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銀和錢

除夕是辭舊迎新最重要一餐飯。除了種種江南風俗之外,酬神也是重中之重。徐元佐對別的都是馬馬虎虎,乃至徐家的祖宗他都沒怎麼客氣,但是對於神道一說卻有些敬畏。

若說世上沒有超自然力量,那他是怎麼來到這裡的呢?

相比沒有遭遇詭異事件的人,徐元佐更加上心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徐良佐則全程醬油,急急忙忙吃好晚飯要去街上跟小夥伴放爆竹,跨火堆。

至於徐母則帶着女兒文靜去鎮南的雪葭浜城隍廟上頭香。如今徐家已經是徐閣老的親戚,徐元佐又帶着三十來個鎮上少年討生活,地方上的富戶也與他家拉關係,眼看着就是異軍突起的大黑馬,所以徐母總算能夠一圓上頭香的夙願了。

當然,這也是因爲另外一些富戶人家都信佛,所以城隍廟這邊算是讓出來的。若是徐母也信佛,那麼這頭香興許還要再等兩年才能燒到。

徐元佐和徐賀都懶得出門,在家大眼瞪小眼,終於熬不下去的時候,徐元佐先打了招呼上樓看書。不過這回卻不是看四書五經科舉時文,而是翻出了當日自己初來時寫下的筆記,對隆慶三年的局勢再次進行了分析,拾遺補缺,就像是臨交卷前的檢查一樣。

結果也跟交卷檢查一樣,基本沒有什麼收穫。

就在徐元佐闔上秘籍的剎那,眼前突然閃過一條貨幣兌換率。

“一兩銀子等於一貫銅錢,萬曆年間約爲八百錢。”

徐元佐重又打開了秘籍,仔細看那條目,原來是一條有待驗證的記憶。作爲一個文科生,他看過的書實在太多。也只有實實在在看了許多書的人,纔會知道書裡的知識、信息不能全信。有些是書作者存在錯訛,有些則是自己的記憶錯覺,所以當初他把這條寫下來,也是要提醒自己多加驗證。

後來發生的事太多,竟然就忘了。

不過這題目的答案也有了。因爲假銀的問題,徐元佐更喜歡銅錢,起碼銅錢的質量是一眼可辨的。所以幾次兌換下來,匯率也很清楚,一兩九成銀能兌一千四百到五百的銅錢——看銅錢的質量有所升降。

徐元佐提筆將正確內容補上去,突然心中一動,開始默默尋思。

從銀錢兌換開始,一兩兌一貫也就是千文,似乎就是常識和基準。

大明本就忽視鑄錢,整個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經濟總量高於兩宋,鑄錢數量卻只是兩宋的三分之一。在市面上,非但能看到各種心安理得流通的洪武錢永樂錢這些明朝“古幣”,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宋朝銅錢。至於鐵錢,雖然不在國家經濟序列之中,卻也是被市場認可的輔幣。

徐元佐從後世人的角度來看,經常有某地發掘出數噸宋錢的記錄,而且古玩市場裡除了賭石之外也有“賭錢山”——就是從凝結成一體的“錢山”中,賭運氣看能否開出價值高品相好的宋錢。

明朝人是怎麼都不能想象這種情形的。

萬曆年間跨度極大,也正是萬曆時期,世界銀礦冶煉技術有了兩次大提高,而開採出來的白銀有三分之二是涌入中國的。這對於大明,尤其是江南而言,白銀貶值是大趨勢。

白銀作爲市場主流貨幣,一旦發生貶值,那麼最直觀的市場表現就是各商品種類的漲價。所以因此導致銅價上漲,從而銅錢兌換比例就從一千四五比一,變成了八百比一?

這就意味着白銀貶值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徐元佐知道白銀還將進一步貶值,直到英國人的忍不住用換白銀。這是歷史大趨勢人,也是偷看來的標準答案。然而再深入分析一下,白銀卻似乎不應該會貶值這麼多。

首先,漢人的習慣是將白銀存在地下的銀窖裡。這樣大部分白銀都不會進入市場流通,當然也就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其次,歷史知識告訴徐元佐,大明的米價在崇禎國亂之前都是很穩定。雖然穩中帶升,但必須考慮到萬曆十五年之後南直、浙江兩省基本改種經濟作物,日用糧食全靠從湖廣“進口”。這也證明白銀增量起碼在萬曆年間並沒有造成通貨膨脹。

那麼,是銅價漲了麼?

徐元佐仔細想了想銅價上漲可能存在的因素。

首先,銅作爲工業原料,在大明是基本不用考慮的。因爲大明沒有工業可言。

其次是作爲工藝品和日常用品,比如佛像、銅爐、銅鏡……隨着海貿擴大,這些東西應該會有一定的海外市場,但貿易量不能跟後世大工業時代相比,所以要說直接影響銀銅比價實在有些牽強。

除非也如宋朝時候,商人大量收購銅錢作爲工藝品外銷,導致國內銅錢緊缺。

不過明朝的銅礦開採技術有了大幅度提升,國內又不像宋朝那樣依賴銅錢,甚至銅錢都不能作爲合法貨比納稅,誰會套購銅錢去鑄造工藝品呢?

徐元佐腦中靈光一閃,猛然抓住了“納稅”兩字!

爲了保證大明寶鈔的市場流通,朝廷先後有過“銀禁”和“錢禁”。當然朝廷沒有能力真正杜絕市面上的白銀、銅錢流通,而且他們本身也在鑄錢,所謂的“禁”就是“禁以此納稅”。

白銀從天順時期就在江南流通了,但納稅則要到嘉靖之後方纔弛禁。雖然嘉靖朝以二火黃銅鑄造了錢幣史上第一批金背錢,但仍舊是禁止百姓用銅錢納稅的。

徐元佐想到這裡,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隆慶之後,必然有銅錢弛禁之令。朝廷肯定是同意用銅錢繳稅了!如果不是這樣的大利好消息,以自然經濟的發展,錢幣價值很難上升一倍。

如今二火黃銅的價格是每斤八分銀子,錫每斤八分。按照弘治朝定下的規矩,每用銅一斤,配錫一到二兩,成錢重一錢二分。如此算來,一百五十文銅錢的物料成本是八分五釐銀子。

一千五百文也就是八錢五分白銀。如果足料足色,加上人工成本、冶煉損耗、運輸費用,那麼一兩白銀兌換一千四到五百文金背錢,基本是等價的。

徐元佐算完,心中暗道:沒想到朝廷竟然沒有在銅錢發行上賺錢!而一旦銅、錫價格上漲,管理成本增大,朝廷可能還要虧錢。

難怪朝廷沒有鑄錢的積極性呢!

朝廷不鑄錢,民間又離不開錢,私錢自然氾濫成災。私錢質量不好,質量差些的錢,含銅量可以低至兩分,朝廷當然不願意看到收上來的稅全都是鐵鉛雜錢。如此一來,也就只能禁錢了。

如果現在用白銀兌成銅錢,等到銅錢升值的時候,再用八百文一兩的價格回購白銀,這可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啊!

簡簡單單資產翻倍,還有沒有比這更爽的來錢法子了?

——這是一個簡單的政策投資,只是不知道朝廷留給我的時間還有多少。

徐元佐心中不由有些急迫的感覺,同時又在秘籍寶典上寫下了兩個字:私錢。

求各種支援~!

第14章 進城九十一章 回家過年二八九來訪三七五開臺第63章 小風波三八四金山銀山三四二奸商第93章 朱氏和春堂二三六說實話三九六章 民心所向第10章 小畜牲三零七面對面第182章 言爲心聲一六一免費演出求月票二六零鐵骨錚錚二八九來訪一四一第一次夏圩會議求月票第44章 站隊二七八學生是讀書人第179章 海船二二九把酒夜話第60章 招工二二三天才就是天才四零六熱議第88章 簽約三八三章 從容第32章 還能再坑二五二律師團一五五賺吆喝求月票一二一瓜田李下三百五十一章 徐氏新學第186章 少年說二六二年末二六五少年熱血一二五梅先生第186章 少年說二六一滴水不漏第170章 好孩子一二零修改決定水準求月票三四四探訪四零四分配任務三百五十章 同窗第168章 與姐姐一起看海二三四回程三四五姑蘇時報四零四分配任務三二八出師大捷二五一開徵三四六猖獗第71章 前方有套三零六奔前程三三六遼陽李成樑第73章 回家祭祖三四零出關三四八回家一三四代溝求月票三九一會面一零七戰略重心第320 北上第55章 洗腳婢三五八消費市場一二九飲宴二七二歹人四零四分配任務一四四準備開業求月票第55章 洗腳婢第97章 緊抓思想教育一五二天真求月票第100章 收益第169章 長沙沈家二二一露出馬腳第89章 拓展人脈第95章 銀和錢三四八回家一二五梅先生一二四取中一五零必考題求月票第71章 前方有套四一四餘音二五二律師團三零二扁舟送風來二七二歹人三四五姑蘇時報二零二章 首次操練二零五章 端午一三六早鍛鍊求月票一六四論海求月票三二八出師大捷四零五家事第88章 簽約一五七約稿二第194章 一網打盡一三二不小心開宗立派求月票第51章 娘來了二四一招股說明會二四五五倫二一五工作會議三六三大小第52章 避難三八一章 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