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八銀子的用法

二六八 銀子的用法

黃老學者說:官府最好就是什麼事都別幹。

因爲官府一旦想做點什麼工程,老百姓就要吃很大的苦頭。比如長城,比如大運河,比如所有後世歎爲觀止的文明遺蹟,都是建立在百姓的苦役和稅賦之上的。

這種思想影響了兩千年,直到有人提出了公共設施和基礎建設的概念。

修路也好,疏浚河道也罷,其實就是全民獲益的事。即便擡槓說自己足不出戶,但是道路和河流仍舊對他的生活有直接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事對大家都有影響,該由誰幹呢?

若是仔細想想,最後大家會發現:有一個神秘人,他從所有人手裡拿錢,而且頗有聲望,大部分人都聽他的。他手下還養了一大批狗腿子,誰敢跟他冒皮皮表示不服,他就敢撥了這人的皮。

但他平日還要裝出一副和善的模樣,讓所有人都崇拜他,信任他。如果有對手意圖在名聲上超過他,即便是做好事,他也會竭力打壓對手,抹黑對手。

把基礎建設交給這個人去辦,看來是最穩妥的。

這人就是朝廷。

朝廷和朝廷也有不同。有窮有富,有軟弱有剛強,有慷慨有吝嗇,有聰明智慧也有愚昧無知。大明當前這個朝廷,出發點還是很樸素的——希望百姓都過上好日子。皇帝也好,官僚也好,別去給百姓惹麻煩。

當然,這是朝廷締造者的樸素願望。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不給老百姓惹事原則”,變成了“不給朝廷命官惹事原則”。基礎建設能拖則拖——爲了節省民力不擾民嘛!實在拖不下去了,才當任務一樣層層壓下去。

正是因爲這種行政思想,大明的百姓也知道指望朝廷實在不如自己動手。

每年農閒,該清理河道、開挖水渠、修橋鋪路了,各地鄉紳就選派個德高望重的人物出來,各家出筆銀子,招募鄉鄰進行基礎建設。

雖然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往往也是出錢人獲益最大,但是這些人也常常是心理不滿足的一類人。

他們有更高層次的需求:名望。

每次捐款興建了某個工程,等完工之日,就要立碑。碑文上必須要說清楚這是一樁什麼樣的善舉。有何等好處,最重要的就是某某人爲此捐了多少銀錢。

等名望到了一定級別,此人就有機會被擡進鄉賢祠承受香火了。

地方誌裡也必然要爲其立個小傳,使之名垂青史。

當然,這種刷聲望並非僅限本人。也有人花大價錢爲父親、祖父刷的。

仁壽堂的董事會成員紛紛解囊,說是慈善公益,其實更多是在給徐元佐面子。徐元佐雖然盡數收下,卻總有種收人投名狀的味道。

沒過多久,這股捐獻風就蔓延到了普通股東。許多人都向雲間公益廣濟會捐獻了幾十幾百兩不等,無不著名來自仁壽堂某某人。

徐璠從未想到自己好端端坐在家裡,竟然會有一萬五千兩銀子砸過來。雖然不是給他的,但給廣濟會顯然跟給他也差不多。因爲廣濟會的賬也是徐元佐管的,廣濟會收到的“善款”也來自徐家捐出來的土地收益。

這些捐款首先要開一份高薪給徐璠、徐元春、徐元佐、徐琨、徐瑛、各個掛名的家丁僕從……反正是歸入徐家公賬的。其次,廣濟會還要僱人修繕田地水利設施。這本來也是徐家的開支大頭。既然田地都給了廣濟會,那麼水利設施當然也該由廣濟會負擔。

廣濟會要做廣告、公益宣傳,所以要往書坊和報社砸銀子;要培養鄉梓文士,所以要給升湖書院贊助補貼。凡是寒門士子進升湖書院,衣食住行和筆墨紙硯,也都是廣濟會贊助的;又要宏揚地方文氣,徐階講學、編撰《故訓彙纂》的費用也是廣濟會出的。

可以說,只要有個說得過去的名頭,廣濟會就可以將原本徐家要出的銀錢出掉。多下來的部分是投入布行、織坊進行生產,或是存在賬上。

這幾個月來的運作讓人疑慮盡消。賬目往來頗多,但是一清二楚。

徐璠抽空叫徐元佐回來一趟,主要就是聊聊這外人給的銀子怎麼處理。

徐元佐現在常住唐行,回來反倒像是出差了。他知道徐璠現在忙着聯絡各路文士。大家喝喝酒吟吟詩,想起來了編寫一下詞條。照現在這個樣子下去,等《故訓彙纂》編成,大概正好能趕上壬辰倭亂吧。

兩人在書房見了面,徐璠將問題拋給了徐元佐。

徐元佐道:“這也好辦。咱們廣濟會本來就是做慈善的,這些銀子完全可以用於真正的慈善公益上。”

“真正的?”徐璠有些無語。

“比如改善養濟院的生活環境;比如設立個獎學金。獎勵優秀但貧困的學子;再比如修一截路之類的。”徐元佐道:“唔,如果這些都沒空做,刻一本書,寫幾篇文章,列一下捐款人的名號,也就夠了。”

徐璠聽得哭笑不得:“怎麼給你說得好像廣濟會就是騙錢的?”

徐元佐一本正經道:“父親,廣濟會最早是爲了兩件事才做起來的。其一,避稅賦。以免小人在背後污衊我家。其二,確產權。免得海瑞找麻煩。若是爲了造福鄉梓,何必還專門建立個組織來做。”

徐璠道:“自家的銀錢無所謂。別人的銀錢不能亂來啊。我家又不是少那些銀子,用不着貪占人家的。”

徐元佐道:“父親教誨,兒子豈敢不聽。這筆銀子正好捐給升湖和經濟兩個書院,擴建園舍,招納賢才雅士充實其間,也好叫鄉梓多得文教。”

“這樣好倒是好,不過沒法立碑吧。”徐璠道。

“一方面在《曲苑雜譚》上發文讚頌,一方面再開創一本《廣濟會刊》,專門刊載廣濟會利益鄉梓的善事。捐款人錄自然寫在其中。若是捐款多的,還可以爲其刊印小傳。”

徐璠一陣沉吟,道:“那得送到人家府上去。”

“只要捐了銀子的,都送。”徐元佐笑道。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徐元佐想了想,又道:“還有一事要報父親聽聞。”

PS:??求各種支援~!

三一六招工上路二一八海瑞要來了第186章 少年說一二七正科求月票第92章 補貼家用二六五少年熱血一六二贊助商求月票第172章 求婚三八一章 返航第54章 安排工作二五一開徵三四五姑蘇時報第36章 誠意第8章 難度與價值三七七章 難忘的除夕二三九嚴明法紀二五零風雨欲來第50章 戚家軍三七二長樂第15章 面試機會第187章 道試案首第175章 嚴肅點二七六案例分析第77章 合作三七六後續三四二奸商二五八洽談四零八來訪九十八章 義兄第43章 折磨二六八銀子的用法第81章 義父三二九遼人嚮導四一四餘音第16章 徐管事第67章 新的戰略部署九十一章 回家過年三零四絲行二五三精英小分隊一五九創刊號第3章 雨人三七二長樂二一三建築設二五一開徵第32章 還能再坑二二七地震之前二三九嚴明法紀一二一瓜田李下第183章 林大春其人第59章 讀書秘法第81章 義父三八五連環計三六九臨行前的禮物一三六早鍛鍊求月票二七六案例分析二一七少人二七一出發一六四論海求月票三五五科學的新起點三五四學在四夷一六三去拜壽求月票二百章 你總是心太軟一二四取中三五四學在四夷第60章 招工第166 康家三四九展望二六零鐵骨錚錚四一四餘音三四零出關三八七錦衣衛九十八章 義兄第170章 好孩子二二九把酒夜話第74章 家訪二九七安置九十八章 義兄二三四回程第90章 假前焦慮綜合症第193章 故訓匯篆三零五前途漫漫一二一瓜田李下二六六豐收年一二五梅先生第72章 新計劃二六五少年熱血三一六招工上路第12章 宏觀經濟第100章 收益三六七引領風尚之人三三九李如鬆一四二三大產業求月票三二三航海三三五銅錢的故事第20章 手藝人第52章 避難第94章 野心第21章 安六爺二零三章 時刻準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