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皇帝正在奪走孩子們的童年,歷史最

“太子,朕問你,這筆財富傳到你手上,你會如何處置?”朱祁鈺問。

當然是存起來!

朱見淇的簡樸,和唐皇后的教育息息相關,他的才能不如弟弟們,皇后就告訴他,其他東西學不來,簡樸節約卻是能學的。

正因爲勤儉節約,他得到滿朝文武的唯一稱讚。

當時秉政的還是年富呢,年富就因爲他足夠簡樸而表揚過他。

後來他就養成了這一習慣,勤勞和簡樸,是朱見淇最大優點。

“太子,錢不是存出來的。”

朱祁鈺道:“皇家沒有對皇子專門的財政教育,你的師父們也不懂經濟,教你的是經世之道、帝王心術,沒有教你投資理財,所以你不懂。”

“那朕今天就教教你,錢是怎麼來的。”

說着,打開賬本密室。

“而皇家,也不能低於中樞的投資額。”

“可不是你那些弟弟們送給朕的錢,而是朕自己賺的。”

但絕不會允許一個昏君坐在他們的頭上。

不是誰都有老皇帝點石成金的能力的。

“爹呀,誰能保證,每一個專利都賺錢呀?”

朱祁鈺道:“丘濬的經濟論說的很通透,市場流通是需要活水的,這個活水就是投資。”

“第二種,就是理財。”

他們不反對一個有作爲的皇帝。

比如說,他囤積着很多飛行專利,這東西也就達芬奇的畫裡出現過,根本不可能成爲現實的。

“做生意,也叫投資。”

“兒臣真心覺得,專利未必多賺錢。”

“朕的理財方式很簡單,短期理財就是投資公司,持有股份;長期理財就是專利、版權。”

百姓能徹底驅逐掉皇家的影響力嗎?

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在於絕對兵權,和神化自己,並用儒家體制制定框架。

朱祁鈺反問:“這麼多錢你也用不着,投資未來,萬一賺大錢呢?”

這是內帑的賬本,是明賬。

皇帝想到的辦法,就是增加經濟控制。

這句話,讓朱見淇和朱佑榶神情一震。

“做生意賺的吧?”朱見淇對經濟確實不太擅長。

奈何老皇帝真的投資了一家飛行公司,結果投進去幾十萬,最後倒閉,打水漂了。

“還有一種錢生錢的方式,證券,就能錢生錢,但朕不喜歡那種方式,所以不用。”

如果全國所有行業,都有皇家投資,哪怕出一個昏君,最多把昏君趕下臺,還是要朱家人當皇帝的。

“伱覺得朕的錢是怎麼來的?”朱祁鈺問。

朱見淇能提出反對意見,朱祁鈺反而欣慰。

朱祁鈺道:“只說投資吧,朕的投資方向,一個是電氣革命的實業,第二就是創造性行業,比如專利、版權。”

“以後的皇帝不好乾啊。”

君權神授,反而成了背鍋俠,天下的壞事你皇帝都得扣腦袋上,只要有壞事,都往你頭上扣。

在新時代,就要制定新方法。

密室分上下兩層,賬本堆積如山,隨便打開一本賬本,上面都是經手人的簽字。

“爹,這麼多錢都投資專利?”朱見淇也清楚,投資專利是長期投資,萬一收不回來,可就血本無歸了。

“太子、太孫。”

“像剛纔你們看到的黃金,就是朕投資所得。”

“投資專利有什麼不好的?”

即便如此,老皇帝起碼有幾萬個專利,是無效專利,一分錢賺不到的。

“朕名下有十幾家投資集團,主要用作對天下商業進行投資,投資實業,如果搶佔先機,就能賺錢;如果搶不到先機,也能讓資產保值。”

所以,皇帝才說,要在民間進行大規模投資,皇家企業遍佈民間各地,甚至掌握部分經濟命脈。

太子就不該唯唯諾諾的。

“中樞投資應該佔據全國投資的大頭。”

“再說了,專利是更新換代的,不是咱們掌握初代專利,就能壟斷的,只要在原專利基礎上創造,就是一個新專利,這就造成了,以前的專利是無效專利。”

“朕也只是個意見,錢在手上,不能只放着,要進行投資。”

民智大開,百姓已經擁有了說話的權力,而且百姓正逐漸行使自己的權力。

“朕有這麼多錢,也不能全都躺在賬戶裡吧,銀行利息又低,達不到理財的需要。”

因爲,任何人都脫離不了皇企,一旦皇企消失,大多數人活不下去。

“兒臣(孫兒)知曉。”朱見淇躬身道。

“其實也不是壞事,被監督,反而會出明君。”

朱祁鈺淡淡道:“本朝的帝王教育是非常完善的,只要上一代皇帝不突然暴斃,讓皇子順利學完皇族教育,再確保皇權交接,那麼就能保證新皇是聖明天子。”

“最好能保證天子能在三十歲以後登基,心智成熟後才當皇帝,太早登基,對他沒好處。”

“所以,你們兩個朕不擔心。”

“朕擔心你的兒孫啊。”

朱祁鈺看向朱佑榶。

朱佑榶已經有三個兒子了,皇位傳承肯定沒問題的。

“孫兒會寫進祖訓裡。”朱佑榶虛心記住。

“只要天子聖明,掌握軍政經三權,皇位就丟不了的。”

朱祁鈺笑道:“看完了皇家的家底兒,你們有什麼要說的?”

“爺爺,孫兒會注重投資的,合理分配、優化資產。”朱佑榶可不像他爹是個守財奴。

朱見淇瞥了他一眼,總覺得這小子不靠譜。

朱祁鈺點點頭。

鎖上賬本室,走出密室。

重新鎖上後,朱祁鈺坐在御座上:“這是朕給後世兒孫攢的家底兒,你們要審之慎之。”

“兒臣明白。”

傳到太子手中,皇帝不擔心。

倒是太孫,這傢伙可是個不安分的。

“可知朕爲何要扶持如此多的藩國嗎?”朱祁鈺問。

因爲您心疼其他兒子唄。

“不希望皇家手足相殘,是其中道理。”

“但更多的是,大明做霸主國,居中調停世界戰爭,而非事事出面,什麼事都要大明親自下場。”

“說明白點,就是挑撥魏國和商國的矛盾,讓他們兩國去戰爭。”

“中亞戰果分配不均,就讓中亞諸多藩國都不滿,魏國就會成爲衆矢之的。”

“朕雖沒站在公平這邊,朕的兒子們只會罵朕老糊塗,可只要朕一死,他們就會像瘋狗一樣撕咬魏國。”

“而大明,就能以霸主身份調停,想什麼時候調停、如何調停,主動權就掌握在你們手裡。”

“人的野心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戰爭是必然結果,朕也擋不住。”

“大明,要充當世界棋手,怎樣操控世界,保證大明的霸主地位,纔是大明皇帝最該做的一件事。”

朱祁鈺嘆息。

其實,他最開始的權力構架,是希望各國和平相處的。

都是明人,都是一家人。

可親兄弟還能打翻天呢,何況陌生人?

即便明人替代了世界人,矛盾照樣不少,戰爭還未爆發,有老皇帝健在的原因,也有沒有準備好的原因。

朱祁鈺也看得開。

既然要打,就要掌握在大明框架裡面打。

他要建立,以大明爲首的世界體系,整個世界都要按照大明的意志運轉,構成一超稱霸的世界格局。

近幾年,他一直在培養戰略全局型人才,比如王守仁。

甚至,他還會在太學中挑出一批精華人才,單獨帶出來特訓,遴選出特殊優秀人才,吸引進入戰略局。

戰略局,隸屬於軍機處,負責架構世界局勢。

閣部重臣,都在戰略局裡掛職,從太學中遴選的人才,負責提建議、查缺補漏,其實是秘書。

只有極爲優秀的人才,纔會被秘密吸入戰略局當中,轉正成爲秘書。

戰略局成立八年了,至今沒有一名學員轉正。

沒有被轉正的學員,則在領取一些獎勵後,返回學校繼續學習。

他們都簽署了秘密協議,是不能透露在戰略局中的機密的。

大明缺少戰略家。

尤其那種對世界全局把控的頂級戰略大師。

景泰前期,皇帝比較倚重於謙,但于謙的戰略僅限於大明,中期則由年富、耿九疇等人共同擬定,效果不佳。

現在的戰略大師,反而是皇帝自己,效果也那麼回事。

本朝實在太稀缺戰略大師了。

王守仁本就具有各方面的頂級天賦,再加上皇帝的全力培養,已經初具戰略局的風采。

想建立大明體系,就需要有很多戰略家。

老皇帝絕對是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帝王。

截止到景泰六十三年,大明共有2446家大學,489家太學。

於景泰六十一年,皇帝改講武堂爲軍事學院,共開九所軍事學院,大明軍事學院、北京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杭州軍事學院、武漢軍事學院、廣州軍事學院、成都軍事學院、敦煌軍事學院、汴京軍事學院。

又開三家外交學院,分別是大明外交學院,重慶外交學院和上海外交學院。

於景泰六十二年,中樞決定,實行外派鴻臚寺制度,全世界各藩國,設大明鴻臚寺分寺,進行外交駐派。

這些年,朝廷雖然在培養外交人才,但進士對外交不感興趣,即便景泰朝的進士是新式進士,但他們都不願意從事外交官工作。

所以,中樞只能設學院,從學院畢業的學生,可以越過科舉,直接入朝爲官。

這就註定了學院招生是極爲嚴格的,嚴進嚴出,畢業率也低的可怕。

學院是統一五年制。

畢業率僅有20%,也就是說五個同學中,只有一個能順利畢業,進入學院,要經過高考和太考兩次考試。

錄取分高的嚇人,能考進學院的,也絕對是天才中的天才。

像軍事學院,分爲武舉科舉上來的人才,軍隊中優秀軍官提拔上來的人才,也有通過考試考進來的人。

外交學院,則是完全考試考進來的。

十二年義務教育,已經是完全推行下去了,去年皇帝還想把大學納入義務教育裡去,變成十六年義務教育,卻被朝堂上下駁斥回來。

何爲義務教育,就是讓孩子明禮懂事罷了,若逼着孩子們上大學,朝廷能給分配工作嗎?能保證不失業嗎?

既然無法保證,爲什麼要逼着孩子多讀幾年書呢?

皇帝您希望民間多元化發展。

那爲什麼要逼着孩子們走一條路呢?

學習,不是未來從業的唯一路徑啊,去工廠打螺絲,跟你學會高數有關係嗎?

讀書是爲了明禮,既然已經明禮了,何必苛求讀十年書還是讀二十年書呢?難道中樞還能強迫人讀一輩子書本嗎?

這話讓皇帝思索了很久。

然後就開始了教育改革,把書本往實用性改革,把烹飪、打掃家務、口才、歌舞等全部納入教育中去。

又重新修訂了課本,往實用性發展。

弄得朝臣是既無語又好笑,本想阻攔皇帝繼續搞義務教育,卻不想,皇帝弄出教育改革。

不過也不是壞事,增加一些選修科目,給孩子們增加興趣愛好,也是好事。

大明孩子是很忙的,從小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各種課外班都要報,每天學到半夜,天天跟書山題海作鬥爭。

以前不是這樣的,但皇帝喜歡讀書啊,喜歡學習啊。

天天變着法似的往書本里面增加東西,導致孩子們是越學越多,越學越亂。

景泰五十年時,民間就有學者喊出給孩子們減輕負擔的聲音。

中樞非但沒減,還增加了光學、電學、電磁學等新課程,編入物理教材裡面,小學生也要學物理。

還喊出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

每一年,中樞都會革新教材,題是越來越深,考合格是越來越難,孩子們玩樂的童年時光是越來越少。

整個大明上下都很忙碌。

父母們爲了錢在奔波,孩子們爲了學分在奔波。

景泰六十年時,中樞官員都覺得應該保護孩子們的童年時光,提出保護孩子視力的口號,希望皇帝能夠重視孩子的童年。

皇帝提出,做兩次眼保健操。

一節課改爲四十分鐘,中間休息十五分鐘,每天做兩次眼保健操,兩天一節體育課。

大明是學分制。

正常應該是比較輕鬆的,也不用參加應試考試。

結果,學分制比考試製還累。

因爲中樞對老師的要求很高,對於學分的給予是嚴格控制的,一旦老師亂髮學分,或者收禮發學分,輕者辭退,重者流放北方,還實行連坐。

從法律規定之後,就沒有老師被辭退,全部被刺字流放,而知情不報的人,同罪。

流放罪當中,最嚴厲的就是刺字流放,臉上會刻下你犯的罪,一輩子都別想洗刷清白。

若是一般的流放,到了當地還是正常百姓,照樣活着,無非換個地方罷了;刺字流放就不一樣了,這種污點,會傳兩代人,兒子都擡不起頭來。

重處一批後,後面的老師可不敢隨便發學分,幾十年已經發展成體制。

這就導致了,學分制比考試製還累。

學生要是完不成作業,和老師佈置的學業任務,就一定得不到學分,學生們只能玩命去學習。

中樞倒是不擔心民間缺老師。

截止到景泰六十三年,民間共有義務教育階段老師數額約五百萬人,活躍在機構中的老師,約有二百萬人,公辦老師在二百萬人,民辦學校老師一百萬人。

而且,這個數據是遞增的。

看師範大學的報考學生數量就知道,小初高老師根本就不稀缺。

華夏社會,本就非常尊重老師。

從古至今,老師和醫生,社會態度截然不同,老師那是最尊敬的人,醫生呢,下九流。

大明老師也不是什麼人能幹的。

首先要經過品德考試,經過品德考試的人,纔有資格做老師。

那麼,如果老師犯罪,在整體社會輿論的壓力下,都不用朝廷罰,老師自己都會去死。

同樣的,老師不止社會地位高,薪資水平也是比較高的。

老師的薪資,明顯高於吏員,高於國企工程師,高於私企職員。

當老師,是社會上最體面的工作之一。

所以,法律對他們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師德,是最重視的一條。

學校裡的學分,看似是控制在老師手裡,其實是控制在朝廷手裡,朝廷只要收緊政策,學分就會落到實處。

學生們叫苦連天,誰也沒個快樂的童年。

之前中樞也討論過快樂教育。

普遍認爲,快樂教育只會把人養成廢人。

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這纔是華夏人的信條。

從小就得吃苦。

朝中官員,哪個不是十年寒窗苦讀上來的人才,小時候不吃苦,就是吃苦一輩子。

所以,皇帝不斷給孩子們增加學業,朝臣們是支持的。

可架不住皇帝是年年增加啊,民間孩子的家長都叫苦連天,甚至景泰五十七年,誕生了第一個初中生因爲學習壓力大瘋了的新聞。

皇帝卻認爲,孩子瘋了,原因不是學業壓力大,而是來自校園霸凌。

所以,刑部出臺了校園保護法,嚴厲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對於愛欺負人的孩子,進行嚴肅處理。

當時皇帝聖旨一下,罵聲一片,都罵皇帝無中生有,哪來的什麼欺負,孩子們多童真啊,怎麼會欺負小夥伴呢?皇帝就是擺脫責任,找人背鍋!

結果,學校卻炸了窩了。

很快就有新聞爆出來,欺負真的存在,不止存在,還很多。

幾天內,就報道出來幾千條新聞。

在朝野上下引起軒然大波。 皇帝下旨,先砍了幾個校長的狗頭,所有涉事地區的教育官員、校長、老師全部停職,整個學校關停整改。

將所有施暴者,抓進管教所,教育七天,再送去工地上做工七天以示懲戒。

其父母祖父母,遊街七日。

皇帝認爲,施暴者是教育缺失,而教育缺失在於他們的父母,他們父母有錯,他們的祖父母也有錯。

那就讓他們來承擔責任。

並下旨,要求各地教育官員進行自省自查,發現的一概按照這個標準處罰。

聖旨一下,天下震動。

皇帝向來出手狠辣,這次怎麼看都有點高高擡起輕輕放下的意思。

可是。

地方官員,把涉事祖父母和父母抓起來,脫了遊街七天!

有多少人在遊街路上被打死、被羞辱死的。

這些施暴者,爲什麼敢欺負別人?

無非是仗着家世背景!

那就把他們的家世背景全都赤果果的公之於衆,讓天下人都看看,一點都別藏着掖着,看看誰高貴。

施暴者,在學校肯定不會是一個人,必有一羣狗腿子。

他們也別想跑。

本人不罰,他們爹媽都得跟着上街,熱鬧熱鬧。

果然,只要一挖,就挖出一羣,然後大街上就熱鬧了。

一臺臺照相機,把他們遊街的照片拍下來,在媒體上公之於衆,永久都別想洗刷掉的屈辱。

此刻,所有人才驚呼皇帝夠狠夠絕。

而中樞又下了聖旨,對於遊街自殺的人,全家除以極刑,不許自殺,得活着!

在玩弄人心上,皇帝是做到了極致。

爲了讓民間百姓徹底有記性。

皇帝要求各地都得抓出一個典型來,鼓勵媒體去報道,然後把這件事寫進縣誌裡,寫進教材裡,讓所有人恐懼。

皇帝一個人都不殺,卻能讓天下人恐懼。

手段如此酷烈。

卻引起民間一致叫好。

朝堂當中卻有不同聲音,認爲皇帝做法太狠了,因爲有官員被波及了。

老皇帝讓反對的官員,把子女隱姓埋名,送去學校裡,看看會不會被欺負。

然後這種聲音徹底消失了。

只剩下一片喝彩聲。

同時,最強未成人保護法公佈。

將責任放到學校,一旦再出現這種事,學校全責。

對於查實的學校,如果該學校僅有一起,校長免職流放,學校管理人員流放北方,老師停職,吊銷教師證。

如果是兩起及兩起以上,校長、校管處死,老師流放北方。

皇帝再次重申,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是學生們學習的淨土,心靈上的寄託。

同學之間禁止拉幫結派,禁止引入學校外的不良活動,針對中小高學校,全部進行封閉式管理,社會閒散人員不許靠近學校。

香菸、檳榔等不良嗜好,不許進入校門。

不良書籍、刊物,未分級的書籍,不許進入校門。

不許社會人員接觸學校學生。

不許男校區和女校區學生接觸。

等等,皇帝一口氣規定了三十個不許。

這是景泰五十七年,最重要的一件事。

從那之後,霸凌確實還有,但已經很少很少了,出現了類似案件就進行處置,一抓一個準。

從景泰六十年開始,遊街加入外公外婆,變成六個人一起遊街。

倒也出現了學校往死裡壓事的情況。

只要被中樞查實,學校關停,相關責任人員一概處置,按大明律辦。

爲了消弭教育從業者的不滿,皇帝再次提升了教師待遇,要求老師不要有私心,因材施教、一視同仁。

他一直宣稱,教師是一份聖潔、光輝的工作,老師帶給學生的不止是知識,還有聖潔的未來。

皇帝重申,大明的未來在孩子們身上,保護孩子,就是保護大明的未來。

對於那些犯過錯的孩子,要給他們認錯悔過的機會,不許另眼看待他們,要一視同仁。

對於學習差的學生,不能只靠打罵,老師要找到他們成績差的原因,幫助他們提升學習成績。

老師不止是傳道受業者,更是孩子們心靈的港灣。

皇帝將農曆九月十五,定爲教師節。

孩子們要知道感恩老師。

至於老師打罵學生,這幾年民間也有反應,但老皇帝卻覺得很正常,父母也打罵兒女,那是爲兒女好,老師打罵學生,是希望學生上進,無可厚非。

但兒女要是記仇,那就是兒女的不是了,只要孩子長大,就會發現老師是爲自己好的。

在這一點上,老皇帝站在朝中重臣的一方。

至於收受禮物的問題。

其實一個教師節,就說明皇帝是不反對的。

誰都不是聖人,古代老師的師德,也只是體現在毫不保留的傳道上,以及一視同仁的教學態度。

收禮肯定不對,但這東西朝廷管不了的。

就跟補課是一樣的,朝廷管不了的。

教學是很主觀的東西,若逼急了老師,老師會跳槽去私立學校,反而得不償失。

老皇帝甚至認爲,多學知識是很好的事,多補補課,是好事,知識學多了都是好處。

報紙業、圖書業、漫畫等文娛行業的發展,和百姓識字率高息息相關,如今文娛行業繁榮,跟大明教育業息息相關。

其實,現在校外的機構補課已經很完善了。

皇帝出的幺蛾子太多了,天天增加新內容,學生在學校吃不透新知識,只能去學校補習相關內容。

這些機構對時政掌握十分精準,比如新誕生一個行業,他們就會先去研究,比如電磁學。

他們就知道,朝廷一定會將電磁學納入教材的。

果然。

納入了,校內老師還沒搞明白呢,校外老師研究明白了,學生只能去他們那補課。

一個初中生,必修加選修,少的27門課。

多的課程達到32門。

三年內,要將所有課程修到優,才能畢業。

這就造成了,學生們連軸轉,今天學完光學,明天學蒸汽學,然後學考古學。

朝廷可能突然就會加兩門,比如之前火起來的進化論,迅速納入課本,今年火起來的乒乓球,小學生也得打。

所以呀,學生的課程充滿不確定性,現有的科目要快點學習完,不然時間肯定不夠用的。

這就給了校外機構的生長空間。

本來考試製,纔會這麼忙,機構才能靠刷題,成爲教育的一部分。

誰能想到,學分制也這樣。

中樞對於校外機構是不反對的,只要是能學習的地方,中樞都是支持的。

民辦學校也是一樣。

大明有很多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一樣,教學內容都是一樣的,雖然是民辦,也被中樞管着。

公辦、民辦之外,還有貴族學校。

別以爲貴族學校就輕鬆了。

恰恰相反。

貴族學校,比公辦、民辦還要卷。

這個名字聽着以爲是有錢人去的吧,大大相反,有錢人家的孩子死都不去。

那地方,小學六年級的題目,比公辦學校初三題目還難,人家六年級就能寫詩,你敢信?

貴族學校的學生,就是爲競賽而生的。

從景泰四十五年以來,朝廷每年都會舉辦一千場以上,各個類型的競賽。

比如心算、口算、珠算、魔方、記憶、函數、物理等等各種競賽。

像公辦學校,冒出來一個天才都了不得了,能拿到一個省數算冠軍,整個學校都得把這孩子供起來。

貴族學校,一個省冠軍?太一般了吧。

遍地是全國冠軍啊。

最差的也是區域冠軍吧?

像大明,就分爲五大區域,最卷是江南區,冠軍含金量最高,能得一個區域冠軍,那也是高手中高手了。

至於一個省冠軍,就別拿出來丟人了,我們人均幾個好不好?

貴族學校招生,也是很魔性的,要經過三輪特殊考試,每年招收一次,自願去報考。

進入貴族學校,有兩大好處,一個是吃穿住用行費用全免,一個是配置的老師,是本府最精華老師團隊。

全國每一個府有且僅有一座貴族學校。

每年招生數量很少。

貴族學校是皇帝全資,只要入學後,一切費用都是學校出,吃喝住用行,皇帝全出了。

學習強度難度,都是極高的。

學生也可以退學,一切全靠自己,想繼續在這裡面競爭,就繼續,自認爲不行,就可以回到公辦學校。

入貴族學校的學生,老師會根據獨特的天賦,進行主攻方向,開始在一個方向上深挖、精挖。

然後進行參賽。

他們就是爲了競賽而生的,挑戰大腦的極限。

進了貴族學校,他們就不必爲工作而擔心了,哪怕最差的,以後也能混個老師做。

但這種天才,根本不可能看得上學校老師這樣的工作。

天空纔是他們的極限。

未來,他們會成爲大明各種實驗室裡的骨幹人才。

其實貴族學校誕生於景泰四十二年,到今年剛好二十一年。

已經有近千人,活躍在大明各個實驗室內,還有人活躍在股交所、大公司總裁等重要職位上。

成材率,高達70%。

那些失敗的,則去各地任教去了,有的回到了貴族學校任教,有的則去了民辦學校,有的留在了太學。

景泰六十一年,中樞改銀行學爲金融學,金融學下設銀行學、證券、保險學、信託學、財務管理、國際金融、對外經貿、市場營銷學和精算學等學科。

金融學,一躍成爲最熱門的學科之一。

景泰六十二年,太學內要成立商學院。

景泰六十三年,皇帝提出對太學、大學進行綜合實力排名,對於前十名進行獎勵制度。

獎勵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圖書館、宿舍環境改善、專利優惠政策等等。

其實是鼓勵學校間良性競爭。

大明教育是覆蓋全明人的,大學近兩千五百所,看着很多,其實是遠遠滿足不了大明30多億人口的學習要求的。

大明完全有能力,再開一千所大學的。

但中樞遲遲沒有開辦。

主要原因是師資力量不足,朝廷腦袋一拍,辦一所大學很容易,但想辦一所質量上佳的大學,是做不到的。

品學兼優的優質老師,找不到。

所以,大明是每年兩三所大學的速度增加。

除非對大學老師的審覈放寬鬆,大學就會多很多,但中樞不願意。

大學是學技術的地方。

而技術優秀的工人,都去工廠做工程師了,賺得多呀,大學花一萬元請,人家工廠肯花兩萬、三萬。

讓進士來當老師,他們也不會技術啊。

反而太學不缺老師,小初高都不缺,就大學缺,只缺技術型老師。

所以,在景泰五十一年時,中樞提出,技術人員返回大學任教計劃,吸引了一批技術人員任教大學。

這才使得大學數目年年擴張。

景泰六十三年,皇帝提出,優秀工程師可兼任大學老師職務,單獨招一個班主任,然後請工程師擔任科任老師。

朝野上下反響熱烈。

都覺得皇帝過於遷就工程師了,就強令他們回學校任教便是。

當然了,這些工程師能否經過道德測試,順利成爲老師呢?

這個問題經過幾次討論,只能勉強同意。

但這種兼職老師,只能叫客座老師,是外聘老師,課堂上只准教授技術,其他的話不許說,在校外也不算是老師。

反正進行了多方面限制,主要是擔心校外不良風氣,污染大學良好的學習氛圍。

並支持優質教授,全大學講課。

這項決議通過,中樞決定今年掛牌790所大學。

班主任則由理論研究的老師來擔任,並要負責學生的心理建設,以及對客座教師的監督。

並開設心理課程,讓學生有分辨社會的能力。

中樞預計,以大明的體量,市場上需要7000所大學,1500所太學,100所國子監,才能容納所有學生。

從今年開始,中樞會持續增加學校建設。

預計二十年內,完成目標。

現在的大學,體量很大的,一個班的同學,比高中還擠,多的一個班能超過二百人。

老師都得站在中間講課,不然前後都有學生聽不到。

一個年級,有五十個班都不奇怪。

大學老師是很忙的,工作時長都在八個小時左右。

景泰五十六年,大明最忙女教師,一個人帶了十七個班,節假日無休。

在大明聯歡會上,被邀請擔任現場嘉賓,中樞對她進行表彰。

大學人滿爲患,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嚴重下降,導致學生們畢業後,都要在企業裡培訓六個月以上,才能上崗。

不是學生不努力,而是學校人太多了,聽課狀態很差。

這個問題,從景泰五十年時候出現的,一直在解決,效果一直不好。

隨着高考生越來越多,大學人也越來越多,老師卻越來越少,願意留校當老師的人,根本不多。

今年,只能被迫用這種辦法。

這會使得大學教學質量下降,老師道德水平下降,甚至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引入大學。

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之前中樞還試過,提高大學老師的福利待遇,但應聘者寥寥,這不止是錢的事,因爲中樞給老師定的標準太高了。

不是誰都能當老師的,道德標準太高。

這就造成了大明老師作風算是優良的,好老師是很多的,弊端就是好老師太少了。

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非技術型老師都不稀缺,像歷史、生物、地理老師都很多的,甚至金融老師也不缺。

就缺技術型老師。

中樞還試過放棄技術型老師,結果那一屆學生失業率最高,他們沒有大學基礎夯實,無法適應企業的技術要求。

然而,像政史地這樣的學科,是畢業就失業。

理化生就不一樣了,人家是技術型人才,畢業了就是香餑餑,但這種技術型人才,得有技術型老師教啊。

這就造成了,理論型老師供大於求,遍地都是,技術型老師,哪都稀缺。

本來,大學瞄準了那些退休的技術型人才,可企業會返聘他們啊,他們最終還會選擇企業。

所以,中樞只能降低道德標準,引進技術型人才進入大學。

但這種老師必須得到監督,在學校不能言談除了學習之外的事情,更不許教學生校外的生活習性等。

大明對學生的保護,可謂到了極致。

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472章 戰後復甦:電腦的誕生(三)第213章 朕若有不虞,就讓大明陪葬!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68章 朕讓你的九族,日日夜夜和狗爲伴!涕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472章 戰後復甦:電腦的誕生(三)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339章 地獄之門和天堂之路第13章 門在你在,門失你亡第241章 喲喲,這罵朕的怎麼都是熟人呢?(第83章 朕即皇帝!壓服胡濙!大災背後,王越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232章 敲打理學宗師,發揚理學!創造聖人第458章 帝屍永鎮山河,成化來了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485章 【番外二:談允賢錯亂時空,今夕何第216章 陛下,纔是大明的天!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471章 戰後復甦:朱祁鈺的戰略思想一一應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188章 大明變冷,疆域南推!朕被缺糧搞怕第152章 朕可不是仁宣二帝,朕若有疾,便殺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226章 歪打正着,把舌頭咬斷了,原來死是第356章 景泰二十五年,老臣凋零,是天罰嗎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374章 西歐風雲,滅葡之戰,牽羊禮永不過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438章 歐洲爆梗王,爹呀,求求您不要禪讓第276章 文武廟 聖廟 帝王廟(可跳訂,是名第275章 請歷史人傑入武廟(可跳訂,純武廟第336章 大明帝國,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燈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400章 夏國篇:試圖擺脫大明桎梏的大夏第457章 帝崩:爲大明而生,爲大明而死!第473章 戰後復甦:可樂的壟斷(四)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192章 抽絲剝繭,京師地下的秘密!上刑,第203章 查清賬目,清洗戶部,大罰後要封賞第379章 加高興安嶺,填平兩灣,用葉尼塞河第319章 去地府問問,閻王爺的規矩能不能改第1章 奪門前夜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207章 明軍雄起,截斷禿巴思部!放大皇帝第282章 槽你孃的,你們兩個是徐達的串種吧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45章 拖下去,把天官凌遲!第423章 德法荷英:人口空心化和勇士們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388章 老皇帝的家底兒第443章 給王守仁上上強度,新時代朱祁鈺 朱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267章 安南政變,二次奪門:別,別殺朕,第466章 大戰再起:張居正發出時代的吶喊(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170章 你喜歡磕頭,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280章 詭異的倭寇犯邊!外族死多少,朕不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312章 我明人豈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第299章 暹羅王,跪下!臣拉梅萱願吾皇萬歲第144章 太祖的子孫,怎麼能都是廢物呢?朕第99章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224章 名單裡的秘密,先帝的死因!第137章 她還要幫着漠北王造反嗎?第226章 歪打正着,把舌頭咬斷了,原來死是第127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啪!把你的字給摘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249章 屎溺裡的糞球戰爭,封禪崑崙!(吃第346章 陳嘉猷回國,燈塔廣州,女子當家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460章 大戰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289章 請陛下上路,獻皇后於後庭第136章 你什麼都不能做,趁早回家種田,別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131章 皇帝的話,得反着聽!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465章 北方加高工程竣工第14章 請皇太后站到高處,朕要和叛軍談判(第296章 把人掛在炮彈上,轟出去!第405章 太子欺朕年老無力?請陛下改立太子第424章 馬六甲吞武萬象篇:膚色自由 身高節第420章 大理南詔瀾滄篇:窮省 亂象 肅清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50章 報復來了!內帑被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