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

朱慈炅一個人靜靜的坐在乾清宮的御書房中,內心有點空虛,也有點隱隱的擔憂,因爲皇后秦明月帶着大皇子朱和去城西的車站看望秦拱明去了,這是他這個寶貝兒子第一次出宮,說不擔心那是假的。

好在皇后秦明月本身就是個高手,還帶了一堆曹化淳專門培訓的太監,又有忠貞侯秦良玉陪同,安全問題倒不用太操心,只是兒子第一次離開自己出門,心裡總難免牽腸掛肚。

正當他坐那裡胡思亂想的時候,曹化淳躬身走進來,拱手道:”皇上,兵部尚書孫元化求見。“

正好,找點事分散一下精力,朱慈炅聞言坐直身子,朗聲道:”宣“

對於這些親信中的親信他還是很滿意的,工作能力強不說,還通曉自己的喜好,他們都知道自己不喜歡趨炎附勢之徒,所以,秦拱明進京,本來可去可不去的孫元化和畢懋康在知道秦良玉要去之後,都選擇了不去。

這樣做纔是對的,要是一個二等軍團將領率軍來京,又是禁衛軍統帥、又是內閣次輔工部尚書、又是兵部尚書,一大堆人前去迎接,那就有點過於隆重了,不但耽誤正事,還會讓人看不過眼,有一個一品大員作爲代表足矣。

孫元化很快就進來了,君臣見禮之後,他便從懷裡掏出一沓子公文,恭敬的遞給朱慈炅。

朱慈炅原本以爲這是陸軍軍官學院的具體規劃呢,畢竟秦拱明率定遼軍押着二十萬俘虜過來了,京城西北那塊的建設馬上就可以開工了,但,他拿過來一看,卻是屯衛大遷移的計劃。

其實屯衛大遷移的提議在年初的時候孫元化就已經提出來了,當時朱慈炅也十分贊同,只是孫元化這段時間一直很忙,忙完糧草調撥,又立馬開始忙裝甲戰車設計的事情,直到前段時間裝甲戰車設計了,樣品也做出來了,他纔有空來考慮屯衛遷移的計劃。

這份計劃做的十分詳細,一開篇孫元化就將大明所有都指揮使司、衛所、千戶所全部列舉了出來,光是這一項就有十來頁,朱慈炅是看的眼睛都花了,這麼多衛所、千戶所他也記不住,只能飛快的掃過去,翻到這一項的最後,他終於看到一個總的統計數額,大明現在竟然有都指揮使司42個,衛所351個,千戶所兩千五百餘個,軍戶數達到的恐怖的280多萬!

這個貌似比立朝之初洪武年間還要多,因爲那個時候大明的總兵力才270多萬,爲什麼會多出十來萬呢,這些主要還是鄭芝龍那些投誠而來的手下,人家都是大明海軍正規軍團的將士了,總不可能不給他們軍籍吧。

面對如此多的軍戶數量,朱慈炅真是頭都大了,這要一一去統計、部署、調動,得費多大勁啊!

好在,這事情並不需要他做,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就是幹這個的,而且現在五軍都督府只剩些名譽頭銜,實際事物其實都已經歸攏到兵部來了。

這次,孫元化不但做出了屯衛大遷移的計劃,還對各地都司、衛所、千戶所的管理提出了規範化的建議。

他建議,除了錦衣衛保持下屬17個衛所不變,其他都指揮使司都統一下轄五個衛所,這樣算下來,大明現有的四十多個行省和直隸府就只需要駐紮兩百多個衛所,其他的都可以遷往西伯利亞;

他還建議,將原來的守禦千戶所和土司千戶所全部合併成正規的衛所,每個衛所下轄五個千戶所,這樣算下來,大明的衛所就達到了將近五百個;

他還建議,恢復衛所的操練,每年在農閒時節,所有衛所必須組織手下屯衛操練一個月,以保證明軍的兵源質量;

這些建議都說到朱慈炅的心坎裡去了,他自然不會反對,他甚至又想站起來拍着孫元化的肩膀大讚一番,但是,這個計劃最關鍵的部分,屯衛大遷移的具體規劃還沒看呢,他只能耐着性子往後翻去。

按孫元化前面的建議,屯衛整編之後,大明的衛所總數將接近五百個,而各省都指揮使司所需的衛所卻只需要兩百多個,也就是說剩下的兩百多個都可以遷往西伯利亞。

這個遷移自然不能亂遷,屯衛可不是光屯那裡休息,他們還要結婚生子,還得種田吃飯,有的軍戶家裡老少三代加起來足有十多人,所以,要遷移屯衛,首先必須給他們解決吃住的問題,屯衛可是沒有糧餉的,你不給他們耕地,他們非餓死不可。

按孫元化的計劃,第一批將遷移一百多萬軍戶前往西伯利亞高原,而那裡耕地並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還是山地和林地,當然如果純算耕地面積,那也是相當恐怖的,只是那邊並封期長,一年只有五六個月適合耕種,收成自然不能和大明內陸相比。

根據這一情況,孫元化建議,分給屯衛的用地應該分爲三類,那就是耕地、草地和林地,而且面積必須翻倍。

像耕地,一般屯衛每戶都是五十畝左右,要到了西伯利亞,五十畝一家人根本吃不飽,最少要一百畝,所以,孫元化建議,遷往西伯利亞的屯衛如果分配耕地,最少每戶要翻五倍,分配兩百五十畝;

還有草地和林地,那隻能靠養殖和打獵過活,所需要的地域就更廣了,對於這類衛所,孫元化建議,面積最少要擴大百倍,也就是說,每戶最少要分配五百畝,這樣算下來,每個千戶所也就五六萬畝,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面積,一千戶,五六千人,真不算多。

朱慈炅對這份屯衛大遷移計劃自然是滿意之極,他看完之後,好好的讚賞了孫元化一番,又令曹化淳馬上擬旨,就按孫元化建議的內容,令各省都指揮使司立刻開始整編,按兵部要求,同時結合軍戶意見,將多餘的衛所全部整編出來,準備接受兵部的調遣,遷往西伯利亞。

同時,他還下旨,令戶部立刻派出官員前往西伯利亞,丈量土地,統計人口,規劃區域,將原來的遊牧民所需的河谷草地劃出來,其他的,全部留下來,準備分給屯衛。

其實,西伯利亞汗國人口並不多,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西伯利亞平原,在西伯利亞高原遊牧的部落,總人口也就幾十萬,那麼廣袤的區域,遷移一百多萬戶屯衛過去一點壓力都沒有,甚至還有大部分地方還是空着的。

隨着屯衛的遷移,西伯利亞的常駐人口結構有了根本性的轉變,以前,整個西伯利亞汗國人口都只有兩百多萬,而這次計劃遷過去的屯衛就有兩百多萬戶,一千多萬人口!

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九卷 第四章 屬國科舉屠夫鴻儒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三卷 第二十七章 暹羅來投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八卷 第五十七章 殖民開始,運氣逆天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三路齊出修棱堡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八卷 第七十三章 元帥大婚,海軍重組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四章 隱忍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六卷 第五十章 明軍發威(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三卷 第二十九章 局勢緊張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規範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