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

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

舒良密奏送上來。

朱祁鈺皺緊眉頭,俞山成長線沒問題,但俞山成功的路上,卻有晉商的影子。

有晉商的錢財開路,俞山怎麼會被貶爲郕王府伴讀呢?

說明晉商在正統朝並沒有發跡,所以纔會投資如俞山這種落魄官員,意外的是,朱祁鈺意外登基,俞山意外被重用。

奈何俞山膽小,在漠北王和景泰帝中間長袖善舞,最終兩面不是人。

俞山死也要留下身後名。

看得出來,他心裡也厭惡商賈,只是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被商賈資助後,被晉商纏住罷了。

根據東廠的線報,問題出在鎮邊城所的驛丞身上。

此人叫張廣,出自平陽張氏。

水馬驛站宣鎮線,偷運來的軍資,總要銷贓的,全都由這個張廣銷贓。

憑平陽張氏一家是吃不下這麼大筆軍資的。

所以,所有晉商都進場,低價買入軍資。

這就解釋通了。

宣鎮的商賈,哪來的軍械,拿來和漠北做貿易的?

甚至,整個晉商之所以能做大做強,主要靠的是走私,漠北最缺的就是軍械,作爲走私商,簡直大賺特賺。

所以。

舒良坐鎮山西,卻找不到晉商的通敵證據。

原因是軍資不是從各邊鎮賣出去的,而是從遞運所出來的,所以當舒良坐鎮山西的時候,軍資從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等舒良剛剛離開山西,走私線又開始動了。

所以俞山寧願死,也不敢招認。

一旦招認,就是天塌了。

不知道會牽扯出多少人來!

這朝堂上,多少人站着像人,其實是商人的走狗!是漠北人的走狗!是屠漢的劊子手!

舒良這份奏章,有證據,也有猜測。

所以馮孝不敢說。

朱祁鈺慢慢靠在椅背上,目光幽然:“朕以爲俞山忠貞,卻不想他的忠貞,不是對朕。”

“朕這雙眼睛,看人不準啊。”

“誰是人,誰是鬼,朕分不清楚。”

“所以朕擔心,今天閉上眼睛,明天會不會睜開呢?”

噗通!

整個幹清宮伺候的宮人,全都驚恐地跪下。

皇帝又說胡話了!

“朕該怎麼確定,誰是人,誰是鬼呢?”朱祁鈺努着嘴深思。

卻想不出頭緒來。

“馮孝,去把在京中的晉商,統統詔到西華門前,朕去見他們。”

馮孝渾身一抖:“皇爺,會不會打草驚蛇?”

“你以爲,等東廠去抄,能抄到什麼?哼,人家比咱們精明多了,沒有證據,朕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朱祁鈺目光幽幽:“都詔來,朕親自和他們聊聊,人家爲了大明做了那麼大的貢獻,朕也該親自詔見他們,你說對不對?”

這話怎麼聽着,這麼彆扭呢。

“他們該感謝皇爺天恩浩蕩。”馮孝可不管那些商賈怎麼想。

商賈都死了,也趕不上皇爺一根汗毛重要。

“去傳旨吧。”

“奴婢遵旨。”馮孝領旨而去。

朱祁鈺環顧四周:“都起來,你們是朕的貼心人,只要伱們不被任何人收買,朕就能看見明天的太陽。”

宮人剛起來,又嚇得跪在地上。

“你們要知道,你們、乃至你們全家的富貴,都繫於朕的身上。”

“奴婢等明白!”宮人們齊聲附和。

朱祁鈺讓他們起來。

然後又看一遍舒良遞上來的奏章,嘆了口氣。

“鄭有義。”

“奴婢在!”鄭有義從殿外進殿,額頭上都是汗,不知道是嚇得,還是天氣熱的。

“朕打算建西廠,你來當廠督。”

鄭有義張大了嘴巴。

西廠,就是和東廠對應的,看看東廠舒公公的威風,就預見到了自己!

“皇爺,奴婢何德何能,豈能擔此重任?”鄭有義不敢相信,大餡餅砸自己頭上了。

他只是個轎伕啊!

連個字兒都不認識,怎麼當西廠廠督啊?

“鄭有義,你對朕忠心嗎?”朱祁鈺問他。

“皇爺讓奴婢死,奴婢眼睛都不會眨一下!”鄭有義慨然道。

“那不就得了,不會的東西可以去學,但忠心可不是誰都有的。”

朱祁鈺親手扶起他,淡淡道:“對朕忠心的人,朕都會大肆啓用,不拘一格。”

“只要你對朕忠心,做錯了事,朕給你兜着。”

“人不怕做錯事,做錯了再改,能力是磨礪出來的,朕相信你有這個能力。”

“提督西廠,也沒什麼難的。”

朱祁鈺拍拍他的肩膀:“西廠暫時負責朕的安全,凡事可能威脅朕安全的,你都有權插手,不管是誰,哪怕是廠衛,你都可以查!”

這權力,比廠衛還大?

皇帝是將自己的性命,交給了鄭有義。

可是,真論實權,西廠並不大。

但皇帝說是暫時,等廠衛全部出京,西廠自然也要擴充勢力。

“皇爺,奴婢招太監?”鄭有義問。

“招一小部分太監,從幹清宮裡面挑,再去外面招一批男女,按照東廠架構招人。”

朱祁鈺道:“暫時負責朕的安全,以後,你負責監督廠衛。”

廠衛必須要有限制。

西廠,就用來限制廠衛,使廠衛永遠攥在他手心裡,不會被別人買通,叛變他。

這是他暫時的想法。

“奴婢遵旨!”鄭有義還是一知半解的。

朱祁鈺急着建西廠,主要是廠衛要隨時出京爲他辦事,京中只剩下都知監,而都知監又都是太監,在宮中足夠,倘若他出宮的話,安全沒法絕對保障。

至於緹騎,逯杲去了緹騎,纔有了些新氣象,但終究不堪重用。

他已經有了裁撤之心。

還有一點,他不信逯杲。

他只信身邊的太監。

鄭有義帶着旁人灩羨的目光,離開了幹清宮,着手組建西廠。

這時,馮孝回來:“皇爺,天色擦黑,要不明日再見那些商賈吧。”

他擔心天黑有意外。

“就讓他們在西華門外候着吧,明日下了朝朕再見他們。”朱祁鈺應了一聲。

“皇爺,外面的天陰了,可能要下雨了。”

“什麼?”

朱祁鈺一驚,奪門而出。

日落夕陽之旁,有一團團黑雲出現,時而遮住太陽,時而往天空中央匯聚。

“真要下雨了嗎?”

朱祁鈺臉上露出了笑容:“欽天監的人,還有人活着嗎?”

馮孝吞了吞口水:“沒、沒了。”

“他們的命真不好啊。”

“也怪他們自己,把朕當傻子糊弄。”

“天天說明天下雨,真是天氣預報,沒一次準的。”

朱祁鈺目光陰冷:“暫時不要招人了,尸位素餐,養着有什麼用?”

“奴婢遵旨!”馮孝磕頭。

“傳旨農業局,多多準備些儲水用具,儲存些雨水,等雨停了,澆灌給農作物,一點雨水都不能浪費。”

朱祁鈺看着烏雲越匯聚越多,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時,谷有之小跑過來:“啓稟皇爺,張閣老求見。”

“快宣。”

只見張鳳喜氣洋洋過來,叩拜行禮後:“天佑大明呀,終於要下雨了!”

“這雨雖遲卻到,來得好啊!”

朱祁鈺的壞心情,隨着烏雲匯聚,一衝而散:“張卿,有什麼急事?”

“陛下,微臣收到宣鎮奏報,這是宣鎮的損失。”

一聽這事,朱祁鈺的臉沉了下來。

宣鎮正在重建,重建的物資,那是他從牙縫中省出來的。

這次不知道又損失多少呢!

翻開奏章,朱祁鈺的好心情登時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幾次瓦剌騎兵襲擾,損失高達幾萬兩銀子。

“你就爲這事找朕?”朱祁鈺臉色繃起來。

“陛下,這未嘗不是好事呀!”

張鳳笑道:“您又擊退了瓦剌來襲,這可是功業呀。”

朱祁鈺皺眉,弄虛作假給誰看呢?

朕缺那點功業?

“陛下,您不是想懷柔關西七衛嘛?”

“這不是機會嘛。”

“關西七衛被大明打劫,被瓦剌欺負得惶惶不可終日。”

“我大明正好可以藉機,派出使節出使關西七衛,誇大功績,懷柔其民。”

張鳳這一說。

還真有這個可能。

他垂涎關西七衛的土地,張鳳則垂涎關西七衛的人口,把他們安置在河套,河套有了人力,建設省錢又省力。

“張鳳呀張鳳,你也變壞了!”

朱祁鈺哈哈大笑:“不過,身爲內閣次輔,你就該變壞!變得好!是大明之福啊,哈哈哈!”

張鳳抿嘴而樂。

“那以甘肅鎮的能力,能收回關西七衛的土地嗎?”朱祁鈺又問。

“啊?”張鳳愣住了,我啥時候讓你收其領土了?

知道皇帝會錯意了,登時笑道:“陛下,您也說了,等您尋到能在貧瘠土地上種出來的農作物,再將疆域向外推進。”

“關西七衛的精華是人,而非土地。”

“畢竟國朝的首都沒建在西安,無須擔心西部邊陲的安危。”

“當務之急是懷柔關西諸番的百姓。”

朱祁鈺被噎得夠嗆。

“張鳳啊張鳳。”

朱祁鈺苦笑:“罷了,朕這就傳旨給寇深,讓他派人接洽關西七衛,若有部落願意內附的,就安置在甘肅。”

張鳳笑了起來:“陛下,若安置在甘肅鎮,那麼西番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不會真正歸心的。”

“若安置在千里之外的河套,西番可就任咱們拿捏了。”

“雖說前期安置會麻煩些,但爲長遠計,安置在河套,對國朝利益最大。”

以前沒看出來,張鳳也有八百個心眼子。

“就依你說的!”

朱祁鈺對這個策略很滿意:“估計寇深會寫奏章跟朕抱怨,唉,朕受了吧。”

張鳳暗笑。

咔嚓!

天邊一道驚雷落下,起風了。

“真的要下雨了!”

張鳳哽咽道:“莊稼旱了二十多天,希望這場雨大些,把莊稼澆透!”

“朕已經讓農業局,拿出儲具,接雨水,春雨貴如油,不能浪費呀。”朱祁鈺道。

“陛下心懷天下,乃黎民百姓之福!”張鳳深深一拜。

“張鳳,你是有本事的人,在朕手上,朕讓你做夏原吉一樣的名臣,名留青史。”

“微臣謝陛下天恩!”張鳳跪在地上磕頭。

風越來越大,雷電閃爍。

“好了,你快些出宮吧,這雨馬上就來了。”朱祁鈺在告訴他,只有朕活着,才能給你施展才華的舞臺。

張鳳顯然是聽懂了。

張鳳剛剛出宮,就落下了雨點。

“皇爺,請回宮吧,若澆壞了身子,可是了不得的事呀。”馮孝滿臉焦急。

這段日子天氣悶熱,他恨不得在雨裡泡一會。

但還是依言進了殿。

馮孝卻勸他泡個熱水澡,省着着涼。

朱祁鈺受不了他嘮叨,便去沐浴。

外面電閃雷鳴,大雨瓢潑。

京師中一片歡騰聲。

久旱逢甘霖,這段日子最鬧心的是農人,終於盼來雨水了,田裡的莊稼終於有救了。

“馮孝,還在下嗎?”沐浴後,朱祁鈺在處置奏章。

“回皇爺,還在下。”

“好,太好了!”

朱祁鈺神情雀躍:“多掌燈,光線有些昏暗,朕把這幾個奏章看完,便安枕了。”

安枕時,朱祁鈺走到門口,看着瓢潑的大雨,臉上露出雀躍的笑容。

“這回可把莊稼澆透了。”

朱祁鈺滿臉笑容:“看來收成還有救啊。”

可是,外面嘩啦啦的雨聲,好似一夜未停。

朱祁鈺早起醒來時,聽到外面還有雨聲:“馮孝,還在下嗎?”

“回皇爺,還在下,下了整整一夜了。”馮孝臉上浮現擔憂。

“雨勢大不大?”

朱祁鈺披上衣服,走到殿門口去看,殿門稍微咧開一個縫,伸出手去,豆粒大的雨點打在手上。

“這麼大?下幾個時辰了?”

馮孝掐手指頭算算:“大概六個時辰了。”

清早的好心情,登時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朱祁鈺看了眼天空,烏雲層層密佈,不像是要停下的樣子。

“上朝吧。”

他鍛鍊後用膳,可外面的雨勢,沒有小下來的意思。

天氣好似和大明開個玩笑。

前二十天,幾個省的百姓都在盼,快點下雨吧。

結果終於下了,卻不停啊。

頂着雨進入奉天殿。

羣臣撐傘,披着蓑衣陸陸續續進殿。

“陛下,這雨勢沒有停的意思啊!”

張鳳滿臉擔憂:“大旱後,萬一大澇,怕是會有大疫啊!”

“閉上你的烏鴉嘴!”胡濙瞪了他一眼。

撣了撣身上的雨水,慢吞吞地走進殿內。

“老太傅,您怎麼看?”朱祁鈺也擔心,萬一這大雨下個幾天,莊稼就徹底玩完了。

“回陛下,老臣不懂天象,但依多年的經驗,這雨勢怕是一時半會不會停了。”胡濙報以苦笑。

完了!

春天種下的秧苗,這回都泡湯了。

“這老天,和朕開了個玩笑啊!”

朱祁鈺長嘆口氣:“年初的時候,朕滿打滿算,想讓邊境軍戶,穿上棉衣,搶着種下棉花。”

“又給百姓樹苗,希望增加百姓收入,保護水土。”

“如今看來,全都打水漂了。”

“樹苗就算沒旱死,也被大雨澆死了。”

“棉花更別想了,地裡的秧苗肯定被這大雨沖垮了。”

“重中之重是糧食啊!”

“等這大雨過去,還能種什麼?能補救一波?”

朱祁鈺沒工夫抱怨。

抱怨有什麼用?

已經發生了,抱怨兩句就能改變過去了?

不如想辦法,如何彌補。

“回陛下,只能補種一茬豆子。”

胡濙低聲道:“但前提雨得停啊,這雨要是下個幾天,就算臨時插一波豆秧,也會被大雨沖垮的。”

朱祁鈺頷首:“種怕是不行了。”

“這場雨,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停。”

“停了,會不會還下呢?”

“乾脆出去買。”

葉盛卻有不同的意見:“陛下,買糧食,撐得了一時,撐不住一年啊。”

“何況,田畝撂荒也不行,土地是需要養護的。”

“不如等雨停了,中樞派人下去,看看能種什麼,就補種一批。”

“中樞免了今年的糧賦。”

“過了秋,受災嚴重的地方,就酌情賑濟,不能家家發糧食。”

葉盛的意思是,保障中樞糧食爲主,酌情賑濟,放棄一些該放棄的。

朱祁鈺微微頷首:“葉卿之言有理。”

“安南是產糧大國吧?”

“不如大明與安南修好,哪怕退讓些土地,也從安南購買些糧食,走水運入京。”

“度過今年災年就行。”

可朱祁鈺剛說完,朝臣一愣一愣的。

“陛下,安南是產糧大國?”胡濙滿臉訝異。

“難道不是嗎?”朱祁鈺記得,東南亞都是產糧區啊。

“老臣只知道占城稻,頗爲高產,但沒聽說過安南是產糧大國呀。”

胡濙都被弄懵了:“請陛下允准老臣,回去查一查永樂朝歸檔,若是安南是產糧大國,宣德朝爲何會放棄呢?”

其實,這個年代紅河平原還未開發的。

但還是比其他地區富裕一些的,確實產糧,但完全不是後世那般產糧數額恐怖的地區。

“安南就是產糧大國。”朱祁鈺非常確定。

見皇帝信誓旦旦的,胡濙竟有幾分心動:“若安南真是產糧大國,老臣支持陛下收回安南!”

朱祁鈺眼睛一亮。

“但據老臣所知,安南極爲窮困,若非曾是漢土,太宗皇帝也不想收歸。”

“宣德朝,朝堂每年都要往安南砸海量的銀子。”

“而且安南百姓尚不歸附,經常造反,行政壓力巨大。”

“所以朝堂才漸漸後退。”

“若安南真是產糧大國,大明便舉全國之力拿下來,又有何難?”

“到時候,老臣親自去治理安南,看誰敢造反!”

胡濙意氣風發。

大明有個底氣。

大明放棄安南,主要原因是行政成本高,沒有甜頭。

若安南產糧,大明吞併一個安南,豈不手到擒來?

“老太傅霸氣!”

朱祁鈺站起來:“朕非常肯定,安南就是產糧大國,安南一地之糧,能支撐半個大明!”

什麼?

朝臣面面相覷,都搜腸刮肚的回想,關於安南的記錄。

安南真是天選之地?

那宣德朝爲何要放棄?

朝臣都被皇帝忽悠懵了。

“老太傅,安南真是陛下說的寶地?”張鳳小聲問。

胡濙也忘了:“下了朝就去查歸檔。”

張鳳小聲嘀咕道:“若安南是產糧大國,宣德朝怎麼會放棄呢?”

是啊。

朝堂就算爭權奪利,那也不都是傻子呀。

爲何邊地不斷被放棄,兩京十三省不肯丟掉呢,因爲利益驅使呀,兩京十三省被漢人耕耘兩千年,土地成熟,非常富庶,邊地都是窮困地帶,吞下去沒油水。

歸根結底,要有利益。

“丟了不可怕,只要有利可圖,再打回來有什麼難的!”胡濙意氣風發。

張鳳點頭同意。

“陛下!”

王越一瘸一拐出班,跪在地上:“據臣記得的,安南極爲窮困,雖然水稻能一年兩熟,但雨季一來,雨水沖刷之下,土地肥力被雨水沖刷走,導致土地極爲貧瘠。”

“微臣記得紅熙元年,安南一畝地兩熟稻畝產22斤,只夠一個成年人一個多月的口糧。”

“在微臣的記憶裡,絕對沒有安南畝產極高的記載。”

“並沒有!”

王越博聞強識,記憶力極佳。

奉天殿竊竊私語,王越說得對嘛,天朝尚且不是糧食大國,安南區區下國,憑什麼產出那麼多糧食?

安南人吃不飽肚子纔是正確的嘛。

奉天殿上下都是這樣認爲的,戴着有瑟眼鏡,居高臨下地看待世界,所以把通往世界的大門關閉起來,在國門內夜郎自大。

朱祁鈺卻懵了,如果這個時代,安南貧瘠,那東南亞是怎麼變成糧食大國的?

“老臣回去查閱一番便知道了。”胡濙給皇帝個臺階下。

君臣都比較尷尬。

胡濙聽說糧食大國,差點發兵去攻打。

還第一次見到胡濙如此失態。

“買糧食是重中之重。”

朱祁鈺尷尬結束。

奉天殿陷入僵局,耿九疇咳嗽一聲:“啓稟陛下,東籲王朝屢屢掠邊於雲南,雲南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又有打一場麓川之戰?”朱祁鈺冷笑。

前些年,大家還以三徵麓川而彈冠相慶呢。

但現在,皇帝以麓川爲恥。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贏了一個小小的麓川,有什麼好吹噓的?”

“看看打贏後的戰果,朕都難以啓齒!”

“朕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掠邊就掠邊,告訴王文,暫且忍耐便是。”

“等朕打退了韃靼。”

“再在雲南練兵,好好教訓這個麓川和東籲,朕把大明的疆域,一口氣推到海邊去!”

“如今朝堂沒錢沒糧,不宜再開邊釁。”

這話說進朝臣的心坎兒上了。

要是皇帝一味窮兵黷武,那纔是最恐怖的。

爲了打仗,不顧老百姓休養生息,最後除了皇帝得到千古一帝的美名,百姓活得不如狗。

那纔是百官們最怕的皇帝。

幸好,當今皇帝雖然暴戾,卻知道憐憫民力。

“今年朝堂的目標,是讓百姓過個安穩年,少受些罪。”

“積蓄實力,增強國力。”

“至於雲南,傳旨王文,加快修馳道的速度,大力懷柔土司治下的土人,化土爲漢。”

朱祁鈺微微停頓:

“諸卿,麓川真的很難打嗎?”

“絕不是!”

“憑藉大明的實力,若在內地,打一百個麓川,都沒問題!”

“但在雲南,一個麓川,就能讓大明隕落。”

“朕敢斷言,再打一次麓川,換上大明的精銳部隊去,也照樣打不過麓川。”

“原因什麼?大家想過嗎?”

“因爲雲南雖是大明治下,其實大明軍是客場作戰,那些土司和大明不是一條心的。”

“雲南的當務之急,不是什麼麓川,而是快速懷柔土司。”

“借用土司的實力,驅逐麓川,守住邊境線。”

“等到明年,朕再着手清理雲南,只有化土爲漢,把雲南徹徹底底的變成了大明領土。”

“到時候自然瓜熟蒂落,朕就給麓川點顏色看看。”

“大明不出手則已,出手就讓令其亡國滅種!”

“朕正愁治理黃河缺人呢,等朕滅了一國,就驅逐其國民,爲大明修建黃河!”

“朕要用他國的錢,治我們的河;用他們的人,修我們的河!”

“傳旨給王文,和個個土司搞好關係,令土司子女入中原,領略中原風采。”

“多多給賞賜,對麓川也要該低頭就低頭,能懷柔儘量懷柔。”

“爲了積蓄力量,趴伏下去,並不是恥辱的事。”

“恥辱的是,站不起來!”

“趴下去,可以,但要站起來!”

朱祁鈺厲聲道:“今天忍辱偷生,是爲了明天打死他們!”

“諸卿,西南、西北、兩廣都不能亂。”

“如今朝堂的心思都在北方,哪怕對海盜,咱們該低頭,也得低頭。”

“朕不想浪費民力,讓老百姓受苦,去窮兵黷武的打仗。”

“朕要治理國家的同時,循序漸進的打仗,一點點蠶食敵人。”

“讓大明的百姓過上好日子,蠶食掉周圍所有敵人,這些都是朕這個皇帝該做的事。”

聽朱祁鈺長篇大論說完。

奉天殿朝臣跪在地上,山呼萬歲。

胡濙滿臉欣慰,若皇帝窮兵黷武,他才難受呢。

爲何文官不喜歡打仗。

打仗受苦的是百姓,他們學的聖賢書,告訴他們要愛民如子。

雖然他們自己不願做,但希望皇帝能做到。

“外面的雨還那麼大。”

朱祁鈺嘆息:“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停啊。”

這人也怪。

前些天盼着下雨,這回下雨了,反而盼着什麼時候停。

“退朝吧,朕回幹清宮處置政務,今日雨大,有任何事下奏章入宮,朕隨時都看。”

朱祁鈺走下丹陛。

“臣等恭送陛下!”

出了殿,幾個太監撐傘,朱祁鈺登上御輦,返回幹清宮。

朱祁鈺透過窗子看了一眼:“多事之秋啊,邊境全都不安定,得騰出手來,慢慢破局。”

處置了兩個時辰的政務。

朱祁鈺活動的間隙,馮孝小心翼翼道:“皇爺,晉商還在西華門外候着呢。”

“啊?”

朱祁鈺都給他們忘了,忍俊不禁:“讓他們回去吧,等雨停了,朕再詔見他們。”

他們淋了十個時辰的雨,結果皇帝的面都沒見到,又被趕回去了。

“這楚王府不安分啊。”

這是年富上的奏章。

年富帶人去楚王府抄家,結果抄了個寂寞。

楚王府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了。

“朱埱呢?”朱祁鈺問。

“回皇爺,已經押解出京去鳳陽了。”馮孝回稟。

“賜死。”

朱祁鈺目光凌厲:“傳旨楚王府上下,一律賜死!”

馮孝嚇了一跳,趕緊去傳旨。

“傳旨給年富,把和楚王有姻親的家族,一概抓起來,令他們共補齊一千萬兩銀子,補不齊的就送去河套做苦力。”

嘶!

馮孝倒吸口冷氣,一千萬銀子,皇帝這是擺明了削了和楚王有姻親的家族啊。

這是報復!

楚王府被搬空,財貨能去哪?

肯定是他家的親戚家裡啊,這一代楚王沒兒子,兄弟又都在京師,肯定進他妻妾孃家口袋了。

敢動朕的東西,活得不耐煩了!

年富沒寫楚藩其他郡王,想來那些人不敢明目張膽和朝堂作對。

偷着藏一些肯定是有的,但大概不差,也就過去了。

像楚王做得這麼明顯的,跟找死有什麼區別?

那就成全你們嘍?

“你親自去宗人府傳旨,因楚王府貪婪,降格東安王朱季塛、大冶王朱季堧爲鎮國將軍,保留將軍號,取消宗祿。”

朱祁鈺更狠。

把楚王的兩個弟弟給降格了,又削了宗祿,他們靠什麼活呢?

皇帝不管。

之前出了政策,允許將軍參加科舉。

想活下去,就得參加科舉,考個進士,否則只能餓死了。

因爲楚王沒兒子,所以懲罰他弟弟。

很合理。

“傳旨給年富,以後這等小事不必上報,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朱祁鈺讓懷恩親自寫密奏回覆。

有意歷練懷恩的能力。

懷恩確實夠聰明,又有文采,他有意提拔爲司禮監掌印太監。

外面雨聲淅淅瀝瀝。

朱祁鈺在燈下處置奏章。

過了很久,馮孝小聲道:“皇爺,雨勢變小了?”

朱祁鈺放下筆墨,走到窗口:“下了幾個時辰了?”

“回皇爺,近十三個時辰了。”

“傳旨戶部,注意汛災,做好京畿防汛。”朱祁鈺讓人快去傳旨,令耿九疇動起來。

戶部已經忙開了。

大雨下了十三個時辰,有些人家被水沖走了,京中受災情況還好些,京外不少人家,前幾天還過得不錯,結果被大雨衝沒了。

京畿各條河都在漲水。

“快派人守住金水河,金水河絕對不能漲水!”耿九疇厲聲道。

金水河關乎紫禁城,一旦漲水,被淹的就是皇宮了。

他擔不起這個責任。

同時,派人入宮請聖旨,調水軍屯守金水河,護住皇宮。

朱祁鈺收到耿九疇請旨,微微頷首:“告訴他,皇宮無須擔心,皇宮排水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不會有事,反倒是河水沿岸的百姓,怕是要受災了。”

“令戶部派人下去,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賑災。”

朱祁鈺關心百姓。

到了夜裡時,雨才停。

整整下了十五個時辰。

“希望不要再下了。”朱祁鈺滿腹愁腸,輾轉反側。

大殿裡很潮。

被褥也潮。

他覺得景泰八年,是個多事之年,處處不順。

打贏了瓦剌,來了韃靼。

麓川、東籲掠邊。

兩廣有異動。

國內也不安穩,尚且有宣鎮、山西、山東、湖南、湖北、江西需要犁清。

今年糧食問題會更大。

若救濟不及時,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會淪爲流民,最終成爲一具白骨。

人口是國力,能保全儘量保全吧。

今年實在太不順了。

胡思亂想中,迷迷糊糊睡過去。

翌日,下了朝。

朱祁鈺去西華門。

晉商諸多股在宮門口跪着。

前天跪了一晚上,捱了一晚上的雨澆,結果皇帝沒來。

澆了十幾個時辰。

回去都發燒了。

今天拖着病體來西華門叩見。

吱嘎,吱嘎!

西華門的大門開啓,御輦出來。

朱祁鈺走下御輦,坐在門洞子裡的龍椅上,門外的商賈看不到皇帝的面龐。

“諸位爲國朝做的貢獻,朕看到了。”

朱祁鈺緩緩道:“所以朕賜下一個科舉名額,你們可有推舉出來,誰參加科舉啊?”

一句話,把本想團結一致的晉商,直接分崩離析。

爲了這個名額,大家能打破腦袋。

商戶啊,誰不想變成民戶,擁有科舉的資格?

不然,他們爲什麼大肆投資讀書人,即便那些讀書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們,他們還像狗皮膏藥一樣粘着人家。

圖什麼?

不就是官位嘛!

“因爲你們的貢獻,宣鎮、河套才能重建。”

“都是你們的功勞啊。”

朱祁鈺撿好聽的說。

晉商下意識以爲皇帝是嘉獎他們呢。

“平陽張氏,可有人在?”朱祁鈺問。

“草民張昌,叩見陛下!”

一個垂垂老者膝行出來,臉上看不出喜和憂。

“你跟張仁孝什麼關係?”朱祁鈺問。

“回陛下,草民是張仁孝叔叔輩的,但是遠支族叔。”張昌話很少。

“平陽張氏,在晉商當中也是了不得的。”

朱祁鈺予以肯定:“只是,朕最近聽說一個名字,鎮邊城所的張廣,你認識嗎?”

太困了,欠一千字,下一章補回來!

(本章完)

第378章 明風不倒,明祚不滅,祭祀 節日 傳第42章 陛下乃純孝之君(求收藏!)第195章 親王爵不輕授,殺人不過頭點地!(第453章 至暗時刻:張太皇太后之謎(六)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第243章 含刀審訊,看我的彈指神通!(月票第72章 跪下,做朕的狗!嘎哈通,你配做朕的第387章 華夏神論,西歐風雲,朱佑杬的雄起第368章 中華江開通,鐵路開建,保守的大楚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數三聲,殺一人,殺出個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155章 大旱之後大雨,泡爛的京師!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201章 漠北王額頭上寫着傻叉兩個字!第253章 含山公主:太祖皇帝會不會掀開棺材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4章 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197章 該如何向主子效忠,學學你家養的那第93章 京畿大清洗!數三聲,殺一人,殺出個第398章 郕國吳國篇:與死神共舞,毒物縱橫第173章 科舉舞弊案,神秘力量露頭!第99章第77章 飛翔的感覺!死了多可惜,朕就願意看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第359章 白話運動,新大陸和奧運會第46章 朕都替英國公蒙羞!第149章 殺瘋了,趙王和朱祁鎮越看越像!第11章 奪門開始,朕與皇太后半步不退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414章 巡視南方,天壤之別第43章 於少傅,天下可無朕,不可無君!(求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460章 大戰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二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251章 腿絆兒加砍刀腳,撂倒應天府尹!第182章 朕要讓漠北人,對景泰帝的恐懼深入第54章 上架感言!第115章 啪!于謙,你就這般求死?第480章 終章:未來,無限絢爛(大結局下)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250章 宗室,把你們殺了當肥料養花,花都第295章 平黔,剿撫一體,政治大於軍事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233章 黎鐉京師見聞錄,朕就是蔑視安南了第308章 飛踏加砸頭,漢宗案牽扯出來的黨爭第150章 朕想聽到,湖廣熟天下足!第387章 華夏神論,西歐風雲,朱佑杬的雄起第11章 奪門開始,朕與皇太后半步不退第301章 南巡的準備,皇帝的經濟霸權!第436章 縱向對比千古帝君,朕還是第一!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48章 查!查查這些混子是怎麼混進太醫院的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342章 大明最嚴女子保護法,爲大明女權保第210章 用金餅砸死人,是什麼體驗?第264章 安南版奪門之變,登基第一劍,血洗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97章 拿回皇權的第一把火!朕發財了!第314章 使團抵達印度,不重文化的印度第140章 吐出一粒肉渣,朕就從你身上割一斤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4章 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第390章 大明版最強大腦(元宵快樂)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293章 清理貴州,共管吐魯番第403章 唐國金國篇:大融合和議會第52章 宣鎮告急!朕不當亡國之君!第365章 馬翁和談,感動大明傑出人物,過度第239章 元宵節,殺人夜(中秋快樂!)第199章 湯太妃摔個四仰八叉!太妃讓朕難堪第171章 殺雞儆猴,殺張家,嚇孫家,釣出大第437章 在別人眼裡,朕只能保五爭三,當不第10章 太子,萬貞兒不錯,留下侍寢吧第229章 既然漠北王無顏見先帝,就葬去倭國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別人的文物,讓別第121章 請衍聖公移居四平之城!請耿寺卿喝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333章 狡詐兇殘,纔是明軍的底色第64章 殺殺殺!血濺陳循一臉!一邊說話一邊第54章 上架感言!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371章 房價 鐵路和保險,皇帝成了瞎子聾子第440章 傳國玉璽現世,但它是真是假朕說了第157章 人菜癮大又愛裝的朱祁鈺!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別人的文物,讓別第120章 把京營踢出京城!胡漢之分,打劫西第341章 建文疑雲,胡濙病故,地中海縱火犯第349章 帝制和資本,矛盾體和歡喜冤家第189章 朱祁鈺發瘋,血洗京師!第47章 朕要重建緹騎第145章 宗室大瓜,暴雷!第235章 大明版年會,猜謎夜宴!第151章 大明皇帝,很難活過四十歲!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357章 皇帝教子,招攬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第279章 殺穿士族,倭寇犯邊!會說漢話者爲第180章 先誅孔,再殺文人,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