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

這又是機械廠,又是鋼鐵廠,還有水泥廠和電線廠,往哪兒建呢?朱慈炅又讓曹化淳取來一份京城最新的地圖,六個人圍着地圖找了半天,竟然硬是沒找到一塊能建廠的地方!

大明的京城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人口早就已經超過百萬,總共才五六十平方公里的地方住這麼多人,這在後世都算人口密集型城市了,更何況明朝這會兒還沒有高樓大廈呢,京城人口之密集,可以想象,上哪找這麼多地方建廠啊!

難道要把這些廠都建到東大營去,朱慈炅剛冒出這個念頭就把它給否了,開什麼玩笑,這些廠可都需要工部官員管理,如果全建東大營去豈不是要連工部都一起搬過去。

沒地方擴建,又不能搬出京城,那就只能把京城擴大了,這個念頭剛一冒出來,朱慈炅按捺不住了,他盯着京城的地圖仔細的看起來,慢慢的,一個大膽的想法從他腦海裡面冒出了,後世人口上千萬的城市那麼多,在明朝就不能建一個嗎!

他要建一座能容納上千萬人口的超級大城,他要讓大明的百姓都爲之驕傲,他要讓整個世界爲之驚歎。

朱慈炅越想越是激動,最後,他把手往地圖上一按,站起來,豪情滿懷的道:”不用找了,朕決意擴建京城,就像當初擴建王恭廠一樣,向四面八方擴展,把京城擴建到現在的十倍大!“

衆人見皇上都站起來了,連忙跟着站了起來,但是朱慈炅的話一出口,衆人都驚的差點跌回去。現在的京城都已經大到誇張了,再擴大十倍是什麼概念,一座人口上千萬的大城,這也太不現實了。

連從來不擺師傅架子的徐光啓都忍不住勸道:”皇上,三思啊,將京城擴大十倍,那需要多少銀子,而且,擴那麼大有那麼多人來住嗎?如果沒人來住豈不是勞民傷財!“

朱慈炅聽到恩師的教誨才反應過來自己有點激動過頭了,他連忙擡手一壓,讓衆人隨他坐下來,這才解釋道:”恩師,朕不是想一次就擴那麼大,比如這次,只要將東西兩邊擴建出來就行了,等人口填滿了再繼續擴建。至於錢的問題,圍一塊京城這麼大的空地其實花不了多少錢,就讓人砌個城牆在修幾條路而已,地圈出來以後就可以賣給那些商人和作坊主蓋房子了,那樣不但不耗錢,還能賺很多錢呢。主要耗錢的還是這幾個廠子,不過撐死一千萬兩一個,總共才四千萬兩,這個錢朕還是出的起的。“

徐光啓聞言,細細想了想,還真是這麼回事,現在京城也是人滿爲患了,自從朝廷帶頭開展海外貿易以後,不知道有多少商人和作坊主涌進京城,原來那些高官閒置的府第也全部被作坊主買去當工場了,客棧基本上是天天爆滿,甚至連上京來趕考的學子都找不到地方住了,很多人都是藉助在京城爲官的同鄉家裡,像上次崇正七年甲戌科會試光是他家裡就有十多個學生故舊來借住,陳子龍、徐孚遠和夏允彝當初都借住在他那裡。

現在京城的住戶雖然只有百萬,但來往的客商都不止百萬了,如果光是擴建東西兩邊,的確很快就能填滿,而且那些商戶都有的是錢,在老京城寸土寸金的地方他們都能買下大塊地盤,去新建的東西兩城買塊地蓋個房子自然不在話下。

想到這裡他徐徐點頭道:”恩,如果是慢慢擴建倒是問題不大,不過城防方面皇上也需要考慮一下,面積擴大了十倍那城牆可是長了十倍還不止。“

朱慈炅見恩師都同意了興奮的不得了,至於城防的問題,倒是不用擔心,他自信滿滿的道:”恩師,以大明現在的軍力,怕是沒人能打到京城來了,就算打過來也沒用,朕每擴一塊都是先建城牆,到時候京城的城牆裡三層、外三層的,敵軍能攻破一層就算了不得了,要攻進內城,那簡直就是做夢。“

徐光啓聞言,點了點頭,不再勸阻,其他人見老首輔都首肯了,自然不敢再提意見,擴建京城的事情就算定下來了。

朱慈炅見再無人反對,立馬興奮的取來一張大白紙,在中間畫了個京城的草圖,然後再京城左右兩邊各畫了一個差不多大小的方框,邊畫還邊解釋道:”京城擴建的第一期規劃就是在東西兩邊各建一座和現在京城差不多大的新城,就定名爲東城區和西城區吧,東城區是留給商戶建造作坊和商業區用的,朝廷只需將規劃做好就行了,西城區則以朝廷建立的四大工廠爲主,鋼鐵廠和水泥廠都不是很衛生,所以建在西北角和西南角,機械廠和電纜廠都需要工部重點管理,所以就在在靠近老城區的東北角和東南角,其餘的地方就留給和王恭廠合作的商戶,你們看怎麼樣?“

這種大的規劃自然是皇上說了算,大家敢有什麼意見,只需點頭附和就行了。

朱慈炅見衆人都沒有意見,便將筆往畢懋康手裡一塞,大方的道:”你是工部尚書,新工廠建多大你說了算,不要客氣,給朕大膽的畫,你畫多大朕就給你建多大。“

畢懋康聞言,提筆想了想,便直接在西城區的方框裡畫了個大十字,然後又在上下半部中間各畫了一條線,將西城區均分爲八塊,最後他指着上下四塊道:”上下這四塊分別用來建廠,中間四塊留給和王恭廠合作的商戶,皇上,您看怎麼樣?“

好傢伙,這一塊最少有上萬畝,畢懋康還真敢畫啊,不過,朱慈炅並沒有責備他,反而滿意的點頭道:”恩,不錯,不錯,就是要建大點,省得以後再擴建,就這樣吧,你回去之後召集工部的相關人員討論一下,看這些工廠怎麼佈局。“

畢懋康點了點頭,請示道:”皇上,年前要把所有工廠都建起來怕是來不及了,先建哪個工廠呢?“

朱慈炅聞言,細細想了想,便果斷的道:”先建機械廠吧,西北的春耕不能耽誤,必須儘快把翻地龍做出來,還有水泥加工設備也要多做,第二步就是建水泥廠,鋼鐵廠可以緩緩,先湊合着用王恭廠那些高爐吧,電線廠可以年後再動工。“

畢懋康連連點頭,表示明白了,這場討論就此結束,一座巨大的城池即將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城池怎麼建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五卷 第三十一章 共同的語言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海外形勢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四卷 第二十五章 三國結盟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