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處置文安之

“微臣文安之叩見陛下,”文安之一進入大殿,就對朱聿健叩首,他的話一出,大殿內百官的臉色俱都變得蒼白無血色,有高座而上的張強不叩拜,卻以君臣之禮見朱聿健,這是不服氣新朝啊,想要爲舊朝找回一些臉面,故意羞辱新朝。

華夏軍雖然宣佈獨立,但沒有稱帝,也沒有稱王,只是宣佈爲華夏國,華夏國大都督是最高首領,就算不是王,卻勝似王者,叫一聲陛下也過得去,殿下也行,但你在人家面前叫別人陛下,這倒地是華夏國還是南明國或者是永曆大明國,這就耐人尋味了。

朱聿健年約四十來歲,此時臉上的鬍鬚都在顫抖,他同張強見過面,甚至談論過不少事情,兩個人感嘆一番以後,朱聿健認命了,當初要不是張強救下他,他早就死在李成棟,博洛貝勒手裡了,而且是三番兩次的營救,之所以出於這番情誼和交情,知道張強的爲人,他才投降張強,想要苟延殘喘活下名來,反正他前半生二十四年時間都在牢裡,寄人籬下,如今後半生當一個蒸蒸日上的華夏國的副首相也未嘗不可,相當於是其他王朝的宰相,位極人臣,也不算給朱家太丟臉。

而文安之的這句話卻讓他有一種被陷害的感覺,陷害他的人就是文安之,也許文安之心裡有一些對他,或者對他們朱家的不滿,一個躲在異國他鄉,最後被人家異國他鄉的藩屬國給殺了,一個在南方苟延殘喘,沒有光復江山,反而躲在別人的羽翼之下,當了別人的官,這對於一輩子忠誠於大明的文安之來說肯定是一種恥辱了。

老年人一般腦子轉動的都比較慢,或者對於以往事物比較忠誠,所以看到朱聿健要羞辱或者故意陷害一下,不惜拿自己陪葬。

當然,他陪葬肯定是值得的,他都八十多歲了,而朱聿健纔不過四十多歲,還有大好人生要過的啊。

張強也覺得今天文安之是有些過了,好像吃了嗆藥一樣,愣是想要找麻煩的感覺。

所以他沒有說話,而是用深沉如水的目光看着這位抵抗滿清的老將,老官僚什麼意思。

朱聿健卻忍不了,他以前貴爲皇帝,雖然這皇帝當的有點憋屈,有點膽戰心驚,有點如履薄冰,可他好歹是皇帝,你一個臣子,即便有些薄功也不能這樣羞辱自己吧,要不是看他老邁,早就一腳踹上去了,也許華夏軍裡面他還沒有什麼威壓,可他有根底。

華夏軍裡面好多官員都曾經是他南明國的官員,都把他當皇上,他的話在這些官員中還是好使的,而且來了一個別的團體,原先團體的官員以前不管有什麼矛盾,都會抱團取暖,所以他的話就更加頂用了,因爲他是這個團體的領頭人。

按照他的想法,這樣的臣子一般都是貶官的下場,打發的遠遠的不再看到這個人,這個人的官位算是當到頭了,永遠都是一個小官,在哪個位置上終老吧。

可看看文安之這個人目前的狀況,別說貶官了,人家都已經是大明督師,代天子行事,即便投奔到他朝廷上,當初也是太子少保的職位,太傅等等,算是把官當道了頂峰了,而且年齡大了,無慾無求了,還要這麼懲罰他呢?

以現在這個年代人的壽命,能活到八十的算是壽星了,壽星還會嫌自己命長?

不過申斥兩句還是要的,他要不表態,那麼這個副首相一天也當不下去,說不定明天就得去蹲大牢,這可是大事而非的問題,決不能有絲毫的拖延和遲待。

“汝止,你怎能如此說話?我已經不是天子,如今華夏軍也沒有天子,只有大都督,進的殿來不先拜見大都督,卻反而先拜見吾等,你怎能如此失了規矩?”朱聿健站起來,朝着跪在地上的文安之略帶怒氣的問道。

“陛下,臣生是大明的臣子,死也是大明的臣子,卻從來不知有華夏,今知道陛下投了這些華夏賊人,老臣也無可奈何,只能隨侍左右,以表忠心,忠臣不事二主,請陛下成全我的心意吧。”

張強的臉色鐵青,你表忠心背轉身子表去,即便有我民情部探子,知道了我也不會怪你,但你在我的文武官員之前向朱聿健表忠心,這是想要向華夏軍示威,好顯示你的忠誠之名啊。

把我們做你流芳千古的墊腳石,我張強卻沒有那麼大度,我最恨的就是別人把我當凱子利用了,既然如此,我就成全你。

“來呀,既然文大人不想效忠新朝,那麼就叫他陪着舊朝一起被歷史埋葬吧,送到李成棟軍營裡面去,什麼時候找到永曆皇帝的墓地,什麼時候再旁邊挖個坑,給這位老臣子送葬吧,他的家人發配緬甸,永世不得做官,經商,從軍,只能務農,只要有華夏朝一代,他家時代家族不得擡頭。”

張強冷冷的擲地有聲的宣佈了文安之的處置辦法。

“哼,屠夫啊,你張強出兵緬甸屠殺了多少人,還知道禮義廉恥嗎?還知道儒家文化嗎?還知道華夏乃禮儀之邦嗎?那些人只不過是窮的有些蠻夷罷了,但怎麼說都是我等漢人後代,你這樣殘殺他們,不是屠夫是什麼?”文安之吼道。

張強冷冷的看着他。

文安之甩開身邊扶持的人,繼續道:“自古以來起兵禍者比妖孽,比亡國也,你這華夏國也必不長久,我等着看你被其他的反叛者砍頭,滅族,你這報應肯定不會很久的。”

張強看了一眼米林,米林馬上悄悄起身,退到陰影裡面去,黃韜也趕緊走出去,他是搞情報的,心思和米林等一個樣,那是七巧都透着心思。

那會不明白這什麼事情,肯定是這個文安之受到了什麼蠱惑要不然不會再大殿上倚老賣老的,這事情要查清楚。

侍衛的親兵很快上來按住文安之,然後不管他老邁,拖着就走,咆哮大殿,按照以往是要拖出去砍頭的,如今華夏軍不用砍頭了,都是在大殿外槍決,但張強覺得在自己大都督府之內槍決犯人,有點不好,會睡不着覺的,所以一般人都被拖出去找個荒山野嶺槍決,然後驗明正身,有人回來彙報。

但張強不會這麼放過文安之,不論他出於什麼心思。

第五百八十八章 康熙來了啊第一百二十二章 決定性勝利第六百一十五章 完成合圍計劃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面獸心第三百一十六章 急攻第七百四十八章 第二戰場第九十一章 田地第三百六十八章 解職第四百五十二章 會鰲拜4第八百九十五章 重新部署第七百八十章 二王子起義3第七百一十九章 這邊不用管了第八十三章 橫掃千軍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校的作用第八百二十四章 奠定勝局第五百九十章 洪承疇反叛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自立吧第四百二十章 南明烽火1第二十五章 出走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的部隊也來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損失慘重第五百九十二章 迴歸之路第五十五章 決議偷襲第三百八十五章 瞭解情況第五百五十二章 鄭成功服軟第六百六十章 東南亞憂心的事情第五百二十七章 處理公務第六百三十八章 死亡衝鋒第八百八十一章 坐在火山口上的洪天炮第八百零五章 怒吼的大海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時體制解決經濟問題第八百八十三章 挑撥與藉口第六百五十四章 暴風雨過後第四百九十一章 投靠第四百一十二章 發展和形勢改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伏兵出擊第四百五十六章 會鰲拜8第四百二十章 南明烽火1第二百二十七章 領地局勢第三百五十七章 彙報3第四百九十一章 投靠第四百九十八章 魯國大明滅亡對局勢的影響第七百五十四章 澳洲危急1第三百八十一章 削他個葡萄牙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十八章 暗算韃子第二百六十章 退路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受阻2-學習第三百一四十章 李定國東攻第六百章 三明治戰場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成功的底線第三百七十四章 對手也在進步第七十章 金聲來投奔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擊1第二百三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接近第七百二十九章 新魯府進行式第五百二十九章 高傑來訪第三百零三章 親王被俘第五百九十八章 兩軍相遇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能便宜西班牙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異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招安忠貞營第一百九十一章 豐收第五百八十七章 兩個人的不同處境第一百六十九章 伏擊2第一百七十八章 伏擊11(破敵)第五百六十二章 給商人們解套第二百九十四章 中場時間的未知危險第五百六十三章 楊陽陽的尷尬第四百六十五章 會鰲拜17第七百三十五章 被偷襲之因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零七章 讓我們試試第五百九十章 洪承疇反叛第一百九十八章 追兇7第三百八十一章 削他個葡萄牙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副官休伊斯·茲瓦特第一百七十九章 伏擊12(遂發槍+線膛槍+連發槍)第四百五十三章 會鰲拜5第五百八十五章 分區負責第六百九十九章 日本的小倉船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王之意第八百七十三章 將日本變成咱們的東瀛州3第七百四十七章 再添一把火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過在華夏軍第一百零八章 接近目標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三百零三章 親王被俘第八百七十九章 繼續使用炮灰兵第八百二十六章 華夏王國的命真悲催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地噩夢第五百零二章 高一功的算盤第2372章 世家第六百一十六章 兵力之殤八十七章 工匠弗朗西斯第二百一十二章 鐵桶給他砸成豆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