拆散了弄成守備兵力,解放國防部的軍費開支,把這些開支轉嫁到地方甚至是守備部隊直屬的兵部,由內閣供養他們。
但無論那個朝代,軍隊和政府都是對立的,軍隊需要擴編,需要先進武器,精銳士兵,而地方上不想承擔軍隊的軍費,不想要那麼多士兵,他們需要把節省下來的資金用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隨着華夏軍從一支起義軍,類似鬆散的叛匪隊伍的部隊到一支能和大清軍抗衡的國家層面的正規軍,華夏軍走過這麼長時間,也建立了自己的王國,擁有了一個國家層面應該擁有的一切,華夏軍其實已經正式成爲華夏國了,所有的王朝要經歷的矛盾出現了,政府和軍隊,那個爲主。
隨着南明官員還有成長起來的華夏軍培養的官員的成熟以及逐漸走向高位,他們的述求也多起來了,官府成功的運作起來了,有了自己言語和生命,所以張強已經不能像當初那樣用個人的威信和命令控制他們,他要學會像一個皇帝,國王一樣傾聽下面官員的需求,用平衡來滿足他們的要求,而這方面張強是有些力所不逮的,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張強會讓官府自己運行,只是在一些地方強制命令他們該怎麼做。
這就是爲什麼近衛旅需要投入戰鬥的原因了,也不是張強一時興起想要來前線玩,重新體驗一下戰爭的殘酷和激烈。
不過既然來了戰場,張強當然希望自己能親自參加戰鬥,於是帶着親衛隊來到了前線,同時把近衛旅的一個營調回了濟南府參與防禦,增強哪裡的防禦,不過他還是不會參與近衛第一旅的指揮的。
全部把指揮交給近衛第一旅的提督指揮,自己充當一個小兵,當然作爲近衛第一旅,他的心腹作戰部隊的將領,肯定不會把他放在前線,而是把他放在將領衛隊的後方,充當自己的監軍看着自己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