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世界歷史的起源,大明,根就在大明

最有意思的是,希臘的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等古蹟,希臘沒有,在大明吉林。

吉林有一座城市,叫雅典市,雅典衛城就從希臘搬了過來。

帕特農神廟則在長春市。

希臘那點老本兒,都在大明。

近兩年,有些歐洲富豪來大明旅遊,在雅典市看到了雅典衛城,絲毫不覺得違和,反而認爲大明真是文明的源頭呀,原來希臘神話來自於大明啊。

其實,很多時候,都將歐美視爲一個整體,即便是歐盟,也是很多國家組成的,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世仇,只是因爲各種原因搭夥過日子而已,彼此關係都很惡劣。

希臘這塊爛地,除了朱佑樘想要之外,沒人想要,唯一值錢的就是歷史,還被挖到了大明。

這塊爛地,除了能威脅到大元國之外,什麼用途都沒有。

而希臘最珍貴的歷史和文物,則完美融入吉林省了。

吉林的城市名,也充滿希臘神話的色彩,還有雕像,大明文人還幫他們續寫了神話,再融入一些本土故事,就變成了大明吉林省的本土神話,衍生出很多話本。

民間的戲劇、舞臺劇裡都有很多。

最直觀的就是東北二人轉裡,有很多希臘神話的劇目,聽起來超級魔性。

希臘神話和這片黑土地是解不開淵源了。

黑龍江更魔性,把埃及文化搬去了黑龍江,黑龍江很多地方都有金字塔。

就算拿磚頭去和埃及金字塔做對比,材質也是一致的。

因爲就是從埃及搬回來的。

算是大元王孝敬皇帝的。

埃及一共八十座金字塔,大明八十一座,九九八十一,符合華夏人審美。

而且,埃及金字塔裡沒有法老的木乃伊,大明金字塔裡面有。

現在,學術界將金字塔命名爲黑龍江金字塔。

也沒毛病。

埃及的金字塔,是黑龍江人建設的,所以叫黑龍江金字塔一點毛病都沒有。

埃及那麼熱,遍地是沙子,處處宰客坑人,墓道一股臭鞋墊子味,連個空調、電梯都沒有,墓道里溫度50度以上,溜達有什麼意思呀?

黑龍江就不一樣了,冬天冰雪,夏天避暑勝地。

夏天去,最高溫度30度,平均溫度25度,悶閉的墓道里,也不可能充滿臭鞋墊子味,大明旅遊做的還是很乾淨的,宰客確實有,但環境是非常不錯的。

就算忍着臭鞋墊子味,爬進去了,卻連法老的木乃伊都看不到,還得跑去帶英博物館去看,憋不憋屈呀。

黑龍江金字塔就不一樣了,爲了旅遊,甬道肯定要預留得很寬闊嘛,還有預留電梯位,別問,問就是四千二百年前有電梯,誰讓我們祖先聰明呢。

電視、空調、電冰箱的位置都預留好了,以後去賣個冰棍,看個5D電視啥的,不用從外面接線。

這都是四千二百年前設計好的呀,都是未解之謎呀。

冬季還可以搞冰雪旅遊。

黑龍江金字塔歡迎您。

實在不行,就把金字塔改造成大冰滑梯,從法老的腦袋尖上滑下來,就看誰膽子夠大了。

至於僞造金字塔用的石頭,全都放在了高空。

人摸不到的地方。

省着有人偷偷摳下來一點,對黑龍江金字塔進行打假。

目前,史學界認爲,是先有黑龍江金字塔,然後華夏先民,將技術傳到了埃及。

至於是怎麼傳過去的,目前還是個迷。

爲什麼只有黑龍江有金字塔呀?

因爲在河南進行過考古挖掘,也發現了金字塔使用過的岩石,目前史學界尚無定論,爲何先民選擇在黑龍江建設金字塔。

有學者提出,史前文明中,黑龍江當時的天氣,更適合人類居住,而河南地區因爲過於炎熱,所以集體北遷。

傳去埃及,很有可能史前文明中,華夏就已經有萬國來朝了,先民將製造金字塔的方式,傳到了埃及。

這個解釋很合理,畢竟河南確實出土過犀牛、獅子之類的熱帶動物。

目前史學界想通過破解金字塔奧秘,破解史前文明。

破吧,破一萬年也不會有結果的。

金字塔名聲大噪,從帶英的騙局,變成了景泰帝騙局。

當時金字塔回國,起碼動用了幾百萬勞工,才把這些大石頭卸下船,再運到設計好的地方。

估計有上千萬人見證了金字塔拔地而起。

可時至今日,沒有一個人說出來。

因爲不讓說呀。

亂說話後果很嚴重的。

目前史學界,也是自說自話,沒有第二種聲音,從建成之日……哦,叫發現之日開始,就開始進行細緻研究。

朝廷還造價了幾部史書,證明先人,曾在黑龍江看見過金字塔。

爲了讓這些史書可信程度增加。

近幾年每出土一座大墓,都會丟進去幾本史書,經過修復後,認清字跡,才知道古人見過金字塔呀。

比如說,銀雀山漢墓出土完整的孫子兵法,確定了孫子是孫武,而不是孫臏。

卻在銀雀山漢墓中,發現了一本孫武遊記,孫武曾在晚年遊歷名山大川,作證了金字塔在孫武時代就存在的事實。

至於偉大的孫武是怎麼規避猛獸毒蟲,怎麼穿過敵國,又要穿過荒野的無人區,還要在極寒情況下活下來,等等困境,都不要考慮,反正孫武就是去了。

щшш• ttКan• C ○

遊記可以證明呀!

我們還原是很費力的,出土的史料可以證明,孫武去過。

竹簡上寫的清清楚楚,孫武親眼看見了神廟和金字塔,並將此事報告給了吳王,吳王不信。

孫武就將遊記寫在了竹簡上,流傳到了今日。

原來春秋時代,就發現了金字塔呀。

近些年,挖掘的古墓裡,都出現了對應文獻。

至於想看一看文獻。

抱歉,這些文獻因爲埋在土裡時間太久了,修復之後,因爲某種原因被損壞了,沒有現存於世。

至於想不承認,我們有照片爲證,東西確實存在過。

然後拿出一張張模糊的黑白照片,誰能分辨出真僞,我算你厲害。

作爲一些不重要的文獻,丟掉了就丟掉了,只要史官記錄好了就可以了。

目前學術界主流思想,一致認爲,史前文明時期,華夏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全部來自於華夏東北。

也有一些博人眼球的評論,說什麼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臘文明融合,造就了華夏文明。

這種人會被極致的謾罵。

官方還會跟着帶節奏。

幸好是紙媒時代,不能1V1罵他,不然這些博眼球的評論可就慘了。

大明還要點臉,沒把獅身人面像搬來。

因爲華夏確實沒獅子,非要建一個獅身人面像,反而容易被打假。

的確有學者提出,是先有埃及金字塔,後有黑龍江金字塔,這種說法,一律遭到新聞媒體的打壓,本人也要受到當地官府的肉體摧殘。

讓你胡說八道,讓你胡說八道!

教科書裡,已經明確寫着,古埃及文明來自於黑龍江,古希臘文明來自於吉林,古印度文明來自於烏斯贓,等於說,世界上最長的三個文明,全部來自於華夏文明。

教科書用了整整一個單元,介紹華夏文明的起源,其他文明來自於華夏的原因。

裡面還夾帶了私貨,大明佔領美太,並不是從景泰朝開始的,而是華夏先民,就已經開墾了這些地區。

景泰朝,在美太地區也製造了歷史。

證明華夏先民,就在那裡存活過,並且建立過統治,擁有得天獨厚的法統。

甚至,還將歐洲的法統拿回來。

華夏是世界的中心,歐洲人源自華夏。

作爲一些假想歷史,並沒有經過考證論定的歷史,卻出現在教科書裡,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科舉等等考試,這一部分都是必考題目。

全世界所有漢人,都要學。

這就會在天下所有漢人的腦海中,植入一種思想,我們今天佔領的世界,那是我們祖宗的祖業,我們只是拿回來自己的東西而已。

爲什麼帶英、帶法等等,最後都被迫放棄了殖民地呢?

根源來說,還是法統問題。

就連他們自己人,也覺得自己是入侵者,是侵略者,是殖民者,他們自己都心虛。

沒有法統,他們永遠成不了這個地方的主人。

從上位者角度來看,一點點浮財而已,搶走了又如何?苦三代人就又出來了,真正不可複製的是國土啊!

華夏人就最注重法統,因爲沒有法統的佔領,是沒辦法長久的。

爲何大明就兩京十三省,其他地區都是以都司的形式存在,因爲沒有法統。

因爲大明有了三百年的法統,到了清朝時,才逐漸實控這些地盤。

其實,大清也沒有真的實控,是到了後世,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做到真的實控。

從佔領,到實控,是需要漫長時間的,而這麼長時間形成的就是法統,就是深入人心的思想。

看看那些戰亂的國家,都是因爲法統問題,國內征戰不休。

這都是殖民留下的坑。

強行捏合各個民族組成一個國家,其實就留下戰爭的隱患。

大明不一樣,大明各族是自動進入華夏的,是漢人自己征服的他們,或者異族主動進入的中原,當了中原皇帝,用幾百年上千年同化交流,最後形成了華夏文明,凝成的漢文化。

景泰朝,更是要消弭漢與各族的區別,強行變成一個漢,一個華夏。

漢,不再是狹義上的漢人,而是整個華夏民族,就是漢!

別以爲大明佔據了黑吉,移過來漢人,就能一勞永逸了。

照樣有隱患。

必須要有法統,證明這塊地方自始至終就是我的,還要用這種思想教育當地的百姓,讓他們從心裡認爲,這裡就是我的家。

東北併入漢土,是大清做到的,因爲那裡是人家的龍興之地。

滿變成漢,自然要把自己家底貢獻出來了。

東北的法統,就來自於清。

不然,東北早就丟了,哪怕都是漢人,他們也能拿本地後裔做藉口,尋機造反。

就像大明和安南,太宗明明佔領了安南,最後還得吐出來。

因爲法統不在了。

華夏對交趾的法統,已經過去幾百年了,就拿不回來了。

明明是一樣的人,明明說的是一樣的話,讀的是一樣的書,還是兩個國家。

而除了交趾之外,所有華夏有法統的地區,基本沒有脫離華夏的懷抱,蒙古是敵人太強,本身太弱,被人硬奪走的。

法統這東西,還要做到深入人心,讓天下人理所應當的認爲。

教科書就太重要了。

大明所有考試,都會考關於法統的知識,都是送分題,讓人知道必須牢記的模塊。

朱厚煐從吉林出來,就去黑龍江玩金字塔冰雪旅遊了。

黑龍江一共有八十一座金字塔,目前開放的只有五座,可能是其他那些座造假不成功吧,反正就是不開放。

二月份的哈爾濱,冷得令人髮指。

莫斯科維度比哈爾濱要高,卻比哈爾濱溫暖。

主要原因是波羅的海,使大西洋暖流能進入東歐平原,所以莫斯科比哈爾濱暖和。

而東北寒冷的原因,則是東北北部缺少高山遮擋,讓來自北冰洋的寒流輕易進入內地,所以東亞地區的同緯度比歐洲冷很多。

莫斯科在北緯55°,而哈爾濱在北緯45°,莫斯科溫度卻比哈爾濱高10°。

如果,北方山脈加高成功後,哈爾濱的溫度,起碼提升十度以上,不說比莫斯科暖和,起碼溫度差不多。

而興安嶺大面積凍土,就會解凍,興安嶺地區的溫度,就會和哈爾濱現在溫度持平。

庫頁島也會變得溫暖如春,成爲宜居地區。

勘察加半島的南部會開始解凍。

大明就擁有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搞種植了。

朱厚煐雖然覺得很冷,還是在冰雪樂園裡玩得很開心,北國冰城並不只有埃及文化特色。

隨着朱見漭回國,他帶回來一些莫斯科文化。

引入很多俄國式建築。

黑龍江就有一座沙俄文化城,大明一共有六座同類型的城市,五座在寧夏,黑龍江只有一座。

朱厚煐特意去看了沙俄風情城。

看完之後差點樂出來。

這哪裡是文化城啊,徹頭徹尾一座搞笑城。

確實是仿沙俄文化,卻用了誇張的手法,像是舞臺上演出的小丑,逗得觀衆哈哈大笑。

裡面很多東西都很荒謬。

他詢問了黑龍江布政使。

“千歲,這是沒辦法的事呀。”

“太子殿下要將沙俄文化,放在寧夏的,我們黑龍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拿下來這個文化城。”

“可名聲打不出去,遊客不願意來。”

“當時主要想做小城旅遊,不搞旅遊集中。”

“遊客不願意折騰。”

“而且,這兩年寧夏旅遊打出了品牌,沙俄文化在那邊十分興隆,旅客都知道去寧夏看沙俄文化,來黑龍江就是看金字塔。”

“所以呀,只能做這種誇張的造型,逗遊客開心,迫不得已呀。”

不過,朱厚煐發現確實挺開心的。

荒誕進入現實,也是吸引人的一種方式。

他登上了庫頁島。

隨着北方加高之後,這座島會成爲一座溫暖宜居小島,未來一定會繁榮起來。

整個黑吉兩省,都會變得更加富饒。

甚至,在臨海的韃靼省,估計也能分到一些好處。

朱厚煐是大明皇族中,第一個登上庫頁島,並樹碑立傳的皇孫。

本來有去日本的計劃,但日本各地都在填海造陸,讓三個大島聯繫起來,施工作業比較混亂。

朱厚煐就從庫頁島西去,去寧夏。

突厥、韃靼、蒙古、捕魚兒海、勒拿五個省,他是不去了,五省總人口二百多萬人,去不去有什麼意思。

火車會穿過韃靼、突厥、蒙古,進入寧夏。

而在朝中。

老皇帝的眼睛恢復後,身體覺得好轉,而他禪讓之意愈發堅定。

這兩個月,朱見漭處置政務愈發勤懇,人也恢復了精神,也不跟老皇帝犟嘴了,處處順着他爹。

馬上就要登基當皇帝了。

朱見漭沉溺於美夢之中。

朱祁鈺卻又要進行第三次手術了,前兩次手術恢復都比較好,他決定第三次手術。

“老四呀,朕今年就禪位給伱,這皇帝朕當夠了。”

手術之前,朱祁鈺又開始畫大餅:“朕決心已定,朝臣方面你去說服,就在今年,朕是不當這個皇帝了。”

朱見漭喜極而泣,他也不裝了。

“兒啊,等朕手術之後,你代朕去崑崙封禪,告誡上蒼,朕這天子不做了,以後你來做天子。”

“謝父皇恩賞。”朱見漭內心熾熱。

他計算一下時間,如果是六月去,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個月,今年就能得到皇位。

到時候老爺子就養在深宮裡,讓他后妃來侍奉便是,他可不來了。

“你朕的親兒子,朕哪能不疼你呢?”

朱祁鈺道:“朕現在不是皇帝,只是一個想活着的老頭子,老四,等你到了朕這個年紀,就知道什麼都沒有活下去更重要了。”

“朕每日就看那雲捲雲舒,都看不夠。”

“朕就想多看看這世界,僅此而已。”

朱見漭可沒這種感覺,他寧願死在馬上,也不願意庸庸碌碌。

反正這老頭今年九十歲了。

縱然現在平均壽命上升,也沒多少人活到九十歲呀。打發走老四。

朱祁鈺心情極好,他現在沒事就走兩步,能自己走的感覺是真好,能看清楚一些東西的感覺也是真好。

他要保護自己的眼睛,保護自己的身體。

他就想活下去。

“陛下呀,您走了多久了?怎麼還不歇歇?這天還冷着呢,您不能開窗戶呀。”

談妃進殿後,絮絮叨叨的:“這幾個月,臣妾將世面上所有醫書看完了,找到了幾處錯漏之處,臣妾已經責令太醫院修改了。”

“這次也只是個小手術,沒什麼安全隱患,臣妾會全程陪着您的。”

朱祁鈺在笑:“愛妃呀,你就別這麼忙碌了,讓老四後宮那些鶯鶯燕燕來侍奉便是。”

“對了,朕聽楊一清說,民間現在產生一種病,叫痛風,疼起來要人命。”

“愛妃,古代有痛風嗎?”

朱祁鈺問。

“有的。”

談妃道:“元代朱丹溪《格致餘論》就有痛風篇章,雲:‘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水或立溼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濁凝滯,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陽也。’”

“只是古人的飲食,和現在年輕人飲食不一樣。”

“古人注重清淡飲食,少食多動,注重養護脾胃。”

“現在的年輕人是熬夜、吸菸,禍害身體,而且暴飲暴食,遇到好吃的東西就拼命吃,不好吃而有營養的東西,卻看都不看。”

“肯定會激發疾病的。”

“而且,古人多是貧苦人家,吃飯都是問題呢,哪裡經常吃大魚大肉呀,所以現在痛風疾病高發過多。”

談允賢道:“不過,臣妾也看到了太醫院對痛風人員的統計,數量未免太多了。”

這話引起朱祁鈺的注意:“何意?”

“臣妾認爲,民間痛風氾濫,和個人飲食有關係,也和化學劑量進入食品有關係,這些東西人體排泄不出去,積壓成疾,就會形成痛風。”

談妃道:“古代痛風病是有的,但這麼氾濫。”

朱祁鈺凝眉:“科技必然要改變生活呀,人的味蕾是不斷提高的,吃到好吃的東西,下次就想吃更好吃的東西。”

“還要控制食材成本,否則飯店就不賺錢了。”

“朝廷對食品方面,管制雖然嚴格,卻允許添加,不然沒辦法防腐防潮等。”

“爲啥自家做的不好吃,出去吃的就好吃?”

“問題就在這裡。”

“就說宮中的御廚,做飯也就一般般,說實話,朕都不愛吃。”

“外面賣的,哪樣都比宮中的飯食好吃。”

“煐兒就愛在外面吃。”

“你說說,御廚那是誰都能當的嗎?每隔三年就要遴選一次,年年都要記入考覈的,水平怎麼可能差呢?”

“這樣的頂尖廚子,都做不出蒼蠅小館的味道。”

“爲什麼?”

朱祁鈺嘆息道:“朝廷怎麼管?難道讓這些小飯店全部倒閉嗎?不說就業問題,就說餐飲集體漲價,普通百姓還吃得起嗎?”

“大明已經很重視安全問題了,對添加劑的使用是嚴格限制的。”

“可還是會激發各種疾病。”

“朕也沒辦法呀。”

其實,有一個辦法。

就是嚴格控制食材質量,提高售價,朝廷用強制的辦法,嚴格控制這方面安全。

而這,需要太子耗費大量時間去做這件事,朱見漭沒這個時間,留給後世之君吧。

“陛下呀,這些前朝事就讓前朝公卿去着急吧,您現在就是養好身體,不去想這些煩心事。”

談妃安撫老皇帝。

景泰六十八年,三月。

大明和衛國、隋國簽訂協議,明元正式和石油掛鉤,爲石油結算唯一貨幣。

大明組建石油共同體,簡稱石共體,所有擁有大油田國家,都可以參加石共體。

石共體目前成員包括大明、衛國、隋國、商國四國。

大明租借了兩座小島,一座在亞丁灣之上,一座在波斯灣之上。

這兩座島,在未來會成爲大明最重要的海外海軍基地,也是石油和明元掛鉤的保障。

天下所有進出兩灣的船支,都要受到大明的監控。

大明預計斥資十個億,修建兩座軍事島嶼。

從景泰六十八年,六月開始,全世界石油結算,必須使用紙幣明元,不可再用銀幣,或其他貨幣。

石共體中,只有隋國是不願意的。

隋國靠着石油,成爲西亞霸主國,未來有機會雄踞歐亞。

可大明組建這個石共體,在家門口設軍事港口,就如同地中海艦隊一樣,整個環地中海國家,都在大明監視之下。

大明有調停各國的能力,也有侵吞各國的能力。

老皇帝在位時,大家都不擔心。

可是,這都五個月了,給老皇帝寫的信,全都石沉大海。

這說明了什麼?

朱見漭掌控了大明朝局,他們的爹徹底失去權力,連他們的信都已經收不到了。

這個石共體,看似是掌控石油。

很有可能是朱見漭監聽世界的手段。

朱見漭是馬上皇帝,他肯定要開疆拓土的,現在世界上,除了歐洲有幾個異族國度之外,全都是同宗兄弟的國家。

那麼必然會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彼此攻伐,誰都想當世界霸主,誰都想徹底統一世界。

朱見漭就想做統一世界的那個人。

隋王對於大明建設軍事島嶼,內心是非常牴觸,他是西亞霸主,不希望頭上再多一個太上皇。

如果這個太上皇,是老爹還可以接受。

可是老四,絕對不行。

商國同樣反對大明監視亞丁灣和波斯灣。

兩灣是世界石油的生命線,也是世界石油最多的地區,掌握了兩灣,就等於掌握了世界。

以前不懂什麼金融。

現在大家都懂了,紙幣明元和石油掛鉤,就證明明元可以隨便超發,可以隨便吸世界的水,大明就永遠有花不完的錢,在未來的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高屋建瓴的戰略佈局。

一定是老皇帝想出來的,朱見漭沒這個戰略眼光。

其實,還真是朱見漭想出來的。

不過,各國倒不至於敢怒不敢言,因爲今日明元能和石油掛鉤,明日我們的貨幣,也能石油掛鉤啊。

大明做了先行者,給大家做出示範。

可大明就用軍事佈局,來堵死這個漏洞。

誰敢威脅到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就可以隨時發動戰爭,摧毀油田。

摧毀油田,讓世界進入貧油時代。

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國家,大明能排進前五。

目前只是小規模開採而已,或者說,對外公開的數據是假的。

以前大家都相信,大明是個貧油國家,可這幾年不太相信了,因爲這個貧油國家,是世界上消耗油田最多的國家。

而以老皇帝的戰略眼光,肯定要將石油這種戰略物資,放在最高戰略地位上的,可大明並沒有。

大明的戰略目標,只有三個,維持大明領土完整,維持大明世界霸主地位,維持科教強國國策不動搖。

恰恰說明,大明並不貧油。

大明對外公佈的石油產量,作假了。

再細數大明的礦產分佈圖,就會恐怖的發現,大明所有礦產資源,單類排名,都能排進世界前五。

大明總說自己是貧資源國家,其實是人均之後的貧困資源,而不是說總數。

後來這些藩國纔回過味兒來,被他爹給騙了。

所以,建立軍事基地的重要目的,就是一旦紙幣明元出現了巨大問題,大明會不惜一切代價摧毀油田,讓世界返貧。

老皇帝手術成功之後。

朱見漭代老皇帝,進行第二次崑崙封禪。

在朱見漭離開中樞之後。

由太孫朱佑梐秉政。

朱祁鈺則在深宮裡安養身體,心情極好,因爲第三次手術也很成功,看來是上天庇佑他,讓他還能活下去。

估計出京時朱見漭也琢磨明白了。

他爹爲了術後恢復的安全,把他支出京師。

其實,他可不想去伺候老爺子,老爺子逼事太多。

最好讓朱佑梐去伺候,讓他知道,他最崇拜的爺爺多麼不是個東西。

可老皇帝偏偏不勞煩皇孫。

哪怕朱佑梐天天去養心殿請安,老皇帝是從不麻煩他,朱佑梐感激涕零,和他爹比起來,皇爺爺簡直是神仙轉世呀。

而朱佑梐有些大事不敢做主,都會來養心殿請示老皇帝。

“越過太子,讓太孫繼位也不錯嘛。”

朱祁鈺有點後悔把朱佑榶放走了,那個大孫子是最聽話的,縱然胡鬧些,未來不一定當個好皇帝,但對他肯定會很孝順的。

對了,他寫了很多信,都快十個月了,朕都沒回。

趁着朱見漭不在京師,就回幾封吧。

朱祁鈺挑出幾封信來,寫了回信,送出去。

等到藩國皇帝收到,結合朱見漭離京去崑崙山封禪,恰恰說明老皇帝被幽禁,日子過得十分困難。

而在信件之中,老皇帝絕口不提他的苦處,只說自己身體還算好,手術成功了,讓他們放心。

順帶嘴地提了一句,要禪讓給老四。

這下必然捅馬蜂窩。

朱祁鈺當做什麼都不知道,日子過得很悠閒。

一封封信件從京師發出去,送往藩國。

朱厚煐已經抵達寧夏,之所以慢了一些,因爲在蒙古省停留兩天。

他乘坐的是遠東大鐵路,又叫中商大鐵路。

整條路,是極寒的分界線,鐵路往北,幾乎沒有能居住的地區了,鐵路往南,也是比較寒冷地區。

這是一條橫向鐵路,全長一萬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

縱向,則連通大明所有內地。

這條鐵路,修建了整整二十七年,於景泰六十六年,正式通車。

如果朱佑榶回京,就可以乘坐這條鐵路,從莫斯科上車,僅用十一天,就能到達京師。

大明修建這條鐵路的戰略目的,一是從凍土區運資源回內地,主要是土壤、礦產、木材等;二是這是一條戰略鐵路,擁有這條鐵路,就能控制整個北方;三是北面省份的人,需要鐵路。

之所以跨越魏國,修到了莫斯科。

是爲了整個中亞。

大明擁有整個帕米爾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雖然這兩塊地方沒有完整地畫在地圖裡。

但朝廷已經將這兩塊土地,放進自己口袋了。

這也是朱見漭開疆拓土的第一槍。

有了中商鐵路,帕米爾高原,就在鐵路環線上,從京師運兵,五天五夜就能運到。

興都庫什山脈的鐵路還在修。

朱見漭在他爹修建的鐵路基礎上,繼續延伸。

中商鐵路,並沒有修完,從莫斯科,還要修到陳國,遍佈整個歐洲,未來大明到歐洲,近在咫尺。

朱厚煐進入寧夏。

寧夏的省治,本來設在銀川,在賀蘭山山腳。

因爲寧夏全是大沙漠,氣候條件極爲惡劣。

而經過五十多年的治理,目前只能做到沙漠範圍不再擴大,想讓沙漠變成綠洲,想都別想。

所以,朝廷就提出,把沙漠變成巨湖,引葉尼塞河的水進入寧夏,滋養寧夏。

景泰五十五年,朝廷經過深思熟慮後,將省治從銀川,遷到了統萬城。

歷史上的統萬城是赫連勃勃所建,大明只是借用名字而已,統萬城位於河套的中心。

河套也是寧夏的核心地帶,即便這裡很爛,還是成爲寧夏的核心領土。

作爲西北核心省份,寧夏卻很窮的。

寧夏面積很大,但都是沙漠、戈壁、荒蕪的草原,幹啥啥不行。

這些年發展,也只是長城內的地區,得到長足發展,長城外的地區,除了樹多了之外,其他變化不大。

寧夏省,人口卻只有3700萬人。

幾乎都擠在賀蘭山和河套附近。

賀蘭山也很荒蕪的,要是放在內地,除了旅遊沒別的用處,可在寧夏看,這地方最富饒了。

河套還好一點,但被常年放牧蹂躪,也早就不行了,這些年種樹保護,禁耕禁牧,生態才逐漸恢復。

所以,人口主要集中在此。

寧夏建設之初,是爲了保障西北省份,不受外敵干預,而專心發展經濟。

所以,老皇帝在漠北畫了很大的一個圈,幾乎把整個內蒙全都划進去了。

河套被收回來之後,被破壞得太嚴重了。

寧夏本就缺水,水土嚴重破壞之後,更加缺水了,西北缺水的難題,並沒有因爲中華江的開鑿而緩解多少。

因爲用水量增大了呀。

人口激增,工商業高速發展,造成水源仍舊不足。

朝廷提出引北方三大河緩解北方乾旱的工程,引起西北百姓的一致同意。

去年,景泰六十七年,朝廷又提出,在西北多造湖。

讓西北擁有一個完整的捕魚兒海才行。

用水汽滋養這片土地,才能讓這片土地煥發漢唐時期的生機。

挖沙填海,寧夏蒙陽(臨河)受益最大。

夾在沙漠中的省份,作爲河套上的明珠城市,本來人口才幾十萬,因爲挖沙隊的到來,迅速激增人口,轉眼就到了一百萬,今年突破了二百萬人。

不過,這種資源型城市,會隨着資源枯竭而人口流失的。

沙子在以前可不是什麼資源。

現在成爲資源了。

蒙陽是撿到便宜了,也因此成爲寧夏第三大城市。

臨川,還是寧夏第一大城市,人口七百萬。

統萬城排名第二,人口480萬人,預計在十年內,人口突破500萬人。

茫茫寧夏,一片大戈壁大沙漠。

然而,沙俄風情城在寧夏發展得卻不錯。

寧夏旅遊,結合沙俄風情城,加上當地特色,尤其被蒙古人屠光的西夏遺址,很多神秘傳說,就能吸引很多人來到寧夏旅遊。

說實話,寧夏沒別的資源,種植水果,幹不過西域;種植糧食,幹不過東北;搞種植肯定沒戲了,放牧也趕不上熱河和蒙古,甚至烏蘇裡雅臺都不如。

資源就別提了,寧夏除了傻子和荒漠,啥資源都沒有,和青海差不多。

這兩個窮省,難兄難弟呀。

千思萬想,只能搞旅遊了。

所以,朱見漭帶回來的沙俄風情城,就放在了寧夏,發展寧夏旅遊。

這幾年,寧夏旅遊發展得也非常好,大家吃慣了大魚大肉,吃點鹹菜稀粥也不錯。

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連鎖反應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486章 【番外三:朱見漭現代生活錄】【完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38章 撩開紗巾讓朕瞧瞧(三千字求收藏!)第444章 命運啊,朕想給世界上上強度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16章 朱祁鎮,你就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第221章 用燭臺幫漠北王修理睫毛!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380章 景泰風雲和洪武王朝,神化皇帝,聖第198章 西廠出更,寸草不生!造訪張家,把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9章 如果奪門之變提前上演會怎麼樣?第217章 出手就千萬兩銀子,這纔是藏富於民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100章 敲山震虎,打擊勾欄瓦舍!你實在沒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367章 魏王 商王繼藩,工資越漲越鬱悶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38章 撩開紗巾讓朕瞧瞧(三千字求收藏!)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89章 午門前,殺個昏天暗地!壞蛋集中營,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238章 景泰九年第一場朝會,佈局東南諸國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107章 于謙的淡定,瓦剌來使!貪官如豬狗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283章 烈火焚空,暴擊倭寇!官啊官,心裡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478章 終章:奉法者弱,則國弱(大結局上第270章 黃鱔,像條尾巴一樣!(吃飯勿看)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40章 朱祁鎮究竟是不是皇太后親子?(三千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431章 以萬物爲芻狗,權鬥不看蒼生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406章 以死明志,若由太子登基,大明必亡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73章 愛妃,請正經點!把腦袋捧起來,輪流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106章 陛下待朝臣,如慈父般溫暖!第39章 三根人蔘下肚,該吐真言了(求收藏)第39章 三根人蔘下肚,該吐真言了(求收藏)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383章 漫畫熱,偵探熱,童話熱,第二次明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21章 這不行那不行,這皇帝當的有甚意思!第30章 不必審了,夷三族!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99章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330章 瘋狗式打法,平播之戰,把各宣慰司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191章 袞袞諸公,一幫蠢物!魑魅魍魎,全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353章 政策放寬容易,收緊難第486章 【番外三:朱見漭現代生活錄】【完第464章 陽明心學,登天梯上的最後一個臺階第91章 先拿隆福寺開刀,管你和尚 道士,殺第209章 皇太后,乖,當狗才會有富貴!第231章 你個皇帝的心思壞得很,一句話都不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474章 戰後復甦:皇族的親情,由校和由檢第431章 以萬物爲芻狗,權鬥不看蒼生第456章 至暗降臨:朱祁鎮的自白(完)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連鎖反應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55章 至暗時刻:朱祁鎮死亡真相(八)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99章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23章 朕是傀儡皇帝!來,朕把皇位讓給你!第448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下)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84章 啪!你的賢名是用皇爺的惡名換來的!第484章 【番外二:談允賢錯亂時空,今夕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