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的人對倭國人是各種的懲治。
很快所需要的信息都全部的彙集到了一處。
魏忠賢看着這些倭國人所帶來的罪狀,只能是說這是一個讓人感覺到非常憤怒的事情。
這簡直就是天怒人怨。
此刻的魏忠賢感覺這些倭國人是真的太壞了。
如此情況下,他也不顧朱由檢此刻有沒有休息,而是直接的就去面奏皇帝去了。
朱由檢此刻感受到了正午的炎熱,正打算好好的休息一下。
度過了炎熱然後再做事。
但是他這邊剛剛的準備休息,魏忠賢的到來,讓朱由檢明白,這應該是事情都查出來了。
於是就讓魏忠賢進來。
魏忠賢基本上是顫抖着身體走進來的。
然後當奏章呈上的時候。
朱由檢看完,氣的用力拍了一下桌子。
於是在這個時候,朱由檢直接的讓王承恩替自己傳旨,向天下公佈倭國人的罪狀。
緊接着直接就定了倭國人的罪狀,三日後問斬。
這件事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阻力。
很快,京城就知道了這件事。
接着,京城向四面八方輸送的驛站也開始了傳遞這個消息。
一夜之間,大明靠近京城的地方都會知曉,而兩日後,將會傳出更遠。
大明的內閣現在是死氣一片。
尤其是內閣首輔黃立極。
原本的他想着閹黨的權勢式微之後,自己就朝着另外一邊倒。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剛剛的倒向了另外的一邊,居然做出這種事情來。
皇帝已經不喜自己了。
朝臣們也感覺到了自己失去價值。
如此情況下,他們自然是選擇重新的支持人。
所以,在沒有了其他的大臣支持的話,那麼他自己這樣的內閣首輔就沒有可能再當下去了。
尤其是在剛纔看到了皇帝送過來的罪狀之後,他知道自己徹底的完了。
爲了以後的名聲,那麼只有主動辭官一途了。
於是,黃立極想了一下,一份請辭的奏疏就寫好,然後讓人直接送到了朱由檢的面前。
朱由檢看到了黃立極送來的奏章。
想也沒有想的就同意了。
然後內閣首輔則是直接替補而上,至於權少的位置,自然是讓新任內閣首輔推薦。
整個過程非常的快。
甚至都沒有等到天黑。
黃立極其實還寫了第二道,第三道的奏疏。
因爲在他看來,皇帝也是注重自己名聲的,所以會選擇三次留自己,而自己三次請辭。
但是誰又能夠想到,皇帝直接就同意了呢?
此刻的黃立極感覺到自己的臉在被打,如果再不走,恐怕就一套被人看笑話了。
於是他連夜走的。
也幸虧驛站被改革之後,他們的工作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所以只要你有需要,願意出錢,自然是有人會帶着你們趕路的。
只是讓黃立極感覺到不滿意的是,驛站的功能雖然多了,但是對於大臣們來說,特權福利是真的減少了。
因爲只能是免除自己一個人的費用,其他的家人差役之類的還需要另外的算錢,如果要求服務到位一點,那麼將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
但是,黃立極還能夠等嗎?
所以他自然是花費了很多的錢。
人走人路,貨直接託給了貨運的,所以一路回鄉也沒有任何的累。
大明朝堂這邊換了內閣首輔的事情,大家並沒有太多的在意。
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大家還如往常一樣,該幹什麼繼續的幹什麼。
這就是內閣。
他們的存在不同尋常,但是他們卻也不干預其他衙門的正常運轉。
倭國人的罪證在京城傳開之後。
不管是當官的還是普通的老百姓們一個個的都表現的義憤填膺,在他們看來,這些倭國人是真的該死。
所以很多的人都期待皇帝能夠爲國爲民着想,殺了這些倭國人以解心頭之恨。
三日後問斬。
這,讓國民們一個個的都表現出了那種期待的感覺,每日裡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這件事。
甚至是有人說內閣首輔黃立極正是因爲替這些倭國人說話,才崇禎爺給罷了的相。
一時間,人人對黃立極貶低,一邊對崇禎爺的英明神武大肆的讚揚。
朱由檢此刻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情況。
這幾日因爲天氣炎熱的原因,朱由檢是一直的在周皇后的身邊陪伴着。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他擔心,周皇后受不了。
不過,對於帝王家來說,降溫的方法還是很多的,所以朱由檢倒也不用太過於擔心。
只是陪伴着,讓周皇后安心就好了。
接下來的兩天,大明也沒有什麼事情發生。
原本以爲建奴人會扣關的。
甚至是已經看到了幾萬人的建奴出動,但是,這麼長時間了連一點的動靜都沒有。
但是其他的地方卻有消息傳遞回來。
朱由檢這邊也是在分析着現在的情況。
乾清宮中,朱由檢坐着思考問題。
最爲關心的自然就是建奴。
這些建奴人是有想法的。
他們的現在在征戰漠南草原,似乎已經是在爲了入冬來入侵大明做着提前的準備。
這是必然的,因爲宣府鎮已經被朱由檢換了人,那裡的守衛也進行了一些更改,想要從這裡進入大明實在是太難了。
“這皇太極還想着打到京城,先不說你打不打的過來,就算是打進來了,朕的新軍可是都給你準備好了。”
朱由檢的心中非常的得意。
在他看來,自己的準備是非常全面的。
目的就是來應對這一次的問題。
當然,如果能夠打敗皇太極,然後分化建奴,那麼建奴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但是現在,建奴有一個腦子轉的多,還有一些漢奸們輔左,所以想要繞過他來分化建奴太難了,只能是傻掉了皇臺吉,只有這樣才能夠徹底的分化建奴,然後一點一點的消滅掉建奴,讓他們徹底的消散於這個世界。
計劃是這樣的,建奴人的目的似乎也在這個時候進行暴露着,只可惜,大明的官員們都沉浸在短暫的平安中,不知道危險一直的在頭頂上懸掛着,隨時都要落下來砸掉腦袋。