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

自行車雖好,讓百姓接受是需要時間的,皇帝是先吃一口肉,回籠鉅額資金後離場。

就跟蓋房子當頭包開發商一樣。

不管這樓盤賺多少,頭包肯定沒少賺,還不用承擔風險,賺錢離場。

這幾年,京師百姓越來越多,居住環境愈發擁擠,房地產行業也隨之發展起來。

皇帝牽頭,建了很多樓房,減少人口過多,對土地的過度浪費。

現在的技術,也就修四層樓房比較合理。

可百姓不買賬啊,住慣了四合院,誰願意住鴿子籠啊,地產公司就開始宣傳,住樓房是上等人云雲。

全方位宣傳之後,百姓就信了,卻沒發現,上等人還住四合院。

當然了,想讓百姓住樓,中樞也得下達相應的政策,所有的生活情境,都和政策息息相關。

中樞下旨,城市停止擴張,不予發放房照。

同時,對私搭濫建進行強制拆除,並對一些好地段,進行強制回遷樓房改造工程。

並下旨,現有房照,二十年內不許過戶,現有房子內不許加蓋,加蓋算違建,限期拆除。

一系列政策之下,房地產自然就發展起來了。

想買房子,只能買樓房。

皇帝唯一良心的是,房價控制得很好,比四合院便宜一些,畢竟是樓房,沒有土地證的,賣得貴也沒人買啊。

因爲是京師,每一處小區,都是嚴格規劃的,都要經過工部審批,若壞了風水,工部尚書也得死。

皇帝對大城市規劃,是極爲上心的。

不止要做好當代規劃,要有長遠眼光,做好未來百年規劃。

打個比方說,建一個四層小區,就要做好未來技術達到,二次改造成高層的土地面積,還要合理規劃出商業區、學校區,交通問題等等。

不能盲目擴建,爲了錢盲目瞎建,最後是拆了建建了拆,處處透發着不合理。

不止京師,全國所有大城市,都不許亂建,要經過工部嚴格審查後,進行批覆,才能建設。

就是動動腦子的事,多跑幾步道,百年內就不用大動。

在這一點上,蒯祥做得就特別好,馬昂執掌工部,就擅長從一看到十,他甚至對京師每個商業區,都進行了嚴格規劃,儘量達到合理,分佈均勻。

樓房誕生,自然出現了物業和供熱,飽受詬病的產業,必然是抱着權貴,一起誕生的。

皇帝可以叫停,但被送了筆封口費,就當沒看見。

爲了節省用地,中樞下旨劃分了幾個大片小區,並不再批四合院,對一些大雜院進行拆除,甚至一些達官顯貴的園子,也予以拆除,廢棄的、置業很久沒有開工的全部收回。

全國大城市,人口在一百萬以上的城市,都執行一樣的政策,停止批地,建設樓房,停止城市野蠻擴張。

百姓不滿意沒關係,只要把住樓捧上神壇,後面的傻子就會跟進購買。

再給房子加上金融屬性,房子就會賣瘋。

這一點真不是朱祁鈺想的,是丘濬的好學生,王鏊想的。

大明房市可以說波瀾不興,主要是皇帝不想賺這個錢,原因很簡單,現在該搞技術,賺外國的錢,沒工夫賺這點小錢。

可隨着奧斯曼帝國和大明交惡,開羅血戰之後。

大明對歐貿易進入下坡路。

想維持財政報表,只能着眼於國內,恰好,國內新生兒數量暴增,這些都是未來的人口紅利。

只要稍微鼓吹,丈母孃要房子,沒房子找不到媳婦。

房價就會飆升。

有錢的未雨綢繆,沒錢的玩命賺錢,給兒子娶媳婦買房子,房子自然就賣爆了。

王鏊的計劃是用十年,培育房地產市場,把財政收入做到十個億。

對歐貿易暴跌,中亞戰亂,大明商品國內滯銷,大明陷入第一次金融危機。

那麼緩解危機的最佳方式,就是房地產。

別看後世人對房子深惡痛絕,但只要給房子加上金融屬性,所有人都得說一句真香。

房地產來錢是快,但有一個現實問題。

搞科研的一個月賺三十塊,地產商一個月賺三億,換誰誰會心理平衡?

王鏊提出的策略是,中樞在背後撐腰,用地皮收走70%,再對地產商收重稅,順便製造出民間富豪榜,把這些人排進去,爲中樞暴富當擋箭牌。

說白了,就是扶起來一批白手套,把他們當工具人。

讓他們爲中樞賺錢,還幫着中樞捱罵。

至於白手套以後和中樞掰手腕,那是以後的事,眼巴前的危機,就能靠房地產解決。

所以,從景泰二十六年的金融危機,到今天景泰二十九年。

金融危機並沒有影響民間正常生活,財政收入逐年走高。

就是房地產的功勞。

房地產吸納了市場上多餘的貨幣,接收了民間剩餘勞動力,像一個蓄水池一樣,把民間的錢吸進來。

而轉型房地產也簡單,用技術代替房地產,作爲新支柱產業。

當初李賢就提出,大明要四條腿走路。

各項技術,就是一條大粗腿。

房地產做第二條腿,二者相互轉化,能維持基本平衡。

不得不承認,王鏊成功了,他將丘濬的經濟論,付諸於實踐,取得成功。

但他今年卻上疏皇帝,認爲內循環,只會讓大明回到閉關鎖國時候,需要重新恢復世界和平,恢復外循環。

朱見深不在北非立國,大明就無法恢復對歐貿易。

因爲大明通往非洲的路,掌握在西葡手裡,這兩個國家,絕不允許大明商船,踢開他們,進入歐洲的。

除非大明把他們滅國,否則一路上全是絆子。

而合作,話語權掌握在這兩個國家手裡,他們把大明商品定價極高,歐羅巴貴族都消費不起,何況普通百姓了?

所以這些年,大明寧願和奧斯曼合作,走一段陸運,也不肯完全和西葡合作。

大明現在兩條路,要麼捏着鼻子和西葡合作,定價權拱手相讓。

要麼內循環,等待國內人口暴增,過十年之後再享受人口紅利。

脫離世界之後,大明發展明顯陷入停滯狀態,主要原因市場變小了,消費能力降級,廠商不肯繼續投入創新,反而開始陸續存錢,準備把工廠脫手。

這點無可厚非,經商是爲了賺錢,又不是爲國效力。

今年年初,皇帝就下旨,減免商稅,並擴大投資規模,中樞真金白銀拿出來,投資那些有潛力的公司。

說白了,就是公司少賺的部分,皇帝掏了,有支持不下去的公司,皇帝兜底,支持技術型企業發展。

而技術型企業,恰恰是最耗錢的,基本都有皇帝的股份,否則一般人真燒不起這個錢。

王鏊預計,這場危機,要等恢復對歐貿易,才能徹底過去。

景泰二十七年,王鏊又獻計皇帝,允許民間散戶入股企業,就是搞股票,讓散戶進來投資。

景泰二十八年時,中樞先出臺了股權法,然後就辦起了股市,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企業,支持企業發展,進一步擴大就業,穩定財政收入。

沒錯,大明已經開始玩股票了。

近幾年看,玩得還不錯,房地產和股市,爲金融危機兜底。

但王鏊仍認爲,危機只是藏在水下,推到了未來,終究還會爆發的,解決的辦法,就是擴大市場,發展對歐、對中亞貿易,讓市場繁榮,消耗掉大量剩餘商品。

可朱見深那邊始終沒傳來捷報。

倒是皇帝正在詔重臣在養心殿議事。

“打仗可還行?”

朱祁鈺道:“既然是生產過剩,就打仗,各行各業也就刺激起來了。”

“陛下,中亞亂成一鍋粥,這個時候不是大明入場的好時機啊。”李秉道。

“馬六甲對面的柔佛,呂宋對面的爪哇,這些地方,朕覺得可以佔領。”

“大明不實控了,分封出去。”

“用戰爭養國內經濟。”

這一點朝臣沒意見。

房地產和股市,終究是內循環的一部分,無法支撐大明龐大的經濟體量。

走出去是最重要的一步。

而開動戰爭機器,就能消耗掉民間的產能剩餘,同時移走百姓,減輕地方壓力。

雖說不一定能恢復繁榮吧,起碼是一條解決之道。

“等王越拿下孟加拉,兵鋒往西,繼續打!”

朱祁鈺面露無奈:“人抓來當奴隸,把印度佔了,都分封出去。”

“大明經濟遇阻,要麼恢復對歐貿易,要麼只能開疆拓土,用新土來消耗掉國內的剩餘產能。”

但朝臣都不太支持。

大明打仗,是虧損的,因爲對佔領區實行清理計劃,這是沒辦法殖民的。

最好的辦法是,留着人,當奴隸用,榨取他們的勞動價值,爲大明創造財富。

可皇子們卻認爲,當地人慵懶,當奴隸都不好用,最好是清理乾淨了,留一小部分當奴隸可以。

商議了一個多小時,沒議出一個結果來。

反倒是晚間,于謙入宮,和皇帝密談很久。

大明決定開闢兩個戰場,繼續往南開拓新土,王越佔領孟加拉後,繼續往西。

調李瑾坐鎮阿爾泰山,準備吃下準噶爾部。

大明休養生息多年,又要發動戰車,用戰爭來緩解危機。

三月初一,諸國使團啓程回歐羅巴稟報,陳嘉猷再次出使,帶着大明禮物,再次訪問列國。

景泰二十九年九月,在伏爾加河遊牧的土爾扈特部東歸,他們穿行萬里,回到西域,向天可汗乞降。

李瑾親自接待,安置在北疆,並改一府爲土爾扈特府,讓他們安心爲大明效力。

這個小插曲,直接造成準噶爾部北逃。

準噶爾部本來想打秋風,結果大明得到三十萬牧民,最少能編出三萬騎兵,準噶爾部擔心折戟沉沙,乾脆逃走。

這讓李瑾十分不滿,對土爾扈特部也不冷不熱的。

甚至想放任土爾扈特部劫掠北疆,他好一鼓作氣,滅了這一部,用此功來獲封國公。

李瑾對額爾齊斯河沒有感覺,覺得這條河沿岸太窮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疆土,都不如江蘇一個府富。

全是黃沙草原,什麼都沒有。

他是不認可李秉的意見,佔領這些沒用的廢地,遠不如疆域推到裡海去,那裡是真的富饒啊。

準噶爾部撤走後,李瑾對土爾扈特部也不客氣,抽丁五萬,編練十五萬騎兵。

大雪落下前一刻,率兵出關,去準噶爾部大搶一頓。

土爾扈特部密奏送到中樞。

“金帳汗國崩潰近在眼前。”

朱祁鈺認真道:“說來說去,蒙古人亦屬華夏人,和咱們同根同源,朕又是草原上的天可汗。”

“朕覺得,可以招攬一批要東歸的蒙古人,回到祖國的懷抱。”

朝臣翻白眼,您這天可汗是自封的好吧?

但大明確實強。

土爾扈特部東歸,就是最好的證據,範廣在鹹海沿岸打出了威風,大明經常西出,劫掠草原,打出了赫赫威名。

所以土爾扈特部,纔不願意受準噶爾部招攬,而是歸降了大明。

別忘了,土爾扈特部,和準噶爾部同根同源,都是瓦剌四部中的一脈,土木堡之變,纔過去三十年啊。

他們是在也先死亡後,就離開了草原,一路往西去,臣服了金帳汗國,在伏爾加河流域放牧。

在金帳汗國,也有不小的實力,這次東歸,是金帳汗國瀕臨崩潰,他們又是外來的,擔心被其他大部落吞併,所以提前逃走,返回大明。

畢竟他們離開大明才二十幾年,老一輩人對大明印象是很好的,這些年,絲綢之路恢復後,他們也和大明貿易,偶爾能聽到家鄉的消息。

所以,土爾扈特部先聯絡了大明,得到答案後,立刻東歸,臣服於大明。

“陛下此言有理,蒙古和咱們,確實同根同源。”

韓雍認真道:“我大明越來越強盛,也不怕進來一些居心叵測之徒。”

“而蒙古人願意迴歸大明懷抱,大明就有源源不斷的騎兵。”

“關鍵的是,咱們想要這些地盤,就得需要嚮導,這些是天然嚮導。”

朝臣點點頭。

項忠冷哼一聲:“諸君,你們想的太美好了吧?”

“這些人是虎狼之輩,背刺大明,更是一把好手。”

“中樞真敢把這些人放出去嗎?”

“我的意思是,收服可以,但最好把他們丟去戰場上消耗掉,丟去非洲戰場上去。”

“收服他們,就是不讓他們併入其他蒙古部族,壯大他們的實力而已。”

“漢人天下,終究是我漢人的天下。”

這話讓朱祁鈺不爽了:“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

“今年朝鮮出現了第一個進士,烏斯贓出現了第一個舉人,這說明漢化是很成功的。”

“項卿,過幾年,中樞就有蒙人、朝人、臓人、苗人、回人、維人入朝爲官了,朕的後宮裡,哪族人沒有?你難道還要戴着有色眼鏡看人嗎?”

“都是華夏人,和你我都是一樣的。”

項忠趕緊磕個頭:“是微臣失言了。”

他執掌朝鮮四年,太知道皇帝的政策了,皇帝是不許朝人互相通婚的,在朝鮮抽丁抽得特別狠。

東北開發,更是優先從朝鮮移民。

收復朝鮮二十年了,純種朝人,一個都沒有了!

皇帝看似對朝鮮寬和,那是以前朝鮮恭順,積累下來的福報。即便這樣,朝人卻一個都沒有了,全是漢人。

孫可法在朝鮮,把朝鮮貴族殺絕了。

中樞知道嗎?

都以爲皇帝是善人呢!列國都殺了,唯獨放過了朝鮮!

大錯特錯!

只要不是漢人的,皇帝都沒放過!

看看倭國,封爵的倭將,超過二十個,中樞發出去的聖旨,對倭將是百般表彰,皇帝對倭將是百般喜愛。

可倭將有一個生出兒子的嗎?

大明在倭國,最少徵了百萬大軍,現在活着的,還有多少?

官方數字是徵了170萬人,存活的50萬,封爵的24個,最高的是侯爵。

但真正去看看吧,存活的倭軍不超過20萬。

還要繼續開拓呢,還得從倭國徵兵。

倭國是周邊,唯一一個沒被大明入侵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大明最友好的國家。

基本上大明有什麼,就賞賜給倭國什麼。

倭國是皇帝的親兒子,國人都覺得皇帝對倭國太好了,多少明將心中嫉妒?

可倭國爲大明流了多少血?誰清楚?

皇帝只施恩,卻不說倭國爲大明做出過多少貢獻,因爲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

倭國最後只會流乾最後一滴血,然後被皇帝一腳踢開,佔了他們的地盤,把剩下的人屠掉,他們在天之靈還得對皇帝說一句謝謝呢!

這纔是皇帝!

再說一句不好聽的,琉球歸附大明多少年了?

琉球王早就病逝了,他兒子至今連個爵位都沒有,皇帝早就把他們給忘了。

琉球三十六姓,還有誰活着呢?

琉球是項忠親自說降的,琉球王直接被封了侯爵,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爵位,沒被錄入,就是說中樞的爵位名單裡,沒有他。

皇帝壓根就沒有封他爵位,只有一道聖旨,沒有鐵券的爵位,誰認啊?聖旨都沒內閣蓋印,這東西毫無法律效應。

琉球原百姓,要麼被徵走了,要麼被殺了。

現在琉球百姓,都是福建人!

這些誰知道?

老撾王也是歸附的,也封了世襲侯爵,到現在朝野上下可能都忘記了老撾王吧。

他的家族,在湖南刨食呢,完全是湖南農民。

爵位?中樞壓根就不承認。

至於百越諸國,還能找到土著了嗎?找不到了!

倭軍爲什麼損失這麼大,就是屠殺屠的,深山老林的野人都不放過,都給宰了。

所以,百越、婆羅洲、呂宋十年不許人踏入。

爲什麼?

遍地是血,敢讓誰去看?

剩餘的倭軍,都變成了瘋子,一羣屠夫,所以皇帝要向南開拓,因爲這些屠夫是定時炸彈,不用他們就會爆炸。

而這些,皇帝是永遠不會說的,也不會出現在檔案裡。

“項卿。”

朱祁鈺沒好氣道:“這是朝會,說話好過過腦子,史官是要記錄的。”

“微臣知錯。”項忠又磕頭。

“韓卿的建議很好,都是華夏人,大明疆土如此廣闊,難道連自家人都安置不下嗎?”

朱祁鈺笑道:“就按照韓卿說的,派人出使金帳汗國,遊說那些有心迴歸的部落,說服他們迴歸祖國。”

“挑蒙古使臣去,他們都是一家人,說話比咱們說話更管用。”

此事就定下來。

下了朝,項忠入養心殿拜見。

“陛下,您真的要用西邊的蒙古人啊?”項忠覺得這些人不可靠。

“白給的當然用了,伱的辦法也不錯。”

“用完了就消耗掉嘛,戰爭要打很久的,人少了不夠用。”

“再說了,非洲缺人啊,打完了奧斯曼,還得打西葡呢!”

朱祁鈺笑着說:“他們來臣服咱們,其他汗國的實力就變弱了,大明徵服他們的時候,就簡單多了。”

就知道您的鬼心思。

“項卿,你沒發現,西征最好用的是蒙古人嗎?”

朱祁鈺道:“範廣、楊信手下的蒙古人,英勇善戰,只要咱們不強制改變他們的信仰,他們就會爲咱們效力。”

“範廣能稱霸鹹海,靠的就是肯吃苦的蒙人。”

“朕的意思是,金帳汗國崩潰,咱們要搶佔先機,儘量多招攬蒙古部族迴歸祖地,再驅使他們爲咱們所用。”

“朕和太子計算過了,想把疆域推到奧斯曼去,最少需要二百萬戰兵,全是精兵。”

項忠微微凝眉:“陛下,您這二百萬兵,不是一次的,而是幾十年時間的,其實以西域的運力,支撐一場三十萬大軍的戰爭,就很大了。”

他的意思是,難度不大。

朱祁鈺微微頷首:“朕不年輕了,兒子們封國的事,必須要考慮了。”

“若朕沒了,太子未必能擔起來這個擔子。”

“而且,太子也會有兒子的,他也想把自己兒子分封出去,可就未必會照顧弟弟們了。”

孫子和兒子,終究隔一層,朱祁鈺更想讓自己兒子分封出去。

他來稱宗做祖,而不是讓孫子們開拓,他們只會記住自己的爹,爺爺會記得幾分呢?

朱見淇也怪異,成親五年了,女兒生了六個,一個兒子沒有,老四都有三個兒子了。

諸多成年皇子中,只有他一個人沒兒子。

還不是他的問題,因爲他能生女兒啊。

“陛下的意思是,明年就往西開拓?”項忠覺得現在不是入主中亞的良機。

“還要等待機會,說來說去,楚王是這盤棋當中的棋眼,他那邊活了,朕手裡的牌纔好打。”

在非洲,開羅。明軍第五次攻佔開羅,也是第五次將尼羅河沿岸燒成廢墟。

奧斯曼被明軍三次擊敗,場場大敗,戰俘超過了十萬。

郭登提議,殺了震懾奧斯曼。

卻被朱見深攔住,他派人去奧斯曼,和奧斯曼談判。

兩國是一邊打一邊談。

第四次開羅戰役,大明第四次打敗奧斯曼。

奧斯曼明顯疲軟,因爲連年戰敗,他對各國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甚至小小的希臘,都敢造反了。

大明四處煽動被征服國家造反奧斯曼,奧斯曼搞得頭大。

奧斯曼大帝穆罕默德二世氣得病重,臨終前,他告訴自己的兒子,修好大明,鎮壓國內叛亂。

恰逢第六次明奧戰爭,大明連續取得第四次大勝,穆罕默德二世聞言就含恨而終。

朱見深氣死了奧斯曼皇帝,也是大功一件。

巴耶塞特二世忍着恨意,願意和大明談判。

這一場戰爭的敗,主要是明軍偷襲開羅,奧斯曼帝國的勇士倉促組織起來,才產生的大敗。

第三次戰爭和第四次戰爭,中間間隔僅一個月。

明軍又是遠征,應該是身體力疲,無力遠征纔是,結果明軍不止來了,比之前更強。

徹底打崩了七萬奧斯曼勇士,殺死一萬多,俘獲三萬多,明軍取得了罕見大勝。

朱見深的條件很簡單,奧斯曼在非洲的利益,全部歸屬大明。

巴耶塞特覺得大明野心太大了。

本想糾集歐羅巴諸國,聯合起來對付大明,結果舉目四望,發現都是奧斯曼的敵人。

關鍵奧斯曼現在的國際環境非常爛,鄰國奧地利、意大利都有撕下一塊肉的野心,虛弱的帖木兒終於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薩法維帝國。

三個大國圍着奧斯曼,都對奧斯曼虎視眈眈。

如今大明又在歐羅巴四處點火,整個歐羅巴將奧斯曼視爲共同的敵人。

明奧戰爭,奧斯曼四連敗,讓世界看到奧斯曼的敗相。

誰都想撕下來一塊肉。

可他們也不動動腦子,大明因爲在紅海,燒了開羅就逃進紅海里,奧斯曼的紅海艦隊又被幹掉了,奧斯曼大軍每次來,都一拳打在棉花上,壓根就抓不到大明的影子。

不信讓大明和奧斯曼,擺明車馬,光明正大打一仗,看看誰強。

談判持續四個月。

雙方終於做出協定,奧斯曼在非洲的利益,大明需要花一百萬銀幣購買,兩國無條件釋放戰俘,恢復外交關係。

一百萬,買奧斯曼全部非洲利益,這買賣也太香了。

但大明使臣還罵娘呢,我們戰勝了,憑什麼還花錢買?

明奧戰爭,歷時四年半,大明終於取得艱難獲勝。

中樞從答應的100萬戰兵,增加到了160萬,還有十萬蒙古騎兵,3萬索倫人,才四次擊敗奧斯曼。

這也是第三次戰爭和第四次戰爭間隙如此短的原因,因爲不是一撥人,第四次派來的是,從新到非洲的索倫人,一戰打崩了奧斯曼。

就是把奧斯曼最精銳的軍隊派來,索倫人也能教他們做人。

大明總軍費,高達1200萬。

當然了,這裡麪包含移民費用,工廠建設費用等等費用。

但這個數字,仍舊讓中樞極爲不滿,這麼多錢,還打不贏,朝堂上都罵楚王是廢物呢。

“報捷,報捷!”

郭登止不住眼淚:“勝了,四年半,17萬健兒埋骨非洲,終於勝了!”

勝利之後,朱見深發佈的第一條命令,就是開鑿運河,打通紅海和地中海的要道,這樣一來,大明商船就不用繞行非洲,直接經過楚國,就能進入地中海了。

這是皇帝要求的,只要打通運河,大明就能源源不斷派兵去歐羅巴,就能支持朱見深佔據北非了。

朱見深也能看到,打通運河之後,他的楚國會是多麼重要。

亞歐中轉站。

只要他關閉運河,藏在地中海里,大明就拿他沒辦法,或者他如果得罪了歐洲諸國,他就關閉運河,躲在紅海里,歐洲也拿他沒辦法。

這是一塊王霸之基啊。

同時,打通運河後,他就能直接架船,拿下北非富饒的突尼斯、摩洛哥等地。

重點是摩洛哥,那是地中海出海要道,以前掌握在西班牙手裡,他來了,就要掌握在我朱見深手裡。

開鑿運河也很簡單,遍地都是埃及難民,用唄。

這些難民,都是拜大明所賜。

朱見深卻毫無心理負擔,因爲大明就是這樣打仗的,他都算仁慈的,當初按照郭登的策略,都該屠了。

“王上,明奧戰爭勝利,下官也要回朝了。”郭登有些捨不得朱見深。

此時才知道,皇帝的眼光多麼敏銳。

明奧六次戰爭,起最大作用的不是他郭登,而是朱見深,他明明年紀不大,卻穩如老狗,對戰爭局勢精準把控。

尤其最後一戰,大明完全可以在第五戰中暴露索倫人這大殺器,朱見深卻沒有,第五戰很難才贏,明軍焚燒開羅後,又撤離了開羅。

等到奧斯曼重新佔領開羅後。

明軍悄然出現在開羅城外,發動了第六戰,用的全是精銳蒙古人和索倫人,直接把奧斯曼打得叫爸爸。

“那就麻煩郭侯入宮,代本王向陛下問安。”

“本王家眷暫時不要接來了。”

“等王宮建好,一切都安置好了,再行接來。”

朱見深要開鑿運河,必然要和埃及土著做鬥爭,家室接過來不方便安置。

而且,兒子們跟着皇帝學習,比他自己教導要強。

他是非常捨不得郭登的,但他肯定留不住郭登,他這楚國新建,太爛了,郭登肯定想回京享福去。

而且,郭登回國就會榮封國公,誰願意在這鳥不拉屎的非洲呆着呀?

當天晚上,他設宴款待郭登,兩人惺惺相惜。

郭登會乘坐寶船回國。

這至關重要的一戰,他郭登封國公是必然的,可他可能永遠都無法再來非洲了,要是年輕幾歲該多好呀,他還能再看一看自己奮鬥過的地方。

倒是劉寧、周璽,朱見深不打算放走,這邊確實需要人。

等這邊重建完畢,再送回大明。

朱見深想捆綁這兩個人,雖然難度極大,他還想試一試。

景泰三十年,四月,郭登到達天津。

捷報先他一步,送到了京師。

朝中神情振奮,雖然砸了海量的銀子,卻得到想要的戰果,楚宗國算是徹底立起來了。

郭登榮封營國公,劉寧、周璽等十幾個將領,榮封伯爵。

“這條運河,事關重要。”

“楚王給的工期是二十年,朕覺得太長了,縮短五到七年,把埃及人統統累死了也無所謂。”

“朕要快!”

朱祁鈺面露陰狠:“有了這條運河,大明的商品,就能直接送進地中海,西葡還想跟朕掰腕子?”

“等緩兩年,朕就送過去五十萬大軍,滅了一國!”

“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大明的實力!”

郭登苦笑:“陛下,楚王用六次戰爭,打敗了奧斯曼,已經震懾了歐羅巴,歐羅巴上下已經出現了恐明風氣。”

“主要原因是您驅逐的那些猶太人。”

“他們回到歐羅巴後,各種宣傳恐明思想。”

“尤其我大明打敗了奧斯曼,奧斯曼也在散佈這種思想,導致歐羅巴上下對我大明開始警惕起來。”

“您要是再滅了一國,怕是生意沒得做了。”

郭登不擔心明軍的戰鬥力。

只要大明推上去五十萬精銳,別說滅了西葡一國,就是滅了兩國,都沒問題。

“明人還是少!”

“若有三十億!”

“朕直接滅了歐羅巴!還做個屁生意!讓他們都去死!”

朱祁鈺生氣:“郭登,你猜猜今年人口多少了?”

“八億?”

“九億五千萬!”

朱祁鈺笑道:“這還是今年增速放緩了呢,不然穩超十億。”

“等現在的孩子們長大,大明人口可能一年翻一倍。”

“項忠計算過了,若按照這個增速,會在二十年後,人口達到三十億!”

“別這個臉色嘛,大明又發現了新大陸,還有更多的世界在探索中。”

“別說三十億人,一百億也放得下。”

朱祁鈺笑容可掬:“項忠跟朕說,不用着急,大明人口漲起來,就不用靠歐羅巴了。”

郭登卻覺得,這是炸彈啊。

人這麼多,怎麼管?以前有人煽動造反,一個村幾百個人跟從,這要是一個村幾萬人,全跟着造反,大明還過不過了?

“常德等你等急了,來催幾次了。”

“你先回去,陪陪家人。”

“等過幾天朕再詔你,把整場戰爭經過講一講。”

郭登謝恩後出宮。

回家的時候,剛好看到牌匾更換,顯然皇帝早就做好了準備,營國公,因爲他的曾祖父郭英,被贈爲營國公,所以他才被封爲營國公,這是重振門庭。

對於朱見深挽留他在非洲,他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國公,已經是勳貴頂級了,留在非洲,難道還能讓他當王爺不成?

他也不敢當啊。

他家世代功臣,皇帝心腹,侍奉皇帝三十年了,難道又去侍奉一個孩子?

再說了,他的家在京師,他還有兩個親兒子呢。

常德等在門口,看見他快步迎上來:“陛下沒難爲你吧?”

“怎麼說?”郭登一愣。

常德鬆了口氣:“咱家燦兒,把陛下珍愛的花瓶給碎了。”

“什麼?”郭登老臉一黑:“我說陛下看我眼神都不對呢,他進宮幹什麼去呀?”

“商王那混球呀,成天領着咱家兩個崽子瞎瘋,我都懷疑是商王乾的,賴我兒子頭上。”

常德一邊幫他脫外衣,一邊說:“皇子之中,他是最混蛋的,第二混蛋的就是小二十。”

“前幾天我進宮,他居然藏在我車裡出宮,被我抓着一頓抽,事後他報復咱家炳兒,真是個小混蛋。”

郭登聽着眼皮子抽抽。

皇帝兒子不省心,怎麼把他兒子也帶壞了呢?

“以後別讓他們進宮玩了。”郭登不爽。

“你以爲是我願意讓他們進宮呀?”

“是陛下,覺得勳貴家孩子不好管,就讓他們去文華殿,和皇子們一起讀書。”

“結果可倒好,這些混球,搞在一起還有好事?陛下真是失算了。”

“聽說上個月,固安家的小崽子在文華殿裡放聲高歌,被皇帝逮着了,皇帝讓他唱一下午,所有貴公子陪唱。”

“鬧得可大了,民間都說方涵家的兒子是個紈絝。”

說到這裡,常德臉上帶着笑:“咱家的還算省心的,楚王家的朱佑樘,那也是個孩子王,小二十都被他捉弄了呢。”

“陛下就由着他們胡鬧?”郭登有點無語。

“今年要辦全世界運動會呢,陛下沒工夫搭理他們,等着陛下得空了,看看怎麼捉弄他們吧。”

常德忍俊不禁:“當年老四多能跳,連我這個皇姑都不放在眼裡,看看現在老四多老實。”

老四小時候最皮,郭登在京的時候,老四入府拜師,用膠水把他袖子粘桌子上了,當時他輪着教鞭給老四一頓胖揍。

現在好了,自己兒子也人憎狗嫌了。

這些王八蛋都像誰呢?他們的爹都是頂級人才,怎麼兒子都是頂級混蛋呢?

“把燦兒和炳兒叫來,老夫親自管一管他們。”郭登生氣。

而在宮中。

文華殿裡也是哭爹喊孃的。

一個半大小子被吊着抽,這是神英的兒子神周。

這傢伙也不是個好東西,從小就紈絝,十歲就會強搶婦女了,那女人也是個橫的,抓着神週一頓胖揍。

神周也因爲此事,名滿京師。

今年十二歲,和勳貴一起,在文華殿裡學習,皇帝的兒子、孫子、外孫、宗室裡的,幾百個孩子,都在文華殿裡學習。

看見這些紈絝,老師一個個頭大。

好在皇帝就定下一條,不聽話就打,不爽也打,想打就打,隨便打,打死拉倒。

這不,神周慘嚎半個小時了,越嚎越捱揍。

神周捱揍,底下一片嘲笑聲。

倒是有一個孩子,不看這些熱鬧,認認真真讀書,他叫陶審之,是陶瑾的兒子,他是爲數不多讓老師滿意的。

陶審之原名陶輔,得知他好學,皇帝賜名審之。

他和神周同歲,卻比神周強百倍。

皇帝爲了勳貴子弟的教育,操碎了心,放在身邊教導,長大了在身邊當侍衛,全都當做心腹來培養。

非洲剛報捷。

王越也獻上捷報,大明佔據了孟加拉全境,和斯里蘭卡。

目前還在清理之中。

朱祁鈺看完捷報,龍顏大悅,封王越緬國公,歐信、李震等將領也大加賞賜,多人晉封伯爵。

同時,拆分三人組合,各領一支大軍,攻佔印度。

調宋誠、陶成、神英、陶瑾、範升、于冕、柳承寬各領軍隊入印,朱永去攻掠巨港,沐琮領兵去打爪哇,陶魯領兵去打蘇拉威。

大明西進無路,那麼就拿下印度,以及南邊所有島嶼,加快分封皇子的步伐。

收到捷報,老七繼藩也要提上日程了。

斯里蘭卡會成爲大明攻掠南印的跳板,軍械廠會設在這裡,大明也會先移過去一批人。

印度也要爲中華江提供充足的奴隸。

而郭懋對澳大利亞也完成了初步探索,也在移民上新地。

“老七,有信心當好鄫王嗎?”朱祁鈺看着這個不太關注的兒子。

“回稟父皇,鄫地在大明旁邊,一旦有難,兒臣可隨時向大明求援,所以兒臣不怕。”朱見潮認真道。

“不能總想着求援大明。”

“更多的要考慮,如何強大自己,分封過去,地盤不是一成不變的,你要做好獨立承擔風雨的準備。”

朱祁鈺認真道:“你們也是,到了封國,就沒有人給你們遮風擋雨了,你們恰恰要爲別人遮風擋雨了。”

“這個皇帝不好當的,你們當上的時候就知道了。”

“老九,呂宋南部島嶼都清理出來了,你和老七一起分封過去。”

“老四。”

朱祁鈺看向自己最看好的兒子:“新大陸已經探索出個大概了,朕現在給你一個選擇。”

“你是想去新大陸,當五王之一,還是想去做東歐皇帝!”

說着,朱祁鈺走到世界地圖前,指着目前的莫斯科公國:“這裡,是東歐,金帳汗國,就在這裡。”

“裡海是這個世界上最富饒的地區,沒有之一,因爲遍地是石油,又是東西方的樞紐,最富饒的地方。”

“但也有弊端,當東歐皇帝,就不會有海洋。”

“你永遠都沒有一個不凍港做出海口。”

“不是朕限制你西進,而是背後沒有朕支持你,你打不過西歐那些國家,奧斯曼強不強,不也就欺負欺負阿拉伯嗎?”

“而你去新地,考慮的就是生存,活下來,就好了。”

朱見漭沒想到,他爹竟給他一個選擇。

可兩個地方,都不是他滿意的地方。

東歐,不是什麼富饒的地方,反而是大明和歐羅巴的緩衝帶,當這中轉商絕對不好乾。

關鍵他爹老而不死,他想侵吞大明領土,得等他爹死了之後。

西歐肯定不好打,沒大明當靠山,打贏了也吞不進去領土。

而新地就別說了,郭懋送上來的奏疏,他都看了,新地絕對是個爛到極致的地方,從無到有建設是最難的,也是最無聊的。

沒有天敵,恰恰最大的天敵是寂寞。

“兒臣想去東歐!”朱見漭做出選擇。

“想好了?”朱祁鈺眯着眼睛:“此事事關重大,你最好回去思考一段時間,再來告訴朕。”

“兒臣想好了,兒臣願意去東歐,當東歐皇帝,做西歐和大明的緩衝帶!”朱見漭跪在地上。

朱祁鈺把他扶起來:“你是朕的旭烈兀啊!”

“那明年分封的一批,就不包括你,等中亞局勢平穩,朕就幫你拿下來你的封國!”

朱見漭是他成年兒子中最優秀的一個,比朱見淇更優秀。

他去東歐,說不定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謝父皇!”

皇子們看着老四,有羨慕,也有擔憂,有的人則鬆了口氣。

朱見漭是優秀,但整個亞歐大陸上的帝國沒有明顯弱的,最弱的就是印度。

大明已經開始攻伐印度了。

按照朱祁鈺的規劃,讓他的所有兒子,去世界上做皇帝,用漢人,替代本地土著。

他登基三十年,用三十年時間先讓大明強大,再富起來,然後就要踏上擴張的道路。

他計劃用三十年時間,完成所有兒子的分封。

整個天下就都姓漢。

“既然老四不去,新地叫商地就不好了,改叫周地,老二,朕封你爲周王,老三爲成王,你二人去開墾新大陸。”

“還有三個名額,若誰想去,就跟朕說。”

“若你倆不想去新大陸,想去別的地方,也跟朕說。”

“朕給你們幾天思考時間。”

朱祁鈺沒把話說死。

給兒子們一個選擇機會,看看他們的理想。

第218章 秋天的第一件毛衣,金忠遭難!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8章 仁壽宮前,凌遲處死!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153章 三年犁清地方,方能重拳出擊!(均第25章 來人,把這個亂臣賊子剮了!(求收藏第328章 諸國聯軍侵明,把朕當軟柿子了嗎?第135章 朕做了一個夢!(端午節快樂!)第179章 談氏懷孕!朕要開創景泰盛世!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184章 不要說賞無可賞,朕讓你于謙做當代第79章 先剁再問話!你們真用大誥治國?插手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409章 易太子深思:皇位下,全是風刀雪劍第447章 盤點景泰朝,文臣武將排名(上)第229章 既然漠北王無顏見先帝,就葬去倭國第259章 胡濙妙計,四龍降世,死結變同喜!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16章 朱祁鎮,你就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第78章 陳循!你去幫幫太子!太子和首輔互噴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82章 那東西留着沒用了,切了就切了,送去第306章 士紳的屁股,烽煙四起以報之!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313章 明中六大奇案,養濟院瘦馬案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154章 驛遞系統暴雷,朕直接抽死你,實在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僞裝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123章 嚇尿褲子了?今年,朕要讓邊軍穿上第66章 朕的姐姐真是人憎狗嫌啊!火器疑蹤!第292章 景泰九年大總結,君臣無時不在鬥(第1章 奪門前夜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70章 戰後復甦:隆慶帝的獻身(一)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399章 吳國鄭國周國篇:兩千年曆史的文明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278章 王竑第二劍,劍斬士紳!(135萬大章第88章 流民如虎,僧道是馬蜂窩,惡人還需惡第334章 大明劊子手,奴才參見侯爺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302章 朕要用一己之力,擋住歷史的慣性!第416章 以人爲本的大明,大案頻發第356章 景泰二十五年,老臣凋零,是天罰嗎第139章 欽天監,今天不下雨,朕就下你的血第194章 鞭死荊州王,把寧王凍成冰雕,碎碎第16章 朱祁鎮,你就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第61章 戲水!陛下,你的手……朕最後一枚銅第461章 大戰起,成化二十一年,朱見漭崩(第425章 湄公省林邑省交趾省孟加拉省篇:旅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65章 咔嚓!朕只是試試刀,駙馬勿驚!挨一第170章 你喜歡磕頭,就一直磕,磕到你清醒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417章 景貴文案,觸目驚心,整肅朝堂遇阻第230章 景泰帝跳大神,太宗皇帝降雷劫,劈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392章 魏國篇,用水挾制諸侯國的霸主國第463章 明中六大奇案:第六案,溺水案第183章 把他的腦袋劈開,看看裡面是否全是第415章 魚和熊掌想兼得的老皇帝第200章 覆盤土木堡,這叫打仗?乾脆抹脖子第95章 蛐蛐喜歡吃你!黑吃黑,大人,跪下!第401章 燕國大順國越國襄國豫國:金融和戰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431章 以萬物爲芻狗,權鬥不看蒼生第446章 大明黃昏將至:于謙的遺言(二)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283章 烈火焚空,暴擊倭寇!官啊官,心裡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178章 接受投誠,俘虜全部斬首,築成京觀新書《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聖君》求支持第320章 必須將漢化推行下去,瘦馬案餘波第266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邊境向南推,開疆第354章 史上最嚴出口禁令,出許進不許出!第176章 朕沒兒子,就要帶着大明去死!士紳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444章 命運啊,朕想給世界上上強度第408章 虞國郤國息國沈國篇:刺殺吳王,藩第364章 縱橫捭闔,吞下意大利,變成大楚帝第177章第165章 奸商是怎麼煉成的!第469章 大戰終:大明撈個寂寞(四)第29章 摳了眼珠子!陛下乃千古仁君!第220章 用毛衣控制漠北還不夠,胡濙要用李第54章 上架感言!第219章 賊老天,若讓我金忠活着,必踏平江第112章 狩獵場,韃靼人做獵物!給朕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