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高屋建瓴

就拿編《故訓彙纂》這事來說。

徐階首先造了極大的聲勢,聯絡了江南士林中的佼佼者。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編織起一張應對高拱報復的防護網。

其次,徐階傳播了王學,收編了許多式微的小流派,擴大了王學在江南的聲望。這從十人名單就能看出來,基本都是王學門人,偶有兩個隱藏在儒學之中的道家餘孽。理學學者一個都沒有。

最後,徐氏子孫藉着這個名頭,可以獲得大量的人脈資源。

而且說不定還能成爲徐家日後安生立命的支柱:編完了《故訓彙纂》還可以編別的嘛。比如《十三經注疏》啊,比如《辭海》《辭源》啊。日後還可以編《漢法大辭典》《漢拉丁大辭典》……

總之,即便徐家要一直等到徐本高才能出進士,光靠組織江南名士編書出書,也足以叫自家書香不斷文名不墮了。

徐家已經踏上了文化世家的道路。

徐元佐想想自己那點出息真是羞愧不已只想編一本《小學生常用字字典》,跟徐階真是天壤雲泥之別甚至都不知道該說徐階是高屋建瓴遠見卓識,還是長袖善舞多財善賈。

如此一場文教盛會,徐家不算土地成本,光是起屋舍配傢俱,起碼要花費三千金。如果算上日常供應筆墨紙硯工人薪酬,每個月下來少說也在五百金上下。

這就算是朝廷立項,也是個極大的項目了。

普通老百姓以爲皇帝富有四海,過手的銀子數不清。其實戶部尚書跟皇帝私下討論三五個時辰,往往就是爲了幾百幾千兩銀子的事扯皮。

大明可是典型的民富國窮。

不一日,紹興府的文士紛紛來拜會了徐階,有些是來湊個熱鬧,有些是真的想參與編撰字典。不過十大編修的名單既然定了,就不會輕易加人。仔細推敲一下這十人名單就可以知道,他們非但是王學弟子,還是很嫡系的王學弟子。登堂入室,遠非旁聽生可比。

更何況這十人或是家世顯赫,或是財力雄厚,不需要徐階發薪水不說。還能倒貼一部分出來,起碼不用再爲他們配小奚婢女書童。

眼看那麼多舉人都沒有討到個工作,最好的也就是二等編修,可以跟過去給人打雜。徐元佐覺得徐階老先生還是很照顧自己人的,他一個小生員都可以躋身一等編修之列雖然沒有待遇。但是徐爺爺明言承諾:書成之後,徐元佐的名字可以與一等編修並列。

爲了證明自己的分量的確有資格列名,徐元佐非但決定把偏旁部首檢字表做漂亮,還加入了難檢字表,以及四角號碼檢字表。尤其是最後的四角號碼,通過文字的四個角而確定編碼,可謂發前人之所未發,頗有振奮人心的效果。

這期間,吳承恩倒是也幫了些忙,不過對躋身編修之列已經不抱希望了。

這位在地方誌上留下美名的一代文秀。如今已經六十九歲了。常年的修道生活讓他比同齡人更加健康,耳聰目明。或許也是因爲修行的緣故,他直到天命之年才補了個貢生,做了一任通判知事,升任長興縣丞。

照理說也是八品官員了,可惜卻被人誣陷入獄,多虧了李春芳營救方纔脫身。

“石麓公要編撰《西遊記》,老朽便在他幕中代筆定稿。”吳承恩悠悠然道。

徐元佐覺得這位小說家身上散發出平淡,好像坐在他身前就能夠凝神定心,雜念不起。他略帶歉意道:“吳先生。您這幾日也瞭解了些吧。其實這次編書還有學閥之爭。”

吳承恩已經知道了,笑道:“確實,老朽並非王學門人。”

而且你還只是個挨年齒補的貢生,屬於功名之中的安慰獎……

當然。這事沒人會提起來,否則怎麼聊天?

若說八股取士不好,可大明的確靠這個辦法取到了大量的人才。而且再也想不出比八股考試更公平的取士方法瞭如果用古文取士,誰能保證自己的行文風格能被考官喜歡?寧可用八股,好歹還有個格式,也算是客觀標準。

可偏偏又有許多大才子。就是科場沒運。

比如八次落地,六十歲才中進士的歸有光;比如考到瘋的徐渭徐文長;比如“天下書儘可讀之”的吳承恩。

勉強算上梅成功吧。

“在下有句話不吐不快。”徐元佐正色道。

這話一出口,往往就是“婉轉”的批評。

吳承恩面不改色,仍舊雲淡風輕道:“既然跟着東主吃飯,自然無話不可說。”

“四五百年後,恐怕有八成的人不知道石麓公,六成的人不知道我大父少湖公,四成的不知道陽明公,二成的人不知道孔夫子,但只要是識得幾個字的人,都不會不知道吳先生您。”徐元佐沉穩道來。

吳承恩只是笑了笑:“東主言重了,老朽何德何能當此讚譽。”顯然是不相信徐元佐的瘋話。

姑且不說每個暑假都要放一遍六小齡童的《西遊記》。事實上自從《西遊記》定稿刊行之後,就一直是熱門暢銷書。

徐元佐道:“只憑《西遊記》足矣。”

吳承恩這回笑得更大聲了,道:“石麓公取往年來的話本演義,重新編排,再立文字,夾雜以內練之法,並非老朽一人寫出來的。”

不管怎麼樣,大家都說是你寫的。

“這不重要。”徐元佐道:“先生老當益壯,我正有求先生。”

“東主儘管吩咐便是了。”吳承恩其實反倒輕鬆了許多。如果徐家只給錢,不給活,那他也呆不下去他又不是要飯的,被人養着太傷自尊了。而如今母老家貧,自己年紀又大,獨子早夭,丟了工作,生活可就艱難了。

“我名下還有一家刻書坊,也有雕工可以雕版印書。”

有的書坊只能買別人的雕版,規模小,徐元佐說得清楚些,也顯得自己重視。

他道:“我接手之後,用它刊印了一份報紙。先生請看。”

報紙是徐元佐的名片,當然要隨身帶些字跡清楚的樣品,好擡高自家聲望。未完待續。

二六六豐收年一四二三大產業求月票一三九搭頭求月票三八七錦衣衛第43章 折磨三八五連環計一二三考場異變三更二三七不速之客三七四共贏第58章 回家三二六配方第2章 我要退學三八七錦衣衛第88章 簽約第25章 少爺三四八回家第175章 嚴肅點一一三章 家庭會議三七零追風少年二三三從龍第77章 合作第54章 安排工作一二二進場加更感謝打賞九十八章 義兄一四一第一次夏圩會議求月票第34章 羅家子第43章 折磨二一九吳撫私服第39章 你會保我四零六熱議第47章 銀子去哪兒了第27章 什麼都不懂第5章 流星一五二天真求月票第66章 辦公室三七零追風少年一四七泥菩薩的火氣求月票二零九章 買命一三四代溝求月票三六九臨行前的禮物一四六常備柚子葉求月票二七六案例分析一六四論海求月票二零八章 下手三九六章 民心所向一四八案首求月票三六四掃尾第194章 一網打盡一六三去拜壽求月票第74章 家訪四零七救場一九七章 金山島巡檢司第195章 高屋建瓴三四九展望第32章 還能再坑二五七自家人二一九吳撫私服第192章 條件第12章 宏觀經濟第99章 一本紅一三二不小心開宗立派求月票二七八學生是讀書人三零四絲行第51章 娘來了第43章 折磨第168章 與姐姐一起看海一五八編輯部三四五姑蘇時報三六八新的旅程一九九章 提拔栽培第27章 什麼都不懂三九七章 市民崛起三五八消費市場三九一會面二二六交易三零一二八一湖州的絲二二七地震之前第185章 面試二一五工作會議二八一湖州的絲三九六章 民心所向一三四代溝求月票二三一上船二五七自家人四零六熱議第193章 故訓匯篆第190章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三三八安身策第15章 面試機會二三七不速之客第193章 故訓匯篆一三一正餐求月票第180章 山陰張氏三九八戰爭號角二五八下海瑞相約三四五姑蘇時報第40章 借雞生蛋三零七面對面第95章 銀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