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零修改決定水準求月票

一二零 修改決定水準

李文明是鄭嶽私人聘請的幕僚,拿的是鄭嶽給的薪金,自然只需要站在東主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放在早些年大約春秋戰國時候吧,這叫家臣,除了主公之外不鳥任何人。

見鄭嶽面帶憂色,李文明適時上前,問道:“東翁似有難以決斷之事,可告知一二否?”

鄭嶽長嘆一口氣,道:“此子是讀書種子,只是不該亟亟赴考。”說罷,他將徐元佐的作文拿給李文明看。

李文明雖然只是個生員,但生員與生員之間的含金量也是不一樣的。作爲科考大省浙江的生員,他起碼能夠輕而易舉看出這篇作文實在很難在衆童生之中脫穎而出。

“這若是在府取裡,黃堂老爺也會遲疑吧。”李文明婉轉道。

“他編纂《抄記》水準不差,但是這作文就有些稚嫩了。”鄭嶽道:“不過也難怪他年幼,會讀書已經難能可貴了。”

李文明道:“正是如此。東翁只需縣試取了他,自然是盡到了師徒之情,後面的路也只有他自己走了。”

鄭嶽搖頭道:“我將書進與洪溪公,洪溪公看後說:大可直達學院。本以爲元佐有徐氏家學,即便不能時文,古文亦可。可如今看這文章卻令人有些灰心。”

李文明收了徐元佐的銀子,早就已經想好了對策,此時假意琢磨,良久方道:“東翁,堂皇之策,便是叫徐公子能夠在兩月之間練出府考的文字來。”

鄭嶽搖了搖頭:“此子悟性不差,但尚不足以兩月之內積人十年之功。”

元人《琵琶記》裡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此言流傳甚廣。讓後人誤以爲十年寒窗就有了金榜題名的資格。

其實尋常少年六七歲開蒙識字,二三年後始讀《三百千》。若是資質尚可,再二三年可依次讀《四書》,然後選《五經》中的一部爲本經加以研讀,如此順利的話十六七歲便能參加童子試了。

尋常人需要讀十年書。才踏上漫漫科舉之路。神童只取十五歲以下者,正是因爲領先別人一兩年不算什麼,領先兩三年卻等於少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可謂神童了。

徐元佐以“十四歲”應童子試,也很值得驕傲了。

只是要拿出真才實學戰勝那些讀了十年書的童生,鄭嶽卻覺得機會略有渺茫。

“既然堂皇之策不足以徵。”李文明低聲道,“學生還有一個劍走偏鋒之策。”

“說來聽聽。”鄭嶽側耳。

“莫若給個案首。”李文明道。

鄭嶽啞然失笑,乾咳一聲方纔道:“我現在送他去府關都有些心驚,哪裡還敢給他案首?”

李文明道:“東翁,若非案首。徐公子便只能與其他童生一樣,府試作文兩篇,而後入學院試。然後院試三篇,掙個入學名額……此乃正途,咱們已經說了走不通。

“而給他一個案首,府取可以不考,直接送達大宗師面前,再以傷了手腕爲由。請求面試……”

鄭嶽一個激靈:“你說的這個偏鋒之策,似有可行之處啊!”

李文明道:“東翁,宗師直點入學的典故也在前頭。更何況他有縣案首傍身。府尊親送,斷不會不取的。說起來,如今真正難過的是府關,至於直達學院討副衣冠,這是黃堂所許諾的,東翁何必操心過甚?”

鄭嶽有糾結。正是因爲還要顏面,否則他怕什麼?

縣令直接送學生去府試的個案都不少。最出名的丁元復十二歲就直接參加府試、院試,還得了雙案首。

他道:“只是徐元佐在我門下受業。過縣試已然怕人閒話,再給個案首……”

“只要案首文章鎮得住人,怕什麼!”李文明正色道。

鄭嶽看了看那紙上的庸碌文字,頓時明白了,緩緩吐出兩個字:“然也。”

……

徐元佐猶自在書房中用功,雖然他敏感地察覺到了恩師態度變化,卻不知道鄭老師爲了兼顧“名聲”、“利益”和“良心”而做的努力。

又到了翌日早上,徐元佐滿懷信心進了書房,鄭嶽仍舊耐心講解,不過這回卻是將所有精力集中在了徐元佐的習作上。

“這裡用個‘摶’字,圓融柔轉不失力道,卻是極好的。”鄭嶽幾乎字字考究,引導徐元佐修改例文。

徐元佐最早學寫日記的時候,父親就強調“修改”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堅信改一篇文章遠勝於寫十篇。見鄭嶽的教學方法如此先進科學,徐元佐更是學得興起,愉快地課堂時光過得飛快。

等臨近中午,鄭嶽方纔結束了教學,道:“明日放告,爲師恐怕沒有時間爲你講課了。你回去之後好生將這文章背熟,字字句句要琢磨清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不可囫圇吞下,只落得文字。”

徐元佐躬身道:“多謝恩師悉心教誨!”

鄭嶽面露微笑,心道:此子還算有些良心,不枉費我一片苦心。

“府中吃了飯,早些回去休息一下,張弛有道,勞逸有度,方是正經。”鄭嶽說道這裡,突然想起來了一樁大事:“你本經想選什麼?”

照正常程序,縣試第一場就是四書義和本經義兩篇時文,然後論一篇,策問一道。不過考官往往從簡,只考兩篇時文,論、策都是古文,尋常童生寫上來的也無甚可觀之處,索性省略了。

因爲鄭嶽這回給徐元佐開了後門,只打算以《四書》一篇取他,竟然忽略了本經的問題。

“聽老師傳授。”徐元佐道。

“本經非同小可。”鄭嶽嚴肅道:“日後你鄉試、會試,要定你終身的。爲師本經是《春秋》。不過如今選《春秋》的人不多,你若是志不在閣輔,也不用選這個。”

五經自有難度之分。

《春秋》經微言大義,最繁最難,涉獵最廣,但是有心角逐三鼎甲和庶吉士的士子,大多都學《春秋》。正因爲其難度高,所以只要出彩就能在會試中搏個好名次。須知殿試只考策論,皇帝也不可能看完三百餘人的卷子,一一排名,都是閣輔們照會試的名次和考生聲望推薦的。

而且《春秋》裡治國、修身、德行、戰略……幾乎無所不包,對於殿試上寫策論也是大有好處,起碼言之有物。

缺點嘛,難度高,一旦沒玩好就崩了。

比如鄭嶽先生就是玩崩了的例子,明明實力一流,卻淪入三甲。(未完待續)

ps:求個票,求個小月票,

三三六遼陽李成樑第73章 回家祭祖第179章 海船二七八學生是讀書人三三一馬首是瞻一五三住店求月票第86章 暗藏洞天三七九宣講會二四零暗無天日打賞加更三三三冰雪之國一二三考場異變三更第168章 與姐姐一起看海二一三建築設第174章 獻策第82章 徳不稱位第46章 水到渠成第5章 流星第8章 難度與價值二七九莫欺少年窮三三二美味致謝加更二三八說項三四二奸商第92章 補貼家用三四二奸商二三二買房三八六章 段家第60章 招工第28章 圖窮匕見第46章 水到渠成一一五開小竈求月票推薦票二八六可以歸去月票加更第36章 誠意一三一正餐求月票一一九爲難的鄭老師求月票三九六章 民心所向第50章 戚家軍三九零樑房口港二零四章 順水推舟二五八下海瑞相約二二九把酒夜話第35章 信任第90章 假前焦慮綜合症三零六奔前程第31章 信字當頭三一六招工上路三二三航海一三二不小心開宗立派求月票第193章 故訓匯篆二三四回程第95章 銀和錢三四七東窗事發三三五銅錢的故事第181章 青藤先生二九九突如其來三零一二九九突如其來三零一三一五生意上門一六二贊助商求月票四一一國公爺第319章 初登金山島第1章 滾出去九十一章 回家過年一零八唐行鎮三九一會面一三一正餐求月票一三五故人求月票二六八銀子的用法三一六招工上路三百五十章 同窗四一一國公爺第84章 請客一五五賺吆喝求月票第186章 少年說三九四肉票第57章 妖孽三六三大小四一三蒸汽機的黑洞三零七面對面第71章 前方有套第178章 去考試二七四來客二一二合夥第12章 宏觀經濟三四五姑蘇時報第166 康家二四三溢價第25章 少爺四百十鄰居第85章 貴客駕到一三三肺腑之言求月票感謝打賞一一八難乎哉不難矣第70章 忠誠度第180章 山陰張氏三零八踏青會二八五八卦時間四零六熱議第2章 我要退學第167 女孩子女海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