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

盧象升率二十萬大軍隨北洋水師和北海艦隊出發後,每天都有消息從海上傳回防城新港,然後再通過電報發到思明府,一開始朱慈炅收到的都是好消息:

第一天盧象升出其不意在海防城下方一個突出的半島登陸成功,未損失一兵一卒;

第二天海防城守軍逃跑,明軍佔領海防城,還是未損失一兵一卒;

第五天海陽城守軍逃跑,明軍佔領海陽城,還是未損失一兵一卒;

第八天盧象升率軍兵臨升龍城下,已親手寫了勸降信,射入升龍城中。

此時朱慈炅認爲安南應該能輕鬆拿下了,就算城裡的鄭氏不馬上投降,只要天雄軍和關寧軍大炮轟上一兩天,他們就該投降了,火槍和火炮或許他們能有點,但肯定不多,要不就不可能連續棄守兩座城池了。

結果,第九天,升龍城前線傳來消息,城內安南軍有上百門荷蘭人的加農炮,射程和明軍六二零式榴彈炮差不多,盧象升組織炮兵與城中守軍對轟,天雄軍的炮兵已經傷亡上千!

收到消息,朱慈炅心裡咯噔一下,這次怕是麻煩大了。

果然,第十天,升龍城前線傳來消息,城內的安南軍負隅頑抗,天雄軍炮兵已經傷亡過半。

這樣下去還得了,盧象升手下可總共就十萬步兵,一天五千,二十天就沒了,最後不得逼得他用騎兵去攻城啊,不行,得馬上去支援。

朱慈炅想了想,乾脆親率禁衛軍第一軍團坐火車趕往防城新港,並令邊防軍第二軍團隨後趕上上,至於定遼軍和武威軍則留在思明府帶着七十萬俘虜開始修築通往升龍城的鐵路,反正安南軍差不多都被圍在升龍城了,此時修路也不會遇到什麼危險了。

第十一天,朱慈炅已率禁衛軍第一軍團趕到防城新港,北洋水師也已趕回來迎接,就在他率軍準備登船之際,前線傳來消息,天雄軍一萬炮兵傷亡殆盡,不過城中的火炮總算是被清理完了。

朱慈炅聞訊,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是結束了,接下來只要調集所有火炮將城牆上的箭垛轟平,然後便可以在彈幕的支援下輕鬆攻上城牆,這升龍城不用他去支援也能拿下了。

不過,人都到這裡了他自然不可能又跑回去,他乾脆讓禁衛軍第一軍團繼續登船,按原計劃趕往升龍城。

結果,第十二天,當朱慈炅趕到海防城的時候,又傳來一個噩耗,城中的安南軍竟然有數千把火槍,上去填護城河的騎兵冒着槍林彈雨,傷亡了四五千人才將護城河東面一段填平!

朱慈炅聞訊,鼻子都快氣歪了,這荷蘭人好陰險,竟然給他挖了這麼大個坑,這筆賬遲早要跟他們算!

此時,盧象升更是氣的雙眼噴火,小小的一座升龍城竟然讓他損失了這麼多人馬,最關鍵的,他還沒開始攻城呢,聽說皇上就快到了,難道到時候讓皇上親自指揮去攻城嗎?他丟不起這個人!

於是,他連夜從關寧軍調來步兵兩萬,第二天一早,集齊攻城器械,擺開陣勢,準備攻城了。

話說這騎兵造攻城器械怎麼這麼快呢,貌似他們才造了三四天吧。

要按以前的進度,的確造不了這麼快,但是現在可不一樣了,大明有強大的軍工體系,攻城器械這塊自然也不會落後,很多東西都是現成的。

像井闌和攻城車的輪子,以前還要現場用大圓木做,現在全部是鑄好的鋼輪,外包橡膠內嵌軸承,結實耐用,往井闌和攻城車上一裝就行了。

還有,井闌和攻城車也不用像以前那樣釘數排密密麻麻的木方了,現在用的全是鋼板,只要搭好框架,把鐵板往上一釘就行了,不但方便快捷,防禦力還超強,不說能防炮彈,一般的燧發槍子彈還是擋的住的。

現在,盧象升就站着一輛井闌的下方,準備爬上去親自帶隊衝鋒呢。

但是,這次他被人攔住了,幾乎所有天雄軍高級將領都圍在他的四周,七嘴八舌的道:”盧大人您不能去啊,盧大人他們有槍,盧大人太危險了......。“

盧象升拍着身上的盔甲大喝道:”都給我閉嘴,我這不穿着盔甲嗎,一般的子彈根本打不透,怕什麼,都給我讓開!“

有盔甲身上是打不透,但胳膊啊,腿啊,甚至是臉上可都沒盔甲,子彈還是能打透的,所以一幫高級將領還是圍着他不讓他去。

盧象升氣得大吼道:”再不讓開,軍法從事!“

衆將這下不敢再攔了,但是還是有個將領不甘心的道:”大人,要不讓我等先率軍衝幾輪試試,實在不行了您再上。“

盧象升一把推開那個將領,頭也不回的道:”試什麼試,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你們衝得幾輪士氣全部衝沒了,還打個屁啊!“

衆將無語,只得眼睜睜的看着盧象升爬上井闌,而後,大手一揮,大吼一聲:”衝啊。“,率軍直奔城牆而去。

城牆上現在可謂是一片愁雲慘淡,一百多門火炮的殘骸東一堆,西一堆,堆的到處都是,明軍的炮彈更是散滿了整個城牆,兩三萬安南軍的士兵,緊緊的縮在女牆後面,眼中盡是恐懼。

明軍的炮火如此兇猛,他們早就受不了了,但,沒辦法,他們不能退,通往南邊城牆和北邊城牆的通道都被鄭氏家族的督戰隊給堵住了,鄭氏家族的家主鄭梉甚至親率督戰隊站在東面城牆的下面,他揚言,誰要敢後退就砍誰,砍完還要把他們家眷抓起來全砍了!

這種情況下誰還敢退,還好明軍的散彈好像全部用光了,現在用的全是實心彈,只要小心點縮在女牆後面倒也不會被砸到,他們總要上城牆的,到時候火炮就不能再轟了,至於最後誰會獲勝還真不好說。

因爲城下明軍的步兵也就十來萬,跟他們數量差不多,雖說明軍這幾天狂轟亂炸,轟的東邊城牆上傷亡了兩萬餘人,但是,他們是守城一方,明軍是攻城一方,這點人數上的差距並不算是劣勢,要不是明軍火炮太多,他們還真不怕!

當然,不管他們怕不怕明軍都已經衝上來了,一場血戰即將展開。

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七卷 第二十五章 睡獅已醒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七卷 第十八章 明軍攻擊更可怕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五卷 第五章 運河之策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